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對馬海峽突入日本海,二戰美軍潛艇的一次大冒險

2020-12-05 戰爭事典

擾亂神經的噪音攪動著潛艇裡的安寧。這種聲音不像下潛警報,也不像被艇員們稱為「地獄鐘聲」(Hell’s Bells)的聲音。每當船上的調頻聲吶儀發出發現水雷的提示音,都會令「溜冰」號潛艇上的每名乘員不寒而慄。「溜冰」號這次要與其他8 艘美軍潛艇一起去執行一項危險的任務,這是一場復仇之戰。

兩年前的1943年10 月,「刺鮁」號潛艇在日本海上巡航時被日軍反潛部隊擊沉,艦上人員全體陣亡。這其中就包括該艦的指揮官——美國海軍的傳奇人物戴德利·W. 「馬什」·莫頓。「刺鮁」號的損失讓美軍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的指揮官查爾斯·A.洛克伍德海軍中將崩潰,「這是我們遭到的最嚴重的打擊」,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的心都碎了,願上帝懲罰日本人」。

巴尼行動

1944 年12 月3 日,洛克伍德向美國海軍司令歐內斯特·J. 金海軍上將提交了一份名為「在日本海上巡航」的備忘錄。在備忘錄中,洛克伍德提出日本海有足夠多的作戰目標,改進後的調頻聲吶令潛艇具備了以最小的代價穿過位於日本海南部的對馬海峽的能力——對馬海峽雖然只有40 英裡寬,但布滿了水雷。太平洋上的洋流也對行動有利:有一股名為「黑潮」的洋流正好通過對馬海峽,流入日本海,然後繼續向東北,通過宗古海峽,與「親潮」相遇,匯入東向的北太平洋洋流;美軍潛艇可以利用這股洋流。當月月底金將軍就批准了洛克伍德的計劃,但加州大學戰爭研究部實驗室和太平洋艦隊指揮部都明白,調頻聲吶仍需繼續改進,以其現有技術無法真正投入實戰。在1945 年2 月提交的一份評估報告上,還出現了「現階段還不能認為調頻聲吶在操作上是可靠的」的結論。這份報告被沮喪的洛克伍德壓下了,轉而督促裝有調頻聲吶的潛艇繼續進行訓練,甚至親自上陣操作設備。洛克伍德的努力並沒能獲得回報,當洛克伍德向太平洋艦隊司令尼切斯特·W. 尼米茲海軍上將報告,申請派出安有調頻聲吶的潛艇到日本海巡航的時候,尼米茲拒絕了他的申請。

1945 年春天,形勢開始朝著有利於洛克伍德一方發展。加州大學戰爭研究部實驗室加快了改進調頻聲吶技術的步伐,洛克伍德手裡則有了更多潛艇。這些潛艇都安裝了可以投入實戰的調頻聲吶設備,更多的美軍潛艇圍繞對馬海峽入口,對布滿水雷的海域進行了偵察。他們反饋了很多有價值的情報,其中包括日軍在對馬海峽附近的水下布下的4 條水雷帶的具體位置。

3 月底4 月初,洛克伍德挑選了一名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老兵——威爾海姆·「巴尼」·西格洛夫,擔任行動指揮。行動代號也因此成了「巴尼行動」。西格洛夫是一位安靜而又足智多謀的指揮官,在很多重要戰鬥中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曾經指揮「蠔隆頭魚」號與「鯉魚」號執行過7 次巡航任務,宣稱擊沉了15 艘敵船,其中有13 艘戰績在戰後得到了確認。

根據長時間以來收集到的巡航、潮汐、洋流以及雷場等方面的信息,洛克伍德和沃格爾為行動選定了路線,路線的起點是對馬海峽。對馬海峽是「黑潮」流入日本海的入口,潛艇可以藉助「黑潮」的力量通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裝有調頻聲吶的潛艇也可以依據手上掌握的水雷帶分布圖來避開日軍布下的水雷。在完成日本海的狩獵任務後,潛艇可從日本海北部的宗古海峽撤走。宗古海峽是「黑潮」的出口,由於該海峽當時在尚處於中立的蘇聯的控制下,日本人不可能在那裡布雷。

