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擁有「紅夷大炮」,還被使用刀劍的八旗軍吊打,這是為何?

2020-12-04 騰訊網

在古代的戰場上,冷兵器作為古代戰場最重要的作戰武器。但是,隨著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出現傳入西方國家後,人類就進入了火器時代。火器與冷兵器相比有著巨大優勢,跨時代的兵器作戰,往往就能決定戰爭的勝負,甚至是國家的存亡。也是結束了冷兵器在戰場上千百年來的統治。

我國在明朝時期就對火器很重視,明朝嘉靖年間,葡萄牙把佛郎機炮的火炮帶入中國,而且我們就很快掌握了該技術的研製。當時明軍製造火器的技術也算是世界一流的。可是,在長達百年的時間裡明朝在製作火器方面的技術就沒有進步。在歐洲,製造火器的技術進入了高峰期。就在這個時候,中西方國家在火器方面就拉開了差距。

在明朝的中期,官僚腐敗嚴重,官僚為了自己的私立在武器研製方面缺斤少兩,造成了武器有嚴重的質量問題。士兵在使用火器時出現了炸膛的現象,有不少士兵被自己火器給炸死。從那個時候,士兵就不願意在使用火器,即使要打也是小心翼翼。在官僚貪私的環境下,原先本先進的火器卻成為了極度危險的武器,火器的技術也遭受到了阻礙。

1619年,後金八旗兵來犯,薩爾滸之戰正式決定雙方生死存亡的戰爭。就雙方的武器方面相比,明軍士兵使用的是火槍、火炮;而八旗兵使用的還是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很明顯明軍佔據這絕對的優勢。但是,最終的結果卻很意外明軍慘敗。自身在火器的質量上就有問題,在加上指揮上的失誤,才正常了這樣的結果。

當時,槍打完時候是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進行裝彈的,歐洲的做法是按梯次進行攻擊。而明軍的士兵在戰場上亂成一鍋粥,打完沒有候補射擊,就造成了大量的空當時間,這才給了八旗的騎兵喘氣的時間。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明軍反覆被八旗兵吊打。不過,在「寧遠之戰」時,明軍的「紅夷大炮」卻是給了八旗兵戰場沉重的代價,兩萬明軍大敗六萬八旗兵,這也是我國用火炮在戰場所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從「寧遠之戰」就可以堪比出,火器在戰場上的所發揮是起著顛覆性的作用的。但是,明朝的腐敗,最終毀在了自己的手裡,明軍手裡先進的火器卻成了燒火棍。火器的出現決定了冷兵器時代的結束,可是,在擁有巨大優勢的作戰情況下卻敗了。其中的最重要的不是先進火器出了問題,而是作戰背景出了問題,敗,那是必然的結果。

