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當年的山雲級反潛驅逐艦,關鍵技術全來自美國,專門獵殺潛艇

2020-11-22 新椰國際

目前日本最著名的軍港便是駐紮美國第七艦隊的橫須賀了。不過軍迷恐怕還知道有一個著名的軍港,那便是吳港,這裡曾是「雪親王」的下錨地。不過作為曾經內有「祥瑞」的地方,日本在這裡駐紮了二戰後第一批自行研製的反潛驅逐艦。

一、日本版的美國貨

隨著美國戰略的調整,二戰後「一窮二白」的日本海上力量被迅速扶植起來,充當輔助角色的勤務工。「山雲」級反潛驅逐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造出來了。

在設計建造時,日本得到了美國的技術支持,甚至直接借鑑了美國二戰期間大批量建造的「弗萊徹」級驅逐艦的許多成熟技術。現在看起來,二者在艦體尺寸與排水量上頗為相似,全艦長114.9米,寬11.8米,吃水4米,標準排水量2150噸,滿載排水量3100噸。

以今天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標準,「山雲」級的排水量只能算作二流角色,但在當時,它卻是海上自衛隊中最大、最先進的反潛戰艦。

海上自衛隊用舊日本帝國海軍時代對驅逐艦的傳統命名習慣,以「天文地理名」中的「雲」部來為其命名。

二、反潛為使命

作為日本海軍反潛艦艇的先行者,「山雲」級在動力、武備等端諸多方面都突出體現了「反潛至上」的思路。

首先,在艦艇動力系統選擇上,「山雲」級並沒採用當時作為艦艇動力主流的大功率蒸汽輪機,而是選用了6合臺三菱公司的柴油機。與蒸汽輪機相比,柴油機的輸出功率較低,這使得軍艦的速度有所下降。

與二戰時日本驅逐艦那動輒33節以上的高速度來說,27節的「山雲」級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但和蒸汽輪機相比,柴油機的體積、重量較小,安全係數高,反應速度快。最重要的是,柴油機油耗要明顯低於蒸汽輪機,具備更大的續航能力。

對於以反潛為主要作戰任務的「山雲」級來說,更大的續航力意味著更長的巡航時間,也就有了更多發現和攻擊敵方潛艇的機會,儘管付出犧牲速度的代價,但當時的潛艇水下最大航速也不過13節而已,「山雲」級的27節的足以應付。

武器裝備方面,「山雲」級強調在排水量有限的基礎上,優先保證反潛能力,對於防空和反艦能力並沒有做太多要求。「山雲」級擁有當年最先進的反潛裝備,具體由探測聲納和反潛武器兩部分構成。

聲納為美制SQS-23艦體聲吶,同級的最後兩艘「秋雲」號、「夕雲」號加裝了美國授權日給日本本土生產的SQS-35(J)可變深度聲納。這是當時最先進的聲吶探測系統。

此外,「山雲」級還裝備了反潛飛彈、輕型反潛魚雷和火箭深水炸彈3種反潛武器,構成了遠中近「三位一體」的反潛武器配置。

三、日本艦美國槍

「阿斯洛克」反潛飛彈,是由美國霍尼維爾公司研製的一種彈道式艦載反潛飛彈,該彈實際是一種火箭助推魚雷,可全天候發射,最適於攻擊高速核潛艇。

該彈的具體作戰方式是——當艦載聲吶系統發現敵方潛艇後,「阿斯洛克」從艦艇甲板上的發射架中,以45度仰角發射升空,彈體加速按預定的彈道飛行。

當達到預定的射程所必需的速度時,點火分離裝置發出電信號,引爆固體火箭助推器的分離裝置,使火箭助推器分離。由彈體構架和戰鬥部組成的部分,繼續沿彈道慣性飛行,到達目標上空附近時,點火分離裝置再次發出電號引爆彈體構架分離裝置,使戰鬥部與彈體構架分離。

如果戰鬥部攜帶著的是一枚聲自導魚雷,則魚雷後部的降落傘打開,使魚雷減速安全入水,魚雷入水後降落傘自動解脫。

魚雷下潛到預定深度,利用聲自導系統搜索、跟蹤並攻擊敵方潛艇。「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向1961年正式服役後,歷經多次改進,至今仍是美國海軍最主要的反潛武器。

