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這四十年:改革開放刷新的中國印象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廣大海外僑胞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來華投資的先行者和主力軍,是中國面向全球、擴大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中,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僑』這四十年」主題徵文活動啟動後,海內外投稿紛至沓來。即日起,一篇篇佳作將陸續刊出,展現華僑華人與中國同行的四十年。

——編者按

改革開放刷新的中國印象

黎麗

  祖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了,期間我有近三十年的人生在英國度過。對原鄉來說,無論遊子遠達何處,即便天涯海角,其人生與國家民族的命運始終在同一個歷史時空之中血肉相系。中國改革開放已成為四十年來世界歷史上最顯耀的事件;那些發生在華夏故土上的滄桑巨變,不斷刷新著世界各處人們對中國的印象,也構成了我海外人生經歷中與之相關的許多難忘的感慨和記憶。

  我初來倫敦之時,雖改革啟動已逾十年,但東方的變化在西方的反響卻仍然遲滯和微弱。在歐洲人的地緣概念裡,中國是偏離歐洲這個世界文明中心之外的「遠東」。而近代西方人對中國的傳統印象,主要是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一百多年的衰落中積澱起來的,他們幾乎全然忘記了從十六到十八世紀時,絲綢、茶葉、壁紙、青花瓷、壁毯、園林、文官及考試制度、儒教的理性哲學等等,曾激起過歐洲人多少羨慕和崇尚中國的歷史激情。而當我從報紙、雜誌、電影和許多的日常交往的經驗中去對此做出感悟時,常常驚愕地發現:在許多英國人的中國印象之中,華人還是那些好萊塢電影中有著卑微、迷信、好賭、貧賤、嗜煙等舊世標籤的負面形象。

  我至今清晰記得二十多年前在倫敦的古董店和跳蚤市場裡多次見到過的一類華人肖像的油畫,畫上多是些蓄著山羊鬍須的中國男人,有的光頭上掛著幾絡散發,更多的是戴著清朝時期的那種三角形竹編草帽,眯縫的眼睛裡往往露出某種難以琢磨的神秘表情。這類畫中所有共同的方面就是手上都握有一支煙杆,繚繞的煙氣通常畫得特別誇張明顯。在我見過的更奇葩一張畫上,身著西服的吸菸男子還梳著一條辛亥革命前長辮,而畫右角下簽寫的作畫時間卻似乎是上世紀80年代。這一類吸菸華人的肖像畫圖式為什麼這麼多呢?雖然售畫者對所提問題不置可否,但有一點能夠確定:無論是否是對華人的一種英式的幽默揶揄,這些人像至少透露出了許多西方人內心裡對中國人的某種典型的圖式化印象。

  記得有一次我去倫敦邦德街參觀一家豪華畫廊,進門時老闆表現得出奇的熱情,可當得知我來自中國,他的笑容立刻收斂了許多,我馬上明白他可能誤以為我是日本人了。而後我對亞非學院經濟系的一個在英國生活多年的印度學者談及此事,他說日本人在英國人的眼裡是亞洲人中腰包最鼓的顧客,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其他亞裔根本無法與之攀比。為此他還特地向我舉證了當時中日兩國經濟比較的數字:土地狹小的日本當年的GDP竟然是中國的8倍。畫廊老闆笑容的尺度被他對中國人的印象左右了。

  由於英國媒體尤其是地方上的報紙很少報導中國,我發現普通英國人對中國的了解少得可憐,記得一次參加一個社區圖書館的下午茶聚會,一位著裝古氣的白人老婦竟然不知道中國在哪裡。雖然媒體上偶爾也能見到一些有關中國的文章,但報導內容的選擇和行文的語氣往往也都與英國人看待中國的那些消極的傳統印象相吻合。

  雖然西方人傳統觀念有很強的歷史慣性,但隨著鬥轉星移,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一浪高過一浪的鮮活衝擊力,畢竟細雨無聲地在古老英國的方方面面日益清晰地顯現出來了……

