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到底讓不讓吃牛肉?

2020-11-24 虎嗅APP


從17年開始,極端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者對偷牛賊、牛販、牛屠夫施以私刑,甚至毆打致死的新聞層出不窮,在印度食用、販賣牛肉似乎成為了一種禁忌。


少部分牛「神聖而不可侵犯」(圖片:paha1205 / shutterstock)▼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一方面,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確實在近年來日益膨脹,掌控政權後開始頒布相關法律,力圖將印度社會「印度教化」。另一方面,印度擁有2億多穆斯林和其他習慣食用牛肉的人,他們的生活習慣是不會在一朝一夕改變的。


不同力量對社會習俗的塑造,最終形成了印度養牛行業非常「印度」的現狀:養牛場規模小、不成體系、少肉牛、無良種、屠宰行業岌岌可危甚至處於灰色地帶;但另一方面其產量龐大,不但滿足了印度本土的牛肉消耗,甚至一度榮登牛肉出口榜單的榜首。


牛肉出口的隱形冠軍


和刻板印象不同,印度其實有很多吃牛肉的人。


穆斯林雖然只佔印度人口15%,但絕對數量也2億人之巨。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中,牛肉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任何人都不可能隨意剝奪這2億人吃牛肉的權利。


印度穆斯林聚集在清真寺前,抗議2019年公民身份法(圖片:Naveen Macro / Shutterstock)▼


另一批牛肉食客,則是廣大「列表種姓」。他們中還有不少人以製革、屠宰、處理牛骨為業。長期被排除在印度教體系之外的狩獵採集者阿迪瓦斯和如今被劃分為「其他落後階級」的低種姓,在長期歷史中都不會對吃牛肉產生什麼負罪感。


可見,在印度,牛肉的潛在消費者其實很廣。


有需求就有市場(圖片:sixpixx / Shutterstock)▼


除了人的不同,印度牛的地位也不盡相同。


粗略來說,印度的牛可以分為三等:一等是瘤牛,二等是除瘤牛外的黃牛,三等是水牛。


人要分個三六九等,牛也要論個高低貴賤(印度公牛節,圖片:PRASANNAPIX  / shutterstock)▼


瘤牛其實是黃牛的一個亞種,背上有類似駝峰的牛峰,在各種宗教典籍中被賦予了神聖地位。有觀點認為那些騎著瘤牛的神打敗惡魔的神話,其實源自趕著瘤牛的雅利安人徵服北印度的歷史,而這些雅利安人正是高種姓理論上的祖先。


南迪是印度教中溼婆的坐騎,其一般被認為是一頭白色的瘤牛(圖片:Wikipedia)▼


第三等的水牛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是牛奶、皮革、牛肉的來源,「落後階級」們吃的主要就是它。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後為了解決印度鄉村普遍的貧困問題,印度政府鼓勵以村為單位組建水牛奶協會。此後水牛養殖在印度蓬勃發展,先後成立10萬多個合作社,涉及1100萬農戶,到2016年,印度水牛的存欄量高達1億頭。


而如此龐大的存欄量,自然不能只用來耕地,屠宰是大部分牛的唯一結局(圖片:Mazur Travel / Shutterstock)▼


奶牛都有被淘汰的那一天,到時候它們就會被非常低調地處理為牛肉。這是數量極為巨大的供給,供給相較於印度兩三億的牛肉市場來說,也是供過於求,這導致印度牛肉的價格非常低廉,給了印度普遍不寬裕的饑民補充蛋白質的機會,也將印度推到了世界第四大牛肉消費國的地位,排在中國之後。


印度還存在大量吃不起飯的貧困人口,不能耕作的老牛更是會成為一個家庭的沉重負擔,賣了或者自己食用,也是人之常情(圖片:Roop_Dey / Shutterstock.)▼


滿足本國需求後,印度水牛肉還以低廉價格打開了國際市場,在中東、東南亞很受歡迎,一度甚至成為中國牛肉的重要來源。你可能想像不到,世界第一牛肉出口國一度不是巴西、美國、阿根廷、澳大利亞等畜牧業發達的國家,而是刻板印象中民眾「不吃牛肉」的印度。


