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各國主力戰鬥機的武備對比,要槍還是要炮?

2020-12-05 騰訊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各國空軍爭雄稱霸的時代,誕生了無數留名青史的機型和王牌飛行員,成就了無數英雄史詩和光榮故事。以往人們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各國飛機的機動性,動力,速度方面,武器配備可能一筆帶過,今天我們來仔細地對比一下各國戰鬥機的武器配備,你可以看出各國軍工,作戰理念等方面的細微區別。

  紅色位置為噴火的機槍位置

  1,英國「颶風」「噴火」戰鬥機,7.7毫米機槍為主。

  英國在二戰中的空戰中表現搶眼,遠好過海陸軍。無論是戰鬥機部隊還是戰略轟炸機部隊都戰績斐然。有一個特點是英國戰鬥機和轟炸機貫穿整個二戰期間幾乎都是以維克斯公司生產的白朗寧7.7毫米中口徑機槍為主,和日本飛機類似,而沒有採用美德的大口徑機槍,難免讓人懷疑其火力強度。

  噴火漂亮的橢圓機翼

  但英國即便在最危急的時刻,也在堅持這一點,自然是有原因的,就是該槍的射速高達1150發/分。雖然射程和威力遠不能和12.7毫米的大口徑機槍相比,但英軍認為,空中開火的時間短暫,戰機交錯時速度極快,開火時間只有短短幾秒,因此射速遠比其他指標重要,而英軍戰鬥機8挺機槍的火力可以達到瞬間「暴風驟雨」般的打擊效果。英軍直到戰爭後期才給少數戰機換裝12.7毫米機槍。當然,另外一個事實是,英國維克斯槍廠一直在高強度生產白朗寧M1919 7.7毫米機槍,突然改產其他機槍未必是明智的選擇。雖然有少數飛行員提到過威力小的問題,但整體來看不算嚴重。

  白朗寧M1919機槍

  噴火在主設計師離世後,由副設計師進行改進,增加了兩門20毫米西斯潘諾機炮,以增強火力輸出。該炮在二戰各類小口徑機炮中參數是及其優異的,帶來的副作用就是體積龐大,炮管遠遠地伸出了機翼,在高空極易引發受凍問題。該炮巨大的體積和重量更是會對機翼造成不小的負擔,這也是美軍一直未採用該炮的原因。噴火戰鬥機一般每門機炮帶彈120發,每挺機槍帶彈350發。英國戰鬥機基本不在機頭裝備武器,武器分散在機翼上,帶來的一個問題是需要經常校槍,設定8挺機槍的射擊交匯點。

  噴火暴露在外的機炮

  2,美軍,清一色M2 12.7毫米重機槍。

  P51 野馬

  M2 12.7毫米重機槍可稱得上是美軍兵器庫中非常長壽的一員了。該槍的現代化型號至今充斥在美軍各個軍兵種中,雖然該槍重量不算輕,但帶來了優異的射擊精度和穩定性。

  M2 航空機槍

  二戰前美軍早早的就在「水牛」「戰鷹」等戰機上配備4挺12.7毫米機槍,開戰後換裝「野貓」「地獄貓」「海盜」「野馬」等飛機也都是配備6挺,「雷電」這樣的大型戰鬥機更是配備了8挺,而各類轟炸機的配備更多,可見其產量之大。

  F4U 海盜

  M2重機槍在槍炮之間取得了難得的平衡性,甚至跨入噴氣時代,美軍的F86「佩刀」也還是保留了6挺機槍的配置。

  F6F 地獄貓

  國內媒體在宣傳朝鮮空戰時經常嘲笑F86的火力薄弱,原比不上米格15的兩門23,一門37機炮的強大火力。但就美軍戰後飛行員們的採訪看,火力不足的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飛行員們並沒有對此過多抱怨。

  P47 雷電

  3,日軍,7.7毫米機槍和20毫米機炮混裝

  零式的標誌性塗裝

  說起零式戰鬥機,總給中國軍迷一種很微妙的感受。太平洋戰爭初期,零式戰鬥機的逆天表現,簡直令全世界驚呆眼球。日本人用一個極輕巧的機身和一臺小馬力的發動機,就造就了一臺機動性猶如飛碟的戰鬥機。而後期日本的零式機隊又被美軍虐待到一邊倒。但無論如何,零式戰鬥機火力較弱是不爭的事實。機翼上的兩門九九一號機炮威力和射速都不足,60發的備彈量更是少的可憐。機頭的兩挺7.7毫米機槍除了備彈較多,達700發以外,也沒啥優點。這也就導致了美軍飛行員形容的零式戰鬥機總是噴出兩條細細的火舌,卻只能在皮粗肉厚到一定程度的美國海軍飛機上開出幾個小洞洞。而被寄予厚望的「艦戰烈風」則由於日本帝國的日暮西山,而胎死腹中。

