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中國海軍走向深藍!|這40年

2020-12-04 局座召忠

文/夕揚

「改革春風吹滿地」,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海軍正邁向深藍。

在國家博物館海軍展區,這裡模型眾多,遼寧艦和國產航母齊頭並進,052D驅逐艦、054型護衛艦、094型核潛艇、056A型輕型護衛艦、071型兩棲登陸艦、901型補給艦等緊隨其後,跟今年四月南海大閱兵隊形神似,極具衝擊的陣型令人熱血沸騰。

小艇打大艦

我國海軍的歷史並不長,1949年4月23日正式建立,隨後組建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北海艦隊三大艦隊。

那個時候,我們有什麼?我們什麼都沒有,海軍司令到南海小島上視察還要藉助漁民的小漁船。

不過在海軍建立初期,我們創造了許多「小艇打大艦」、「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經典戰例。

(圖源:油畫「西沙之戰」)

如解放萬山群島,71天作戰,16艘艦艇戰勝了總噸位超過自己幾十倍的敵方艦艇部隊。

「木艇打鐵艦」,靠近敵艦扔手榴彈,跳到敵艦上拼刺刀……是那個時期的真實寫照。

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海上閱兵是1957年,周總理受毛主席委託在黃海檢閱我國當時的海上力量。

那個時候最引人注目、戰鬥力最強、海軍噸位最大的是「四大金剛」,是我國從蘇聯引進的4艘驅逐艦——鞍山號、撫順號、長春號、太原號。

鞍山號

(來源:海軍360)

那是用17噸黃金一艘的價格買來的,那個時候我們的海軍還很弱小,但是那次閱兵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宣布:中國海軍將要走向深藍。

四大金剛到中華神盾

我國海軍的發展基本上是按照「引進-仿造-自研」三部曲走的。

以驅逐艦為例,俗稱「海上作戰多面手」的驅逐艦是當代海軍不可缺少的海上力量。

對我國影響較大的早期驅逐艦就是「四大金剛」,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才開始列裝國產051型驅逐艦。

051型驅逐艦

(來源:中國海軍)

但是051型驅逐艦排水量僅3600多噸,性能和裝備與同期外國驅逐艦相比差距甚遠,僅相當於當時國外護衛艦水平。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052型驅逐艦的設計製造,首艦哈爾濱艦於1994年開始服役。

1995年我國第二次大規模海上閱兵,「哈爾濱」號(舷號112)的出場意義深遠,它是我國海上力量轉型的裡程碑,標誌我國開始具備遠洋作戰能力。

哈爾濱號

(來源:defenseimagery.mil)

美國前太平洋艦隊司令拉夫黑德曾表示在90年代訪問中國時,首次接觸中國海軍,那個時候中國已經開始具備進入「藍水」的能力了。

雖然我國發展很快,但是相比發達國家的驅逐艦還是差距很大,當時發達國家驅逐艦噸位甚至接近一萬噸,系統、裝備更新到第三代,差距不容忽視。

為了直追而上,我國進入21世紀後,設計建造了國產第三代052C型驅逐艦,2004年,首批兩艘052C型驅逐艦「蘭州艦」、「海口艦」加入南海艦隊服役,並逐步批量建造。

而今被稱為「中華神盾」052D型驅逐艦也已經批量建造服役,更讓人振奮的是055大驅也將要大批量建造服役,曾經憧憬的萬噸驅逐艦對我國也是易如反掌了。

052D廈門號

(來源:Japanese Ministry of Defense)

不止是驅逐艦,我國海軍裝備從「萬國牌」到仿製、自研,從傳統武器到高科技武器,已經形成了一套綜合完整的體系。

中國力量

今年4月份的南海大閱兵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海軍力量,是歷屆大閱兵中規模最大、編隊最全、現代化水平最高的。

海軍出動50艘艦艇組成戰略打擊、水下攻擊、遠海作戰、航母打擊、兩棲登陸、近海防禦以及綜合保障7個編隊。

76架戰機艦載直升機、反潛巡邏作戰、預警指揮、遠海作戰等10個空中梯隊。

作為代表性的除了052D型驅逐艦,還有核潛艇、航母,這也是我國海軍發展的代表。

1971年我國自研的第一代常規潛艇下水,1974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服役,1983年中國第一艘彈道飛彈核潛艇服役。