相關焦點

  • 紅夷大炮在明末多厲害?明朝和後金的寧遠之戰,紅夷大炮力挽狂瀾
    這個就不得不說紅夷大炮了。在明朝和後金的寧遠之戰中,紅夷大炮對明朝此戰的勝利,幾乎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1.孫承宗被閹黨排擠,袁崇煥孤守寧遠。這個高第膽小怕事,一來到遼東,就改變孫承宗在遼東的方略,下令錦州和右屯衛的守城將士撤回關內,不再固守這幾個大明在關外的要塞。袁崇煥據理力爭,但是高第不聽。並且他還想把寧遠和前屯衛的大明邊軍也撤走。遭到袁崇煥的拒絕,袁崇煥表示堅決與寧遠城共存亡。不過,一旦撤走其他幾個衛所的明朝邊軍,袁崇煥堅守的寧遠衛也就成了孤城。
  • 紅夷大炮究竟是來自哪國?並非荷蘭葡萄牙,原來是明朝人弄個烏龍
    紅夷或紅毛夷,這是明代對西方荷蘭國的稱呼。因紅夷大炮最早見於荷蘭人的船上,所以稱為「紅夷大炮」。但後世學者認為,此炮實則是16世紀英國製造,是明人誤認為是荷蘭人所制。《明史》載:「萬曆中,通判華光大奏其父所制神異火器,命下兵部。其後,大西洋船至,復得巨炮,曰紅夷。長二丈餘,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數十裡。」
  • 明朝火器比清朝先進?明朝大臣說清軍大炮轟擊,銅牆鐵壁也擋不住
    有網友問:明清兩軍松錦大戰,明朝手握13萬大軍,為什麼還敗給了清軍? 1641年4月,明朝出動,洪承疇領王樸、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八總兵,步騎十三萬出擊遼東。這已經是明朝最後一支精銳野戰軍團。
  • 欲用紅夷大炮續命卻加速帝國滅亡,明朝火器為何會落後於清軍
    為了克制精於騎射、善於野戰的後金騎兵,明朝將希望寄託於西洋最新型的紅夷大炮。然而誰也沒料到,明朝花費巨資買回來的火炮竟成了帝國的埋葬者。自朱元璋起兵之始,明軍就大量裝備火器。明朝建立後,與北元的長期作戰又進一步促進了明朝火器的大發展。明朝在槍炮技術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卻已經落後於資本主義加速發展的西方。
  • 明朝大炮比較著名的都有哪些?
    明朝比較著名的炮有三種:佛朗機,虎蹲炮,紅夷大炮前面兩種我沒查到資料,但是紅夷大炮射程可以達到2公裡,多的4公裡那麼前兩者應該在1000m以內。炮彈是實心彈,可以殺傷步兵,擊穿城牆。紅夷大炮:其原型是歐洲在1600年前後製造的艦用長炮,明代後期傳入中國,所有類似設計的火炮都被中國統稱為稱紅夷大炮,也稱紅衣大炮,在引進該類火炮後不久,明朝就仿製成功。紅夷大炮在設計上與當時明朝本國擁有的火炮相比,有很多優點,炮管長,管壁厚,口徑大,整體形狀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
  • 順治說明朝如重用此人清軍必亡,紅夷大炮是如何埋葬大明帝國的
    清朝初年,順治皇帝在欽天監看到一本叫《徐氏庖言》的書,讀罷感慨萬千:「使明朝能盡用此言,則朕何以至此也」。此書的作者就是紅夷大炮的引進者,同時也是明朝著名科學家的徐光啟。徐光啟,祖籍蘇州,生於松江府。19歲考中秀才,31歲在廣州遊歷時加入了天主教,因此有機會接觸西方的數學、天文、武器製造等知識。
  • 清朝的「山寨」紅衣大炮,為何能戰勝明朝的原裝進口大炮?
    1642年,清軍在遼西用山寨紅衣大炮擊敗明軍,史稱松錦之戰。此時,離清軍入關還有兩年。對此一役,曾指導過明朝鑄造火器的傳教士湯若望感嘆道:明軍雖然先有西洋大炮,可惜發展遲緩,清軍不但也有大炮,而且數量頗多。
  • 寧遠大戰中,袁崇煥所用紅夷大炮的來歷,是誰從一艘沉船上打撈上來
    當時在孫承宗和袁崇煥的訓練下,在山海關一帶的士兵素質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工事也得到了修復和增加,袁崇煥將十二門「紅夷大炮」擺在城牆上,利用紅夷大炮朝後金騎兵猛轟,後金攻城四天卻依然被明軍阻擋在城外。
  • 擁有先進火炮的明朝,為什麼最終會輸給清朝?一個原因最關鍵
    許多人或許會對我的說法嗤之以鼻,大家或許都有這樣一個疑惑,那就是:如果明朝真像我所說的那麼厲害,那麼,它怎麼會輕易被清朝滅呢?其實,大家提出這樣的疑問,也在情理之中。接下來,由我向大家具體解釋一下,為什麼明朝擁有如此先進的火炮製造技術,卻最終還是難逃亡國的命運。
  • 明朝「高科技部隊」覆滅記
    萬曆中葉,東南沿海居民在荷蘭戰船上見識到這種巨炮「動裂石城、聲震十裡」的恐怖威力,而明代稱荷蘭為「紅夷」或「紅毛夷」,故將同類型制的西洋大炮統稱為「紅夷炮」。16世紀航行於日本長崎海域的葡萄牙卡拉克帆船▼
