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略洋|美海軍擬組建第一艦隊對付中國,但受三大因素制約

2020-12-08 澎湃新聞

美國是當今國際體系中的霸權國家,其霸權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對全球海洋的有效控制基礎上的。而美國對全球海洋進行有效控制的最有效工具無疑是美國海軍。因此美國海軍這支全球最龐大也是最先進的海上武裝力量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

最近,一則關於美國海軍的新聞又一次引起了全球關注。近日,美國海軍部長肯尼思·布雷思韋特在參加研討會時聲稱,美國將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界處重新建立第一艦隊。他指出,該艦隊的部署地擬定在新加坡。

對於美海軍高官建立新艦隊的言論。中國國防部26日回應稱,這是美方一些人的老套路,先是製造「敵人」、炒作「威脅」,然後對內要錢要物、對外爭霸稱霸,把戲雖舊,其心險惡,完全是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的典型表現,完全違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我們對此堅決反對。我們希望美方睜眼看世界,理性看中國,順應時代潮流,多做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事情。

停靠基地的美國海軍航母。

第一艦隊劍指何方

這位海軍部長所指的第一艦隊,確實存在於美國歷史上。它存在於上世紀四十到七十年代之間,專門負責西太平洋海域部分地區的戰爭行動。但在1973年後,就被美海軍第三艦隊取代。

此次美國海軍成立第一艦隊是基於兩個大的背景。首先是大國關係。川普在其上臺後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明確聲稱,中國與俄羅斯的「野心」、伊朗和朝鮮的「流氓政權」,以及企圖對美國發動攻擊的國際恐怖組織是美國面臨的三個主要挑戰。拜登更是把俄羅斯稱為頭號敵人,並認為中國是首要競爭對手,在這樣的認知下,美國針對中俄兩國的軍事動作自然有增無減。

其次是地緣政治。美國在後冷戰時代的地緣政治目標是控制歐亞大陸的邊緣地帶,防止該地區出現一個威脅美國霸權的國家或國家集團。由於世界範圍內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美國相對於歐亞國家的實力優勢處於不斷削減之中。在美國看來,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洲際型國家對美國霸權構成了潛在威脅與現實挑戰。尤其是中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軍事實力水漲船高,地區和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令美國倍感焦慮。為此,美國出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試圖以此在海洋方向圍堵中國。但隨著中國建設「海洋強國」步伐的加快,「亞太再平衡」戰略已經不能滿足在海上圍堵中國的需要,美國因此出臺了「印太戰略」,試圖在更大範圍內和戰略縱深地帶遏制中國,意在阻止中國發展成為海洋強國。

在上述兩個大前提下,美國開始謀劃建立第一艦隊。

美國海軍「邦克山」號巡洋艦在南海活動。

美國的算盤

美國在這樣的背景下鼓吹成立第一艦隊,其目標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是推進「印太戰略」的落地。如前所述,「印太戰略」是美國近年來繼「亞太再平衡」之後推出的一個宏大地緣政治戰略。該戰略主要涵蓋印度洋和太平洋以及亞洲大陸地區,其主要針對的對象是美國認為的戰略競爭對手。這是一個軍事色彩濃厚、針對性強手段多元且注重多邊合作的地緣政治戰略。成立第一艦隊,可以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結合處強化軍事存在,並對至關重要的海上通道形成巨大威懾,而這些恰恰正是「印太戰略」的目標。一旦這些目標得以實現,「印太戰略」的推進就向前進了一大步。

其次是加強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學者張文木認為,浩瀚的印度洋在面積位居世界第三,是一個交通四通八達的大洋。具體而言,印度洋東連馬六甲海峽的西北口,西接曼德海峽的東口,南通南非好望角和莫三比克海峽,北望荷姆茲海峽。作為全球海上交通要塞相對密集的區域,印度洋遍布海上航線,這些航線是國際大宗能源、糧食以及礦產資源運輸的物流通道,由此印度洋成為世界地緣政治在海上的中心,與此同時,它也成為世界制海權和海權的中心地帶。然而,當今世界的海洋霸權國家美國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卻與其野心顯得並不相稱,且近年來印度的海上擴張步伐加快,美國更是感到隱憂。在靠近印度洋的新加坡設立第一艦隊,不僅可以與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基地相呼應,還能就近牽制、監視甚至是遏制印度海軍,防止印度洋成為「印度的洋」。