「巴尼行動」開始的時間定在1945 年5 月27 日,有9 艘潛艇參加行動,每艘潛艇都安有調頻聲吶系統。參加行動的潛艇代號「悍婦」(Hellcat),潛艇按三艘一組被分為TG17.21、TG17.22、TG17.23三個分隊:

「海狗」號、「馬鰺」號,「鍬魚」號組成TG17.21 作戰分隊,代號「爵士樂手」,指揮官是西德曼;

「飛魚」號、「弓鰭魚」 號、「媞娜莎」號組成TG17.22 作戰分隊,代號「山貓」,指揮官是裡瑟爾;

「金槍魚」號、「溜冰」號、「北梭魚」號組成TG17.23 作戰分隊, 代號「臭貓」,指揮官是皮爾斯。

「悍婦」們要在6 月4 日、5 日、6 日三天穿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之後,三個作戰分隊要分別在以下區域巡航:TG17.21在本州西北沿岸巡航;TG17.22 在本州與九州西南部沿海巡航;TG17.23 將沿著韓國東岸,從對馬島到西伯利亞南岸巡航。行動將在6 月24 日結束,三個作戰分隊會在通過宗古海峽後集結,一起返回基地。

5 月中旬,參戰的「悍婦」準備完畢。雖然此時潛艇安裝的調頻聲吶還有待改進,但洛克伍德和他的潛艇部隊都相信現有的調頻聲吶技術已經能夠令他們完成任務了。1945 年5 月27 日,「爵士樂手」分隊從關島的阿普拉港(Apra Harbor)出發,駛向日本海;「臭貓」分隊在第二天出發,「山貓」分隊則在5 月29 日出發。

1945 年6 月4 日剛過午夜,「爵士樂手」成為第一個到達對馬海峽入口的作戰分隊。「海狗」號作為旗艦行駛在最前面,當它到達第一道水雷封鎖線的時候,艇上的調頻聲吶出現了故障,只能收到模糊的「斑點」,「地獄鐘聲」也很模糊。但「海狗」號沒有理會這些問題,依舊航行在編隊的最前面,最後奇蹟般地躲過4道水雷防線。另外兩艘潛艇跟在「海狗」後面,依次穿過對馬海峽。6 月4 日夜,經過20 個小時緊張的水下航行,3 艘潛艇在水面集結,然後向他們的預定目標本州島北部沿海地區駛去。

6 月5 日夜間,「臭貓」分隊穿越對馬海峽。「金槍魚」號排在第一位,它的行動非常順利,調頻聲吶也運行正常。「北梭魚」號排在後面,行動也很順利。在輪到「溜冰」號的時候,卻出現了麻煩。「溜冰」號經過一小時的潛行,終於安全穿過第一道封閉線,但是在穿越第二道封鎖線的時候,進入了水雷密集區。這裡的水雷間距只有50 碼,不到潛艇長度的一半。為了避開水雷,「溜冰」號只能緩緩前行,這時「溜冰」號上的水手們突然聽到潛艇外殼發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金屬摩擦聲——這個聲音通常意味著潛艇刮上了固定水雷的鋼纜。如果水雷的鋼纜掛上了潛艇的前平衡翼或是甲板上的建築,水雷就會被潛艇從鋼纜上拉下來,將「溜冰」號炸得粉碎。「就是這個聲音」,一名水手說,「就是這個」。「溜冰」號上的水聽器操作員阿爾伯特·奧盧夫森(Albert Olufsen)將儀器的音量開到最大,讓同事們可以聽得更清楚。「他們的臉都變白了」,奧盧夫森回憶。水手們一邊屏住呼吸,一邊聽著潛艇繼續刮著鋼纜前進的聲音。驚心動魄的幾分鐘後,令人恐懼的聲音消失了,「溜冰」號成功穿過水雷區。

6 月6 日,該「山貓」分隊穿越海峽了。第一艘穿過海峽的潛艇是「飛魚」號,「飛魚」號的穿越很順利。接下來是「弓鰭魚」號,和「溜冰」號一樣,「弓鰭魚」號也碰上了水雷密集區。為了躲開水雷,「弓鰭魚」號的指揮官亞歷克·泰裡(Alec Tyree)站在指揮塔上,一邊舉著潛望鏡,仔細觀察水面,一邊聽著鈴聲,在密密麻麻的水雷中尋找前進的路線。「弓鰭魚」號最終穿過海峽,事後泰裡回憶,這段行程「對精神和體力都是巨大的消耗」。