2020年世界牛肉出口:各國排名(圖片:FAS/USDA)▼


不過,印度的養牛業大而不強,多為小農戶以家庭為單位散養一兩頭,協會對促進集約化起到的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水牛肉相較於黃牛肉本就有口感不佳的劣勢,粗放的經營模式又導致缺少良種肉牛。


農戶只能通過把牛奶交到政府主導的牛奶協會,來賺取一點收入(圖片:REHAN HUSSAIN IMAM/ shutterstock)▼


種種限制因素阻礙了印度養牛業向高質量發展。但相較於被宗教裹挾的苛政,這還只能算次要問題。


為牛謀福利


很多人,包括印度教徒都認為,禁止殺牛吃牛,源自印度教嚴格的傳統教義。


但傳統並不是亙古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的。其實在吠陀時代早期,印度教存在殺牛祭祀的情況,日後為了與佛教、耆那教競爭,婆羅門階層才宣揚不殺生,將殺牛視作禁忌。


對某一種具體的事物進行神化是宗教發展前期的常用手法(藝術作品 圖片:Wikipedia)▼


婆羅門對於牛的尊崇和對處理牛屍體、吃牛肉的鄙視,就這樣逐漸成為了婆羅門自證優越的特權。


這本沒有什麼,糟糕的是近幾十年,在有心人的宣傳下,這一屬於婆羅門的觀念明顯下沉,似乎變成了全體印度教徒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同時牛的神聖性也在不斷泛化,從瘤牛擴展到所有奶牛,進而又拓展到所有黃牛,近年來似乎連水牛都開始變得神聖了。


令人頗為羨慕的牛生(圖片:rkl_foto / shutterstock)▼


吃牛還是不吃牛,終於變成了一個嚴肅的問題。


1955年印度便有一批邦出臺法律,不同程度禁止屠牛,不過執行不嚴格,最高刑期一般也只有六個月。隨著現代化與世俗化,這些法律也出現不同程度的鬆動。


而抗議宰殺牛的小冊子早在英殖民時期就有了,印度的牛承載的東西真是太多了(圖片:Ravi Varma Press)▼


2014年印度選舉,印人黨曾有「給莫迪投票,為牛帶來生命」的口號。隨著印度教民族主義立場的莫迪上臺,禁止屠殺奶牛的法律被廣泛推行。部分在地方政府任職的印人黨官員立場更是激進,與莫迪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經常發表希望屠牛者被嚴懲的言論。


一些官員發表的關於牛的言論,令吃牛肉的人感到害怕(圖片:https://www.hrw.org/)▼


在他們的影響下,部分邦也確實修改法律,將最高刑期提高到了10年,部分邦則將禁止屠宰的範圍從奶牛擴大到所有牛。


穆斯林們本以為,法不責眾,以印度的政府能力,即使有嚴刑峻法也難以付諸實踐,所以照吃不誤。沒想到印人黨動用了強大的民間號召力,發動了全國大大小小護牛組織,用巡邏、恐嚇、協助逮捕、甚至訴諸暴力的方式打擊涉牛「犯罪」,以至於出現了數十起毆打牛販、偷牛賊致死的案件。


本是不同信仰,卻同樣被要求對牛恭恭敬敬,人不如牛(印度曼尼普爾的穆斯林在婚禮上準備烹飪牛肉)(圖片:Worchi Zingkhai / shutterstock)▼


這些組織渲染的恐怖氣氛比行動本身更可能影響到相關行業,從出口看,印度屠牛行業確實出現了萎縮。


在這次風波之前,印度合法的屠宰場有3000多個,而非法屠宰場據估計至少有30000家。正常情況下,馬哈拉施特拉邦每個月就要屠宰30萬頭牛,是印度相關行業的集散地。


這一行業也是印度經濟市場的組成部分,是很多從業人員的飯碗(圖片:Zvonimir Atletic / shutterstock)▼


而護牛組織打亂了牛的省際流動,無數牛販子、屠宰場生意將會受到直接衝擊,下遊的牛肉出口、製革都會受到影響。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以穆斯林和達利特為主,他們本就是當今印度社會的弱勢群體,反而要為印度教徒洶湧的民族情緒買單。


這勢必會加劇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對立(圖片:https://www.latimes.com/)▼