日本在美軍正式裝備該彈後不久,便以許可證方式引進了改型飛彈的特許生產權,並將其裝備於「山雲」級驅逐艦上,在艦身中段兩個煙囪之間安裝了一座74式8聯裝「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發射器,負責中遠程反潛,因為「山雲」級排水量較小,因此除發射器內的8枚飛彈外,沒有備用彈。

該級驅逐艦,也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第一種配備美制「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的艦艇。

「山雲」級上的近程反潛武器,主要是2組68式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器,可發射美制MK44或MK46型反潛魚雷。

同時在艦船B炮位附近,裝有一具瑞典博福斯公司授權日本生產的71式4聯裝375毫米反潛深水炸彈發射器,此種老式的反潛武器,仍以火箭深水炸彈攻擊敵方潛艇,最大射程約1.6公裡。

和完備的反潛武器相比,「山雲」級的防空反艦能力顯得乏善可陳。該級艦上只在艦艏、艦艉裝有2門美制MK-33型雙聯裝76毫米速射炮,射速約每分鐘50發。

四、退居二線

上世紀60年代,「山雲」級一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先進的反潛驅逐艦,而今只剩最後3艘在役,不過均已退出第一線,基本上在履行訓練艦的任務。

轉為訓練艦後,為滿足教學需要,軍艦還將第2個煙囪後方的上層建築改為實習教室,由於不需擔負戰備任務,乘員編制由原來220人減為130人,多出來的90個鋪位,便用來容納接受訓練的實習學員。

作為戰後日本獨立設計製造的第一種中型水面艦艇,「山雲」級在總體設計上首次採用了多項日本先前不具備的技術,比如飛剪式艦艏、艦底固定式聲吶、艦體穩定鰭、艦艄主錨等,均被海上向自衛隊以後建造的艦艇沿用至今。

