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帶纏潛艇都不算啥,美軍準備用石斑魚反潛,並沒有聽上去簡單

2020-12-06 谷火平觀察

眾所周知,「局座」在參加軍事類節目時,常常拋出各種讓人腦洞大開的軍事觀點,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海帶纏潛艇」戰術。不過,世界頭號海軍強國美國居然真的想出了類似的反潛作戰技術。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公布的一項軍事科研項目顯示,美軍目前正在研究利用海洋生物的「應激反應」,通過發出叫聲從而偵測潛艇的行蹤。在美軍的計劃中,就包括了石斑魚。

眾所周知,自潛艇用於海戰以來,反潛作戰也就應運而生。目前來說,反潛作戰模式基本還是分為海上反潛、空中反潛和水下反潛三類。當然,由於現代軍用潛艇的潛深能力與靜謐性越來越出色,傳統的反潛軍艦和反潛軍用飛機的性能大打折扣。而在關鍵的水下反潛作戰方面,以潛艇對潛艇的反潛作戰不僅危險性高,而且成本代價也非常大。基於此,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就希望另闢蹊徑,藉助長期生活在大洋中的海洋生物,進行生物反潛作戰。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目前DARPA在經過長時期研究和探索後,已經將黑鱸、伊氏石斑魚、鼓蝦等常見的海洋魚蝦類生物納入到了考察範圍。特別是伊氏石斑魚,其獨特的生物特性受到美國軍方的高度重視。科學研究表明,伊氏石斑魚是一種非常敏感的海洋生物,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能力非常強。一旦周圍有海洋生物經過,稍有動靜,伊氏石斑魚就會發出巨大的聲響。要知道,潛艇的噸位普遍在數千噸乃至數萬噸以上,遠遠超出普通海洋生物的大小。與此同時,在深海中潛航的潛艇,即便是靜謐性能再出色,也無法徹底隔絕噪音。目前世界上靜音性能最好的潛艇就是美國海軍的「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其噪音水平也高達90分貝。按照美軍的設想,一旦伊氏石斑魚感知到了這種聲響,就會立刻發出應激聲響,與此同時,美軍專門設計的潛艇噪音「放大器」將進一步放大這種聲響,進而向反潛艦船傳輸信號,讓己方在反潛作戰中佔得先機。

事實上,美軍利用海洋生物作戰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在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潛艇就曾經藉助蝦群發出的噪聲,躲避了日本艦船與港口部隊的偵察,隱蔽潛入日軍港口進行突襲。此外,在越戰期間,針對神出鬼沒的越南蛙人,美軍海專門訓練了一批「海豚」特種兵,進行反蛙人作戰。甚至,美軍還把炸彈安裝在海豚身上,將其改裝成「生物自殺式炸彈」……儘管類似的研發項目有很多獲得了成功,但對於美軍將海洋生物用於反潛作戰的設想,很多軍事專家並不看好。

首先來說,海洋生物軍事化的研究目前來說技術並不成熟,具有非常明顯的偶然性,各種技術故障和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也非常高。因為人類對於海洋動物的研究和把握還沒有特別深入,基本處於強迫訓練的初級階段。就比如上文提到的「海豚」特種兵,就曾發生過「集體叛變」攻擊美國海軍艦船的事件。因此,想要在此領域取得突破,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讓石斑魚徹底服從,儘可能減少出錯。

其次,海洋佔據了全球總面積的71%,高達3.6億平方公裡。在廣袤的深海,想要發現一艘潛艇難度相當之大。按照美國海軍的這一設想,想要徹底形成反潛作戰體系,必須擁有數量足夠龐大的海洋生物。就以巨型石斑魚和鼓蝦等魚蝦類生物來說,本身也是經濟價值很高的海洋漁業產品。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類瘋狂捕撈,其數量急劇減少。可以說,和人類餐桌上的消耗相比,美國海軍想要湊足足夠的石斑魚和鼓蝦進行反潛作戰,需要付出的代價將難以想像。(舍娃)