  在改革開放後的第十九個年頭,香港回歸祖國成為二十世紀末葉震撼了中英兩國的大事件。歷史告訴我們:西方人對中國的那些負面的傳統印象,正是從清朝割讓香港的那個中國屈辱的時代開始的,如今的回歸宣告了那些恥辱的真正結束。回歸時許多英國人和英國華人一樣都流下了眼淚,但這眼淚有著不同的意義。我曾聽一些年長的香港老華僑吐露出的肺腑之言:回歸所顯示的那種祖國的強大,對在英華人地位提升的影響,對許多英國人內心的震撼,只有那些在海外有過親身的艱辛閱歷的人才能真正地深切體會。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出現了。在英國各處的旅遊景點和倫敦的大街上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面孔,我在陪伴國內友人遊歷愛丁堡的蘇格蘭城堡時,導遊的一句「如果沒有中國遊客,城堡很難維持運作」的話讓我感慨不已。

  在英國的大學和價格不菲的私人學校裡,中國人已構成了一個極其蓬勃的海外學生源;而在倫敦的商場店鋪,有「Made in China (中國造)」商標的中國商品已非小溪而成汪洋。

  此外,英國民眾為看中國的兵馬俑而清晨5點半就在大英博物館排起的候票長隊;人們歡迎大熊貓陽光和甜甜時掀起的盛況超過歡迎外國元首到訪的狂潮;在特拉法加廣場湧動著70萬英國民眾的海外最大的春節聯歡會;新年時映紅倫敦牛津廣場夜空的一排排特大號的紅色燈籠;中國海軍艦艇駛入倫敦內河金絲雀碼頭的雄偉艦影;英國官方在國家和平紀念碑前的紀念儀式上第一次向一戰華工獻上的鮮花……我親身經歷和見證到的這一幕幕數不清的中國主題的活動,展示著中國改革開放為英國帶來的絢麗的華夏光彩。

  幾年前在倫敦富樂姆區一家古董商店,我看到一幅「中國你好」的紅字條幅掛在牆上。白人店主說是特地請一位老華僑所寫。由於最近有幾件古董都被中國人高價買走了,店主半開玩笑地說:「過去說顧客是上帝,但現在這個上帝越來越像中國人了。」

  而在牛津街一間高檔禮品店門前一幕,更勾起我深深的感喟:一個制服筆挺、彬彬有禮的店員在迎我進店時先說了一聲「你好」,當他對我身後進門的一對年輕的亞洲面孔的情侶也說「你好」的時候,那兩人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男士似有不悅地回了一句「莫西莫西」,原來這是一對被錯當成中國人的日本情侶。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最初來英國被誤當成日本人的情景,不由深深感到:昔日中國和中國人陳舊的「窮」的印象,已經被中國的改革開放送進歷史了。

  更使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不久前在一次倫敦金融城舉辦的中國招商會上遇到的一位英國商人。當談到中國改革開放的話題,他一連發出了四五句「不可思議」的驚嘆。他說中國的經濟騰飛在世界舞臺上像是突然的閃亮登場,突然得像變魔術一樣令西方人眼花繚亂,而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一切不是在西方自由的體制下取得,而是在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交談間他反覆表示這實在是難以置信的奇蹟。臨近談話結尾時,他還說當第一次聽到英國大歷史學家湯恩比曾預言「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的時候,他認為只是句可笑的戲言,但現在看來,他感覺或許真的可能是湯恩比對了。

  如果不是親耳聽見,我很難相信這些話是從眼前這位西裝革履的英國紳士口裡說出。

  此刻,我只想說:許多西方人二百年來積澱的灰暗陳舊的中國印象,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澎湃大潮滌蕩磨洗之中,真的在變了。

