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臺媒:改革開放40年總結寶貴經驗 走更遠的路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19日電 40年前,飽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40年後,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史詩般的40年。港澳臺媒體紛紛發表評論稱,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國家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站在4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將繼續逐夢新的徵程。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改革開放成績獲高度肯定

香港《星島日報》發表社論指出,國家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內地由一窮二白,發展到今天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賴改革開放之功。改革開放40年,人民生活普遍提升,如今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龐大消費群體,並且在全球皆能看到國人留學、經商、文化學術交流和旅遊消費的足跡,為全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香港《明報》19日的社評指出,中國改革開放是世界歷史大事,標誌著中國終於找到了實現現代化之路。西方學者紛紛研究中國模式,嘗試理解中國成功之道。不少西方專家都承認,中國確實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

香港《大公報》一篇署名文章稱,無數人慶幸生在了中國發展最快的這40年,慶幸參與創造了這個覺醒的時代。而香港同胞同樣慶幸的是,在這40年的發展歷程中,順利回歸了祖國,更搭乘了國家發展列車,保持了繁榮穩定的良好形勢。

文章強調,總結經驗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國家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對於改革開放40年,我們必須給予高度的肯定。40年過去,改革開放讓大陸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的確是個了不起的成就。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夜景。中新社記者 麥尚旻 攝

港澳臺共同譜寫新篇章

香港《文匯報》一篇題為《融入國家發展 港人信心堅定》的文章中,援引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的言論指出,「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後頭」。他表示,國家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舉世公認,香港各界人士對改革開放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我們這一代人躬逢其盛,是畢生的光榮。」他希望大家薪火相傳,繼續共同努力,為國家的全面深化改革貢獻獨特力量,讓香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冊上寫下驕傲一章。

在文章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梁亮勝強調,香港回歸21年的實踐證明,沒有國家的支持,香港不會有今日的成就,在下一個40年,香港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做好規劃,與國家同發展、共繁榮。他更指出,中央對香港在改革開放的貢獻予以高度肯定,令港人感到振奮。

《香港商報》發表評論稱,過去40年,香港均為國家改革開放的貢獻者和受益者。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尤其在「一國兩制」下,在未來的日子裡,香港誠應秉持「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精神,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改革開放新時代的發展之中。對於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信全體香港市民均樂見其成、與有榮焉,更會作出積極主動的響應,在新時代下繼續為國家、為香港作出貢獻。

臺灣《聯合報》發表署名文章稱,兩岸關係自2005年後,進入了一個較快速的發展過程,對老百姓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便利措施,如「惠臺31條」等,這也是改革開放一個很重要的體現。希望兩岸能攜起手共謀發展,從而隨著新時代改革的春風吹來,兩岸花開。

《澳門日報》發表題為《各界團體籲共擔民族復興使命》的文章中,援引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街總理事長吳小麗的言論稱,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賴改革開放40年來的努力。澳門應繼續用好「一國兩制」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乘搭國家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快車,實現經濟適度多元,以澳門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國家發展已進入新時代,澳門需認清自身定位,繼續保持作為祖國內地對外開放的橋梁作用。且注入新元素,提升旅遊質量,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資料圖:中外媒體在深圳鹽田港採訪。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乘風破浪再揚帆 逐夢新徵程

香港《大公報》評論提到,「一國兩制」是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完成了從構想到實踐的轉化。港澳回歸以來的事實充分證明,「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繼續把改革開放向前推進,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使命。香港肩負著推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重要責任,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著特殊作用,在國家對外開放新格局中有著重要地位。繼續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香港義不容辭。

香港《文匯報》另一篇文章中,援引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的話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香港回歸以後,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為內地眾多企業「走出去」提供了窗口,發揮了「橋頭堡」的重要作用,相信香港會繼續堅持獨立關稅區的地位,發揮更多樣性的功能。

文章中,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表示,國家改革開放40年,香港一直扮演窗口角色,為內地連接國際市場及國際資本,相信日後會繼續發揮試驗田及「沙盒」作用。而無論是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或為國際資本引路,都有助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

《澳門日報》19日發表社論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的40年,國家實現了驚世的進步和飛躍。未來幾十年,中國仍要繼續跑快跑穩,除了深度挖掘內部發展的潛力,調動全社會的各種積極性,以及把整個世界變成中國進一步發展的舞臺。

評論還稱,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主動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國家領導人在多個公開場合不只一次地向外宣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將改革開放堅持到底。