最後一艘進行穿越的是「媞娜莎」號。與「弓鰭魚」號和「溜冰」號相比,「媞娜莎」號碰到的麻煩更大。在穿越海峽的過程中,「媞娜莎」號陷入日軍設下的用來誘捕潛艇的水雷陣中。更糟的是,「媞娜莎」號的指揮官理察·萊瑟姆因為長時間待在指揮塔上,感到有些睏乏,於是聽從了副手哈維·J. 史密斯中尉的建議,在進入海峽前就去休息了。萊瑟姆睡去後的某一時刻,「媞娜莎」號上的「地獄鐘聲」突然響起,顯示屏上也出現了綠色的梨形回波。「水雷!」留在指揮塔裡的史密斯和艇上聲吶員跳起來將顯示屏包圍,在「媞娜莎」號的艦首兩側都出現了綠色的斑點。史密斯知道,這不是魚群,不是海帶,而是水雷群!在好不容易繞過了這群水雷之後,調頻聲吶顯示前面出現了規模更大的水雷群。史密斯別無選擇,只好指揮「媞娜莎」號向水雷群前進。「媞娜莎」號在密密麻麻的水雷中前行,潛艇外殼響起了「詭異的聲音」,這是固定水雷的鋼纜與潛艇外殼摩擦的聲音。史密斯依舊別無選擇,如果「媞娜莎」號離開這根鋼纜,水流也會將「媞娜莎」號衝向別的水雷附近。「媞娜莎」號上的機械師馬特·唐·皮爾遜回憶,因為摩擦所產生的靜電,「媞娜莎」號艇內已經到了「如果你把一枚硬幣丟到桌上,它就會飛到天花板上」的程度。因為恐懼,潛艇內部鴉雀無聲。鋼纜划過後機艙,那裡有潛艇附帶的水上飛機和螺旋推進器,這些東西隨時可能將水雷掛下來。此時,水手們已經在估計會在什麼時候聽到水雷發出爆炸聲了。突然,「吱吱聲停止了」,鋼纜帶著飛機消失在「媞娜莎」號的身後。當指揮官萊瑟姆出現在指揮塔的艙口蓋上方時,危險已然過去。「一切正常嗎?」萊瑟姆問史密斯,「只有幾枚水雷,艇長,如果您能允許,現在我想去休息一會兒。」史密斯回答說。

在「媞娜莎」號穿過對馬海峽後,9 艘潛艇就都已成功來到日本海。潛艇來到各自的指定位置,開始在日本海上狩獵,準備為「刺鮁」號報仇。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之熱兵器時代4》

