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蛇尾的大清炮隊:大炮曾轟垮「駱駝城」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虎頭蛇尾的大清炮隊

  從撿到一門大炮開始,大清朝全力發展火炮。到康熙時期,清朝製造火炮的成就達到頂峰,三十門大炮轟垮一萬三千頭駱駝組成的「駱駝城」……然而,靠大炮平定天下的大清朝最終卻被外國人的大炮轟開國門。

  一提起大清八旗軍,人們首先想到呼嘯而來的馬隊,寒光閃閃的大刀,暴風驟雨般的箭矢。所以有人說,大清朝正是靠著滿人精於騎射才打敗明朝、打敗李自成奪得天下的。

  細查歷史,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馬上民族固然精於騎射,但大清朝在入關後不長時間就平定了天下,靠的不是弓箭、馬刀,而是大炮。

  皇太極撿了一門大炮重賞下仿造研製成功

  1626年1月,後金軍大敗於寧遠城下,努爾哈赤也被明軍的紅衣大炮所傷,最後不治身亡。登基後的皇太極敏銳地意識到,要想戰勝明朝,奪取天下,光靠馬隊衝殺是不行的,大清朝也必須有自己的火炮。然而,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當時,鑄炮技術屬於國家最為尖端的技術,明朝自然秘不外傳。而且連最為簡單的火藥煉製秘方,明朝也進行了嚴密的封鎖,皇太極是一籌莫展。

  1630年,一漁民在海邊發現一門被衝上海岸的銅炮,上面刻著「鎮國龍尾大將軍」的銘文。這門銅炮經過海水的洗刷已經鏽跡斑斑。儘管如此,漁民還是將此事報告給了地方官。經過層層上報後,報告到皇太極這裡。皇太極聽說撿到一門紅衣大炮,喜出望外,親自去海邊查看。並將大炮運回盛京,在盛京各城門貼出告示:誰能仿照此炮做出火炮來,重重有賞!

  貼出告示沒多久,一個早年投降後金的名叫佟養性的漢人揭下了這個皇榜。

  佟養性,遼寧開原人,投降後金之前曾在北京做過生意,並因此認識了幾個會造炮的外國人,懂得造炮的基本原理。就這樣,憑著撿來的這門破爛銅炮,佟養性經過一年的研究,於1631年正月初八,造出了第一門紅衣大炮。

  大炮製成後,皇太極親自來到盛京城外,觀看大炮的試射。但見火炮點火後,一團火球衝出炮口,將遠處的一個磚石壘的靶子炸得粉碎。皇太極龍顏大悅,重賞了佟養性,並將這門大炮賜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給一門火炮賜封大將軍的名號,可見這大炮在皇太極心目中的地位。此後,清朝給大炮賜以將軍名號的習慣就一直流傳下來。

  試射成功後,大清第一批製作了40門「天佑助威大將軍」。這批紅衣大炮在當時堪稱先進,不但有瞄準裝置,炮口高低可調,而且有炮架,移動方便,可稱中國最早的自行火炮。

  「烏真超哈」炮兵鼻祖幾場大戰旗開得勝

  火炮試製成功後,皇太極下令集中俘虜的漢族炮手,編成了一支炮兵部隊,起了個滿語名字——烏真超哈。

  這支炮兵部隊成立不久,便參加了大凌河之戰。面對著同樣有紅衣大炮駐守的城池,「烏真超哈」集中40多門紅衣大炮猛轟,炸得明軍魂飛膽破,一舉拿下大凌河。戰後,皇太極專門檢閱了這支炮兵部隊,給每個炮手都賞了銀子。

  1639年,明清雙方展開松錦大戰。戰前,清軍調運了炮彈一萬多發,火炮37門,炸藥一萬斤。有了大凌河之戰的經驗,松錦戰役中,每次進攻,清軍先是一陣集中猛轟,把城牆炸毀近百米,然後,呼嘯的馬隊就從這偌大的缺口衝進,幾場大戰將關外的明軍消滅殆盡。

  明軍雖然先有了大炮,但只是用於守城防禦,真正把大炮用在衝鋒前的目標摧毀和衝鋒後的延伸射擊上,清軍是第一個,這應該算是現代戰爭的鼻祖了。

  明朝上下對清軍火炮突飛猛進的發展十分震驚。當時尚為明朝效勞的軍火專家湯若望驚呼:清軍的火器水平已經和明軍不相上下!清軍將領也揚言:只要將一百門大炮擺好,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城池!