  • 河北秦皇島山海關出土明代「紅夷大炮」|山海關區|山海關長城博物...
    經過初步鑑定,這是明代中晚期鑄造的一門「紅夷大炮」,且是山海關現存鐵炮中獨有的。圖為山海關出土的明代「紅夷大炮」。7月4日上午,筆者趕到山海關長城博物館,在後院的一處亭子裡,看到了這門滿身鏽跡的鐵炮。鐵炮前細後粗,接近中部的位置有雙耳,最後面有尾珠,尾珠呈覆笠形狀。
  • 明代火器的實力,介紹明朝出現過的火器!
    八.遠程重炮:紅夷大炮  號稱將軍炮,明末引進西方技術製造,帶有炮耳和瞄準具,可以調節射程,炮身壽命長,大型者重1.6噸,射程可以達到1.9公裡!應該是這一類武器的極限了。  九.鑄造時通過增加箍來防止炸膛的明代大將軍炮  1626年袁崇煥使用這種火炮打敗後金,取得了寧遠之戰的勝利,努爾哈赤也被擊傷,後返回因傷勢加重逝世。
  • 明朝發明清朝失傳——開花炮彈的悲哀
    為了克服這些缺點,鐵殼的「火球」出現了,這即為開花彈。開花彈具體的發明時間無法確認,推測應在發明了鐵殼的爆炸性火器「霹靂震天炮」和「火蒺藜」之後,大體在南宋後期。        明代開花彈被廣泛使用於同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中,在此摘錄一條新聞: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者日前在託克託縣境內發掘出土了20多枚明朝早期地雷,據稱,這是我國首次出土明朝地雷。
  • 古代最有血性的朝代:亡國之前,還將世界最強海軍打得籤署投降書
    每個朝代由昌盛走向衰敗,都是需要時間的,自1368年,朱元璋帶兵起義,建立明朝開始,一共經歷了近300年的歷史,在經歷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以及萬曆中興後,明朝的統治開始走向了衰敗,1611年,明崇禎帝登基後,明朝可以說是內憂外患,朝廷黨派爭奪不斷,民間還連連發生災害,從而導致了農民起義。
  • 虎頭蛇尾的大清炮隊:大炮曾轟垮「駱駝城」
    一提起大清八旗軍,人們首先想到呼嘯而來的馬隊,寒光閃閃的大刀,暴風驟雨般的箭矢。所以有人說,大清朝正是靠著滿人精於騎射才打敗明朝、打敗李自成奪得天下的。  細查歷史,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馬上民族固然精於騎射,但大清朝在入關後不長時間就平定了天下,靠的不是弓箭、馬刀,而是大炮。
  • 被譽為「古今第一戰具」的火器,為何在明朝時期從鼎盛走向沒落?
    迫於外界的壓力,明朝便開始不斷的學習,也由此研發出了火繩槍等一些軍事武器, 還誕生了一批火器研製的專家們。很為突出的便是趙士楨的成果,他所研發出來的火器被軍隊所使用,也因此使得明朝軍隊在火槍的使用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 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的明朝亡國之君朱由檢,為何沒能挽救大明王朝
    朱由檢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位17年間一直勤於政事,朱由檢即位之初就開始剷除在明朝橫行多年的閹黨勢力,並最終徹底滅掉閹黨,他還平反冤獄,扶正除惡,大力並重新任用有才能的被閹黨陷害入獄的良官,朱由檢還派遣得力幹將去「澆滅」農民起義軍的「烽火」,並在關外抵禦清軍南下,但他為何還是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
  • 鴉片戰爭清軍的大炮和英軍大炮,差別有多大?自廢武功,焉能不敗
    為什麼一個泱泱大國被打得慘不忍睹,其主要原因就是雙方武器有代差,大炮差距太大。清朝軍隊使用的,都是些老掉牙的大炮,製作工藝落後,射程近,炮彈殺傷力小,精確度低。英法軍隊使用的火炮則是加農炮、榴彈炮、臼炮、卡龍炮和康格裡夫火箭炮;與同時期清軍火炮比,英軍火炮不但炮壁薄,重量輕,而且填充速度快,質量好,射程遠。
  • 明朝最精銳的三支部隊,第一支裝備世界一流,第二支吊打蒙古騎兵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明朝是通過農民起義建立起來的,所以有強大的軍隊作為保證。當然,這些軍隊不僅建立了明朝,也保護了明朝幾百年的時間。和其他王朝一樣,明朝的部隊種類也非常多,戰鬥力也不一樣。我們今天看一下明朝最競對的三支部隊,可以說戰鬥力都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