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清軍的大炮和英軍大炮,差別有多大?自廢武功,焉能不敗

2021-01-18 歷來現實

鴉片戰爭一共有過兩次,即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和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對手是英國;第二次鴉片戰爭大清對手是英法聯軍,兩次鴉片戰爭的結果,都以清朝慘敗而告終。

為什麼一個泱泱大國被打得慘不忍睹,其主要原因就是雙方武器有代差,大炮差距太大。

清朝軍隊使用的,都是些老掉牙的大炮,製作工藝落後,射程近,炮彈殺傷力小,精確度低。

英法軍隊使用的火炮則是加農炮、榴彈炮、臼炮、卡龍炮和康格裡夫火箭炮;與同時期清軍火炮比,英軍火炮不但炮壁薄,重量輕,而且填充速度快,質量好,射程遠。

英法軍隊已經裝備了前裝滑膛炮,開花炮彈已經開始使用。

1855年,西方國家已經製造出後膛裝線膛炮和發射錐頭柱體形的炮彈,十年之後,阿姆斯特朗又設計出前膛裝線膛重炮。

英法軍隊使用的火炮跟大清火炮原理相似,但鑄造工藝卻是天壤之別。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工業革命已經發生80年,英國的鋼鐵冶煉技術有了劃時代的進步。

鴉片戰爭前夕,英國全國生鐵產量接近200萬噸,英國人把這些生鐵進行了二次熔煉,已經可以生產出含碳量很低的熟鐵甚至低碳鋼,要知道碳就是雜質,含碳量越低雜質越低,鐵的強度越高,韌性越高,炮彈就不容易炸膛。

而且西方大炮炮身鑄造工藝也非常先進,他們的炮管是在實心圓柱形上,用鏜床鏜鑽孔而成的,這樣鑄造出的大炮穩定性好,射程遠,精確度大大提高,耐壓能力大大增強。

而當時大清軍隊使用的主力大炮還是老掉牙的大炮,準確地說還是明末清初的「寶貝」或者仿造產物。

這些大炮雖然後來做過改進,但是改進後的大炮,甚至還沒有原來的射程遠。

改進是在嘉慶年間進行的,改進的初衷當然是朝廷也覺得落伍了,皇上對趕緊充滿期望,連名字都起好了,非常高大上——「得勝炮」。

可是新的大炮試射之後,文武百官大失所望,射程竟然連百步都不到,即使前明遺留的老古董"神樞炮"也比它遠。

清軍當時裝備的舊式火炮名字都是響噹噹的,有武城永固大將軍炮、神功將軍炮、制勝將軍炮、威遠將軍炮等,但萬變不離其宗,跟明末清初引進的紅夷大炮沒有多大進步,這樣的大炮讓邊疆的將軍憂心忡忡。

1835年,關天培曾經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朝廷也表示理解。

盼星星盼月亮,半年之後朝廷新造40門大炮終於到了,關天培和官兵們興高採烈前去驗貨,竟然當場有10門炸膛,還有5門也出了故障!

負責檢驗的官員向關天培遞交一份報告:"碎鐵渣滓太多,膛內凹凸不平,遍布孔眼 ",其中有一孔洞,竟然能"貯水四碗",叫人哭笑不得。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三月三日的一份《澳門新聞紙》,是這樣評價清軍大炮的:"中國只知道用鐵鑄成炮身,不知道做炮膛,且鑄成炮身……全無科學分寸,所以施放不能有準頭……大約不能為害人物。"

看看吧,科學是殘酷的,也是清朝工匠所不能掌握的,單單就一個「沒有準頭」,怎麼指望它能上陣殺敵?

"火藥粒子粗糙,大小不均。發射氣味嗆人,明擺著是因為含有硫黃過多,遇到空氣之後受分解了,在紙上留下黑點和溼氣。"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但有兩條非常關鍵:一是朝廷思想不重視,覺得戰爭還是騎兵定勝負,火炮好壞對戰爭勝負影響不大。無足輕重;二是朝廷覺得大炮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能無限制發展,害怕漢人掌握了,然後造大清的反。

對此,《清實錄》和《清會典》也直言不諱。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山西總兵官金國正上書朝廷說,自己標下的軍隊缺乏子母炮,並表示自己願意掏腰包造22門分給部下。

對這個請求,皇上應該非常感動才是;可是熱臉卻貼在了康熙的冷屁股上:"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斷乎不可!前師懿德、馬見伯曾經奏請,朕俱不許。"

