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趙潔娜)炮身雖然鏽跡斑斑,但在炮口附近顯露的幾處銘文依然清晰可見。連日來,在山海關區東羅城東南角臺附近施工時意外挖出的一尊火炮引發很多人的關注。經過初步鑑定,這是明代中晚期鑄造的一門「紅夷大炮」,且是山海關現存鐵炮中獨有的。
圖為山海關出土的明代「紅夷大炮」。
7月4日上午,筆者趕到山海關長城博物館,在後院的一處亭子裡,看到了這門滿身鏽跡的鐵炮。鐵炮前細後粗,接近中部的位置有雙耳,最後面有尾珠,尾珠呈覆笠形狀。
據山海關長城博物館副館長趙宏利介紹,這尊鐵炮於6月27日出土,出土時位於地下3米處,由於發現時最先露出的是後邊的尾珠部分,尖尖的形狀可把現場的人給嚇壞了,大家誤以為是過去遺落的炮彈頭,於是趕緊報了警,隨後聯繫到山海關區旅遊和文化廣電局文物保護組。
「從炮的形狀和當時出土的位置,同時參照對比同時期火炮,能確定是明代中晚期為加強山海關防禦鑄造的大炮。」山海關文物保管所原所長郭澤民介紹,這尊鐵炮全長240釐米,炮口外徑25釐米,內徑10釐米,重約3500斤,是目前山海關發現的唯一的這種規格和體型的鐵炮。
「這尊鐵炮的炮口還有明顯的單回形紋飾,在山海關現存鐵炮中它是獨一無二的,比較珍貴和特殊。」趙宏利介紹,經過簡單清理,發現鐵炮上的銘文不少,為慎重起見,儘可能完整地揭示銘文,接下來將找做文物保護修復的專業技術人員做下一步清理。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