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局座」在參加軍事類節目時,常常拋出各種讓人腦洞大開的軍事觀點,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海帶纏潛艇」戰術。不過,世界頭號海軍強國美國居然真的想出了類似的反潛作戰技術。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公布的一項軍事科研項目顯示,美軍目前正在研究利用海洋生物的「應激反應」,通過發出叫聲從而偵測潛艇的行蹤。在美軍的計劃中,就包括了石斑魚。
眾所周知,自潛艇用於海戰以來,反潛作戰也就應運而生。目前來說,反潛作戰模式基本還是分為海上反潛、空中反潛和水下反潛三類。當然,由於現代軍用潛艇的潛深能力與靜謐性越來越出色,傳統的反潛軍艦和反潛軍用飛機的性能大打折扣。而在關鍵的水下反潛作戰方面,以潛艇對潛艇的反潛作戰不僅危險性高,而且成本代價也非常大。基於此,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就希望另闢蹊徑,藉助長期生活在大洋中的海洋生物,進行生物反潛作戰。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目前DARPA在經過長時期研究和探索後,已經將黑鱸、伊氏石斑魚、鼓蝦等常見的海洋魚蝦類生物納入到了考察範圍。特別是伊氏石斑魚,其獨特的生物特性受到美國軍方的高度重視。科學研究表明,伊氏石斑魚是一種非常敏感的海洋生物,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能力非常強。一旦周圍有海洋生物經過,稍有動靜,伊氏石斑魚就會發出巨大的聲響。要知道,潛艇的噸位普遍在數千噸乃至數萬噸以上,遠遠超出普通海洋生物的大小。與此同時,在深海中潛航的潛艇,即便是靜謐性能再出色,也無法徹底隔絕噪音。目前世界上靜音性能最好的潛艇就是美國海軍的「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其噪音水平也高達90分貝。按照美軍的設想,一旦伊氏石斑魚感知到了這種聲響,就會立刻發出應激聲響,與此同時,美軍專門設計的潛艇噪音「放大器」將進一步放大這種聲響,進而向反潛艦船傳輸信號,讓己方在反潛作戰中佔得先機。
事實上,美軍利用海洋生物作戰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在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潛艇就曾經藉助蝦群發出的噪聲,躲避了日本艦船與港口部隊的偵察,隱蔽潛入日軍港口進行突襲。此外,在越戰期間,針對神出鬼沒的越南蛙人,美軍海專門訓練了一批「海豚」特種兵,進行反蛙人作戰。甚至,美軍還把炸彈安裝在海豚身上,將其改裝成「生物自殺式炸彈」……儘管類似的研發項目有很多獲得了成功,但對於美軍將海洋生物用於反潛作戰的設想,很多軍事專家並不看好。
首先來說,海洋生物軍事化的研究目前來說技術並不成熟,具有非常明顯的偶然性,各種技術故障和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也非常高。因為人類對於海洋動物的研究和把握還沒有特別深入,基本處於強迫訓練的初級階段。就比如上文提到的「海豚」特種兵,就曾發生過「集體叛變」攻擊美國海軍艦船的事件。因此,想要在此領域取得突破,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讓石斑魚徹底服從,儘可能減少出錯。
其次,海洋佔據了全球總面積的71%,高達3.6億平方公裡。在廣袤的深海,想要發現一艘潛艇難度相當之大。按照美國海軍的這一設想,想要徹底形成反潛作戰體系,必須擁有數量足夠龐大的海洋生物。就以巨型石斑魚和鼓蝦等魚蝦類生物來說,本身也是經濟價值很高的海洋漁業產品。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類瘋狂捕撈,其數量急劇減少。可以說,和人類餐桌上的消耗相比,美國海軍想要湊足足夠的石斑魚和鼓蝦進行反潛作戰,需要付出的代價將難以想像。(舍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