最後是加大幹預南海問題的力度。近年來,南海問題已經越來越成為中美海權矛盾中的核心問題。近年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陸海複合型國家的中國開始緩慢而堅定地釋放其海權潛力,並將建設海洋強國作為其戰略目標。作為中國周邊四大海域中面積最為遼闊的南海是中國發展海權的重點區域。區域外大國美國出於霸權護持、地緣戰略以及軍事等各方面的考慮,在南海問題上加強了對中國發展海權的制約。然而,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快速增長以及軍事現代化步伐的加快,美國這個域外國家對南海進行幹涉的成本越來越大,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因此在新加坡成立第一艦隊,目的是可以將就近幹涉南海局勢,還能為前出印度洋通道的封堵進行準備,爭取讓競爭對手的航母戰鬥群以及海基核力量失去面積遼闊的機動海域。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西太舉行登陸作戰演習。

不是想建就能建成

然而,第一艦隊的組建受很多因素的制約,其前景不會一帆風順。在這些因素中,新加坡的態度非常關鍵。新加坡儘管是小國,但地理位置險要,扼守馬六甲海峽,且擁有可以停泊航空母艦的樟宜海軍基地。樟宜海軍基地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位於新加坡東南部,扼馬六甲海峽東口,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該基地佔地0.86平方千米,停泊區長6.2千米,停播海域面積1.28平方千米。作為深水良港,基地可供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在內的大型艦艇編隊進泊,並且配有功能先進的自動儲存倉庫和自動監視系統。另外,基地還建有自動化地下彈藥庫,能夠儲藏包括「魚叉」飛彈在內的各種彈藥。

2000年4月20日,美國和新加坡兩國海軍籤署了一項協議。根據協議,樟宜海軍基地為美軍第七艦隊及其他過往船隻(包括航空母艦等大型船隻)提供後勤補給和維護服務。由此,樟宜海軍基地也成為美國海軍自撤出蘇比克灣以來在東南亞開闢的第一處航空母艦駐泊基地。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新加坡就願意在美國和中國的海權矛盾中選邊站,這對新加坡來說是不可承受的戰略壓力。新加坡國防部於當地時間11月18日晚,通過官方網站發布了一則簡短的聲明。聲明表示,按照2012年達成的協議,新加坡同意美國在本國輪換部署最多四艘瀕海戰鬥艦。這份協議至今有效。美國國防部沒有提出在新加坡增加部署艦艇的要求,新加坡也沒有同美方進行相關討論。

印度的態度也非常重要。如前所述,美國成立第一艦隊的目標之一就是增強在印度洋的存在。這無疑會遭受印度的反對。印度一直想把印度洋變成印度的洋,因此推行著一種可稱之為「圍欄」戰略的海洋安全戰略,這個「圍欄」由以印度次大陸為中心向外延伸的三個同心半圓形戰略區組成,並沿孟買-亭可馬裡-科科島軸心分為東部、西部兩個部分:第一是完全控制區——海岸向外延伸500公裡內的海域;其次是中等控制區——500至1000公裡範圍內的海域;第三是軟控制區——包括印度洋剩餘的所有部分。印度最關注的地區自然就是離得最近的完全控制區,其中最重要的是從海岸向外延伸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