相關焦點

  • 「妖婦」大鬧日本海:美軍潛艇狼群襲擊,擊沉日軍艦船27艘!
    文/滅霸他爸二戰時期,德國海軍U艇部隊憑藉「狼群」戰術,幾乎切斷英國的海上運輸線,給同盟國造成巨大損失,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照貓畫虎,也對日本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狼群」襲擊,取得了不俗的戰績。鑑於此,美國海軍潛艇部隊決定派出「海德曼妖婦」中隊,前往日本海域,效仿德國「狼群」戰術,襲擊日本船隻。5月27日開始,美軍9艘潛艇分三批從關島基地出發,前往日本海匯合,並統一展開襲擊。
  • 中國空軍首次飛越對馬海峽 赴日本海遠洋訓練
    中國空軍於當日出動轟炸機、殲擊機、偵察機等多型戰機,成體系飛越對馬海峽赴日本海國際空域訓練。新華社發     中國空軍繼上周首次提出「繞島巡航」概念後,昨日下午再度公布重磅消息:中國空軍成立68年來首次飛越對馬海峽,赴日本海國際空域訓練。這則消息背後,有哪些看點?
  • 中國艦隊穿宗谷海峽 「第一島鏈」被撕得支離破碎
    日本海是東北亞地區最大的邊緣海,是西北太平洋上的重要海區。對馬海峽、輕津海峽和宗谷海峽是日本海出入太平洋的三大海峽,被稱為東北亞「海上三門戶」,始終是美、日、俄等國戰時競相爭奪、控制和封鎖的咽喉要道。宗谷海峽對於俄羅斯海軍意義重大。
  • 臺軍要將二戰潛艇服役期延長至80年 美媒:仿佛穿越蟲洞
    【觀察者網綜合】年關將至,臺軍1月17日起舉行「春節加強戰備」操演,模擬解放軍在福建和廣東集結,越過「海峽中線」。臺灣海軍在演習中出動了二戰時期美制潛艇潛艇「海豹號」(舷號792),展示了這艘71歲高齡的潛艇的「作戰能力」。 一般來說,船艦的壽命不等,但到「古稀之齡」還在服役的,除了一些風帆訓練艦就很罕見了。美國常規動力潛艇的服役期約在20到30年左右。
  • 兩艘中國軍艦穿越海峽,此國派出艦艇跟蹤,俄發出「善意」提醒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發布消息稱,當地時間8月18日,我人民海軍兩艘軍艦穿越了對馬海峽,日本海上自衛隊立即出動軍艦、飛機進行跟蹤監視。日本統合幕僚監部發布的消息中顯示,本次穿越對馬海峽的是我國人民海軍054A型飛彈護衛艦"鹽城艦"和053H3型飛彈護衛艦"宜昌艦",這兩艘軍艦穿過對馬海峽之後進入到日本海。本次是我國人民海軍在8月份第一次穿越對馬海峽,到日本海航行,不論是對馬海峽還是宮古海峽,只要有我人民海軍艦船通過,日本都要出動軍艦和飛機跟蹤監視,然後由統合幕僚監部向外界公布。
  • 二戰時期德國潛艇是如何做到進出直布羅陀海峽,而不被盟軍發現?
    歐洲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歐洲地區海岸線漫長曲折,擁有許多的海灣、海峽和海洋,在這些海洋中也發生了一系列激烈的海戰,當時德國的潛艇遊弋在各個海域,給盟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U型潛艇德國的潛艇如果要從大西洋進出地中海,就必須要經過直布羅陀海峽。
  • 穿越臺灣海峽,宣稱重返南海,美軍驅逐艦「帶病」搗亂,害人害己
    隨著全美疫情惡化,美軍疫情再次大爆發。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9日報導,美國海軍「麥可·墨菲」號飛彈驅逐艦近期暴發一次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艦上300名船員,近1/4船員被感染。如今,美國三軍已有大約10萬士兵確診。可是,美軍依然一如既往地不消停,美軍驅逐艦照樣來搗亂。
  • 揭秘為什麼我們的貨船要走馬六甲海峽,不走日本海
    中國的9大出海口,黃海圖門江,東海大隅海峽、橫奄水道、與那國島西水道、巴林塘海峽、臺灣海峽等6處可進太平洋,南海新加坡海峽、巽他海峽、民都洛海峽等3處可達印度洋。但中國北方進出口物資的貨輪不能直接由圖們江入海口進入日本海,只好從其它出海口走馬六甲海峽,這有其歷史原因,也有著現實問題。
  • 穿越臺灣海峽後,美軍又高調宣布這艘驅逐艦進入南海
    繼美軍飛彈驅逐艦「巴裡」號穿越臺灣海峽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又高調宣布該艦進入南海巡航。資料圖:飛彈驅逐艦「巴裡」號第七艦隊官網22日發布新聞稿稱,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巴裡」號完成今年第4次穿越臺灣海峽任務後,重返南海開展海上安全行動。
  • 黃海「狼群」,千島稱霸——翻江倒海的「刺鮁」號潛艇傳奇
    莫頓艇長照例送上3發大禮——2枚擊中艦橋下方,1枚擊中主桅杆下方,這船也沒救了。「刺鮁」號從海面殘骸中收集了一些紀念品,浮出水面向渤海海峽北部的老鐵山水道進發。第二天,「刺鮁」號到達老鐵山水道時發現自己被目標包圍了,到處都是運輸船,簡直如惡狼闖進羊群一般幸福。早上十點先幹掉一艘中型運煤船,中午又發現一艘裝滿燃油的「高山丸」號大油輪。