本應蓬勃發展的牛肉產業


只要印度擁有兩三億牛肉消費者的客觀事實不會變化,牛肉作為重要的食物就不可能走向消亡,即使真的實現了全面禁食牛肉,以印度目前的雞肉、魚肉的產量根本沒有辦法填補缺口,反而會造成二者價格飛漲,影響社會穩定。


維持生活物資的穩定供給,倡導國民均衡營養飲食,才是一個正常的現代政府應該做的事(圖片:PorqueNo Studios / Shutterstock)▼


而如何處理無法屠宰的牛,也成為了一個問題。在護牛運動最狂熱時,農民一度很難將衰老的牛賣給牛販子,導致不得不拋棄要倒貼錢餵養的老牛。流浪牛就像藏獒泡沫破裂後的藏地流浪狗一樣,踐踏田地、偷吃莊稼,對農村生產造成了二次傷害。


只得還其自由,但會給社會秩序和居民生活造成很大的隱患(圖片:kev Hughes / Shutterstock)▼


即便如此,印人黨政府看來還是打算強硬到底。


畢竟,禁牛令最主要的目的,還是依靠印度教民族主義打擊異質文化、整合印度。所以相關法律其實也留有了很多模糊的餘地,比如牛到一定歲數可以殺,辦理證件可以殺。而熱血青年的護牛運動必然是一陣風,無法常態化,風颳完了生活還得繼續。


盲目的護牛運動只會導致牛泛濫,外國遊客們可不會對這些肆無忌憚的牛一再退讓(圖片:Yulia Masyukova / Shutterstock)▼


北方邦、中央邦、古吉拉特邦、安得拉邦依舊是重要的水牛主產區,印度東部地區和南部地區對屠宰、販賣、食用牛肉的規定比較寬鬆,印度牛肉產業雖然遭遇挫折,還沒有被連根拔起。而在風波之後,印度牛肉出口仍然是世界前三,銷往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臨近的穆斯林國家。


印度東部地區西孟加拉邦的牛交易市場(圖片:sup10mah / Shutterstock)▼


如此具有競爭力的產業,有理性的國家都不會放棄。


其實,如果更理性些看待印度的飲食問題,就會發現食用牛肉是補齊印度蛋白質攝入短板最高效的方式。但是經濟上推動現代化,文化上卻趨於保守的印人黨政府註定不會承認這樣的解決方案。