相關焦點

  • 潛艇是最佳反潛武器嗎?潛艇與潛艇間是如何作戰的?
    一二戰時期,潛艇的主要工作是攻擊敵方商船,破壞海上交通,很少在水下潛航,也沒有成熟的反潛設備,所以潛艇間並不打架。反潛是護航驅逐艦、護衛艦和反潛飛機的事兒。二戰後,隨著通氣管大量應用,潛艇變成真正能在水下潛航的幽靈,反潛也成了潛艇自身要承擔的重要工作。
  • 二戰時日本人為何被美國潛艇搞得焦頭爛額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一度打的美國海軍毫無還手之力,日本海軍航空兵更是讓美軍聞風喪膽。不過沒多久,美國海軍發現了日本海軍的一個明顯弱點,那就是日本海軍缺乏反潛能力,日本海軍的反潛能力簡直就是擺設,美國潛艇在太平洋上如入無人之境,把日本海軍搞得焦頭爛額。
  • 中國常規潛艇性能如何?安裝國產AIP系統,測試美日反潛實力
    美國海軍航母艦隊規模如此龐大,這也使得美國海軍航空兵成為全球第二大空軍力量,規模和數量僅次於美國空軍。而像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和福特級核動力號這樣造價數十億美元的超級武器,可以搭載數十架各類型艦載機,基本上等於一個小國空軍的全部實力。除了航母本身以外,美國海軍還專門為前期配備了多艘護航艦艇,可以去執行防空、反潛和反艦任務。
  • 幫助人民海軍補足反潛短板,反潛聲吶和反潛魚雷居然來自這個國家
    四艘051「旅大」級驅逐艦退役了!對於這些為保衛祖國海疆立下汗馬功勞的戰艦,雖然他們本身的退出了現役,但是他們的光榮應該傳承下去!所以,這四艘戰艦的舷號在未來或許成為055萬噸大驅,052D驅逐艦,甚至052D加長版驅逐艦的舷號。
  • 中日潛艇誰強誰弱?解放軍反潛短板補齊,日本不是對手
    日本的潛艇相關工業發展是早於中國的,早在二戰前日本國產潛艇就已經能夠擔當大任,在戰後,藉助中美在半島的廝殺,日本經濟迅速復活,其工業實力也藉助與美國的較好關係有較大發展,至今為止,其潛艇和反潛相關能力已經相當了得。
  • 美國傳奇潛艇鸚鵡螺號戰記:中途島海戰拖住日本艦隊立下大功
    美國海軍在二戰中水面艦艇名艦無數,但水下艦隊也同樣戰功赫赫,接下來介紹美國在二戰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獨角鯨級大型遠洋潛艇SS168鸚鵡螺號,該艇是美國在戰前專為廣闊的太平洋作戰設計,水下排水量高達4000噸,在大量潛艇排水量低於1000噸的當時這個噸位是驚人的,巨大的噸位賦予了他強大的戰鬥力和多任務用途
  • 海帶纏潛艇都不算啥,美軍準備用石斑魚反潛,並沒有聽上去簡單
    眾所周知,「局座」在參加軍事類節目時,常常拋出各種讓人腦洞大開的軍事觀點,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海帶纏潛艇」戰術。不過,世界頭號海軍強國美國居然真的想出了類似的反潛作戰技術。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公布的一項軍事科研項目顯示,美軍目前正在研究利用海洋生物的「應激反應」,通過發出叫聲從而偵測潛艇的行蹤。在美軍的計劃中,就包括了石斑魚。眾所周知,自潛艇用於海戰以來,反潛作戰也就應運而生。目前來說,反潛作戰模式基本還是分為海上反潛、空中反潛和水下反潛三類。
  • 反潛直升機為何可以逼迫潛艇上浮,不上浮會有什麼後果
    反潛直升機為何可以逼迫潛艇上浮,不上浮會有什麼後果反潛機過去幹啥,是去監視的,至於潛艇為啥會上浮呢?1,潛艇的優勢就是隱蔽,既然對方已經發現你了,繼續呆在水下實在沒意思,而且還會被持續地監聽水下噪音,導致戰時更容易被定位和攻擊,所以要上浮。
  • 印度試射超音速反潛飛彈,速度是魚-8飛彈10倍,650公裡擊沉潛艇
    據印度而媒體10月7日報導,在前兩天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印度近海惠勒島上成功試射了一枚其自重研發的新型超音速反潛飛彈。這款飛彈並不是驅逐艦和潛艇上完成的發射,而是通過一輛經過改裝的卡車作為發射載具。
  • 平成「秋月」,下裡巴人,從「秋月」級看日本通用驅逐艦設計困局
    雖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敗國,但是和義大利一樣,戰後日本因為美國國際形勢的需要,其武裝力量的發展不僅沒有受到限制,甚至還得到了美國的特意扶持。作為一個島國,海上作戰力量自然是戰後日本武裝力量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接下來的技術問題還很多,包括刺蝟彈的引信在撞擊海面的時候不能爆炸,而在以任意角度接觸潛艇表面的時候必須可靠引爆;彈型必須保證入水後立刻垂直下降,而不是沿彈道繼續擴散等等。但更多的是來自海軍和國防部下屬研究機構的內部傾軋,畢竟只要看他們組織的名稱就知道他們是什麼地位,對於這幫人撈過界還走上層路線還能拿到錢有的是人看不慣。
  • 經典海戰電影冰海陷落,大洋深處的潛艇大戰,高科技武器齊亮相