相關焦點

  • 絕沒有忽悠你:局座說海帶纏潛艇,霧霾防飛彈,竟然都是真的!
    很多網友都還記得,局座召忠在幾年前的央視節目中提到過「海帶纏潛艇」和「霧霾防飛彈」的論斷。此話一出曾引來一片罵聲,有的網友說這些論斷毫無常識,而且極端錯誤和搞笑,局座聽完笑而不語。過了幾年,一艘美軍核潛艇被漁網纏住的照片在網絡上爆紅,人們才想起局座當年關於「海帶纏潛艇」的話題,紛紛為局座喊冤。
  • 俄潛艇神奇武器,讓美軍聲吶浮標失靈!但真要用,潛艇將萬劫不復
    目的並不是讓潛艇躲避聲吶浮標的探測,而是使敵人的聲吶浮標失效,最終讓潛艇溜走。俄羅斯還稱,準備將「布拉克」M型浮標裝備到基洛級(636.6型)和拉達級(677型)常規動力潛艇上。圖片:「布拉克」M型浮標設計目的是讓反潛機失聰,聽不到潛艇的聲音。
  • 潛艇「剋星」來了!美國這招真毒,在民用船隻上安裝「反潛聲吶」
    在冷戰期間,蘇聯海軍的核潛艇給美國以及其他北約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在大部分時候,這些潛艇在水下航行是無法被抓到的,海洋面積很大,就算是美國也不可能讓自己的潛艇能夠遍布蘇聯潛艇的每一條航道。這種情況下,北約想出了很多辦法來遏制蘇聯潛艇,例如在北歐國家集中部署反潛巡邏機,或者乾脆是派遣軍事間諜探查對手的軍事情報。但是,這些辦法都沒能夠有效地遏制蘇聯潛艇,畢竟潛艇在離開港口後便很難尋找,很多時候其實連蘇聯海軍內部的高層人員都不知道自己潛艇的詳細位置,只知道潛艇大概所處那片海域在哪。
  • 反潛直升機為何可以逼迫潛艇上浮,不上浮會有什麼後果
    反潛直升機為何可以逼迫潛艇上浮,不上浮會有什麼後果反潛機過去幹啥,是去監視的,至於潛艇為啥會上浮呢?1,潛艇的優勢就是隱蔽,既然對方已經發現你了,繼續呆在水下實在沒意思,而且還會被持續地監聽水下噪音,導致戰時更容易被定位和攻擊,所以要上浮。
  • 海帶能阻擋潛艇?專家稱美核潛常來中國近海
    福建霞浦海帶種植戶陳先生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海帶的養殖海區一定要選擇在無工業「三廢」及農業城鎮生活廢棄物汙染的海域,海區的海底以泥沙底或者泥底為好,水深8-30米為宜,其中15-20米為最佳,是海帶高產區,「再深就不適合種海帶了」。不過陳先生證實:「海帶的根從幼苗起就長在繩子上,當收穫季節一到,養殖戶就直接把繩子拉起順帶走海帶。」
  • 潛艇是最佳反潛武器嗎?潛艇與潛艇間是如何作戰的?
    一二戰時期,潛艇的主要工作是攻擊敵方商船,破壞海上交通,很少在水下潛航,也沒有成熟的反潛設備,所以潛艇間並不打架。反潛是護航驅逐艦、護衛艦和反潛飛機的事兒。二戰後,隨著通氣管大量應用,潛艇變成真正能在水下潛航的幽靈,反潛也成了潛艇自身要承擔的重要工作。
  • 中日潛艇誰強誰弱?解放軍反潛短板補齊,日本不是對手
    潛艇在戰爭中的作用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顯露無遺,在二戰後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個主要軍事強國對潛艇和反潛裝備的研製都很上心。中國的潛艇相關工業是和中國整體的國防工業體系建設一起起步的,在二十一世紀前,受整體經濟和尖端工業實力不濟的影響,中國潛艇在技術上落後世界最高水平很多,好在中國人是善於學習借鑑的,結合世紀之交從俄羅斯引進的基洛級潛艇技術,再加上中國自己的潛艇技術積累,在本世紀初,中國的潛艇工業和中國整個國防工業一樣都取得較大的成績。在反潛領域,藉助高新工程的順利實施,中國反潛的最後一塊短板也已經補齊。