印人黨反而希望在文化上回歸「傳統」,用印度教的方式團結印度人,踏出一條比世俗化、現代化更「印度」的發展軌跡。


又當又立的矛盾做法終究難以長久(圖片:arun sambhu mishra / Shutterstock)▼


印度的前途是否光明我們不得而知,反正印度養牛業的前景業並不會一片光明。它畢竟是印度目前主流意識形態下的灰色產業,推廣科學配種的肉用牛在印度的社會環境下已久無法生存。規模化、集約化恐怕不會是印度養牛業的前進方向,繼續在家庭副業形態的散養中兜圈子,靠賣數量龐大的淘汰奶牛、耕牛躋身世界前列,才是印度養牛業可見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印度,到底讓不讓吃牛肉?-虎嗅網
    牛肉出口的隱形冠軍和刻板印象不同,印度其實有很多吃牛肉的人。穆斯林雖然只佔印度人口15%,但絕對數量也2億人之巨。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中,牛肉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任何人都不可能隨意剝奪這2億人吃牛肉的權利。長期被排除在印度教體系之外的狩獵採集者阿迪瓦斯和如今被劃分為「其他落後階級」的低種姓,在長期歷史中都不會對吃牛肉產生什麼負罪感。可見,在印度,牛肉的潛在消費者其實很廣。
  • 印度,到底讓不讓吃牛肉-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牛肉出口的隱形冠軍和刻板印象不同,印度其實有很多吃牛肉的人。穆斯林雖然只佔印度人口15%,但絕對數量也2億人之巨。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中,牛肉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任何人都不可能隨意剝奪這2億人吃牛肉的權利。另一批牛肉食客,則是廣大「列表種姓」(賤民)。他們中還有不少人以製革、屠宰、處理牛骨為業。
  • 在印度牛被視為聖物不可以吃牛肉,最後牛都是怎麼處理的?
    02:在印度不是所有的人都不能殺牛、都不能吃牛肉。印度是一個宗教信仰比較濃厚的國家,在印度信仰印度教的人最多,而印度教的教徒是不允許吃牛肉的,當然也更不可能殺牛的。由於印度宗教導致了很多人不能食用牛肉,所以在印度是很難看到牛肉餐館的。
  • 印度是牛肉出口大國,他們的牛肉是宰殺「神牛」來的嗎?
    印度一直以來就是牛肉出口的大國,從2014年到2019年印度的牛肉養殖供給一直是世界第一,連巴西都望塵莫及,如下圖:但是,同樣印度也是世界上對牛最崇拜的國家。那麼牛肉出口世界第一不是跟最崇拜牛互相矛盾了嗎?
  • 印度那麼尊崇牛,為何還是牛肉出口大國?今天終於知道答案了
    雖然部長的話有些像白馬非馬的邏輯詭辯,但也從側面說明,水牛在印度的地位有多低,農業部長竟認為它不配為「牛」。 印度一半的牛肉是出口他國,那另外一半的牛肉就是在國內吃掉無疑了,那是誰吃的呢?換句話說,在印度國內,什麼人會吃牛肉呢?
  • 最「成功」的入侵生物,中國人都不敢吃,在印度就被吃到滅絕
    說起印度,印度人的奇葩習慣大家都是清楚的,我們知道,印度人對於我們中國,一向很喜歡拿出來攀比的,特別是在吃的方面,小編覺得他們是啥都敢吃,恆河水就算漂浮著屍體,水照喝無誤了。下面我們一起來說說看,有一種東西在中國沒有人敢吃,到了印度卻被印度人吃成到滅絕,說起吃,他們才是最厲害的啊,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東西?
  • 印度人不吃牛肉,當地麥當勞怎麼做漢堡?中國吃貨看完一臉苦笑
    印度人不吃牛肉,當地麥當勞怎麼做漢堡?中國吃貨看完之後一臉苦笑。最成功的快餐店莫過於麥當勞和肯德基了,幾乎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在我們中國幾乎所有的三線城市,包括小縣城也都會有肯德基或者麥當勞,這種快餐店也已經成為我們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 六萬頭印度野牛,為何沒被做成「椒鹽牛排」?民眾:吃我也不吃它
    歐美國家也有牛肉料理,各種各樣的牛排成為當地人的日常佳餚。但在這個國家,牛肉就一點也不受歡迎。這裡因為宗教信仰的緣故,大部分國民都將牛作為神靈來看待,不打罵也不屠宰,更不會去驅趕。同時還會像這些牛祈禱,供奉,甚至是膜拜。牛在印度就是擁有這樣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個事情,那就是野牛泛濫的問題。
  • 印度是牛肉出口大國,嚇我一跳,牛肉哪來的?宰殺神牛?
    印度是牛肉出口大國,嚇我一跳,牛肉哪來的?宰殺神牛?作為將牛信奉為神物的國家,印度居然成為了牛肉出口的大國,居於世界前幾位,可以同巴西,阿根廷這些傳統的牛肉出口大國一爭高下。不得不使我大吃一驚。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也不足為奇。