    《奧林匹斯的陷落》他在美國救美國總統,《倫敦陷落》他又在英國救美國總統。到了《冰海陷落》,他不是救美國總統,而是去救俄羅斯總統。看看,反正只要電影名字帶「陷落」的,都有這個男人。插句題外話,《冰海陷落》這部電影不算是陷落系列,真正的陷落三部曲的第三部是《天使陷落》。
  • 潛艇「剋星」來了!美國這招真毒,在民用船隻上安裝「反潛聲吶」
    在冷戰期間,蘇聯海軍的核潛艇給美國以及其他北約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在大部分時候,這些潛艇在水下航行是無法被抓到的,海洋面積很大,就算是美國也不可能讓自己的潛艇能夠遍布蘇聯潛艇的每一條航道。這種情況下,北約想出了很多辦法來遏制蘇聯潛艇,例如在北歐國家集中部署反潛巡邏機,或者乾脆是派遣軍事間諜探查對手的軍事情報。但是,這些辦法都沒能夠有效地遏制蘇聯潛艇,畢竟潛艇在離開港口後便很難尋找,很多時候其實連蘇聯海軍內部的高層人員都不知道自己潛艇的詳細位置,只知道潛艇大概所處那片海域在哪。
  • 我039B七大指標六領先,直-9曾一路驅趕蒼龍潛艇!
    日本防衛省稱:「他們目睹了艦載直升機在距離宮古島領空約10公裡處起飛」,艦載預警機是從「與遼寧艦一同航行的護衛艦上」起飛的,「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鬥機緊急升空應對」。來自國內論壇的消息是這樣的,「下午5點,遼寧艦編隊發現一艘不明其他企圖混入編隊。我054A護衛艦立即出動直-9反潛直升機,對其進行驅離。並且一路投放聲吶,一直追到了離宮古島十公裡處。
  • 直20將有神秘技能助其上軍艦反潛,這四國潛艇的好日子到頭
    然而,中國直升機工業與俄羅斯及歐洲的關係密切,已有多個授權或合作研發的計劃,為何要去「參考」沒有合作關係的美國直升機呢?今天,北國防務特約撰稿人Flak就從「黑鷹」一個有趣的技術細節來說說這事。△最近傳出的直-20高原測試照片,據稱所在機場海拔超3000米美國「黑鷹」直升機起源於美國陸軍1972年的「通用戰術運輸飛機系統」計劃。
  • 美國首次承認艦艇相撞時美艦正跟蹤中國潛艇
    麥凱恩號的拖曳聲納在菲律賓蘇比克灣外海與中國潛艇意外相撞「約翰·麥凱恩」號從2001年開始就常駐東亞,其母港為日本橫須賀,隸屬美軍第7艦隊。匿名的美國國防官員20日向美國《海軍時報》首次承認,出事的美海軍「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當時正在跟蹤中國潛艇,同時多名美海軍專家也認為,事故原因不太可能是中國潛艇藉機展示軍力,但這次事故表明美國海軍反潛力量依然存在很大不足,急需改進。
  • 美國消失75年的潛艇在我國東海被發現,美國政府:禁止任何打撈
    自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就開始了冷戰,當時,美國通過潛艇的幫助獲得了戰略主導權,而美國的潛艇對其他國家也構成了巨大的威脅。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卻擁有這樣一艘裝備精良的潛艇,這艘潛艇不幸被日本戰機擊落,隨後就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中。經過七十五年的沉沒,潛水艇的殘骸終於在我國東海海域被發現。
  • 摧毀潛艇第一種方式是啥?答案很簡單很粗暴
    潛艇不是戰無不勝的,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無論是德國U型潛艇還是日本潛艇都曾遭遇過重創。而這種攻擊方式只能用在需要浮出水面進行充電和通風的傳統動力潛艇上。畢竟,當時雷達偵察和定位技術尚處於萌芽階段,直到1927年才出現雷達接收機和發射機,直到1930年,才製造出一臺能探測到80公裡外的測向儀。不得已,只能用炮火瞎子摸象似的狂轟亂炸,或者硬生生讓軍艦用肉身跟潛艇搏擊。其中,撞擊術在當時是一種極其有效的反潛手段。
  • 來自北極冰下的致命殺手!俄軍潛艇的這一絕招,令美國海軍嘆服
    這是因為,當代反潛技術無外乎潛艇反潛、水面軍艦反潛和飛機航空反潛。在北極這個特殊的海域,由於水面冰層厚實,甚至連破冰船都未必能撞開,這就給了核潛艇一層天然的屏障,讓水面艦艇難以有效在北冰洋巡邏,並執行反潛作戰,而反潛飛機,由於隔著冰層,連聲納浮標都無法使用,就更談不上什麼反潛作戰了。
  • 日本蒼龍級潛艇褒貶不一,有何奇特之處?又有什麼優缺點?
    多年來,日本一直在積極建設「水下狼群」。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30多年來已先後服役了汐潮、春潮、親潮、蒼龍4級潛艇,更新頻率非常快。 冷戰時代,日本就是美國封堵蘇聯潛艇前出太平洋的橋頭堡,海上自衛隊也被形容為「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反潛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