不止金國正一個人,碰壁的人大有人在。

雍正上臺後,繼承了康熙的遺志,在全國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廢武備"運動,除保留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地的子母炮外,其餘各省的子母炮拉到北京;即使是其它火炮,每1000名清軍士兵只允許配備10門炮。當然清軍海防炮臺的炮得以保留,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清火炮技術難以有所突破。

正是因為大清統治者的故步自封,才導致了大清在對外戰爭中一直被動挨打,一點都怪不得別人。

相關焦點

  • 蒸汽與人力的對決:鴉片戰爭中的英軍蒸汽輪船VS清軍車輪船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就使用了多艘蒸汽明輪船。這些運用了世界最先進推進技術的中小型戰艦,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動力強勁的輪船航行時不需要倚仗風力或人力,只要有煤炭,就可以高速持續航行。因此輪船在鴉片戰爭中屢屢作為英軍艦隊的先鋒,為艦隊測量水深,偵查敵情,在戰場上作為先導衝鋒在前。
  • 鴉片戰爭清軍最怕的不是艦炮和排槍:而是英軍的刺刀和火箭炮!
    有很多人認為,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軍隊武器落後,而英國和法國侵略軍則依靠著堅船利炮,以及先進的滑膛槍取得了勝利。實際上,在鴉片戰爭中,給蒙昧的清朝官員和軍隊極大震撼的不是英軍的艦炮和排槍,而是英軍的刺刀和火箭,很多清軍臨死前也沒搞明白為何拼刺刀耍冷兵器也打不過英軍,沒搞明白那種恐怖的火箭是何方神聖。
  • 明朝大臣說清軍大炮轟擊,銅牆鐵壁也擋不住
    有網友問:明清兩軍松錦大戰,明朝手握13萬大軍,為什麼還敗給了清軍? 1641年4月,明朝出動,洪承疇領王樸、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八總兵,步騎十三萬出擊遼東。這已經是明朝最後一支精銳野戰軍團。
  • 虎頭蛇尾的大清炮隊:大炮曾轟垮「駱駝城」
    此後,清朝給大炮賜以將軍名號的習慣就一直流傳下來。  試射成功後,大清第一批製作了40門「天佑助威大將軍」。這批紅衣大炮在當時堪稱先進,不但有瞄準裝置,炮口高低可調,而且有炮架,移動方便,可稱中國最早的自行火炮。
  • 清朝的「山寨」紅衣大炮,為何能戰勝明朝的原裝進口大炮?
    1642年,清軍在遼西用山寨紅衣大炮擊敗明軍,史稱松錦之戰。此時,離清軍入關還有兩年。對此一役,曾指導過明朝鑄造火器的傳教士湯若望感嘆道:明軍雖然先有西洋大炮,可惜發展遲緩,清軍不但也有大炮,而且數量頗多。
  • 順治說明朝如重用此人清軍必亡,紅夷大炮是如何埋葬大明帝國的
    正式因為如此,徐光啟才有時間研究兵法、武器製造等科學。萬曆四十七年,徐光啟的命運迎來一次轉變。發生在遼東的薩爾滸之戰讓明軍遭受重創,朝廷上下驚恐不安。徐光啟多次上疏言「正兵」,並得到吏部和工部的支持,萬曆皇帝迫於壓力,破格任命其為監察御史,專事練兵。由於經費不足,又加之遼東戰事緊張,新兵還沒練出來就被調到前線。這種情況下,徐光啟只能「歸休田裡」。
  • 英軍把清軍按在地上摩擦,為何卻被阿富汗人打得全軍覆沒
    文/寂寞的紅酒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數千英國軍隊如入無人之境,打得清軍潰不成軍。坐擁百萬雄兵的清王朝被嚇破了膽,被迫向英國人割地賠款,結束了這場戰爭。而就在鴉片戰爭爆發不久,英國人同時打響了另一場戰爭。
  • 欲用紅夷大炮續命卻加速帝國滅亡,明朝火器為何會落後於清軍
    為了克制精於騎射、善於野戰的後金騎兵,明朝將希望寄託於西洋最新型的紅夷大炮。然而誰也沒料到,明朝花費巨資買回來的火炮竟成了帝國的埋葬者。自朱元璋起兵之始,明軍就大量裝備火器。明朝建立後,與北元的長期作戰又進一步促進了明朝火器的大發展。明朝在槍炮技術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卻已經落後於資本主義加速發展的西方。
  • 克虜伯大炮是如何進入中國的