1988年中國飛彈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成為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發射運載火箭能力的國家。

到現在已經是094型戰略飛彈核潛艇、093A型攻擊核潛艇。

世界上能自行設計製造核潛艇的國家只有中、美、俄、英、法五個國家,印度也有,不過……

從零到有的奇蹟

航母更不必說了,我國航母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偉大成就,而今第三艘航母也呼之欲出。

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相信大家也已經耳熟能詳了,此次閱兵第四梯隊也是以「遼寧」號為首的航母打擊編隊。

(來源:央視新聞)

「遼寧」號從2012年服役至今,短短六年時間已經具備戰鬥力。配備遠中近程和末端武器系統、多管末端防禦系統、多聯裝近程防空系統、中遠程防空系統、反艦武器系統等多種系統。

具有雷達、紅外等多種制導方式,可攔截突破中遠程防空的來襲飛機;配備垂直發射飛彈,可對鎖定目標實施中遠程攻擊;可對來襲飛彈、低空飛機、抵近艦艇等點目標實施密集陣式打擊……

航母戰鬥群將承擔起攻擊敵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襲擊敵海軍基地、港口和沿岸重要目標,奪取作戰海區海上制空權和制海權,保護海上交通線,支援登陸作戰等一系列重要任務。

回首望去,我們從有海無防到近海防禦再到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相結合,一個「一窮二白」的基礎竟能發展到讓世界側目,不得不讓人拍手稱讚。

