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揚
「改革春風吹滿地」,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海軍正邁向深藍。
在國家博物館海軍展區,這裡模型眾多,遼寧艦和國產航母齊頭並進,052D驅逐艦、054型護衛艦、094型核潛艇、056A型輕型護衛艦、071型兩棲登陸艦、901型補給艦等緊隨其後,跟今年四月南海大閱兵隊形神似,極具衝擊的陣型令人熱血沸騰。
小艇打大艦
我國海軍的歷史並不長,1949年4月23日正式建立,隨後組建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北海艦隊三大艦隊。
那個時候,我們有什麼?我們什麼都沒有,海軍司令到南海小島上視察還要藉助漁民的小漁船。
不過在海軍建立初期,我們創造了許多「小艇打大艦」、「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經典戰例。
(圖源:油畫「西沙之戰」)
如解放萬山群島,71天作戰,16艘艦艇戰勝了總噸位超過自己幾十倍的敵方艦艇部隊。
「木艇打鐵艦」,靠近敵艦扔手榴彈,跳到敵艦上拼刺刀……是那個時期的真實寫照。
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海上閱兵是1957年,周總理受毛主席委託在黃海檢閱我國當時的海上力量。
那個時候最引人注目、戰鬥力最強、海軍噸位最大的是「四大金剛」,是我國從蘇聯引進的4艘驅逐艦——鞍山號、撫順號、長春號、太原號。
鞍山號
(來源:海軍360)
那是用17噸黃金一艘的價格買來的,那個時候我們的海軍還很弱小,但是那次閱兵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宣布:中國海軍將要走向深藍。
四大金剛到中華神盾
我國海軍的發展基本上是按照「引進-仿造-自研」三部曲走的。
以驅逐艦為例,俗稱「海上作戰多面手」的驅逐艦是當代海軍不可缺少的海上力量。
對我國影響較大的早期驅逐艦就是「四大金剛」,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才開始列裝國產051型驅逐艦。
051型驅逐艦
(來源:中國海軍)
但是051型驅逐艦排水量僅3600多噸,性能和裝備與同期外國驅逐艦相比差距甚遠,僅相當於當時國外護衛艦水平。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052型驅逐艦的設計製造,首艦哈爾濱艦於1994年開始服役。
1995年我國第二次大規模海上閱兵,「哈爾濱」號(舷號112)的出場意義深遠,它是我國海上力量轉型的裡程碑,標誌我國開始具備遠洋作戰能力。
哈爾濱號
(來源:defenseimagery.mil)
美國前太平洋艦隊司令拉夫黑德曾表示在90年代訪問中國時,首次接觸中國海軍,那個時候中國已經開始具備進入「藍水」的能力了。
雖然我國發展很快,但是相比發達國家的驅逐艦還是差距很大,當時發達國家驅逐艦噸位甚至接近一萬噸,系統、裝備更新到第三代,差距不容忽視。
為了直追而上,我國進入21世紀後,設計建造了國產第三代052C型驅逐艦,2004年,首批兩艘052C型驅逐艦「蘭州艦」、「海口艦」加入南海艦隊服役,並逐步批量建造。
而今被稱為「中華神盾」052D型驅逐艦也已經批量建造服役,更讓人振奮的是055大驅也將要大批量建造服役,曾經憧憬的萬噸驅逐艦對我國也是易如反掌了。
052D廈門號
(來源:Japanese Ministry of Defense)
不止是驅逐艦,我國海軍裝備從「萬國牌」到仿製、自研,從傳統武器到高科技武器,已經形成了一套綜合完整的體系。
中國力量
今年4月份的南海大閱兵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海軍力量,是歷屆大閱兵中規模最大、編隊最全、現代化水平最高的。
海軍出動50艘艦艇組成戰略打擊、水下攻擊、遠海作戰、航母打擊、兩棲登陸、近海防禦以及綜合保障7個編隊。
76架戰機艦載直升機、反潛巡邏作戰、預警指揮、遠海作戰等10個空中梯隊。
作為代表性的除了052D型驅逐艦,還有核潛艇、航母,這也是我國海軍發展的代表。
1971年我國自研的第一代常規潛艇下水,1974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服役,1983年中國第一艘彈道飛彈核潛艇服役。
1988年中國飛彈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成為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發射運載火箭能力的國家。
到現在已經是094型戰略飛彈核潛艇、093A型攻擊核潛艇。
世界上能自行設計製造核潛艇的國家只有中、美、俄、英、法五個國家,印度也有,不過……
從零到有的奇蹟
航母更不必說了,我國航母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偉大成就,而今第三艘航母也呼之欲出。
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相信大家也已經耳熟能詳了,此次閱兵第四梯隊也是以「遼寧」號為首的航母打擊編隊。
(來源:央視新聞)
「遼寧」號從2012年服役至今,短短六年時間已經具備戰鬥力。配備遠中近程和末端武器系統、多管末端防禦系統、多聯裝近程防空系統、中遠程防空系統、反艦武器系統等多種系統。
具有雷達、紅外等多種制導方式,可攔截突破中遠程防空的來襲飛機;配備垂直發射飛彈,可對鎖定目標實施中遠程攻擊;可對來襲飛彈、低空飛機、抵近艦艇等點目標實施密集陣式打擊……
航母戰鬥群將承擔起攻擊敵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襲擊敵海軍基地、港口和沿岸重要目標,奪取作戰海區海上制空權和制海權,保護海上交通線,支援登陸作戰等一系列重要任務。
回首望去,我們從有海無防到近海防禦再到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相結合,一個「一窮二白」的基礎竟能發展到讓世界側目,不得不讓人拍手稱讚。
中國海軍,走向深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