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120毫米反潛大炮的97式,二戰日本海軍的陸上突擊炮

2020-12-06 騰訊網

97式中型坦克應該是二戰日本最好的坦克之一,無論是底盤的可靠性還是它的升級能力,在當時的日本裝甲武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同時也是被改裝升級最多的型號之一。

在二戰後期,日本海軍部門研發了一種97式變形車,它被稱為SNLF 120mm Shinhoto Chi-ha,我們就暫時稱它120毫米97式吧。作為一款海軍研製的坦克,120毫米97式並不同於陸軍武器,它的作用也與常規坦克不同。

坦克的改動基本上只針對於炮塔等上層部分,當時日本海軍要求建造一種支援型武器,以配合海軍陸戰隊的登陸行動,這種理念和突擊炮類似,用來伴隨步兵部隊作戰,用榴彈為陸戰隊步兵解決一些火力點等目標。

既然功能類似於突擊炮,那麼坦克原本的47毫米炮就不再適合了,它不僅穿甲能力無法應對盟軍的中型坦克,榴彈威力也偏小,於是設計師取消了47毫米炮,換裝了海軍12釐米(120毫米)短管炮。

關於這門12釐米海軍炮需要簡單講述一下,它並不是常規的艦炮,也不是榴彈炮之類的火炮,它是一種反潛大炮,以低初速度將炮彈發射出膛,彈道彎曲,但還不至於像迫擊炮那樣,彈藥可設置延時引信或撞擊引信,用於水面艦艇反潛作戰。為了讓火炮更具殺傷力,日本還研製了一種新的高爆彈,可以更好地對付掩體、工事等目標。這門火炮據說是多功能炮,它的彈藥還可以執行防空作戰,可能是設置更短的時間引信,讓炮彈在空中爆炸吧,可是這門火炮的彈道飛行高度不怎麼給力,所謂防空作戰應該是一個很雞肋的功能。

對於一款其實可以劃分到輕型坦克級別的97式而言,在常規改裝中如果要安裝120毫米級別的坦克炮肯定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然而120毫米97式做到了,並且是在其本就不算大的炮塔內安裝這門火炮,這得益於火炮本身重量小、尺寸小,但帶來的問題就是火炮初速度低、射程近,至於具體射程則不明,參考當時其他類似的反潛炮,其最大射程可能在1000~2000米,並且談不上精度。

火炮炮口處安裝了柱狀的制退器,有助於降低後坐行程,炮管俯仰角度為-10°~20°,使用的炮彈重34千克,長94毫米,炮塔內另有一挺7.7毫米輔助機槍。或許是出於配重的考慮,炮塔後方增加了一個儲物盒。

這款「骨骼清奇」的坦克大約生產了12輛,沒有參戰記錄,許多人認為它的火炮具有很強的破壞力,對輕裝甲目標或者工事類目標具有不錯的殺傷力,但是對於M4這類坦克則威脅很小,它的HE彈藥無法從正面給出致命一擊,只能通過巨大的爆炸造成一些損傷,車組很大概率只會受到一些輕傷,而且這種損傷的前提還必須是精確命中,如果只是濺射傷害,那麼車組幾乎可以無視。

無論如何當時日本海軍確實生產出了這麼個玩意兒,從當時的作戰形勢來看,它幾乎永遠無法執行伴隨海軍陸戰隊的作戰行動,就算參與了實戰,也可能是在某處海灘上抵禦盟軍的登陸作戰,它可能毀於盟軍的飛機空襲、戰艦炮轟、坦克攻擊,甚至是單兵反坦克火箭筒。

