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艦隊穿宗谷海峽 「第一島鏈」被撕得支離破碎

2021-01-14 網易財經

2013年度中俄海上聯合軍演在彼得大帝灣降下帷幕後,北京時間7月13日凌晨3點左右,中國海軍115「瀋陽」號飛彈驅逐艦、116「石家莊」號飛彈驅逐艦、538「煙臺」號飛彈護衛艦、546「鹽城」號飛彈護衛艦以及881「洪澤湖」號補給艦共5艘軍艦,出現在北海道附近宗谷海峽西南偏西250公裡出海域,並向東北方向航行。

5艘中國軍艦隨後穿過宗谷海峽向東航行, 這引起了日本方面的高度緊張和不間斷的跟蹤監測。那麼,宗谷海峽對日本意味著什麼?中國海軍首次穿越宗谷海峽又釋放出了什麼樣的信號?

相關連結

中國的出海通道

我國出入世界大洋的通道為數有限,並且要經過很多處於別國主權管轄和控制之下的海峽。

北上日本海,我國要經過朝鮮海峽。

朝鮮海峽位於朝鮮半島東南部與日本九州島北岸、本州島西岸之間。海峽北連日本海,西南與東海相通,經濟州海峽通黃海,東南方向可經瀨戶內海進入太平洋。海峽中間有對馬島,對馬島將朝鮮海峽分成西、東兩條水道,西北水道仍稱朝鮮海峽(狹義的朝鮮海峽),又稱釜山海峽,東南水道則被壹歧島分為對馬海峽和壹歧海峽。

東出太平洋,我國主要依賴琉球群島諸水道。

琉球群島位於日本九州島與我國臺灣島之間,由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衝繩諸島、先島諸島與那國島等組成,共有大小島嶼470多個。群島中間有海峽、水道20多處。這些海峽和水道是東海、黃海與太平洋之間的直接通道,更是中國大陸東出太平洋的必經之路。我國軍艦從東海、黃海進出太平洋也主要依賴大隅海峽和宮古海峽。

巴士海峽:位於中國臺灣島和菲律賓呂宋島之間,是南海和太平洋的天然分界線。海峽中有巴坦群島、巴林塘群島、巴布延群島,這些島嶼把海峽分割成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巴布延海峽。該海峽是連接南海與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也是東南亞與東北亞往來要道,更是我國進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在國際航運中有著重要作用。

西向印度洋或南下大洋洲,我國則需要穿越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龍目海峽等。

除上述海峽外,位於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位於菲律賓群島中的民都洛海峽、印度尼西亞群島中的望加錫海峽、卡裡馬塔海峽等也是我國出入世界大洋需要經過的重要海峽。

在平時狀態下,中國船隻航行經過上述海峽的權利和安全是有保障的。但在戰時或局勢緊張狀態下,如遭受敵對國家的封鎖、攔截,中國船隻航行暢通與安全問題就非常突出了。

據《世界知識》

西北太平洋上,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進行了一場實戰化對抗。

美日對宗谷海峽嚴防死守

宗谷海峽,又稱拉彼魯茲海峽,位於日本北海道和俄羅斯的薩哈林島(庫頁島)之間,扼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的要衝,是日本通向太平洋的北方出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出入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海峽南北最窄處寬約42千米,水深30-60米,最深處118米。公海部分只有6千米左右。海峽是日俄兩國交通運輸的最短航道,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日本海是東北亞地區最大的邊緣海,是西北太平洋上的重要海區。對馬海峽、輕津海峽和宗谷海峽是日本海出入太平洋的三大海峽,被稱為東北亞「海上三門戶」,始終是美、日、俄等國戰時競相爭奪、控制和封鎖的咽喉要道。

宗谷海峽對於俄羅斯海軍意義重大。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有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在符拉迪沃斯託克港的彼得大帝灣,主要駐泊大型水面艦艇;另一部分在鄂霍次克海的巴甫洛斯克,駐泊的是彈道飛彈核潛艦、攻擊性核潛艇,它是俄羅斯對美國本土實施打擊的核威懾力量。美國和日本曾做過設想,戰爭時期,由日本封鎖宗谷海峽,把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分為兩截,日本海的俄艦隊由美日的航母編隊來進行圍殲;由美日航母編隊掩護其核潛艇滲透到鄂霍次克海來尋殲俄艦隊的潛艇。這是美國上世紀80年代初確定的對前蘇聯大規模核戰爭條件下的主要作戰樣本。