  • 潛艇戰將被顛覆!新型反潛雷達大量採用黑科技,空中定位水下目標
    一直以來,反潛都是世界性難題,因此核潛艇就成為了少數幾種能夠對美軍發起非對稱作戰的利器。然而隨著一種新型雷達的出現,未來這種局面很可能將被顛覆。據大眾機械網站11月19日報導,美軍近期正在研發一款項目代號為AN/APS-15「先進機載傳感器」(AAS)的機載雷達,它能夠在空中發現水下核潛艇產生的尾跡,從而取代傳統的聲吶和磁異常探測器。
  • 美偵察機追蹤到一艘潛艇,水兵卻爬出艙用「國際手勢」問候美國人
    近日,美國戰略司令部在社交媒體上更新了一段美軍偵察機在執行任務時拍攝場景的視頻,然而在其中有一段被網友們發現「十分有趣」,並且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視頻畫面顯示,當時美軍一艘P-8反潛偵察機在地中海追蹤到一艘浮出水面的俄羅斯的柴電潛艇,並很快追趕上去。
  • 沒有聲吶也能命中目標,反潛魚雷打擊潛艇的原理到底是什麼
    即便是在21世紀的今天,魚雷依舊是潛艇的重要武器之一。在魚雷家族中,反潛魚雷也被成為潛艇殺手,成為反潛飛彈出現前,反潛作戰的主要武器裝備之一。然而,反潛魚雷雖然深水性能優異,殺傷力巨大,但卻存在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缺少制導系統。這一點無論是蘇俄還是美國反潛魚雷都存在,那麼在反潛飛彈出現前,反潛魚雷沒有制導系統,它又是靠什麼方法準確命中目標的呢?
  • 外太空一道雷射,探測5百米水下美軍潛艇?為反潛,我國找到奇招
    半個多世紀以來,各國海軍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使用雷射雷達的技術,來探測潛艇。從理論上講,當雷射束撞擊潛艇時,一些脈衝會反彈回來。然後通過傳感器拾取,並通過計算機分析,就能確定目標的位置,速度和三維形狀。「五百米是'不可能的任務',」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雷射雷達科學家說,「他們無法突破大自然保護的黑暗,除非他們有原理性的突破,」然而,政府已經同意為這項研究提供資金,部分原因是該團隊提出了一種以前沒有嘗試過的創新方法,
  • 穿越對馬海峽突入日本海,二戰美軍潛艇的一次大冒險
    擾亂神經的噪音攪動著潛艇裡的安寧。這種聲音不像下潛警報,也不像被艇員們稱為「地獄鐘聲」(Hell’s Bells)的聲音。每當船上的調頻聲吶儀發出發現水雷的提示音,都會令「溜冰」號潛艇上的每名乘員不寒而慄。「溜冰」號這次要與其他8 艘美軍潛艇一起去執行一項危險的任務,這是一場復仇之戰。
  • 中國耗資20億建海底反潛聲吶網,美國核潛艇將無所遁形
    蘇薩斯的原理相當簡單,把幾千個分布在大西洋中的聲吶設備連接在一起,使得蘇軍水面艦或潛艇進出大西洋時被迫穿越這一網絡,從而被美軍聲吶探測到,就能夠掌握蘇軍艦艇進出大西洋動態。考格薩斯是美軍部署在太平洋的探測體系。中國海軍的海底觀測網的原理與美軍考格薩斯系統類似。目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重點海域,單獨建設有軍用的海底監測網絡,主要用於監聽外軍的潛艇。
  • 中國常規潛艇性能如何?安裝國產AIP系統,測試美日反潛實力