相關焦點

  • 二戰美國「平流層大炮」,120毫米口徑的M1重型高射炮
    二戰初期大口徑高射炮並不多,普遍為3英寸高射炮或者75毫米口徑高射炮,法蘭西戰役期間德軍的88毫米高射炮表現突出,對空能驅逐轟炸機,對地能反坦克,一時之間激起了各國研究大口徑高射炮的興趣。美國在1938年就提出了現代防空解決方案,旨在尋找一種大口徑的高射炮,這個計劃隨後發展成了M1式4.7英寸(120毫米)重型高射炮。M1式120毫米高射炮是美國在二戰中製造的最大口徑防空炮,並且在美國正式參戰前就開始部署,在二戰中屬於先進的高射炮系統。
  • 打虎英雄歸來:俄軍新57毫米戰車炮,戰鬥射速超過95式自動步槍
    安裝一門57毫米大炮、高效且通用,該炮也將安裝在T-15「阿瑪塔」步戰車上,並參加今年5月9號的勝利日閱兵。新戰車由烏拉爾重型車輛廠研製生產,換裝一套AU-220M型57毫米自動炮的新型無人炮塔,代替了以前的100+30毫米主炮配置。俄軍的新型57毫米戰車炮由4發彈夾供彈改為使用彈鏈供彈,這可能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使用彈鏈供彈的中口徑火炮。
  •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刺蝟彈(Hedgehog)是二次大戰英國海軍發明的一種反潛用多管迫擊炮或者稱為擲彈器,於41年底試驗成功,43年後廣泛裝備英美海軍。 武器的可靠性和人員訓練在43年初都得到解決,英國海軍不打算慣著手下,在強制要求使用刺蝟彈後,殺傷效率果然如同預期。有一種可能涉嫌誇大的說法,從沒有一艘潛艇在被刺蝟彈攻擊後生還。因為刺蝟彈不適合對付深度超過120米的目標,德國海軍的對策是研究聲自導魚雷,這樣潛艇不必上浮到潛望鏡深度就可以發動進攻,以此迴避刺蝟彈的攻擊。
  • 二戰日本驅逐艦發展標杆,日本造艦鬼才的神作,吹雪級的發展事跡
    之前也簡單介紹過日系的驅逐艦,所以今天就繼續就「日系驅逐艦」這個話題往下嘮嗑,簡單了解一下二戰時期的日本驅逐艦吧。其實驅逐艦這個詞並不是中國翻譯發明的,這個詞語是一個舶來品,而且是從日本傳過來的,不過在二戰時期日本驅逐艦不是直接叫「驅逐艦」而是被叫做「雷擊艦」(日文中將魚雷一類的水中兵器寫作「水雷」)。
  • 終極金雕——防空反潛,遠洋核心!蘇聯海軍的「全球巡洋艦」
    70千米,可搭載400毫米反潛魚雷或5000噸當量核魚雷,也可換裝半穿甲戰鬥部反艦。它的反潛裝備齊全,有VGS-2型吊放聲吶、浮標聲吶、對海搜索雷達、磁異探測儀、光電探測器等眾多設備,最大航程超過650千米。80年代中期大規模改裝升級中,還計劃換裝更先進的KA-27「蝸牛」直升機。 中程反潛是2座五聯裝PTA-53-1134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每組裝2枚反艦魚雷和3枚反潛魚雷。
  • 日本當年的山雲級反潛驅逐艦,關鍵技術全來自美國,專門獵殺潛艇
    目前日本最著名的軍港便是駐紮美國第七艦隊的橫須賀了。不過軍迷恐怕還知道有一個著名的軍港,那便是吳港,這裡曾是「雪親王」的下錨地。不過作為曾經內有「祥瑞」的地方,日本在這裡駐紮了二戰後第一批自行研製的反潛驅逐艦。
  • 揭秘日本軍工巨頭:三菱重工世界排名第13(組圖)
    完成300輛先進的90式主戰坦克  擁有年生產2000輛坦克的能力  如今三菱重工的「民用機·特車事業本部」,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生產各種裝甲戰鬥車輛的生產集團,所生產的陸上裝備非常精良,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
  • 二戰日本海軍:擁有14級型號繁多,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群
    二戰前,由於受到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重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8萬噸,輕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萬噸;此外,對於日本海軍的潛艇和驅逐艦噸位總和,包括排水量與艦炮口徑也做出了相應地限制。
  • 開罐神器——記抗日戰爭中的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
    儘管國軍兵力上佔據著優勢,重火力家底也拉了出來,但進攻過程卻不輕鬆,並且在日本海軍第三艦隊面前,國軍根本沒有重火力優勢。單是「出雲」號裝甲巡洋艦就擁有四門203毫米艦炮、14門152毫米艦炮和12門76毫米速射艦炮,另外四艘輕巡洋艦上的140毫米艦炮就有二十多門!隨著後續日本海軍更多的巡洋艦和驅逐艦抵達了上海周邊水域,日軍的重火力優勢被進一步擴大。
  • 鑄21世紀戰場利劍 美海軍研究新型電磁軌道炮
    1945年他又將2門軌道炮串聯起來,使炮彈初速度達到了1.21公裡/秒。二戰期間,日本研究感應加速式電磁炮,並把2千克的彈丸加速到335米/秒。二戰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內,因材料和電力等關鍵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致使電磁軌道炮研究中斷了很久。從70年代起,隨著一些技術難題相繼被解決,使得電磁炮的研製得以東山再起。
  • 舊日本海軍唯一的專業防空巡洋艦 五十鈴號防空巡洋艦
    美國建成了「亞特蘭大」級,英國建造了「狄多」級,而日本則改裝了「長良」級輕巡二號艦「五十鈴」號,該艦一躍成為舊日本海軍唯一的防空巡洋艦。英國狄多級防空巡洋艦,注意3號炮塔133毫米主炮已被更換為防空機關炮「五十鈴」號輕巡洋艦以志摩半島附近的山嶽為源頭,經伊勢神宮流入伊勢灣的五十鈴川命名。
