印度最富裕的邦,被歐洲佔有近500年,遊客:最不像印度的地方

2020-12-05 小世界大玩法

曾幾何時,印度這個曾經擁有著燦爛文明與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中國人的眼中被貼上了「髒亂差」的標籤,各種奇葩的習俗、生活習慣無一不讓中國人感到莫名其妙,在印度,富人的生活奢華到令人瞠目,而窮人的生活的簡陋,同樣讓人目瞪口呆。印度那巨大貧富差距似乎永遠也改變不了。

隨著旅遊業的極速發展,中國遊客湧入了世界各個國家,當然印度也不例外,不過這時候肯定會有人想說,印度有啥好玩的?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印度有一個最富有的邦,曾被葡萄牙殖民,留下了許多歐洲元素,還有近百裡的沙灘聞名世界,也被遊客們稱為是:最不像印度的地方。

這個地方就是位於印度西岸的果阿邦,它是全印度最富裕的一個邦,同時也是面積最小的一個邦,人口也僅多於錫金邦和米佐拉姆邦,全印度的人均GDP只有2016美元,而在果阿邦人均GDP就高達4899美元。

果阿邦的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還以海灘聞名世界,海岸線長達100多公裡,蔚藍的天空、湛藍的海水每年都吸引著幾十萬國內外遊客前往,而就是這樣「寶地」曾經被葡萄牙的殖民者佔據了近500年之久,還壟斷了當地前往歐洲的香料生意,直到1961年才被印度以武力奪回主權。

在長達四百多年的殖民期內,許多本地人與葡萄牙人都進行了通婚,因此誕生了許多混血兒,在果阿邦回歸印度之後,這裡的居民大多還是保持了從前的習慣,街道兩旁的建築也都偏歐式,道路也十分整潔,與我們印象中的印度是十分不同的,如果沒有看到幾隻在海灘上散步的牛,可能我們都不會相信身在印度。