中國海軍,走向深藍!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2018-12-21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據介紹,中科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該院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以「三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為線索,綜合凝練歸納出40項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並經中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審核把關和公示,已收錄於《改革開放先鋒 創新發展引擎——中國科學院改革開放四十年》一書。
  • 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2018-12-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19日通過官網公布改革開放40年來該院40項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包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高溫超導體研究」等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等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黃淮海科技會戰和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等10項。
  • 改革開放40年:成就與經驗
    對於中國而言,今年是一個十分值得紀念的年份,因為整整40年前,鄧小平領導啟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4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回首這段難忘的改革發展歷程的時候,必須對這一時期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以及最基本的經驗進行總結,以為我們提供有益的思考與啟迪。
  •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相約改革開放...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近日在東視劇場唱響。《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牧羊曲》《大海啊,故鄉》《我愛你中國》《不忘初心》《新的天地》……一曲曲烙印著不同時代印記,風格多彩的歌曲陸續登臺,來自全國各地的歌唱藝術家以歌聲致敬歷史,用心聲唱響未來。熟悉的旋律,勾起人們對於崢嶸歲月的深切回憶。
  • 40部電影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歲月
    本報訊 ,「偉大曆程——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影展」昨天在天山電影院正式開幕。本次影展將持續三個月,共覆蓋全市16個區的25家影院,用40部電影帶領觀眾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歲月。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期間,中國電影不僅自身經歷了巨大的發展,更以見證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共同書寫了40年的滄桑巨變,在銀幕上留下了一個個時代變遷的烙印。本次影展將通過電影放映、專家講解等各類電影活動,為影迷講述一個個書寫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故事。
  • 人民日報重磅文章紀念改革開放40年: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
    然而,對於近14億中國人而言,這是一段我們共同見證和參與的歲月,大時代的宏大敘事背後,是無數個體命運的巨變,而無數中國人向著未來充滿激情的進發,也如涓滴入海匯聚成改革開放的時代巨浪。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奮進強軍路】向海圖強 艦行萬裡不迷航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奮進強軍路】向海圖強 艦行萬裡不迷航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11月23日 15:54 A-A+ 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寄託著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世代夙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來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奮進強軍路」系列報導——《向海圖強,艦行萬裡不迷航》。黃海某海域,來自海軍三大艦隊的十多艘艦艇正在進行艦炮實彈射擊演練。在近似實戰環境下接受全方位的檢驗和考核。
  • 港澳臺媒:改革開放40年總結寶貴經驗 走更遠的路
    中新網12月19日電 40年前,飽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40年後,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史詩般的40年。港澳臺媒體紛紛發表評論稱,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國家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站在4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將繼續逐夢新的徵程。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00字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心得體會
    想起了在1979年得那場大辯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或許吧,就是這句話,改變了中國的進程。篇五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地方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風貌。鵬城深圳的勃興,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歷史見證。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若鵬:當民企進軍國防軍工
    (圖片來源:光啟集團)  編者按:1978年,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徵程。40年來,中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在這被稱為「第二次革命」的驚險一躍中,企業家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見證者和實踐者。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崛起,在中國政經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是市場經濟能夠確立的基石和主體,企業家則成就了企業。
  •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小澤秀樹:親身見證改革開放40年 進博會...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小澤秀樹中國日報網上海11月7日電(記者 嚴玉潔)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5日在上海開幕。通過擴大內需,推動個人消費市場增長,可以實現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保證中國經濟發展繼續保持平穩態勢。這對外資企業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我們願意積極推動中國政府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的目標。」親身見證改革開放40年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小澤秀樹表示,他很願意分享自己與中國這近40年的不解之緣。
  • 改革開放40年回顧:斯太爾植根中國重卡
    改革開放引進斯太爾91系列車型,是我國重型卡車發展尤為特殊和重要的一步。改革開放,引進重卡技術被國家列入了「六五」計劃。<1960年試製成功的黃河JN150車型>鄧小平同志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對我國汽車工業改革也作出了關鍵性的指引。
  • 改革開放40年與我的「考試人生」
    改革開放40年——1978:讓現實告訴未來在我的人生中,有三段關乎「學歷」的考試影響了我整個人生。它們穿越「文革」和改革開放年代,無不映射著時代的光暈和色彩。它們穿越「文革」和改革開放年代,背後的故事浮現著獨特甚至「另類」,卻又無不映射著時代的光暈和色彩。「文革」中我成了一名工農兵大學生1965年我十二歲,趕上「文革」前最後一次「小升初」統一考試。與當時國際形勢有關,作文考題是「給胡志明伯伯的一封信」。事先雖未「押」題,卻也發揮不錯。加上數學考得也很好,結果按第一志願被蘭州大學附中錄取。
  • 改革開放40年丨中國核燃料產業正向做強做優邁進
    中國的核燃料產業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而今年正好是我國第一批核燃料工廠建廠60周年。60年來,核燃料產業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之路,特別是改革開放的40年,我國的核燃料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為反映這40年的變化,記者採訪了目前負責核燃料產業發展的中國原子能工業有限公司的主要領導。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工業發展主要成就與基本經驗
    關鍵詞中國改革開放40年;工業發展;主要成就;重要特徵;基本經驗基金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項目資助;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峰戰略優勢學科(產業經濟學)資助。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實質是工業化進程。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是全方位的,而其中最輝煌的篇章之一就是工業的發展成就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顯著地改變了中國在世界舞臺的角色和地位。本文回顧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工業發展歷程和主要成就,闡述中國工業化重要特徵,總結中國工業化成功的基本經驗,可為後發國家推進工業化進程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鵬城展翅再高飛(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中國的改革之路越走越寬,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 【改革開放40周年】活力之源 重要法寶 必由之路
    周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不僅大量的外資、商品、技術、管理經驗進入中國,中國的商品、技術、勞務、留學生、工程人員也越來越多地走向世界。2017年出境旅遊人次已增加到1.3億。現在大量資本也投向國外。「一帶一路」倡議更是中方首先提出的重大課題,受到世界許多國家的歡迎。  40年來,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迅速提高,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 ...長張貴林榮獲「改革開放40年中國石油流通行業民營企業領軍人物」
    12月20日下午,由中國石油流通協會主辦的中國石油流通行業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召開。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貿促會原會長姜增偉,全國供銷總社原副主任穆勵,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中國石油流通協會會長邸建凱,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協會商會黨建部正局級黨建指導員徐成濤,商務部流通產業中心主任劉德成,國家能源局法改司副司長丁志敏出席會議。
  • 改革開放40年來湖北監獄工作的回顧與思考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歷史語境下,湖北監獄工作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在繼承中發展,在改革中創新,推動全省監獄工作實現了歷史性轉變,為維護湖北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 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
    ,進一步深刻體會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11月9日-10日,學院舉辦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邀請20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全面總結並深入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三農」工作的思想發展和生動實踐,進一步加強了各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與實踐研究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隨後,學院組織師生赴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