對日本來說,封鎖宗谷海峽等重要咽喉意義非凡。如果東亞或亞太地區發生戰爭,美國需要從本土或者夏威夷向衝繩、關島等大量投送兵源和補給物質,它當然不希望俄羅斯的攻擊性核潛艇進入太平洋。阻斷俄軍的交通線,對美國和日本非常重要。因此,這一地區也是美日防範最嚴密的區域,日本空中自衛隊最好的裝備都部署在北部一線。美日在日本北部設下重兵,主要是為了防範俄羅斯。

同時,日本最重要的工業和經濟區都集中在靠近北太平洋一側,這裡可謂是日本經濟的「命脈」,是真正的要害所在。

穿越宗谷海峽意在「開拓航線」

據中國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大校介紹,中國海軍首次在參與重大演習後,不經休整、直接開展遠海訓練,對人員和裝備是一次重大考驗。艦艇編隊將演練防空、反艦、攻防對抗等課目,探索開展常態化遠海訓練的方法,提高部隊的實戰化作戰能力。北海艦隊的飛彈驅逐艦「瀋陽艦」、「石家莊艦」,飛彈護衛艦「鹽城艦」、「煙臺艦」以及綜合補給艦「洪澤湖艦」等5艘艦艇將參與此次年度例行性訓練。

中國海軍首次穿越宗谷海峽,是不是一個必經之路?這對周邊地區釋放了一個什麼樣的信號?

軍事問題專家尹卓認為,中國也是面臨日本海的國家,因為圖們江的出海口在日本海。從日本海要進入太平洋,走宗古海峽是最近的,它是國際通道。中國進入北太平洋活動,現在只有向東,向西太平洋活動。北太平洋一直到北極,是很大一塊地方。北極開發以後,這條通道是是我們以後到歐洲去的最便利通道,大概能夠節約4600到4700海裡的航程,也就是將近8000公裡的距離。對於航運船來說,這是一個便捷的通道,當然也是我們今後重要的利益之處。

我們要維護這個利益所在,首先是熟悉環境,對海軍來說就是去熟悉海域環境。其次還要開拓航線,先由海軍去開拓,一般不用商船隊,商船隊太冒險,西方國家歷來都這樣。

尹卓認為,我們跟俄羅斯合作,進入北太平洋,這是一個不針對任何國家的一個完全和平的行動。

「第一島鏈」被撕得支離破碎

在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的構想中,由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等組成的「第一島鏈」能夠有力阻止中國海軍向遠洋發展。但是在中國常態化衝破巴士海峽、宮古海峽、衝繩海峽赴西太平洋訓練後,連接島鏈的節點僅剩下位於扼守日本海的宗谷海峽。此次中國海軍首次穿過宗谷海峽意味著中國衝破第一島鏈的最後一道屏障,針對中國的第一島鏈實際上已經破產。

長期以來,美日等國依託「第一島鏈」阻止中國海軍進入遠洋發展,造成中國海軍訓練「有海無洋」的尷尬局面。

分析認為,中國海軍近年來積極推進海軍現代化,試圖突破一直被第一島鏈所圍的「有海無洋」困局,而以美日為首的軍事同盟則擔憂中國海軍衝破第一島鏈的軍事威脅,特別是最近幾年中國新型潛艇的行動,更令日本緊張不已。如果說中國潛艇曾經突破第一島鏈只是偶爾練兵,那麼此次中國正式公開在第一島鏈乃至太平洋的活動,則證明了中國已經完全有信心應對美日,已經完成了由被動防禦到主動出擊的轉變。

海軍專家李傑認為,本次中國艦艇編隊穿越宗谷海峽,意味著中國海軍多了一條穿越島鏈、通向西太平洋的通道,為日後在西太平洋同別國海軍展開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另外,中國海軍此舉不僅加深了中國海軍同俄羅斯海軍的聯繫,更從戰術層面上實現了某種創舉。儘管中俄艦隊行動並不針對第三方,但從客觀上說,也的確給了在島礁問題上對中俄不友好的周邊國家以無形壓力。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此次通過宮古海峽或大隅海峽返航,回到青島,就意味著中國海軍艦隊首次實現了繞日本列島一周。這樣的宣示,無論日本政界某些人士嘴上表現如何,實質上都將對其造成重大影響。