  【作者黎麗,英國旅英文化學會主席。】

相關焦點

  •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顧與思考》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座談會現場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顧與思考》一書出版座談會,9月6日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顧與思考》圖書展示本書作者、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高尚全1985年5月起任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後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世界銀行高級顧問等職。
  • 「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法治發展」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董少校)近日,「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法治發展」學術研討會在華東政法大學舉行,50多位專家圍繞近四十年來中國法治的成就經驗及改革方向展開研討。本次研討會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編輯部承辦。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興良對中國刑事立法四十年發展歷程作總結回顧。
  •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相約改革開放...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近日在東視劇場唱響。《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牧羊曲》《大海啊,故鄉》《我愛你中國》《不忘初心》《新的天地》……一曲曲烙印著不同時代印記,風格多彩的歌曲陸續登臺,來自全國各地的歌唱藝術家以歌聲致敬歷史,用心聲唱響未來。熟悉的旋律,勾起人們對於崢嶸歲月的深切回憶。
  • 【改革開放四十年】系列動畫短片《行進中國》第08期:河長制
    「   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歷程,中國的發展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津雲新媒體特別策劃推出改革開放40年系列動新聞《行進中國》,通過一個一個熱詞展現出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勾勒出老百姓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四十年說|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九條經濟學智慧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實際GDP擴大了34倍,年均增速達到9.5%,佔全球經濟的比重由1.8%上升到15.2%;基本建成了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經濟結構日趨豐富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城鄉建設突飛猛進。
  • 上海社科院研討「改革開放四十年:理論、實踐與未來挑戰」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是與世界緊密聯繫的。世界深刻影響了中國,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有沒有世界歷史意義、是否為人類文明做出了新貢獻?中國的發展是否對其他國家具有參照性意義?四十年來,中國離不開世界,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今天的成績,受益於整個世界文明。
  • 改革開放四十年 | 浦東28年成長記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國內改革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中共中央、國務院立足戰略全局,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樹立起中國擴大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向世界宣示了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一張王牌。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強調,「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 李忠夏:改革開放四十年仍需大力發展憲法的比較研究
    7月18日,「改革開放與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 研討會在武漢舉行。山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李忠夏在「改革開放與中國人權理論創新」分議題討論中,以「改革開放四十年:憲法比較研究的新起點」為題發言。李忠夏介紹,改革開放四十年之後,中國憲法學走過了一條「本土化-移植-借鑑基礎上的本土化構造」的發展路程。
  • 【光明網專論】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經驗、理論貢獻和發展...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 丁文鋒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1]「要下大功夫總結和運用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2]本文擬對改革開放四十年曆程、經驗、理論貢獻和發展前景進行分析探討。
  • 陳友力: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的變遷
    原標題: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的變遷  ——歷史、結構與動力  作者簡介:陳友力,男,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發展規劃與質量保障處副處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研究。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改革開放到現在發生了哪些大事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編者按: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科技開放創新與自主創新的經驗教訓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所面臨的國際上的科技封鎖和控制更加嚴厲。因此,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一直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科技創新的路徑上需要處理的重大關係。旨在打破封鎖的被動型自主創新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科技自主創新的實踐
  •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2018年年會暨「改革開放四十年抗日戰爭研究...
    近日,由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西南大學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抗日戰爭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2018年年會暨「改革開放四十年抗日戰爭研究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在重慶舉行。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抗日戰爭研究的繁榮局面。40年來,抗日戰爭研究經過幾代學人的辛勤耕耘,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 於丹用三個關鍵詞概括文藝界改革開放四十年:尋根、多元、創新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用四十年走過了其它國家上百年要走的道路,實現了跨越式進步。」談到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當代知名文化學者、北師大教授於丹在接受中國日報網採訪時感慨道。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00字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心得體會
    篇四  一般來說,改革開放是指中國共產黨於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一條「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開放為主題的國策。想起了在1979年得那場大辯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或許吧,就是這句話,改變了中國的進程。篇五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地方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風貌。鵬城深圳的勃興,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歷史見證。
  • 李文: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外交的變革與成就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產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外交理念領域取得的最為重大的創新性成果。自1978年啟動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外交發生深刻變革並取得偉大成就。從挑戰者到參與者的轉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主動成為國際體系與秩序的跟進者、參與者、貢獻者,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外交完成的一項重要的歷史性變革。
  • 香港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巡迴展在合肥開幕
    香港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巡迴展在合肥開幕。新華社記者 劉方強攝新華社合肥1月24日電(記者劉方強、汪海月)1月23日下午,香港特區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巡迴展在安徽合肥開幕。展覽主題為「飛躍四十載 同發展·共繁榮」,回顧香港過去四十年在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的貢獻和受益,並展望香港未來如何發揮所長,服務國家。「過去四十年,香港一直以自己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既是『貢獻者』,也是『受惠者』,分享了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香港特區駐滬辦主任鄧仲敏說,「展望未來,香港將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擔當『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舉辦「東湖論壇」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
    人民網武漢12月30日電 12月29日,由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主辦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暨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成立兩周年「東湖論壇」在武漢舉行。湖北省政協原老領導、省文聯、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全體院士等單位60餘人參加論壇。
  • 大慶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推選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慶舊貌換新顏。得益於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政策,建市以來,大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經濟轉型穩步推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幸福感獲得感實實在在。
  •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內容概括 主要講了什麼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總攬全局、視野宏闊、內涵豐富、飽含深情,是不斷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前進的綱領性文獻,是中國宣誓堅定不移改革開放的鏗鏘宣言,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的信心。  40年前的今天,我們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