在果阿,居民的生活節奏都很慢,美麗的景色和悠閒的氣氛,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遊客身心都得到了徹底的放鬆。你想去這個最不像印度的地方看一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我們下次再見。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喀拉拉邦:印共執政,高度現代化,一個不像印度的印度地方邦
    在大家印象中,印度是一個最不講究衛生國家,可以說髒、亂、差,是貧窮落後的國家。但是不能片面的進行分析,雖然印度總體方面,的確遠遠落後中國,但並非沒有自己閃光點!實際上,還是由於貧富差距導致。印度很多地方邦,當地的百姓高度自由,經濟也相當繁榮、發達,顛覆了對印度形象差的感覺。
  • 地方力量崛起:中國的省,印度的邦②
    印度:群雄並起的時代       與中國一樣,印度政治運作「從地方到中央」的路徑日益凸顯。但與中國不同,印度體制沒有任何不透明之處,也不存在大一統的傳統。如何理解印度萬花筒般的複雜性及分裂的政治體制,對外部觀察家而言堪稱挑戰。 擁擠的印度巴士。
  • 2019年去印度旅遊,這10個景點應在你的旅行清單上,佔有一席之地
    2019年去印度旅遊,這10個景點應在你的旅行清單上,佔有一席之地印度北方邦的瓦拉納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聖城有大約23,000座寺廟和其他一些宗教建築,展示了幾乎所有印度主要宗教的交匯。
  • 印度東北各邦為什麼與本土格格不入
    關於印度人種的劃分歷來聚說紛紜。目前最受學術界普遍公認的劃分方法是1935年由B.s.古哈提出的。他將印度的種族劃分為六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地中海人、迪納拉人、蒙古利亞人以及北歐人。在此之前「印度」只是一個地理文化概念,而從來都不曾是一個國家,所以印度人也缺乏的統一的國家民族意識。種姓制和貧富分化導致的巨大國內矛盾則進一步加劇了印度國內各邦彼此之間的離心傾向。在印度1%最富的人擁有印度全國財富的一半以上,5%最富的印度人擁有全國財富的68.6%,10%最富的人擁有全國財富的76.3%。
  • 薩爾瓦多·巴博尼斯:雖然孟加拉的人均GDP超過了印度,但印度的經濟...
    當孟加拉國在1971年獨立時,它可以說是這個世界最貧窮的國家,或者說是接近於最貧窮的國家。 今天,這個國家仍然貧窮,但發展迅速。2019年其實際經濟增長率已超過8%。儘管新冠疫情減緩了該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但預計在2020年和2021年該國的經濟增長率仍將保持在4%左右的穩健水平。孟加拉國2020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預估為1888美元,現已遠遠超過那些曾與之為伍的赤道非洲窮國。
  • 印度各邦建制沿革:印度面積最大的邦由獨立時的4個憲法邦合併
    中央邦,邦名來自印地語,因位於印度國土的中央部分而得名。1956年印度實施「邦重劃方案」時將1947年四個憲法邦:中央邦、中央印度邦大部分、溫迪亞邦和博帕爾邦等說印地語的地方合併,命名為中央邦,成為印度面積最大的邦。
  • 印度:共產黨為何能在地方長期執政
    黨的幹部清廉和能幹在全印是出了名的印度:共產黨為何能在地方長期執政  成立於1920年的印度共產黨(簡稱印共)在1964年以後,發生過三次分裂,先後分裂出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者)(簡稱印共(馬))、印共(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簡稱印共(馬列))和全印共產黨。
  • 印度,一頭不老實的大象
    比如,印度出口的前三大產品(礦產品、化工產品、貴金屬及製品),能獲得的關稅減免額有限;而印度本國工業品和農產品市場,原本保護程度高,一旦放開恐怕難以抵禦外國商品的衝擊(何況該協定要給從電商渠道進口的商品免稅)。說到底,印度市場化改革近30年,除了軟體外包產業、仿製藥產業、電影版權等服務貿易亮眼外,其他方面還是不夠強,導致貿易逆差年年有,光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一年就有500多億美元。
  • 美媒:英語在印度佔有特殊地位 常激化社會矛盾
    美媒:英語在印度佔有特殊地位 常激化社會矛盾 2014-10-30 11:26:50示威活動的發起者是數百名印度青年,他們正就英語對印度最富盛名的考試之一——公務員考試——的入侵以及其他一些事項提出抗議。確切地說,他們抗議的是每年都有數十萬人為取得進入「主試」的資格而參加的兩場初試中的一場。只有數百名人能在公務員考試中倖存下來,進而被吸納進一個最終有可能會把他們帶到官僚體制頂端的體系。
  • 四川遊客們嘗了嘗印度胡椒,吃完後哭了起來