除去專屬經濟區,印度海軍能夠保衛從海岸向外延伸500公裡範圍內海域的安全。在這個海域內,印度必須具有在海上絕對的力量投送能力,以及擁有可以控制空中和水下空間的能力,以便能夠實施有效的控海和拒海。在第二個戰略區,即中等控制區內,發展拒海能力被認為是有效的防衛手段。因為出於保護印度核心經濟設施的目的,印度決心不讓敵人的海上力量接近完全控制區,且同這些敵對的海上力量的戰鬥應該在離岸500到1000公裡的地區進行。美國海軍成立第一艦隊無疑與印度的戰略目標迎頭相碰,雖然兩國近年軍事關係深化,但印度還是會警惕美國的這種動作。

自身資源的制約也是影響因素。美國海軍如果重建第一艦隊,不但要增加亞太的航母、兩棲攻擊艦、核潛艇等兵力配備,還要新增海外基地。這就需要在駐紮地興建大批的配套設施,如碼頭、機場、油庫、彈藥庫、幹船塢等等,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這些系統工程都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然而,美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日益高漲的霸權護持成本與與日俱減的資源之間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這也是川普頻頻退群並敲詐軍事盟友的直接原因。

綜上所述,美國海軍第一艦隊的重建是經過多重考慮的一個計劃,然而,該計劃儘管極盡謀取海上霸權之能事,但是其實施面臨很多變數,最終能否成功,現在斷言為時過早。

(作者系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雙艦隊遏制」中國:不能光靠第七艦隊,美欲在印太重建第一艦隊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的最新消息說,海軍部長布瑞斯威特認為,在印太區域,單靠第七艦隊已經不夠用了,要建立一支新的「第一艦隊」,重兵集結,用兩個艦隊來防範中國。美國海軍過去有過第一艦隊,在1973年遭到裁撤,人員、武器和任務都歸入現有的第三艦隊。第七艦隊中國人更熟悉,當年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開到臺海,相當程度上使得兩岸分治的態勢延續至今。
  • 美國海軍如何打造第一艦隊?|最忠平論
    考慮到美國海軍的實際需要,太平洋艦隊下轄的第一艦隊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撤銷。但時過境遷,在布雷斯韋特等美國海軍官員眼裡,重新打造第一艦隊積極面對中國帶來的巨大威脅很有必要。  按照美國傳統基金會11月17日同日發布的《2021年美國軍事實力指數》顯示,美國海軍軍事實力「尚可」,趨向於「薄弱」。
  • 美國出重拳對付俄羅斯!外媒:重建大西洋艦隊跟俄海軍對峙
    為了對付俄羅斯,美國川普政府險招頻出,剛又傳出一則相關重磅消息。12月3日,俄羅斯塔斯社報導稱,美國將重建一支艦隊,專以對付俄羅斯。 就在本周三當天,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一場小組聽證會上,美國海軍部長肯尼斯·布雷思韋特公開表示,稱鑑於俄羅斯海軍近期以來正在「再次果斷行動」,並且現已向美國東海岸越來越近地進行軍事部署,這是美國在大西洋戰區遭遇的一次重大挑戰。
  • 中國艦隊穿宗谷海峽 「第一島鏈」被撕得支離破碎
    對馬海峽、輕津海峽和宗谷海峽是日本海出入太平洋的三大海峽,被稱為東北亞「海上三門戶」,始終是美、日、俄等國戰時競相爭奪、控制和封鎖的咽喉要道。宗谷海峽對於俄羅斯海軍意義重大。此次中國海軍首次穿過宗谷海峽意味著中國衝破第一島鏈的最後一道屏障,針對中國的第一島鏈實際上已經破產。長期以來,美日等國依託「第一島鏈」阻止中國海軍進入遠洋發展,造成中國海軍訓練「有海無洋」的尷尬局面。
  • 美國海軍計劃4年摸清北冰洋情況 組建北極艦隊