李傑還認為,中國海軍在日本海與他國海軍聯合軍演實現了「零」的突破,更是我國海上力量實施「四海聯動」(南海、東海、黃海與日本海)的一次有益戰略嘗試。今後,我國海上力量將名正言順地進入日本海,這裡不僅有符合法律規定、屬於我國的出海口——圖們江出海通道的安全需要維護,而且我國在日本海海上貿易運輸及漁業捕撈的安全也都需要維護。還有一點十分重要,未來我國海上力量既可以繼續正常穿越多年來不斷通過的宮古、三巴、大隅等海峽,進入太平洋,也將名正言順地穿越對馬海峽、宗谷海峽、輕津海峽,進入日本海,進入西太平洋、北太平洋。

日本一味南下顧此失彼

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16日上午在記者會上,就中國軍艦通過北海道宗谷海峽表示「考慮到首次發生這一情況,正在關注相關動向」,表示將繼續對中國軍艦擴大活動範圍保持警惕。有日本媒體說,中國海軍這一舉動對日本是一種震撼。

日本共同社稱,宗谷海峽是國際海峽,與公海相同,艦艇通過在國際法上沒有問題。無論是南邊的對馬海峽,還是北邊的宗谷海峽,理論上在這兩個狹窄海峽中,屬於日本領海的海域應該更多,但日本只要求將3海裏海域劃為其領海,而不是通常的12海裡,目的是讓搭載核武器的美國軍艦通過這兩個戰略要地。

中國艦艇編隊穿越宗谷海峽為何令日本大感緊張?尹卓認為,日本設想,結束軍演後,中方編隊會從日本海經對馬海峽返回母港青島,事實卻是,中國艦隊穿越宗谷海峽到西太平洋進行遠洋訓練,這一結果完全出乎日方的意料。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東北亞問題專家楊伯江認為,冷戰結束以來,日本一直在調整「安全防衛戰略」,其「防衛」重點從過去傳統的北方移向西南諸島,特別是和中國有領土爭端的一些地方。現在北邊又面臨這樣的一個局面,這讓日本面臨一個困惑,究竟應該顧哪頭?這是對日本戰略心理上的一種震撼、一種衝擊。另一方面,封住宗谷海峽,是從冷戰時期開始,美國交給日本的一個任務,也是美日同盟向北方向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日本目前還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日本的一個基本戰略,是藉助歐巴馬政府重返亞太的機會,借美自重,擴大自己的地區安全作用和政治影響,眼下,日本的這個能力受到了質疑。所以日本受到了很大的挫敗。 本報綜合報導

西北太平洋上,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進行了艦機協同演練、編隊運動訓練。圖為編隊運動訓練。

(原標題:中國艦隊穿宗谷海峽 「第一島鏈」被撕得支離破碎)