  清軍勢如破竹入關大炮追著李自成打

  清軍不但對火炮的戰術掌握極快,而且技術改良也極快。1643年,清軍又生產出複合大炮「神威無敵大將軍」。此炮以銅鑄之,前細後粗,長2.83米,隆起四道,重1950公斤,每彈用藥2.5公斤、鐵子5公斤。炮身安裝在四輪炮車上,具有炮管長、彈藥量大的優點,無堅不摧。至此,大清鑄炮技術已經獨步全球,火炮性能已超越當時西洋火炮。

  1644年,清軍在吳三桂的幫助下順利入關並佔領北京城。李自成的大順軍雖然在山海關敗於多爾袞和吳三桂的聯軍,可實力仍然非常雄厚。而清軍滿打滿算只有二十萬人。再說了,關內可不比關外,關內山川、隘口、河流多如牛毛,八旗鐵騎要想在這樣的地理條件下消滅大順軍,難度極其大。然而,清軍卻做到了,而且過程非常順利,這一切都得力於清軍的大炮。

  1644年10月,多爾袞命多鐸攻打大順軍重兵防守的潼關。潼關地勢險要,為關中的天然屏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大順軍據山布陣,以重兵防守,靜候清軍來攻。多鐸率部到達潼關後,立刻指揮部隊猛攻。清軍雖然勇猛,但攻打一個多月,死傷無數,卻毫無進展。多鐸見久攻不下,向多爾袞報告,請求援兵。多爾袞接到求援書以後,既沒有徵發部隊,也沒有傳授機宜,只是下令將北京城中的紅衣大炮運往潼關前線。

  1645年正月九日,清軍的紅衣大炮運到潼關。兩天後,清軍將數十門紅衣大炮一字排開,對著潼關城牆猛轟。隆隆的炮聲響了一整天,潼關的城防設施大部分被損壞,清軍馬隊蜂擁而入,潼關告破。

  清軍攻克潼關後,推著大炮追擊李自成,相繼用大炮攻下延安、榆林、米脂、綏德等府州縣。李自成的大順軍擋不住清軍的猛烈炮火,只得邊打邊跑,十餘萬人被迫從陝北南撤。

  清軍帶著紅衣大炮在大順軍的後邊緊追不捨,走投無路的李自成最後只好丟下大部隊,帶了幾個隨從逃往南方。結果,在湖北九宮山地區被殺。

  康熙御駕親徵葛爾丹清軍大炮轟垮「駱駝城」

  清朝一統中國後,憑藉著明朝留下來的先進鑄炮技術和大量的技術工人,以及在實戰中積累的戰場經驗,使火炮技術達到了世界頂峰。在康熙皇帝的支持下,清朝設計出多種大炮,其中有輕型的「神威將軍炮」、中型的「神功將軍炮」、重型的「武成永固大將軍炮」。這三種大炮加上以前的紅衣大炮形成了裝備齊全的火炮系列。在當時所造的905門火炮中,重量在250公斤以上的有201門,其餘為250公斤以下的輕炮。所造的火炮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可以調整射角,配合火藥量改變射程。炮身上裝有準星、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而且這些炮全部車載化,可以任意奔馳,機動性強。清軍對炮兵的培訓也較為嚴格,彈藥的施放都形成了程序化,有一定的規章制度。可以肯定地說,當時清軍的炮兵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炮兵。

  1690年,康熙御駕親徵叛亂的葛爾丹。在烏蘭布通之役中,面對清朝的十萬大軍,葛爾丹擺出了一座駝城。什麼是駝城呢,就是由駱駝組成的城堡。駱駝素有「沙漠之舟」的美稱,每逢遇到風沙瀰漫的時候,駱駝不用人招呼,即能互相依傍,臥在沙地上,形成一道阻擋風沙的屏障。當年蒙古人與宋軍交戰的時候,曾擺出過駱駝陣,讓宋軍很是頭疼,毫無破陣辦法。