評論最後提到,乘風破浪再揚帆,改革開放再出發。站在4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我們將繼續逐夢新的徵程,既要追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40年:成就與經驗
    對於中國而言,今年是一個十分值得紀念的年份,因為整整40年前,鄧小平領導啟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4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回首這段難忘的改革發展歷程的時候,必須對這一時期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以及最基本的經驗進行總結,以為我們提供有益的思考與啟迪。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工業發展主要成就與基本經驗
    關鍵詞中國改革開放40年;工業發展;主要成就;重要特徵;基本經驗基金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項目資助;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峰戰略優勢學科(產業經濟學)資助。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實質是工業化進程。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是全方位的,而其中最輝煌的篇章之一就是工業的發展成就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顯著地改變了中國在世界舞臺的角色和地位。本文回顧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工業發展歷程和主要成就,闡述中國工業化重要特徵,總結中國工業化成功的基本經驗,可為後發國家推進工業化進程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臺灣同胞參與改革開放 推進祖國統一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表示,40年來,大陸通過改革開放實現經濟高速成長,是世界上少有的經驗。大陸各方面事業都取得同步發展,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鼓足了底氣。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投書媒體說,對大陸改革開放必須給予高度肯定。40年改革開放讓7億多人脫貧,大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的確是了不起的成就。
  • 改革開放40年與我的「考試人生」
    改革開放40年——1978:讓現實告訴未來在我的人生中,有三段關乎「學歷」的考試影響了我整個人生。它們穿越「文革」和改革開放年代,無不映射著時代的光暈和色彩。它們穿越「文革」和改革開放年代,背後的故事浮現著獨特甚至「另類」,卻又無不映射著時代的光暈和色彩。「文革」中我成了一名工農兵大學生1965年我十二歲,趕上「文革」前最後一次「小升初」統一考試。與當時國際形勢有關,作文考題是「給胡志明伯伯的一封信」。事先雖未「押」題,卻也發揮不錯。加上數學考得也很好,結果按第一志願被蘭州大學附中錄取。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00字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心得體會
    篇四  一般來說,改革開放是指中國共產黨於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一條「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開放為主題的國策。想起了在1979年得那場大辯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或許吧,就是這句話,改變了中國的進程。篇五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地方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風貌。鵬城深圳的勃興,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歷史見證。
  • 鵬城展翅再高飛(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中國的改革之路越走越寬,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 【改革開放40周年】活力之源 重要法寶 必由之路
    周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  一、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  40年來,中國共產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同時不斷擴大開放,走和平發展道路,實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改革開放決心之大、變革之深、影響之廣,前所未有。  改革開放的成就、發展進步的內容,可以從許多方面加以概括。
  • 【光明網專論】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經驗、理論貢獻和發展...
    他指出:「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7]  理論界關於改革開放四十年寶貴經驗的認識主要有:(1)「三條經驗啟示說」:觀念轉換、思想解放、理論創新——改革開放成功的關鍵;以民為本、順民意、正民心——改革開放成功的根本;循序漸進、由點到面、上下聯動——改革開放成功的保障。[8](2)「四經驗兩啟示說」。經驗:一是不斷解放思想,推進理論創新。二是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不動搖。
  • 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2018-12-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19日通過官網公布改革開放
  •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相約改革開放...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近日在東視劇場唱響。《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牧羊曲》《大海啊,故鄉》《我愛你中國》《不忘初心》《新的天地》……一曲曲烙印著不同時代印記,風格多彩的歌曲陸續登臺,來自全國各地的歌唱藝術家以歌聲致敬歷史,用心聲唱響未來。熟悉的旋律,勾起人們對於崢嶸歲月的深切回憶。
  •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改革開放不停步!成為基因植根血脈和...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前不久,「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主題宣傳活動就來到這個不斷創造奇蹟的地方。  先行先試挑戰貧困   多種賦能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要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優勢,創造更多經驗,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2018-12-21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據介紹,中科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該院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以「三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為線索,綜合凝練歸納出40項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並經中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審核把關和公示,已收錄於《改革開放先鋒 創新發展引擎——中國科學院改革開放四十年》一書。
  •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內容概括 主要講了什麼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再次發出了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號召,寄望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蹟!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總攬全局、視野宏闊、內涵豐富、飽含深情,是不斷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前進的綱領性文獻,是中國宣誓堅定不移改革開放的鏗鏘宣言,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的信心。  40年前的今天,我們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奮進強軍路】向海圖強 艦行萬裡不迷航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奮進強軍路】向海圖強 艦行萬裡不迷航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11月23日 15:54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改革開放
  • 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
    ,進一步深刻體會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11月9日-10日,學院舉辦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邀請20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全面總結並深入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三農」工作的思想發展和生動實踐,進一步加強了各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與實踐研究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隨後,學院組織師生赴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性質宗旨決定了改革開放的價值取向是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的利益要求;同時黨的獨特優勢即理論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密切群眾聯繫的優勢也決定了只有黨能夠擔當起領導改革開放的歷史重任。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述,「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
  •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科技開放創新與自主創新的經驗教訓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所面臨的國際上的科技封鎖和控制更加嚴厲。因此,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一直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科技創新的路徑上需要處理的重大關係。我國科技開放創新的實踐歷程 建國以來,特別是從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實踐來看,我國科技創新所採取的主要方式有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兩種。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若鵬:當民企進軍國防軍工
    (圖片來源:光啟集團)  編者按:1978年,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徵程。40年來,中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見證者和實踐者。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崛起,在中國政經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是市場經濟能夠確立的基石和主體,企業家則成就了企業。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這些站在時代潮頭的企業家們,為我們的讀者鋪開過去40年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 「八大變」與「六不變」——改革開放40年來湖北監獄工作綜述
    全系統連續14年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連續9年未發生罪犯生產安全重傷及死亡事故;連續19年未發生食品安全、傳染病流行事故。在社會穩定層面實現連續第四年未發生進京非訪案件。  驕人的成果,得益於改革開放。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
  • 改革開放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原標題:改革開放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這是對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總結,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偉大決心和戰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