本文來源:中安在線-世界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專家:海軍穿第一島鏈次數增多 打破60年絞索
    隨著中國海上力量的不斷增強,維護海洋權益範圍擴大,中國海軍艦艇飛機穿越「第一島鏈」的次數日漸增多,特別是穿越宮古海峽和三巴海峽的次數遠比其他海峽水道的次數要多。中國海軍正在突破封鎖,走向深藍。與中國關係密切的海峽水道起初,「第一島鏈」最北邊從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至日本群島,主要是針對蘇聯的,防止戰後和冷戰時期蘇聯的太平洋艦隊東進、南下;而朝鮮半島的韓國、日本的九州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至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等,則主要針對中國。我國的臺灣島位於「第一島鏈」的中央,是該「島鏈」距中國大陸海岸線最近的一環。
  • 美國構建第一島鏈,為何說臺灣島是關鍵,看我國如何突圍!
    美國著名的軍事家麥克阿瑟甚至將第一島鏈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第一島鏈最近處距離我國僅有160公裡,從而可以向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投射力量。不得不說,這個戰略思想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這樣就能把中國給封鎖起來嗎?位於日本九州島最南端的大隅海峽,就是所謂的第一島鏈地帶的重要海峽。這裡日本的領海寬約3海裡,中部是國際航道,各國船隻都可以無害通行,我國當然也能過了。
  • 【地理探究】日本人為什麼要把中國地圖倒過來看?附三大島鏈知識點
    而是想著如何來封鎖中國的「出路」。這就是日本防衛的根本思路。日本防衛省的年度報告書說,從2008年開始,中國海軍的艦隊多次演練如何突破「日本島鏈」這一課題。但是,最讓日本感到震驚的是,08年4月,中國四艘大型軍艦組成的一支艦隊,居然從日本本島與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穿過,實現了「日本島鏈」的中間突破,而且還圍繞日本列島兜了一圈。
  • 圍堵中國,美國精心劃出5條島鏈封鎖,第一島鏈名存實亡?
    美國部署的五大島鏈有什麼不同?第一島鏈名存實亡是真是假?第一島鏈指東亞海岸線向東延伸的廣袤狹長的海域,北起千島群島,南經日本本土,向南依次為琉球群島、菲律賓、大巽他群島,最南端至印度尼西亞的加裡曼丹島,相當於沿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完全隔絕亞洲大陸和外部海洋。
  • 西太平洋上的鎖鏈——美國打造的第一島鏈
    但是,就實際戰略價值而言,太平洋上的「三大島鏈」對我們有著最大的威脅,尤其是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和大巽他群島組成的第一島鏈。其地理位置距離我們最近,第一島鏈主要位於中國海域與太平洋的分界線。 東海區域的島鏈從臺灣島的西側延伸至日本列島。南海區域則包括菲律賓西部和越南東部的大多數島嶼,上述島嶼構成了第一島鏈。實際上造成了中國近70%的南海的航行面積。
  • 遼寧艦突破所謂「第一島鏈」,進軍太平洋,需要面對多大的壓力?
    中國軍事力量在亞洲排第一以前很多人可能認為中國軍隊徒有人多優勢,可如今我們已經把人海戰術轉化為高科技戰略。去年,我國的工業產值已經超過了美日德三國的總和,可以招募的士兵人數超過了兩億,就單單從軍隊數量上就已經掃平了亞洲大陸。
  • 真的不能突破第一島鏈嗎?096型或將改變...
    那麼突破第一島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核潛艇作為現代海戰的大殺器,突破島鏈封鎖的作用自然也是十分重大。事實上很多人或許有一個誤解,由於核潛艇一直是隱藏在水下,所以大部分人低估了其作用。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核潛艇可以攜帶帶有核彈頭的彈道飛彈,因此在報告中美國特別重視中國發展核動力潛艇。報告指出,與核潛艇相比,洲際彈道飛彈的威脅要小得多。
  • 臺灣海峽,哪來的什麼中線?
    自己家的領土、領空、領海,哪來的什麼「中線」,瓊州海峽有「中線」嗎?  今天台灣當局所謂「海峽中線」,是一個叫戴維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軍官劃定的,因此也叫「戴維斯中線」。1954年,臺灣偽政權和美國籤訂了臺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國人劃了一條「中線」,目的是約束蔣介石政府,叫他們的軍機軍艦不要越線,維持兩岸「分裂」。
  • 臺媒稱解放軍正在將臺灣海峽變為內海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1月15日,在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訪問中國期間,與中國軍方交流、討論包括「小鷹號」等問題之時,臺灣相對嚴謹的媒體《中國時報》突然爆發炒作已經冷卻的「小鷹號」事件的續集,這些動作顯然有其目的。