  葛爾丹下令,把全軍的一萬三千頭駱駝全都集中起來,環繞陣地,列成數排,駝峰上壓了大木箱,箱上邊又蓋了氈布,灑上水,派了三百多個火槍手,隱蔽在駱駝身後。又在山坡上,布置了一萬多弓箭手,單待清軍前來進攻。

  沒想到,清軍人馬不動,只用所攜帶的三十多門大炮對著駱駝城轟擊。霎時間,炮聲驚天動地,滿眼硝煙瀰漫,血肉橫飛。駱駝哪見過這種場面,嚇得掙扎著站起,到處亂竄。曾經幫助成吉思汗取得無數次勝利的駝城在清軍大炮的轟擊下土崩瓦解。清軍乘勢發動潮水般的進攻,葛爾丹的軍隊大部分被殲滅,只剩下幾千人逃走。

  流放火炮人才技術下坡擋不住外國列強的炮火

  烏蘭布通之戰後,清朝卻做了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將火炮天才戴梓流放遼東。戴梓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火炮天才,他曾製作出子母炮和連珠火銃。明清時期的炮彈大部分是實心炮彈,適合攻城略地,但對人員的殺傷力極小。戴梓發明的子母炮將千百個小鐵珠和火藥裝入一個大炮彈中,發射時只要點燃大炮彈中的火藥,千百個小鐵珠就成扇形飛向目標,對人員的殺傷力非常大。而且這種火炮不需要像其他火炮那樣分別裝火藥和炮彈,所以射速非常快,在對決中常常佔得先機。但一向英明的康熙皇帝卻聽信讒言將戴梓流放到了遼東。自此,清朝的火炮製造缺少了領軍人物,開始走下坡路。

  後人分析,康熙如此做法只能解釋為安定天下之舉,他害怕造反的民眾利用火炮這種威力強大的武器,乾脆將鑄炮技術封存,將造炮天才流放到祖地看管起來,以獨自享有這種利器。

  這種封存的結果使得康熙之後,大清朝的鑄炮技術不僅沒有進步,甚至出現了大幅度倒退。嘉慶年間,朝廷曾仿製一批明朝末年造的神機炮來裝備八旗炮隊。可是,所造的大炮射程竟不足原炮一半。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虎門要塞的大炮重八千斤,看似威武,可射程卻不及清朝早年的紅衣大炮。當時,英國軍艦用的是開花炮彈,而清軍所用的還是清初使用的實心炮彈。真讓人懷疑,當初戴梓造出的子母彈只是個美麗的傳說。

  清末時,不僅鑄炮技術嚴重退步,連炮手的射擊技術也讓人瞠目。在廈門之戰中,清軍的大炮命中率只有二百分之一,大炮猛轟了一天,卻沒有一發命中敵艦!

  看到曾經的大炮王朝連外國人的幾艘軍艦都打不過,看到曾轟垮駱駝城的大清炮隊如今連炮都不會使了,不知九泉之下的皇太極、康熙和乾隆會作何想!