  4,蘇軍,清一色20毫米機炮

  拉5

  蘇聯飛行員在支援西班牙內戰的時候,得出結論,要求飛機的武器威力擴大化。而當時蘇聯戰鬥機只有12.7毫米的機槍,並沒有機炮。蘇軍武器設計追求簡潔。

  於是蘇聯設計師在施卡斯機關槍的基礎上進行了放大,用最快的時間研發了20毫米口徑的施瓦克機炮。由於採用闊口而來的槍彈,雖然口徑較大但發射藥較少且彈頭偏輕,初速不高(約750m/s),相對同口徑的機炮而言撕裂性不足,威力遠遜於同類機炮。但該炮的好處是體積小巧,後坐力輕,適裝條件倒是非常好,拉5戰鬥機即便採用了十四缸氣冷星型發動機,機頭也可以裝下兩門機炮,配200發炮彈,拉7更是配裝3門23口徑機炮。蘇聯空軍喜歡將機炮裝在機頭位置,(雅克9甚至在發動機中軸處放下一門機炮)這樣可以獲得比較好的射擊精度,也省卻了地勤校炮的時間,只需要安裝螺旋槳射擊協調器即可。

  施瓦克機炮

  5,德軍,能塞下炮的都塞。

  梅109戰鬥機

  中國的軍迷群中充斥著大量所謂「德粉」,他們為德國精良的武器工業所折服(當然也跟人家沒打到過東方有關係)。而他們最為推崇的德系武器,莫過於坦克和飛機。

  MG17機槍

  為了增強火力,德國設計師幾乎將所有能利用的空間都安裝了武器。梅109在發動機中軸線安裝了一門20毫米MG FF機炮,機頭座艙強安裝有兩挺7.92或13.2毫米機槍,機翼中還有兩門20毫米機炮。

  MG FF 20毫米機炮

  如此繁多的火力會給後勤帶來不少麻煩,遠沒有其他國家的設計簡潔,但固執的德國佬依然延續著他們的所謂「工程師思維」。fw190也是機頭兩挺機槍,機翼4門機炮。但由於MG FF機炮採用60發彈鼓供彈,即便威力強大也容易打光子彈,只能用機槍繼續應戰。

  FW190戰鬥機,德粉最愛

  6,義大利,陸軍不行飛機還是不錯的。

  G55,軸心國最強戰機

  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糟糕的表現一直被國內軍迷嗤之以鼻,但平心而論,義大利空軍無論是戰鬥機的水平,還是飛行員的素養,都是出類拔萃的。其實即便是當今世界,義大利的很多軍工企業都是十分出色的,如奧託公司,伯萊塔公司。其中代表性的戰鬥機就是菲亞特的G55「半人馬座」。

  而在德國軍官參觀了G55後,甚至直接帶來BF109和FW190兩款戰鬥機來做空戰對比,G55在高空性能不輸於德系戰鬥機的前提下,低空性能遠遠超出了德系對手。對於G.55,德國委員會最終的評價是「卓越excellent」,將G.55定義為「軸心國最好的戰鬥機」,德國空軍司令格林於1943年2月22日召開會議,投票同意在德國生產G.55。雖然因為戰爭進程而作罷,但無論如何都說明了義大利軍工的實力。G55標準裝備為3門20mmMG 151/20機關炮和兩挺12.7mm布萊達-薩法特機關槍,配置方法與梅109類似。