  • 渤海灣人工島鏈和跨海大橋計劃,也許是東北振興最靠譜的方案
    一、渤海灣人工島鏈和跨海大橋計劃 短期內,東北振興計劃無法像一帶一路那樣走出國門,唯一的突破口還是大連和山東之間的渤海海峽。渤海海峽全長105公裡,有些人提議修建跨海隧道,但因為工程難度太大,造價太高,一直處於擱置狀態。
  • 菲媒:菲律賓海和呂宋海峽對中國核潛艇很重要
    資料圖:網絡上流出的094核潛艇照片菲律賓《馬尼拉時報》網站11月2日文章,原題: 菲律賓海和呂宋海峽對中國的核雄心至關重要 儘管近年來已取得顯著進展,但中國三位一體核威懾力量中的海基實力仍受到地理和技術因素的嚴重製約
  • 日專家:日本被中國釘進十字架 可靠琉球反敗為勝
    【第一島鏈殺手!疑似二炮新型東風16飛彈曝光】【環球軍事社區上線 歡迎各路軍迷入駐!】【環球軍事報導】據美國新美國安全中心「海上戰略」系列2014年9月刊報導,美國宣布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西太平洋衝突可能的焦點之一,就是中日釣魚島爭端。
  • 全世界只有日本把中國地圖倒過來看!為什麼?
    日本防衛省的年度報告書說,從2008年開始,中國海軍的艦隊多次演練如何突破「日本島鏈」這一課題。但是,最讓日本感到震驚的是,08年4月,中國四艘大型軍艦組成的一支艦隊,居然從日本本島與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穿過,實現了「日本島鏈」的中間突破,而且還圍繞日本列島兜了一圈。但是,中國軍艦走津輕澤海峽畢竟只是一種對於日本防衛的試探,走出去的海道,主要還是在衝繩附近海域,日本稱為「西南諸島」。於是,日本正在制定中的新的防衛綱要裡,「如何強化西南諸島防衛」,成了最大的課題。
  • 中國海軍出海口受美日鉗制 能常用的僅3至4條
    4月13日,日本防衛相北澤俊美在閣僚會議之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本月10日在衝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的公海上發現了正在南下的中國艦隊,包含2艘潛艇在內共計10艘艦艇。  安靜了一段時間的日本媒體找到了興奮點,這幾天的電視上反覆播放中國艦隊的錄像,報紙上也是用大圖片展示日本自衛隊拍到的中國軍艦照片。
  • 2艘美艦穿越海峽的同時,裡根號航母起降大批戰機
    數日前,美國海軍2艘宙斯盾驅逐艦「本福爾德」號和「馬斯汀」號組成的聯合編隊,於夜間時分從南海北上一路穿越海峽,最終達到東海區域。此舉立即引發了輿論的震蕩,儘管美國太平洋艦隊發言人對外表示,這不過是「例行經過」就如以前一般。
  • 靖海略洋|美海軍擬組建第一艦隊對付中國,但受三大因素制約
    近日,美國海軍部長肯尼思·布雷思韋特在參加研討會時聲稱,美國將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界處重新建立第一艦隊。他指出,該艦隊的部署地擬定在新加坡。對於美海軍高官建立新艦隊的言論。第一艦隊劍指何方這位海軍部長所指的第一艦隊,確實存在於美國歷史上。它存在於上世紀四十到七十年代之間,專門負責西太平洋海域部分地區的戰爭行動。但在1973年後,就被美海軍第三艦隊取代。此次美國海軍成立第一艦隊是基於兩個大的背景。首先是大國關係。
  • 兩艘美艦再穿臺灣海峽,國防部強硬表態,解放軍時刻戒備隨時出擊
    這次通過臺灣海峽的兩艘美軍艦分別是「麥凱恩」和「威爾伯」號驅逐艦,隸屬於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美國海軍說這樣做是為了實現印太地區自由開放的承諾。表示美艦穿過臺海是符合國際法的,甚至還稱只要在國際法規定的範圍內,就會一直執行飛行和航行任務。值得讓人注意的是,美國派遣兩艘軍艦通過臺灣海峽並是不很常見,上一次還是在19年5月。
  • 中國海軍聲東擊西先取印度洋 殺回馬槍戰美軍
    核心提示:今年中國大陸解放軍的潛艇和水面艦隊不斷地多次穿越第一島鏈,相繼出現在了陌生海域,遠航的範圍覆蓋了印度洋、波斯灣、地中海,而今年中國大陸與伊朗的海軍首次在波斯灣展開聯合演習,解放軍的核動力潛艇,柴油動力潛艇先後駛入了印度洋。
  • 不光美國能航行自由,中國軍艦逼近夏威夷,美軍基地已在飛彈射程
    對待中國,美國海軍一貫是有一種「看不起」的態度在,當初美蘇對峙時期,美國依託衝繩——關島——夏威夷三個軍事基地構建出一套島鏈體系,用來封鎖蘇聯海軍。隨著蘇聯解體,「繼承人」俄羅斯海軍實力大幅度下滑。美國將島鏈戰略的針對目標改成在崛起中的中國,並且放出話來,要把中國海軍鎖死在「第一島鏈」之內!如今時光荏苒日月如梭,現在的中國海軍實力大增!
  • 美國海軍如何打造第一艦隊?|最忠平論
    考慮到美國海軍的實際需要,太平洋艦隊下轄的第一艦隊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撤銷。但時過境遷,在布雷斯韋特等美國海軍官員眼裡,重新打造第一艦隊積極面對中國帶來的巨大威脅很有必要。  按照美國傳統基金會11月17日同日發布的《2021年美國軍事實力指數》顯示,美國海軍軍事實力「尚可」,趨向於「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