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與我的「考試人生」

2021-01-08 新京報

改革開放40年——1978:讓現實告訴未來

在我的人生中,有三段關乎「學歷」的考試影響了我整個人生。它們穿越「文革」和改革開放年代,無不映射著時代的光暈和色彩。

現如今幾乎每人都在經歷形形色色的考試:或為升學,或為求職,或為晉升,或為出國深造,或僅僅為興趣愛好。隨之而來的,有失落也有幸運,而我都經歷過。

從影響人生程度看,其中三段關乎「學歷」的考試尤為緊要。它們穿越「文革」和改革開放年代,背後的故事浮現著獨特甚至「另類」,卻又無不映射著時代的光暈和色彩。

「文革」中我成了一名工農兵大學生

1965年我十二歲,趕上「文革」前最後一次「小升初」統一考試。與當時國際形勢有關,作文考題是「給胡志明伯伯的一封信」。事先雖未「押」題,卻也發揮不錯。加上數學考得也很好,結果按第一志願被蘭州大學附中錄取。

後來,作為初中六八屆生,我即將「畢業」之際,省裡選擇蘭州一中和蘭大附中等重點學校,試辦小規模兩年制高中,我因年齡較小被選上了,未像其他同學一樣去農村、農場,而是兩年畢業後直接分配去了工廠。

1973年,我碰上「文革」中唯一一次「推薦加考試」,經過「基層推薦、政治審查、文化考核」,進入西安交通大學,成為一名「工農兵大學生」。

後來上西安交大三年半,頭半年專補高中課程。儘管仍處「教育革命」的大環境,但絕大多數人心裡清楚,專業知識才是上學的真正訴求。當時「文革」最瘋狂階段已經過去,彼時的西安交大,「門檻高、基礎厚、專業薄」的老傳統猶在,「知先天不足而後進」者眾多,圖書館搶佔座位,晚自習弄到熄燈,邊走邊背單詞並非鮮見。

有一時期,提倡自學為主,經驗似來自武漢大學,推廣雖有爭議,我卻不勝歡喜。這不僅讓我自由地在圖書館完成功課,還乘機將有限開放的舊版文史書差不多借了個遍,一個暑假可讀十幾本。那時大小考試基本「開卷」,形式寬鬆多樣,要求兩三天內交卷的考試甚至可跨專業「求解」,記得我一篇「以哲學觀點看可控矽電路特性」的千字試卷,獲「工業電子學」古新生老師高評。

那時師生同去工廠農村「實踐」,一起打赤腳走泥路,一起朗誦詩、演節目,平等相處且關係融洽。有一次,見到來實驗室的老系主任、「中國電機之父」鍾兆林先生,他養病在家偶然來校(後來曾返講臺),當時說話不多,花白的山羊鬍子卻透出非凡個性。

還記得,教高等數學的周建樞教授風度逼人,不僅指揮我們合唱,還用鋼琴將革命歌曲彈出異樣情調。當時這群多出自「老三屆知青」的同學,之後雖遇社會「歧視」而努力不懈,厚積薄發、博學多才者不乏其人。如經濟學家許小年、院士校長鄭南寧、詩詞大家孟建國等,當時都與我同系或同班,他們作為佼佼者迄今活躍於社會舞臺。

考入社科院經濟系「親近」大師

1985年,考上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經濟系,堪稱我人生又一次轉折。經濟系完全對應經濟所,該所歷史悠久且大師雲集,顧準、孫冶方「文革」前曾在此主政。時任研究員的巫寶三、嚴中平、汪敬虞、吳承明、董輔礽、劉國光、吳敬璉、張卓元等著名學者,還有陳岱孫、胡代光、厲以寧、高鴻業等院外教授,都給我們上過課。生產力經濟學開創者之一的薛永應先生,作為我導師更是耳提面命。

我作為學生班長,與老師打交道更多一點,曾坐研究生院的老舊紅旗轎車到北大接送過厲以寧教授,路上藉機對他幾年前給我回信,為我一篇關於發展經濟學的譯文所做的校對與指導而面謝。總之,那時院所內外的學術氛圍,老師們的觀點學識和品格修養,都讓我終身受益。

然而,「親近」大師也不容易:為準備這次考研,我事先考取省電大英語、高等數學兩個單科,並經中國社科院統一考試,於1980年從蘭州通用機器廠電氣技術員「跨界」為省社科院的研究實習員後,另走了考研之路。

後來,在深圳當公務員,出國進修,轉任外經官員,做獨立董事等,無不經過各種考試而樂此不疲。這其中固然有追求「功名」的動因,然而,又何嘗不與我們這代人歷經文化饑渴而重被滋潤的心路,還有那相伴於磨難的吃苦耐勞精神有關呢?何嘗不與改革開放之後那種乍然湧上心頭、隱隱推動每個人奮鬥的激情有關呢?