  可以掛載魚雷的G55

相關焦點

  • 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
    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說到二戰中德軍發坦克火炮,88毫米炮會映入多數人的腦海,最為二戰中最成功的火炮系統之一,88毫米高射炮在打坦克方面,也曾經大顯身手,不過這種身形巨大重量也有些「超標」的火炮,並不是德軍步兵單位反坦克的主力,二戰爆發初期,德軍使用的是一種小口徑的反坦克炮。
  • 二戰時期,各國研發夜間戰鬥機,戰機是怎麼瞄準的?
    人們之所以對二戰時期的戰鬥機的夜間戰鬥感興趣,是和雷達有關係。現在的戰鬥機和二戰時期時期的戰鬥機的最大不同就是具備夜間作戰能力,而讓戰鬥機具備這個能力的是雷達。二戰時期有雷達,但用在戰鬥機上的並不多,同時,二戰時期的雷達性能也不先進,雷達用在戰鬥機上正是從二戰開始的,而真正走向成熟卻是二戰以後的事情了。那麼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又是如何進行夜間戰鬥的呢?下面談談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要從實戰角度解答這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理解當時的情況。二戰時期的夜間戰鬥機戰鬥機會很少,原因就是缺少支持夜間作戰的技術,這是一個前提。
  • 二戰時期名揚海外的義大利明星武器,義大利炮名列第八
    文/寂寞的紅酒義大利是二戰時期軸心國三大巨頭之一,是當時的世界第六大強國。雖然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表現很差,但義大利的武器裝備還是不錯的,有些裝備不僅裝備國內而且遠銷海外,連日本都是義大利武器的買家。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二戰時期名揚海外的義大利武器。
  • 紅色戰鷹,從拉格-1到拉-7戰鬥機,淺談二戰拉沃切金系列戰鬥機
    因此,拉沃切金設計局也在後期的拉格-3戰鬥機上,加裝了37毫米軸炮和82毫米下掛式火箭彈來執行轟炸機攔截任務,或者和攻擊機一起執行對地打擊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拉沃切金設計局不得不開始想辦法設計一款性能比拉格-3戰鬥機更優秀的產品來應對這場戰鬥機產能之爭。峰迴路轉之作——從拉格-5戰鬥機到拉-7戰鬥機要提升拉格-3戰鬥機的綜合性能,要麼減輕戰鬥機的整體重量,要麼就只能夠為拉格-3戰鬥機換裝動力更為強勁的發動機。
  • 二戰五大經典戰鬥機!最優秀的活塞式戰鬥機和低空領域的王者
    馬達轟鳴機彈橫飛的天空中,大量戰鬥機脫穎而出,今天兵哥要盤點二戰經典的五款戰機。1.P51野馬戰鬥機,二戰後期性能最優秀的活塞式戰鬥機之一,是由美國在1940年研發出的典型的一款單座單發平直翼活塞式戰鬥機,也是當時名氣最大的一個戰鬥機。
  • 飛行的槍炮,從MG15到MK108,淺談二戰德國空軍中小口徑航空槍炮
    對於喜歡螺旋槳戰鬥機的讀者朋友來說,二戰期間的航空槍炮是二戰空軍戰機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二戰時期各國戰鬥機正是依靠各種性能不一、口徑不同的航空槍炮在空中展開激烈的空中搏鬥。為了讓讀者朋友對螺旋槳戰機時代的航空槍炮有更清晰的理解,本文將選取其中部分典型型號進行大致介紹。
  • 蘇聯的拉7戰鬥機,是二戰經典戰鬥機之一
    拉-7戰鬥機,是二戰是比較經典的一型戰鬥機,它憑藉著自己優良的機動能力,強大的火力,讓它在二戰結束後,被評為是二戰歐洲上空最好的戰鬥機之一。在二戰初期,蘇聯的戰機都是一些比較老舊的型號,並且性能方面與當時其它國家飛機相比較都是落後的。
  • 二戰時期英國最著名的主力戰機噴火式到底有多強?
    李三萬摘要:二戰時期英國最著名的主力戰機「噴火」,在關係英國生死存亡的不列顛空戰中表現出色,成為挽救英國的大救星,那麼這款明星戰鬥機性能到底有多強?圖1:二戰時期英國著名的噴火戰鬥機二戰時期的噴火式戰鬥機各項性能及其綜合指標是非常強大的,同時因為其造型精美,性能優異,也被譽為「戰鬥機中的虎式坦克」。
  • 誰是二戰時最優秀的戰鬥機?這次的評選結果出人意料!
    經常有網友詢問和討論,在二戰時期,性能最優秀的戰鬥機是哪一款。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先把戰鬥機分類,然後再一決高下,不能葫蘆和茄子放一起。二戰的戰鬥機種類實在太多,許多戰機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二戰期間,戰鬥機應該首先分為陸基戰鬥機和艦載戰鬥機,單發和雙發戰鬥機,殲擊機和截擊機。
  • 美國紅脖子痴迷大口徑,為何二戰放棄20mm機炮,反選12.7mm機槍