相關焦點

  • 李珂評龍馬戰:烏合龍隊像大清炮隊暴殄皇馬天物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今晚中國足球以一個烏合的大清炮隊似的陣容出戰皇馬,無疑是暴殄了這次良機。  拋開0比4的結果,從場面看龍隊倒也不是沒有機會,申思甚至還把一記任意球打在了對手的門柱上,但絕大多數的時間裡,皇馬是把龍隊壓制在後半場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對手的實力強,而另一方面也緣於龍隊整體的低能。
  • 鴉片戰爭清軍的大炮和英軍大炮,差別有多大?自廢武功,焉能不敗
    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對手是英國;第二次鴉片戰爭大清對手是英法聯軍,兩次鴉片戰爭的結果,都以清朝慘敗而告終。為什麼一個泱泱大國被打得慘不忍睹,其主要原因就是雙方武器有代差,大炮差距太大。清朝軍隊使用的,都是些老掉牙的大炮,製作工藝落後,射程近,炮彈殺傷力小,精確度低。
  • 壓縮空氣炮,19世紀的火炮異類:採用氣槍原理,曾被美軍當要塞炮
    不過,氣槍在歷史上曾堂堂正正用於過戰爭,這就是曾讓拿破崙頭疼的奧地利氣槍兵。而在半個多世紀後,美國還出現了「氣炮」,裝在了軍艦上,甚至作為要塞炮保衛洛杉磯和紐約的海岸線。「氣炮」:曾經被認為極具發展潛力說到這個氣炮,也是19世紀火器大發展時代的產物。在這個時代,火槍和大炮不斷追求更遠的射程和更大的威力,技術上不斷推陳出新。
  • 動漫術語梗,補魔、地圖炮、絕對領域、五彩大炮,奇怪的知識增加
    除了上述提及的數字梗、象形梗和代號梗,其實還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術語,例如遊戲和動漫通用的補魔,地圖炮,絕對領域,五彩大炮,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剛入動漫圈的新人可能並不懂,當你知曉它們的意義的時候,奇怪的知識在增加。
  • Mlb10日綜述:哈珀雙響炮費城人逆轉巨人 大都會7連勝
    1局下半藍鳥隊蘭德爾-格裡查克敲出兩分炮,2局下半藍鳥隊託斯卡-埃爾南德斯陽春炮幫助藍鳥3-0領先。4局上半揚基隊麥克-塔奇曼陽春炮扳回一分,4局下半藍鳥隊丹尼-簡森三分炮幫助藍鳥6-1領先。7局上半揚基隊麥克-福德轟出陽春炮,8局下半藍鳥隊埃爾南德斯單場雙響。最終藍鳥8-2大勝揚基。
  • 寧遠大戰中,袁崇煥所用紅夷大炮的來歷,是誰從一艘沉船上打撈上來
    當時在孫承宗和袁崇煥的訓練下,在山海關一帶的士兵素質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工事也得到了修復和增加,袁崇煥將十二門「紅夷大炮」擺在城牆上,利用紅夷大炮朝後金騎兵猛轟,後金攻城四天卻依然被明軍阻擋在城外。
  • 清朝的「山寨」紅衣大炮,為何能戰勝明朝的原裝進口大炮?
    1642年,清軍在遼西用山寨紅衣大炮擊敗明軍,史稱松錦之戰。此時,離清軍入關還有兩年。對此一役,曾指導過明朝鑄造火器的傳教士湯若望感嘆道:明軍雖然先有西洋大炮,可惜發展遲緩,清軍不但也有大炮,而且數量頗多。
  • MLB-肯德裡克兩分炮點燃焰火 國民6-2勝太空人奪隊史首冠
    斯普林格和奧圖維積極出棒很快出局,布蘭特利耐心選球獲得保送上壘,布雷格曼右外野高飛球被接殺,第一局兩隊沒有得分。第二局上半,索託首棒打擊敲出一壘安打,但是肯德裡克的雙殺打又清空了壘包;卡布雷拉一壘方向滾地球遭到出局,格蘭基順利拿下三個出局數。
  • 美軍實驗超級大炮,借鑑電磁炮技術,射程可達1650公裡
    按照計劃要求,這種加農炮可以將炮彈射到1650公裡以外的地方。現在這款武器系統正在新墨西哥白沙飛彈靶場進行研究和試驗,這種實驗是非常燒錢的。不得不說,這種遠程火炮概念算不上新鮮,早在一戰時期德軍就造出了巴黎大炮,其射程達到了131公裡;後來的古斯塔夫巨炮也能達到47公裡的射程,實際使用經驗證明用處不大。美國陸軍希望在2023年就展示遠程加農炮的原型生產,儘快進入部署階段。美軍上校約翰.拉夫蒂對外表示:美軍正試圖打開一扇新技術的大門,而現在已經到了推開大門的最後時刻。
  • 克虜伯大炮是如何進入中國的
    在中國近現代史書上,「克虜伯大炮」的字樣是經常見到的,其名聲相當於今天的「網紅」,從鎮壓太平天國、甲午黃海大戰、八國聯軍侵華,到民國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諸多重大歷史時刻,總是少不了「克虜伯大炮」的身影。那麼,克虜伯大炮究竟是如何進入中國的呢?