    》披露了美海軍雄心勃勃的北冰洋艦隊計劃:美國要用4年時間摸清北冰洋的情況,搞好戰場建設,為打造一支北冰洋水面艦艇部隊做好準備。11月24日,美國《海軍時報》披露了美海軍雄心勃勃的北冰洋艦隊計劃:美國要用4年時間摸清北冰洋的情況,搞好戰場建設,為打造一支北冰洋水面艦艇部隊做好準備。報導稱,目前美國海軍水面艦艇遍布世界各大洋,唯獨北冰洋是個例外,美國海軍至今對北極地區的海洋情況知之甚少,僅有少數潛艇蟄伏在冰層之下,也僅有5%的海域被繪製成精確的航海圖。
  • 印度洋是印度的洋?兩國海軍表示不服,絕對實力面前哪有自信?
    久而久之,印度就把印度洋當成了自己的「後花園」,妄稱印度洋是「印度的洋」。印度有家名叫《周刊》的雜誌,該雜誌曾撰文稱:印度洋是印度的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只有中國不同意。印度人認為,他們豪橫有豪橫的理由。印度連續數年都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通過這幾年發展國力大增。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海軍走向深藍!|這40年
    文/夕揚「改革春風吹滿地」,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海軍正邁向深藍。,1949年4月23日正式建立,隨後組建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北海艦隊三大艦隊。>那是用17噸黃金一艘的價格買來的,那個時候我們的海軍還很弱小,但是那次閱兵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宣布:中國海軍將要走向深藍。
  • 美防長:美海軍正打造「未來艦隊」,頭號對手中國也無法匹敵
    演講中,雖然埃斯珀高調放話「中國海軍實力遜於美軍」,但他同時也強調,在目前的大國競爭之中,美國將中國視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其次才是俄羅斯。為此,美國國防部將增加造船資金並持續建設,確保美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 【深度】胡波:全球海上多極格局與中國海軍的崛起(下)
    中國海軍在繼承積極防禦思想的基礎上,進行了又一次重大戰略轉變。  按照目前印太的戰略態勢,只要美、印不犯大的戰略錯誤,國力不出現嚴重衰退,中國就難以在西太平洋和北部印度洋地區追求優勢海權。未來30年內,中國有望與美國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間形成新的戰略平衡,但在整個西太平洋,中國海軍仍不足以挑戰美國海軍及其盟友體系,而在北部印度洋,中國將面臨美國在西太平洋或東亞海域的類似「反介入」困境和距離劣勢。因此,在這片環形水域,相對於美印特別是美國,中國所能追求的只能是一種「弱勢海權」,或者說「存在艦隊」。
  • 針對中國!美軍第七艦隊亞太部署新型殺器 還有更大的胃口?
    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發專題文章,介紹了美海軍無人艦艇研發的最新進展,文章稱,美海軍將在未來的數年間採購10餘種新型的大型和中型無人艦。目前大型無人艦已通過了自動駕駛和導航測試,還對艦體和機械系統進行了升級,提高可靠性。美海軍已有兩艘大型無人艦準備下水服役。同時「海上獵手」中型無人艦也由近期完成測試。
  • 美國海軍將重建大西洋艦隊確保美國東海岸安全
    據美國《海軍時報》12月3日報導,美國海軍部長肯尼思·布雷思韋特近日表示,隨世界地緣政治的變化,美軍將重建大西洋艦隊。美國媒體稱,這是美國海軍領導者對俄羅斯艦隊在美國東海岸地區行動日益活躍的情況所做出的回應。
  • 海軍三大艦隊集結西太上演史上最大兵力實戰對抗
    原標題:遠海大洋淬火礪劍   初冬,寒潮肆虐,海軍三大艦隊編隊頂著7級以上大風、4米以上浪高的惡劣海況,集結在西太平洋,開展海軍歷史上兵力規模最大的實戰化對抗訓練,時間之長、航程之遠和任務之重,近年少有。   浪奔浪湧,湧起的是海上練兵的熱潮;硝煙散盡,散不盡對未來戰爭的思考。