    比如圖中這款Fat Mac(胖老哥)步槍就是美式大口徑武器的代表,由美國槍迷J·D·瓊斯設計,口徑達到了驚人的24.1mm。 其實若按現代槍炮口徑標準,胖老哥已經算是炮了,不過設計者瓊斯還是將它歸類為步槍一類,所以它也就成為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栓動步槍。
  • 《戰機世界》二戰期間的明星艦載戰鬥機
    由《戰機世界(預訂)》研發商Wargaming研發,空中網獨家代理的首款3D空戰網遊《戰機世界》不僅將歷史著名戰役真實還原,還有超百架經典戰機再現絕美英姿,其中囊括了戰鬥機、重型戰鬥機、攻擊機等類型,此外還有在二戰中讓敵機聞風喪膽的艦載戰鬥機,讓我們一起去追尋它們在空戰中的豐功偉績
  • 紅星鐵翼,二戰中的蘇聯戰鬥機
    伊-15系列最後的量產型,也是蘇德戰爭爆發時的主力戰鬥機之一。該機安裝了更大馬力的發動機,主輪可收放,主翼恢復為基本型的倒海鷗翼。該機已偏離戰鬥機的發展趨勢,屬於投產前就過時的機型。1942年後蘇軍的雙翼戰鬥機全部轉為二線使用。波利卡爾波夫伊-16。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收放起落架的單翼戰鬥機。蘇德戰爭初期,該機在梅塞施密特戰鬥機打擊下損失慘重。伊-16操縱困難,對新手很不友好。
  • 二戰空戰王牌,德國戰機的剋星:英國噴火式戰鬥機
    噴火式戰鬥機是二戰期間英國一型活塞式戰鬥機,也是歐洲戰場最優秀的戰機之一,其綜合性能在整個二戰期間始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是英國二戰期間生產和裝備最多的戰機,為英國取得不列顛空戰的勝利,扭轉歐洲戰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 萬能的零式戰鬥機,在二戰算什麼水平?美軍:火雞一樣,一打就落
    這部電影以現代人視角重看二戰,主要講的是一名現代的日本青年,在了解到自己的祖父居然是「神風特工隊」一員後,四處尋訪當年的倖存者,並在調查尋訪中了解到二戰那段慘痛的歷史。《永遠的零》將主角聚焦在二戰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和它的飛行員身上,表面上是在哀悼那些白白死去的「神風特工隊」戰士,以史為鑑,反省戰爭。
  • 二戰時的戰鬥機為什麼都可以敞開著座艙蓋飛行?
    因此二戰時期的戰鬥機都只能在對流層中部以下的稠密大氣區域飛行,因此飛行員不需要穿著厚實的防寒服,密閉的艙室與外部完全隔離,需要制氧機為飛行員供氧。零式戰鬥機在二戰初期,以轉彎半徑小、速度快、航程遠等特點優於其他戰鬥機,所以其性能非常具有代表性。
  • 二戰日本海航有零式,為什麼陸航的疾風戰鬥機卻少有人知?
    李三萬摘要:二戰時期,日軍最著名的戰鬥機肯定就是零式,但零式是海航的,而陸航最先進的疾風戰鬥機,卻遠遠沒有零式出名。而要說到日軍的戰鬥機,沒有任何疑問,零式是知名度最高的,不過零式是海航的戰鬥機,陸航是不裝備零式的。陸航最先進的戰鬥機當屬「疾風」戰鬥機。但「疾風」戰鬥機的知名度遠遠無法和零式相提並論。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陸航的主力戰鬥機是Ki43一式「隼」戰鬥機,採用全金屬結構,可收放式起落架,繼承了日本一貫重視的航程遠和機動能力強的特點。
  • 二戰中日本強悍的夜間戰鬥機,KI-45戰鬥機
    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最著名的戰鬥機,毋庸置疑首先浮現在觀眾們腦海中的一定是日本的零式艦載戰鬥機,但是僅憑著一款戰鬥機,日本是不可能在二戰前期一直將太平洋戰場上的制空權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的,在零式戰鬥機之下,日本還是擁有著幾款非常優秀的戰鬥機的,就包括了兵哥今天要談到的KI-45
  • 坦克世界更新,義大利炮來了!還有​波蘭線?二戰波蘭真有坦克嗎
    不過,這兩個國家在大家的印象中都屬於比較弱雞的那一類,他們在二戰時候真的有自己的坦克嗎?還值得單獨搞兩條線?其實,別看義大利和波蘭在二戰中只能充當配角打醬油,但他們對坦克還是有想法的。 話說義大利雖然是「貧窮的帝國主義」,但好歹也是「帝國主義」,在一戰中看到了坦克的威力後,也有心研製坦克。
  • 盤點世界各國主力運載火箭
    那各國運載火箭研發水平怎麼樣?中國處於世界什麼水平? 巧的是,那次發射也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首次發射任務,仿佛宣告著,新的時代要來了。 雖然就在2個月前,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失利,但發展勢頭不減,廣闊前景不變,期待長7未來大放異彩。
  • 二戰英國集民間科技,研發出著名的噴火戰鬥機
    其主機翼採用了橢圓平面形狀的懸臂式下單翼,這種形狀的機翼具有氣動特性好、升阻比大的優勢,當年之所以選擇這種機翼,是因為按照設計要求,機翼必須得做的很薄才能降低飛行的阻力,但是武器彈藥和起落架都要收入機翼內部,因此機翼的厚度就不能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