    隨著中國社會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富裕起來,於是許多人開始週遊世界。旅遊是一種很好的愛好,雖然花費不多,但可以放鬆身心,充分展示知識,對許多人來說,旅行是一件無害的事情。眾所周知,四川人們非常喜歡辛辣食物,但是說到吃辛辣食物,有一個國家可能會更好。
  • 印度首都德裡最美的大道,印度門和總統府遙遙相望,遊客絡繹不絕
    印度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國度,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以其眾多的歷史古蹟吸引了國外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印度的首都是新德裡,是一座始建於1911年的新城,與舊德裡之間隔著一道「印度門」,為印度的門面及新德裡的地標建築,到印度新德裡有旅遊必打卡的景點。
  • 印度東北7邦:獨立之心70年不變,甚至有加入鄰國的想法
    印度東北7邦問題一直是印度最避諱話題之一。這七個邦位於印度「七寸」西裡古裡走廊以東,它們分別是阿薩姆、梅加拉亞、米佐拉姆、那加蘭、曼尼普爾、特裡普拉和錫金。歷史上,這些地區都曾建立過獨立小王國,其中以阿豪姆王國最強,統治時間長達600多年。
  • 印度的母親河,卻成為當地最「汙」景區,遊客不忍直視
    無論是世界八大奇蹟的兵馬俑,還是萬裡長城,都時時刻刻在吸引著國外遊客。而在亞洲另一個四大文明古國—印度,同樣的也有許多奇特的文化魅力。其實許多風俗是我們完全不能理解的,就比如說印度將牛視為國寶,享受著皇帝般的待遇,還有前兩年網上流傳的印度火車掛滿人的視頻,更讓我們對這個神奇的開掛民族感興趣了。
  • 印度,到底讓不讓吃牛肉?
    這本沒有什麼,糟糕的是近幾十年,在有心人的宣傳下,這一屬於婆羅門的觀念明顯下沉,似乎變成了全體印度教徒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同時牛的神聖性也在不斷泛化,從瘤牛擴展到所有奶牛,進而又拓展到所有黃牛,近年來似乎連水牛都開始變得神聖了。
  • 印度陶瓷市場發展迅猛:各大瓷磚企業群雄逐鹿
    印度陶瓷業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陶瓷業生產國,因為該行業預期到2021年將營業額提高近一倍,推動這一目標的是印度終端用戶在其國內消費的增長,以及對中東、歐洲和其他新興目的地的出口。TOP 11 Sonata CeramicsSonata Ceramics於2001年註冊成立,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通過迅猛的發展已在印度頂級瓷磚供應商名單中佔有一席之地。該公司位於古吉拉特邦的莫爾比市,主打產品為拋光磚、大理石瓷磚、木紋磚以及玻化磚。瓷磚生產的尺寸以300mm×300mm以及600mm×600mm為主。
  • 印度最重要的一個邦,歷史上曾是中國忠誠屬國,清朝為何將其白白送人
    錫金與西藏山水相依,自立國以來就與我國保持友好往來,一直是我們的屬國,然而晚清時期竟被駐藏大臣拱手送出,如今成了印度最重要的一個邦。錫金,全稱「錫金王國」,藏語意思是「產稻之國」。清朝官方稱錫金為「哲孟雄」,國王叫「孟哲雄部長」。
  • 印度特有的浪漫城市,建築都是白色的,環境不像印度那樣乾淨
    說起印度,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髒亂差,就連首都德裡,也是垃圾遍地,街道擁擠,隨意的牛群過馬路,還有各種女人的危險事件。走在印度任何一個城市的大街上,你都會聞到一股難聞的味道。但是在印度,有一個不一樣的城市,不像印度的風格,整個城市非常乾淨,可以說是印度最美麗的城市。
  • 關於開掛民族「印度」的15個你不知道的有趣事實
    但這些都是非常昂貴的動物,只有富裕的人才能買得起。 母牛受到極大的尊重:他們甚至在德裡這樣的大都市中心悄悄地漫步行走。在大多數州,為謀殺母牛提供了刑事責任。例如,在哈裡亞納邦,這樣行為的人將面臨10年監禁。母牛肉只能由穆斯林、基督徒、婆羅門和蒙達原住民吃。 罕見的植物和動物似乎是該國的名片。
  • 等待奇蹟的印度「最髒聖河」
    印度人稱這條河為「恆河母親」。一年又一年,它帶來喜馬拉雅的肥沃淤泥,哺育著全世界超過5%的人口,其流域數千年來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數億印度教徒將恆河視為「女神」,它對印度教的宗教儀式如此重要,以至於身處國外的印度人甚至會以約6歐元的價格網購小瓶裝恆河水。但印度人對待恆河的方式可不像對待女神:每天都有幾十億升廢水排入河中,有些河段的大腸桿菌超標數千倍,堪稱「神聖下水道」。
  • 印度,到底讓不讓吃牛肉?-虎嗅網
    這本沒有什麼,糟糕的是近幾十年,在有心人的宣傳下,這一屬於婆羅門的觀念明顯下沉,似乎變成了全體印度教徒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同時牛的神聖性也在不斷泛化,從瘤牛擴展到所有奶牛,進而又拓展到所有黃牛,近年來似乎連水牛都開始變得神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