  • 二戰時日本人為何被美國潛艇搞得焦頭爛額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二戰時期世界主要工業強國之一。作為軸心國集團的二號巨頭,二戰時的日本頗有實力,特別是日本海軍世界名列前茅,是二戰時期世界三大海軍力量之一。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一度打的美國海軍毫無還手之力,日本海軍航空兵更是讓美軍聞風喪膽。不過沒多久,美國海軍發現了日本海軍的一個明顯弱點,那就是日本海軍缺乏反潛能力,日本海軍的反潛能力簡直就是擺設,美國潛艇在太平洋上如入無人之境,把日本海軍搞得焦頭爛額。
  • 中國造出「超級神車」:3米長小車扛120毫米大炮
    迫榴炮、107火箭炮、81毫米速射迫擊炮等多種變形車,初步形成了較為豐富的山貓裝備體系,山貓稱得上中國造出「超級神車」,畢竟3米長小車扛120毫米大炮,火力同類最強(世界同類裝備中還沒有可與之匹敵的裝備)。
  • 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美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榴彈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各種新式武器裝備,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等相繼投入戰爭,也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其中就有許多國家競相裝備和使用榴彈炮,使榴彈炮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它身管較短,彈道比較彎曲,適合於打擊隱蔽目標和地面目標,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而今天兵哥要講的是M101式105MM榴彈炮,它從一戰到二戰被廣泛使用,就算是現在也深受很多國家喜愛。M101式105MM榴彈炮是美國生產的一種10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也是世界上一種十分有名的輕型野戰牽引火炮。
  • 幫助人民海軍補足反潛短板,反潛聲吶和反潛魚雷居然來自這個國家
    如果這些型號的戰艦加服役,那麼中國海軍的區域防空能力將再度獲得提升。甚至可以說,曾經困擾中國海軍多年的防空問題就此將徹底根治!其實,在解決防空問題之前,作為海軍「三大難題」之一的反潛問題,似乎解決的更早。如今,中國海軍早已建立起了反潛直升機、反潛飛彈(火箭助推魚雷)、反潛魚雷和反潛火箭等反潛武器,組成的遠、中、近三層反潛火力網。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長盛不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一美軍步兵師內,通常有3個105毫米榴彈炮營,負責為3個步兵團直接提供火力支援。每個炮兵營有3個火力連和1個炮兵勤務連,每個火力連有4門M2A1火炮。與之相比,75毫米榴彈炮營(通常裝備M1A1式75毫米榴彈炮)只有2個火力連。可見,M2A1榴彈炮是美軍炮兵火力的中堅力量。一戰結束至二戰爆發前,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紛紛建立新的炮兵裝備體系,提高野戰火炮口徑。
  • 二戰各國主力戰鬥機的武備對比,要槍還是要炮?
    有一個特點是英國戰鬥機和轟炸機貫穿整個二戰期間幾乎都是以維克斯公司生產的白朗寧7.7毫米中口徑機槍為主,和日本飛機類似,而沒有採用美德的大口徑機槍,難免讓人懷疑其火力強度。該炮在二戰各類小口徑機炮中參數是及其優異的,帶來的副作用就是體積龐大,炮管遠遠地伸出了機翼,在高空極易引發受凍問題。該炮巨大的體積和重量更是會對機翼造成不小的負擔,這也是美軍一直未採用該炮的原因。噴火戰鬥機一般每門機炮帶彈120發,每挺機槍帶彈350發。英國戰鬥機基本不在機頭裝備武器,武器分散在機翼上,帶來的一個問題是需要經常校槍,設定8挺機槍的射擊交匯點。
  • 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
    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說到二戰中德軍發坦克火炮,88毫米炮會映入多數人的腦海,最為二戰中最成功的火炮系統之一,88毫米高射炮在打坦克方面,也曾經大顯身手,不過這種身形巨大重量也有些「超標」的火炮,並不是德軍步兵單位反坦克的主力,二戰爆發初期,德軍使用的是一種小口徑的反坦克炮。
  • 壓縮空氣炮,19世紀的火炮異類:採用氣槍原理,曾被美軍當要塞炮
    這名叫做埃德蒙·扎林斯基的美軍炮兵中尉,在梅爾福特設計的基礎上,自己改進設計出一門8英寸(203毫米)口徑的試驗炮,炮彈重達100磅(45.4千克),射程超過了2英裡。這門被稱為「扎林斯基式」的壓縮空氣炮,雖然射程較短,但由於口徑大,而且炮彈採用大威力炸藥,破壞力非常可觀。「扎林斯基式」空氣炮,很快得到美國海軍的高度關注。
  • 二戰時期德軍88毫米高射炮究竟能打多遠兩千米擊毀坦克是神話嗎
    二戰國軍中央軍德械師的使用德國leIG18式75毫米步兵炮說到二戰時期火炮,可謂是五花八門論數量和輕便性日本二戰時期經典火炮也是有好幾種,著名的92式70毫米步兵炮只有半個人高1.22米,200多公斤重,卻能滿足步兵炮曲射和直射兩種優異的性能特點,打近點的目標可以直射可謂是攻堅戰一把出其不意的尖刀,最小射距離是100米,曲射時92式步兵炮能打2.7公裡完全可以當成一種輕型榴彈炮使用,但說到打坦克日軍92式步兵炮可能連蘇聯T26輕型坦克的正面裝甲都打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