  • 美軍過分了!來回穿越臺灣海峽,你想幹啥?
    北京時間21日晚間,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通過官方推特發布消息聲稱,21日當天,美國海軍「巴裡」號驅逐艦根據國際法在臺灣海峽進行了「例行穿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該艦就曾「穿航」臺灣海峽,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當時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美艦進行跟蹤監視。
  • 二戰「石首魚」號潛艇奇襲日本本土戰記
    說起二戰中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到襲擊,大家都知道當屬1942年4月18日由杜立特中校率領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那次大膽的奇襲。但美軍第一次登上日本本土並發起地面攻擊就鮮為人知了,這批美軍來自SS220「石首魚」(Barb)號潛艇的艇員。
  • 美軍艦剛穿越臺灣海峽 解放軍就連射多枚東風飛彈
    然而,區域內國家並不買帳,美國只能赤裸上陣,接連派出艦船大搞所謂的「航行自由」。不過,每年10萬多艘各國船隻安全自由通過南海地區的事實告訴世界,美方所謂的「航行自由」只是一個偽命題,其真實目的是要煽風點火拉幫結派,插手地區海洋權益糾紛,並企圖渾水摸魚。不過,正像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所說的那樣,美國總是選擇拉幫結派,但這種具有排外的任何聯盟,沒有中國的聯盟,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
  • 大型軍艦潛艇活動自如 臺灣海峽到底有多深(圖)
    準確地說,臺灣海峽的北端線是福建閩江口的黃歧半島與臺灣富貴角的連線,而南端線則是福建、廣東兩省交界處的詔安頭和臺灣貓鼻頭的連線。整個海峽面積有80多萬平方公裡。臺灣海峽一直是一條重要的海上航道。從國內來講,它是連接東海和南海的「海上走廊」。從國際上來講,它是從日本海、琉球群島海域通向巴士海峽、東南亞的海上捷徑。
  • 舊金山碼頭突發火災,戰艦時不時傳出爆炸聲,美軍潛艇被困
    而在這個港口處還停留著一艘美軍潛艇和「耶利米·布萊恩」號運輸船,雖然現在並沒有查到具體的事故原因,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並非是軍艦上著火引發的,而是位於邊上的一處倉庫不小心著了火,但是因為火災面積較大,所以位於碼頭的軍艦也受到了火災的影響。
  • 最搞笑的對戰:二戰時期美軍用一堆土豆成功擊沉日本潛艇
    美國海軍一艘「奧班農」號驅逐艦在索羅門群島新喬治亞海域返航途中,意外發現一艘日本潛艇「呂—34」號。這是一艘日本大型布雷潛艇,專門在交戰海域布設水雷,很是讓盟軍頭疼。當時,由於雙方靠得太近,為避免相撞,「奧班農」號驅逐艦的水手緊急轉舵,使得驅逐艦與「呂—34」號並向而行。
  • 二戰時日本人為何被美國潛艇搞得焦頭爛額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二戰時期世界主要工業強國之一。作為軸心國集團的二號巨頭,二戰時的日本頗有實力,特別是日本海軍世界名列前茅,是二戰時期世界三大海軍力量之一。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一度打的美國海軍毫無還手之力,日本海軍航空兵更是讓美軍聞風喪膽。不過沒多久,美國海軍發現了日本海軍的一個明顯弱點,那就是日本海軍缺乏反潛能力,日本海軍的反潛能力簡直就是擺設,美國潛艇在太平洋上如入無人之境,把日本海軍搞得焦頭爛額。
  • 日本海自第10艘蒼龍級潛艇服役 現已有潛艇21艘
    (原標題:日本海自第10艘蒼龍級潛艇服役 現已有潛艇21艘)
  • 潛伏在大西洋底的幽靈,二戰德國潛艇部署
    有人說二戰時德國陸軍加上英國海軍可以天下無敵,而德國海軍和英國陸軍則是戰鬥力最渣的部隊。即便如此,德國潛艇部隊仍然在二戰開戰初期在大西洋沿岸地區取得的一系列閃電般的勝利,很快讓法國強大的海上力量拱手稱臣,進而嚴重威脅到不列顛群島與北美大陸之間的海上供應線。
  • 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長期被當做飛機運輸機使用的 大鷹號 限制日本發展強大護航力量的原因,還在於自身的資源與人口匱乏。不用說後來開足馬力擴軍的美國,就是看上去步入衰敗的英軍都依然是家大業大。由於可以從整個大英國協世界號召作戰人員,皇家海軍始終擁有更大基數的兵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