□李曉帆(深圳市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經濟體制研究會理事)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重磅文章紀念改革開放40年: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
    「改革開放改寫了我的人生軌跡」「生在改革年代何其幸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一家的幸福生活」「城市因它煥然一新,國家因它文明富強」……「時光博物館」的留言牆上,觀眾寫下一個時代的共鳴。歷史長河中,40年也許只是「彈指一揮間」。
  •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相約改革開放...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近日在東視劇場唱響。《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牧羊曲》《大海啊,故鄉》《我愛你中國》《不忘初心》《新的天地》……一曲曲烙印著不同時代印記,風格多彩的歌曲陸續登臺,來自全國各地的歌唱藝術家以歌聲致敬歷史,用心聲唱響未來。熟悉的旋律,勾起人們對於崢嶸歲月的深切回憶。
  • 改革開放40年:成就與經驗
    對於中國而言,今年是一個十分值得紀念的年份,因為整整40年前,鄧小平領導啟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4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回首這段難忘的改革發展歷程的時候,必須對這一時期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以及最基本的經驗進行總結,以為我們提供有益的思考與啟迪。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00字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心得體會
    千百年來,集貿市場已經演繹成為一種爛漫的山花,一種戀念的鄉愁。  縱觀攸縣集貿市場的發展歷程,可謂是「芳華一覽千年過,集市風流唱攸州。」請隨我回溯集貿市場的流年碎影,欣賞那時花開的剎那芳華:  初露「尖尖角」的五十年代:1950年,共和國剛成立不久,攸縣城關鎮十字街南門口形成了日日市的露天小集貿市場,結束了城關鎮無集貿市場的歷史。農村許多小集市如驚蟄春雨,花蕾初綻。
  • 40部電影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歲月
    本報訊 ,「偉大曆程——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影展」昨天在天山電影院正式開幕。本次影展將持續三個月,共覆蓋全市16個區的25家影院,用40部電影帶領觀眾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歲月。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期間,中國電影不僅自身經歷了巨大的發展,更以見證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共同書寫了40年的滄桑巨變,在銀幕上留下了一個個時代變遷的烙印。本次影展將通過電影放映、專家講解等各類電影活動,為影迷講述一個個書寫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故事。
  • 改革開放40年 青年「熱詞」盤點(1998-2007)
    1978年歲暮,舉世矚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從此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到經濟特區建立,從沿海城市開放到中西部腹地融入市場經濟大潮,中華民族敞開胸襟、擁抱世界。這一場偉大的變革改變了中國,影響並惠及了世界,也帶來了中國人特別是青年一代的人生變化。改革開放後,新生事物不斷湧現,新鮮詞語也層出不窮。
  • 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2018-12-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19日通過官網公布改革開放
  • 港澳臺媒:改革開放40年總結寶貴經驗 走更遠的路
    中新網12月19日電 40年前,飽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40年後,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史詩般的40年。港澳臺媒體紛紛發表評論稱,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國家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站在4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將繼續逐夢新的徵程。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2018-12-21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據介紹,中科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該院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以「三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為線索,綜合凝練歸納出40項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並經中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審核把關和公示,已收錄於《改革開放先鋒 創新發展引擎——中國科學院改革開放四十年》一書。
  •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小澤秀樹:親身見證改革開放40年 進博會...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小澤秀樹中國日報網上海11月7日電(記者 嚴玉潔)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5日在上海開幕。「多年來,消費佔中國全年GDP的比重在40%至50%左右,而美日個人消費總額的這一佔比是70%。中國的個人消費領域還有增長空間。通過擴大內需,推動個人消費市場增長,可以實現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保證中國經濟發展繼續保持平穩態勢。這對外資企業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我們願意積極推動中國政府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的目標。」親身見證改革開放40年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 「僑」這四十年:改革開放刷新的中國印象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廣大海外僑胞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來華投資的先行者和主力軍,是中國面向全球、擴大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中,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僑』這四十年」主題徵文活動啟動後,海內外投稿紛至沓來。即日起,一篇篇佳作將陸續刊出,展現華僑華人與中國同行的四十年。
  • 「八大變」與「六不變」——改革開放40年來湖北監獄工作綜述
    全系統連續14年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連續9年未發生罪犯生產安全重傷及死亡事故;連續19年未發生食品安全、傳染病流行事故。在社會穩定層面實現連續第四年未發生進京非訪案件。  驕人的成果,得益於改革開放。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若鵬:當民企進軍國防軍工
    (圖片來源:光啟集團)  編者按:1978年,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徵程。40年來,中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見證者和實踐者。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崛起,在中國政經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是市場經濟能夠確立的基石和主體,企業家則成就了企業。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這些站在時代潮頭的企業家們,為我們的讀者鋪開過去40年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 改革開放40年來湖北監獄工作的回顧與思考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歷史語境下,湖北監獄工作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在繼承中發展,在改革中創新,推動全省監獄工作實現了歷史性轉變,為維護湖北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 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
    ,進一步深刻體會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11月9日-10日,學院舉辦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邀請20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全面總結並深入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三農」工作的思想發展和生動實踐,進一步加強了各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與實踐研究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隨後,學院組織師生赴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 電影《黃大年》首映,已被列為致敬改革開放40年重點影片
    作為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重點影片,《黃大年》將於12月12日在全國公映。黃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生前擔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帶領團隊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2017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逝世,年僅58歲。
  • 鵬城展翅再高飛(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中國的改革之路越走越寬,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 上海改革開放40年|葉龍蜚:「一個圖章」機構設立始末
    【編者按】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成就了今天的上海,1990年代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從負擔沉重的全國「後衛」,一躍變「前鋒」,實現大變樣。浦東開發的高樓大廈背後,張江、金橋、外高橋開發的規劃政策背後,開發開放的高速進展背後,有著怎樣的大膽嘗試、奮力進取的故事。
  • 手曲棒壘球中心組織觀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活動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於12月18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我中心黨委高度重視,認真部署,做好中心職工和集訓隊伍收聽收看活動。      12月18日上午10時,中心副主任王濤同志帶領中心全體在京人員集中收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視頻直播,正在四川攀枝花紅格訓練基地集訓的國家女子曲棍球隊也在駐訓地組織教練員、運動員集中收看。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海軍走向深藍!|這40年
    文/夕揚「改革春風吹滿地」,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海軍正邁向深藍。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海上閱兵是1957年,周總理受毛主席委託在黃海檢閱我國當時的海上力量。對我國影響較大的早期驅逐艦就是「四大金剛」,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才開始列裝國產051型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