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西南大學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抗日戰爭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2018年年會暨「改革開放四十年抗日戰爭研究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在重慶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軍事科學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共黨史研究》編輯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西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大學及科研機構的40餘人出席。
開幕式上,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研究員,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黃賢全教授,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西南大學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教授分别致辭,對與會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就會議緣起、籌備過程、議程安排作了簡要介紹,並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吳景平教授主持開幕式。
在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2018年年會上,王建朗會長報告了學會一年來的主要工作,他說: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是一個一直活躍著並發揮重要影響的學會,在過去的一年中,它取得不少成績,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積極策劃召開高質量的相關會議,推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二是編輯出版學術刊物,在一定程度上引領學術發展;三是深入開展專題研究,在學界了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四是發揮史學功能,為國家盡職,為社會服務。他指出,學會目前無專職人員,主要依託《抗日戰爭研究》編輯部、近代史研究所科研處和抗日戰爭紀念館來負責組織、協調工作,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份額外的工作,是一種奉獻。關於今後工作的重心,王會長指出,在全面協調各項抗日戰爭研究工作深入開展的同時,要集中力量協助國家社科基金規劃辦公室推進抗日戰爭研究各個專項的相關工作,推動各課題組高質量地完成課題。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抗日戰爭研究的繁榮局面。40年來,抗日戰爭研究經過幾代學人的辛勤耕耘,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回顧與總結過往的抗戰史研究,探討和展望新時期新形勢下抗戰史研究如何深化的問題,是一項十分緊迫且重要的工作。中山大學桑兵教授直言,現在不少研究缺乏問題意識,即便有所謂的問題意識,也並非依據材料提出。而一些從事抗戰史研究的學者既不懂日文,又對其他輔助學科重視不夠,加上自築時段的藩籬,以致研究或不夠具體、或過於空泛、或缺乏整體觀念,許多問題仍有提升空間。如大後方研究對西北地區的關注不夠,敵後遊擊隊的戰略地位該如何體現,淪陷區研究嚴重失位,南方一些非淪陷區、非大後方、非根據地的區域省份缺乏深入探討。此外,目前抗戰工程在頂層設計上仍需總體規劃,同時學術界之間應加大交流,以避免小圈子學問現象的泛濫。
綜觀本次會議,與會專家學者結合各自所長,就改革開放以來抗戰史研究的基本情況、史料挖掘、史實考證、事件剖析等問題,分享教研心得,提出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這些真知灼見是進一步深化抗戰史研究的基礎。大家一致認為,隨著新資料的不斷湧現、研究視角和方法的不斷拓展,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中國的抗戰史研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另一方面,大家亦深切感受到加強中國抗戰史學科建設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王建朗會長在閉幕式上指出:從這幾十年學界的發展來看,無論是從研究隊伍的數量,還是相關研究著述的出版,相對而言,抗戰史研究進步很大,希望大家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而是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今後的抗戰史研究,應著力於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利用大量的事實,科學地講述出中國抗戰的特點;二是在宏大視野下加強細節研究;三要加強薄弱環節研究;四是加強基礎史料建設。大會經過會內會外兩天的充分討論和交流,圓滿結束。
附:與會專家學者的報告題目
報告人 | 報 告 題 目 |
桑 兵 | 抗戰研究40年的得與失 |
高遠戎 | 抗戰史研究的史料選擇與運用 |
史桂芳 | 淺析抗戰史的研究與教學 |
卞修躍 | 歷史的格局與細節:關於抗戰史研究的一點思考 |
李學通 | 抗戰影像的整理與研究 |
周 勇 | 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的新問題、新拓展 |
吳景平 | 檔案史料的刊行與抗日戰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兼評《北美藏中國抗日戰爭歷史檔案文獻提要》 |
樊建川 | 民間抗戰文物的徵集及其研究 |
曹必宏 |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抗戰檔案資料的編輯出版 |
江 沛 | 抗戰時期淪陷區民眾記憶的虛與實 |
張從田 | 關於深化敵後抗戰研究的幾點思考 |
張守廣 | 改革開放40年抗戰大後方工業研究 |
劉志英 | 近十年來抗戰大後方金融史研究 |
張 生 | 南京大學半個世紀以來的南京大屠殺研究 |
張連紅 | 抗戰老兵口述與戰時日常生活 |
潘 洵 | 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
程兆奇 | 戰後戰犯審判研究的新進展 |
唐 凌 | 美國飛虎隊抗戰史回顧及其遺址保護利用 |
彭玉龍 | 我對加強軍民融合、深化抗戰史研究的幾點思考 |
蔣建農 | 東徵與中共由國內戰爭到民族戰爭的戰略轉變 |
張 皓 | 從「知其然」到「然後」:關於七七事變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