  • 印度把牛看做最神聖的動物,為什麼它每年還會出口400萬噸牛肉?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會有不同的文化習俗,這是因為各個地區的歷史、環境等各種原因而造成的,這些不一樣的文化習俗讓各個國家都有不一樣的魅力,也引起了很多人想去其他國家走一走的欲望,去探訪這些神秘而又富有特色的國家文化。
  • 中國人吃豬肉,美國人吃牛肉,非洲人吃它,讓人毛骨悚然
    非洲人也是一個神奇的一群人,他們吃的很多東西都是我們中國人不敢想像的,只不過他們商業沒有中國的那麼繁榮,所以消耗的沒有那麼大中國從古至今豬肉無疑是吃的最多的一種了,豬肉生長周期短,長肉快,肉質鮮美,全是都是寶,而且飼養方便,餵食一些我們平常剩下的廚餘垃圾
  • 張彥:尊牛為聖的印度為何是牛肉出口大國
    提到牛肉出口國,很多人都會想起澳大利亞、美國、巴西和紐西蘭。但實際上,近年來印度也躋身於世界牛肉出口大國。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牛肉出口達到180.6萬噸。 然而眾所周知,在印度這個有80%的人口信仰印度教的國家,牛被認為是極為神聖的。
  • 超市牛肉吃出白色線狀物 是不是寄生蟲
    吳女士提供的購物小票顯示,10月14日下午,她從「大潤發」超市購買了標價26.18元澳洲進口的冰鮮肩胛裡脊牛肉。她回憶說,當晚她煎了兩小塊給5歲的兒子吃。當她用刀切開煎好的牛肉時,看到裡面有血絲滲出,於是回鍋再煎。
  • 牛肉和南瓜能一起吃嗎 牛肉可以這樣吃
    牛肉想必大家都吃過吧,一般在菜市場或者超市都是有的賣的,那麼大家知道牛肉能和南瓜一起吃嗎?牛肉不能和什麼一起吃呢?女人吃牛肉有什麼好處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請看下面的內容吧。牛肉和南瓜能一起吃嗎可以一起吃的,具有補脾益氣、解毒止痛,可以防治糖尿病、動脈硬化、胃及十二脂腸潰瘍等病症。牛肉不能和哪些食物一起吃一、韭菜牛肉是中國人消費的主要肉食之一,其銷量僅次於豬肉,牛肉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其不僅口感絕佳,還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的功效,相比之下,多吃韭菜,則具有增強脾胃之氣,有益肝功能。
  • 不吹不黑,聽定居印度的中國小夥聊聊真實的印度-虎嗅網
    印度還有一個耆那教,他們不吃任何長在地下的東西,諸如花生土豆胡蘿蔔。我簡直難以想像他們還能吃啥,但他們自己擺擺手不以為然——習慣了。假如你有機會乘坐印度和中東出發的國際航班,會發現乘務員送餐都會特別虐,許多人都會根據其信仰和習慣預定特製餐食,不同種類的餐食不下數十種,不像中國牛肉飯雞肉麵就皆大歡喜了。
  • 牛肉怎麼做給寶寶吃,給你介紹牛肉的做法大全!
    牛肉是我們經常都會吃到的肉類,牛肉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等對身體有益的營養成分。尤其對於寶寶來說,吃牛肉更是好處多多。不僅可以提高免疫,還可以曾強體質。大家都知道牛肉煮不好,會硬邦邦,寶寶根本嚼不爛。那麼,牛肉怎麼做給寶寶吃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牛肉的做法大全 春節吃牛肉需要注意這些
    牛肉作為餐桌上人們比較喜歡吃的一道硬菜,營養價值也是被人所喜歡的,尤其是對於健身的人群來說是很好的食物,在過年的餐桌上我們也會經常看見牛肉的存在,那麼你們知道怎麼做才比較好吃呢?同時在吃牛肉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 韓國人吃活章魚,美國人吃血牛肉,看到中國的「它」,老外跪服!
    比如中國人喜歡用筷子吃飯,而西方國家的人喜歡用刀叉,印度人和非洲人卻喜歡用手抓著吃飯。除了吃飯的方式不同之外,吃的食物也有很大的差別,中國人的主食就是麵食和大米。美國人喜歡吃牛肉和麵包,可是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網絡和交通也變得比較便利啊,旅遊業也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處旅行。通過旅行的方式把各國的特色美食,帶到自己的國家,因此減小了各國之間的飲食差異。
  • 尊牛為聖的印度為何是牛肉出口大國?本地瘤牛才被尊聖牛
    提到牛肉出口國,很多人都會想起澳大利亞、美國、巴西和紐西蘭。但實際上,近年來印度也躋身於世界牛肉出口大國。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牛肉出口達到180.6萬噸。  然而眾所周知,在印度這個有80%的人口信仰印度教的國家,牛被認為是極為神聖的。
  • 牛肉怎麼做到寶寶吃,來介紹牛肉百科全書的做法
    牛肉是我們經常吃的一種肉,牛肉營養豐富,蛋白質豐富,有益健康。尤其是對寶寶,吃牛肉更有益。不僅能提高免疫力,還能強健體魄。我們都知道,如果牛肉煮得不好,他就會變硬,寶寶就不能咀嚼了。好吧,牛肉怎麼做換成寶寶,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