  • 駱駝城司法所「八進」開展《民法典》法治宣傳
    為進一步加強民法典的學習宣傳貫徹,高臺縣司法局駱駝城司法所精心謀劃,周密部署,積極推進民法典全面貫徹落實。近期,更是抓住冬閒時期,開展「法律八進」活動,在全鎮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民法典的熱潮,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一進機關,幹部齊學法。
  • 木炮打賓州
    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東北抗聯用的卻是土槍土炮,為了取勝,他們自製武器,一樣取得攻城奪池的勝利。抗聯老戰士董長義回憶了木炮打賓州那場戰鬥。由於黃炮、朱萬金等義勇軍剛改編,紀律渙散,急需整頓,再加上這一帶是新區,需要做大量的群眾工作。這就使攻打賓州的計劃推遲了幾天。情況在不斷變化,到第五天,偵察兵回報,有一連人的敵騎兵向我方運動。 趙尚志司令、張壽籛代表立即研究對策。估計敵人可能發現我們,決定隊伍馬上上山,準備伏擊敵人。隊伍迅速進入陣地,隱蔽好,注意觀察。從敵人順著公路緩緩行進的態勢看,好像並沒有發現我們的確切位置。
  • 明朝大炮比較著名的都有哪些?
    明朝比較著名的炮有三種:佛朗機,虎蹲炮,紅夷大炮前面兩種我沒查到資料,但是紅夷大炮射程可以達到2公裡,多的4公裡那麼前兩者應該在1000m以內。炮彈是實心彈,可以殺傷步兵,擊穿城牆。詔工部造虎蹲炮:戚家軍裝備的火炮。為了便於射擊,把炮擺成一個固定的姿勢,很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故得名。虎蹲炮威力不大,類似今天的迫擊炮,是以曲射為主的火炮。
  • 安裝120毫米反潛大炮的97式,二戰日本海軍的陸上突擊炮
    坦克的改動基本上只針對於炮塔等上層部分,當時日本海軍要求建造一種支援型武器,以配合海軍陸戰隊的登陸行動,這種理念和突擊炮類似,用來伴隨步兵部隊作戰,用榴彈為陸戰隊步兵解決一些火力點等目標。
  • 大炮打的「水彈」,到底是什麼?
    大炮的空包彈,一般有兩個用途,第一就是純粹作為禮炮存在。第二則是檢驗大炮本身在出廠前或者維修後的性能是否可靠。而這種檢驗性的大炮空包彈,又非常的特殊,居然是用來發射水的。而發射水的大炮又沒有成型的水彈頭,具體又是如何發射的呢?先說禮炮。正規禮炮一般作為在最高級別的禮儀場合出現。比如大型慶典或者迎接外來高級別訪問,都會鳴放禮炮。比如21響禮炮或者19響禮炮。
  • 簡氏防務:衛星圖片顯示中國正測試33.5米長超級大炮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1月14日報導,最新的衛星圖片顯示,中國內蒙古包頭附近的一個基地中出現一門長達110英尺(33.5米)的疑似大炮的物體。目前世界上曾研製的最大火炮是加拿大人布爾博士幫助伊拉克研製的150英尺長的「巴比倫」大炮(口徑1000毫米)。
  • 欲用紅夷大炮續命卻加速帝國滅亡,明朝火器為何會落後於清軍
    明光宗泰昌元年,在通州編練新軍的徐光啟從澳門買回四尊紅夷大炮,經多次驗證,紅夷大炮威力、射程遠勝於佛朗機炮。薩爾滸大敗之後,明朝分四次買回40尊紅夷大炮,並請葡萄牙炮匠傳授鑄造和操炮技藝。在天啟六年的寧遠大捷中,袁崇煥在「城內架西詳大炮十一口,從城上擊,周而不停,每炮所擊,糜爛可數裡」。次年,皇太極繼位後金大汗伊始便親率大軍圍攻錦州,不料卻被紅夷大炮打得連城牆都無法靠近。
  • 志願軍的「沒良心炮」,有多兇猛,英國上尉:中國軍隊有大口徑炮
    但是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民族,除了讓敵人為我們造機槍大炮以外,我們還能利用現有的條件改造武器使其威力發揮最大。今天要講的就是被稱為飛雷炮的裝備,是如何誕生到打的英軍滿地找牙,甚至到死沒沒想明白,裝備簡陋的志願軍是怎麼擁有威力這麼大的武器裝備的?時間回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我國解放軍當時正在和國民黨軍隊針鋒相對,由於背後有美國的支持,導致國軍的裝備水平遠遠拉出解放軍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