    而在前不久,日本防衛省在記者會上表示,一艘不明國籍的外國潛艇在日本領海附近水域航行,日本海上自衛隊驅逐艦和巡邏機監視著這艘潛艇,不過日本防衛省拒絕正式披露該潛艇的具體型號和其他數據,因為這可能對向外界透露目前日本海自真實的反潛能力。而也有消息人士稱,該潛艇「可能已經測試了日本和美國的反潛作戰能力。」在前不久,美國海軍的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剛好經過了該海域。
  • 目標:大國新潛艇?美軍招標新型聲吶,欲在整個海洋密布竊聽器?
    該系統目標是最終開發一種「持續的、深水的、主動的反潛戰系統,可以在更遠的範圍內探測到新出現的威脅潛艇。」海軍希望浮標自動部署主動聲吶陣列,並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整個系統固定在特定區域。陣列還必須足夠堅固,以抵抗變形,還不影響聲吶性能。
  • 日本當年的山雲級反潛驅逐艦,關鍵技術全來自美國,專門獵殺潛艇
    以今天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標準,「山雲」級的排水量只能算作二流角色,但在當時,它卻是海上自衛隊中最大、最先進的反潛戰艦。海上自衛隊用舊日本帝國海軍時代對驅逐艦的傳統命名習慣,以「天文地理名」中的「雲」部來為其命名。
  • 美國首次承認艦艇相撞時美艦正跟蹤中國潛艇
    麥凱恩號的拖曳聲納在菲律賓蘇比克灣外海與中國潛艇意外相撞「約翰·麥凱恩」號從2001年開始就常駐東亞,其母港為日本橫須賀,隸屬美軍第7艦隊。匿名的美國國防官員20日向美國《海軍時報》首次承認,出事的美海軍「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當時正在跟蹤中國潛艇,同時多名美海軍專家也認為,事故原因不太可能是中國潛艇藉機展示軍力,但這次事故表明美國海軍反潛力量依然存在很大不足,急需改進。
  • 英媒:中國科學家完成了美軍無法完成的任務,這是北約潛艇的災難
    這是中國首款國產固定翼反艦巡邏機,一改此前航空反潛裝備主要依賴直-8、直-9的尷尬局面,讓中國的反潛能力得到幾何級的提升。運-8Q裝備有最先進的反潛設備,最為獨特的是,尾部裝有一根7米長左右的吊杆,被指是磁異常探測器,這是一個不同於傳統聲吶反潛的新技術。分析稱,在磁異常探測器的探測之下,即使潛艇再怎麼靜音也無從匿形。
  • 摧毀潛艇第一種方式是啥?答案很簡單很粗暴
    潛艇不是戰無不勝的,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無論是德國U型潛艇還是日本潛艇都曾遭遇過重創。其中,就有世界上第一種有實戰記錄且有效的攻擊潛艇方式。其實這法子說出來很簡單很粗暴,就是軍艦一旦在水面上碰上正好浮上來喘口氣的潛艇時,正面迎敵衝上去硬懟生撞,撞擊。如你所見,德國U型潛艇還被撞擊沉沒19艘,可見這法子真的有點管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只有兩種攻擊潛艇的方式:撞擊或者用炮火攻擊。
  • 「北梭魚」號潛艇爆炸事故:美軍一氣之下,退役了所有常規潛艇
    1988年4月24日美國的常規動力潛艇「北梭魚」號正奉命在卡納維拉爾角海域進行海上演習,當時參與演習的還有航空母艦「約翰.甘迺迪」號和護衛艦「卡爾」號,作為此次演習的陪練,「北梭魚」號的任務就是充當假想敵潛艇,錘鍊己方航母編隊的反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