    克虜伯家族合影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西方的「堅船利炮」使中國有識之士深感國家落後,不得不對西方的「奇技淫巧」重新評價,提出了「師夷技長以制夷」的思想。但由於政治和經濟的制約,直到19世紀60年代初期,清朝軍隊所使用的武器,仍是冷兵器和舊式火器。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才提出了軍事變革。接下來的太平天國起義,更使清政府不得不直接依靠西方提供的洋槍洋炮抗擊太平軍的洶湧進攻,改進軍隊裝備才真正引起了清朝政府的重視,掀起了洋務運動。
  • 紅夷大炮在明末多厲害?明朝和後金的寧遠之戰,紅夷大炮力挽狂瀾
    這個就不得不說紅夷大炮了。在明朝和後金的寧遠之戰中,紅夷大炮對明朝此戰的勝利,幾乎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1.孫承宗被閹黨排擠,袁崇煥孤守寧遠。在這些雲梯的掩護下,後金八旗兵有的順著雲梯想爬上城牆,有的躲在雲梯底下,挖牆根,挖地道。弓箭石頭對他們失去了作用。寧遠城到了關鍵時候,城牆搖搖欲倒,城門幾被攻破,寧遠城眼看就要失陷。這時候,袁崇煥身先士卒,站了出來,他包紮好傷口,一邊帶領士兵搬石頭去堵住城牆被挖開的大洞,一邊派人去發射紅夷大炮和萬人敵。
  • 清軍沒有那弱:北收新疆南揍法軍意氣風發
    除了得到沙俄的援助以外,還在1873年獲得了英國援助的1萬支步槍和一些大炮。1876年6萬清軍徒步穿越從甘肅肅州到新疆哈密的1580公裡,人煙稀少,極度乾旱的荒原。8月清軍出現在古牧地,在使用開花大炮轟開城牆的一瞬間,清軍步兵以火藥包開路,直接衝進城內,與阿古柏軍隊巷戰,此戰阿古柏軍隊被殲滅近6000人,清軍僅損失500人。隨後清軍高速行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對方援軍到達之前奪取了烏魯木齊。
  • 周星馳《鹿鼎記》中的虎頭帽,見證大清雅克薩之勝和鴉片戰爭慘烈
    城外的清軍又用大炮猛攻,炮彈所及之處已是火光一片,林興珠令藤牌軍抱柴草到城牆下點火,城上的守軍開槍還擊,卻只能打在藤牌上。內外交困之下,沙俄頭目額裡克舍只得乞降,立誓永不再來雅克薩。清軍即釋放俘虜700多人,以全勝贏得第一次雅克薩之戰。
  • 清軍連發步槍敗給了日軍單發步槍(全文)
    李鴻章意在掩飾其麾下淮軍的腐敗和自己指揮上的失誤,宋慶、依克唐阿等人的看法也不無偏頗之處。筆者擬對此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於方家。鴉片戰爭前,清軍主要裝備刀、矛、弓箭等冷兵器,輔之以少量的抬槍、抬炮、鳥槍。鴉片戰爭中雖敗於英軍的近代槍炮,清政府並末接受教訓,部隊裝備仍無大的改進。清軍裝備的近代化始於淮軍。
  • 清政府的滅亡從鴉片戰爭開始!
    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一階段:1840年6月,懿律率船艦40餘艘、士兵4 000餘人到達廣州海面,封鎖珠江口,戰爭開始。因廣州有備,懿律率主力北上。7月,進犯廈門,攻陷定海。8月,抵達天津白河口,道光帝派琦善到天津議和。
  • sky光遇辦公室的大炮有什麼用? 辦公室大炮作用與發射物品詳解
    sky光遇辦公室的大炮怎樣發射?嘗試沖天感受,迎接線上玩法。手機樂園夏了夏天小編帶來內容詳情,合理完成操作。 辦公室大炮作用與發射物品詳解 首先大炮就是用來發射各種東西的功能性道具,使用的方式非常簡單,就是將某些東西放進去之後,用【蠟燭的燭光】來點燃引線,等待數秒之後就會將東西發射出去,包括自己。
  • 九龍城寨:香港唯一沒被英國控制的土地,真的有清軍一直駐守嗎
    九龍城寨也是香港境內唯一從未被英國控制的土地,主權一直在中國手中,因此網上傳言該地一直有清軍駐守,直到1993年城寨拆除。那麼事實真如傳言中所說的那樣嗎,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九龍城寨建立鴉片戰爭嘉慶十五年(1810年),清朝為了防禦海盜,在當地修築九龍寨炮臺。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了清朝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