  • 中國海軍遠徵艦隊已悄然成型:具備全球作戰能力,僅次於美俄兩國
    研製出更為出色的遠洋兩棲的海軍艦隊,是很多軍事國家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標,同時包括中國在內,也有類似的軍事舉動。根據外國媒體揣測,中國海軍力量一旦成熟起來,很有可能會爆發出世界級別的軍事大戰。美國網站傳來報導,如今的美國對於中國的軍事發展特別在意,現在中國海軍力量明顯在逐步增強,對於遠程作戰能力也是快速發展中。中國遠徵航海艦隊,軍事規模相當強大,再加上有些潛艇具備印度洋的作戰經歷,更是為中國艦隊增添力量。悄然成型的中國遠徵艦隊僅次於美俄兩國,位於世界海軍第三的位置。美國軍事報導說,中國研究部門正在積極建造大型的海陸兩棲船071型。
  • 美軍重建大西洋艦隊圍堵大國,北約一拍即合:維持軍事力量常態化
    有媒體報導稱,美軍欲重建大西洋艦隊圍堵俄羅斯,而北約盟友一拍即合,將維持在黑海地區的軍事力量常態化。12月3日,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稱,美國將重新組建大西洋戰區的艦隊用以對付俄羅斯,遏制其在該地區及周邊地帶的軍事力量迅速增長。美國認為,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俄羅斯仍然是最具有威脅力的對手,尤其是在軍事競爭上。
  • 強拉我海軍對比,美防長揚言:即使中國軍艦多,也無法與美國匹敵
    對此,在《環球時報》的一則採訪中,軍事專家李傑表示,埃斯珀的說法並不新鮮,他的態度就能表示出,其實美國對中國海軍目前建設的發展感到十分擔憂,甚至可以說是感到了恐懼。 美國現在想做的事就是,通過歪曲原本的事實,誇大所謂的威脅,來使得其盟友充滿危機感,以此來拉攏盟友對付中國。
  • 美媒:中國海軍規模已經超過日本海上自衛隊 但單艦平均實力落後
    美國福布斯網站25日援引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最新報告稱,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發展,中國海軍的現代化進程加快,加上多年的戰艦建造技術和經驗的積累,中國海軍下水的新銳艦艇逐年增加,就目前來看,中國海軍規模現早已超過日本海上自衛隊,甚至其艦艇數量要多於美國海軍。
  • 美海軍第七艦隊實力如何?管轄世界兩大洋,擁有近60艘軍艦
    導語:美海軍第七艦隊實力如何?管轄世界兩大洋,擁有近60艘軍艦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實力最強大的超級大國,尤其是其海軍實力更是遠超世界其他國家,其擁有十艘滿載排水量高達10萬噸的核動力航母,旗下更是擁有眾多海軍艦隊,其中最著名的或者說是臭名昭著的就是美國第七遠洋艦隊。
  • 印度艦隊東進出訪太平洋西岸六國,「繞中國而不入」
    印度海軍東西部兩支艦隊派出兩支海軍編隊分別出訪,不僅展示了印度的大國雄心與作戰能力,也是印度外交戰略的集中展示。
  • 中國潛艇戰鬥力被誇大了嗎?三大嚴重缺陷被公開 趕上美俄路還長
    毋庸置疑,中國是有產能和財力的,但在技術層面呢?據俄羅斯《觀點報》網站7月13日發表軍艦工程師亞歷山大·希什金的文章《中國海軍的實際戰鬥力被明顯誇大》稱,中國海軍又獲得了一艘093B和一艘095核潛艇——諸如此類的新聞經常見諸媒體。專業人士指出,中國正在實施全球最大規模的海軍軍艦製造計劃,很快就將成為海軍軍備競賽中的翹楚。但跟俄羅斯以及美國海軍相比,中國海軍潛艇的真實戰鬥力如何?
  • 澳準航母艦隊在南海一度與我海軍發生對峙,為虎作倀,必付代價!
    除此,美軍艦機還頻頻抵近我中國沿海實施抵近偵察,等等,挑釁意味濃烈,自取滅亡瘋狂。在美國的跟班小弟中,日本、澳大利亞都派出了準航母艦隊與它們的美國主子一道在南海晃蕩,狐假虎威、為虎作倀。還有英國,英國宣布禁用華為5G後,也宣布要派航母來印太、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