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董少校)近日,「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法治發展」學術研討會在華東政法大學舉行,50多位專家圍繞近四十年來中國法治的成就經驗及改革方向展開研討。本次研討會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編輯部承辦。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興良對中國刑事立法四十年發展歷程作總結回顧。他認為,1979年《刑法》標誌著我國完成了認定犯罪從無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轉變;而1997年《刑法》的頒布標誌著我國刑事立法的日趨完善。陳興良提出,罪刑法定原則的確立與完善、刑法修正案修法方式的不斷成熟是過去四十年刑事法學發展極其重要的兩個方面。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法學院院長王軼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事立法的發展歷程。他認為,從1978年到2018年的這四十年,是民法典的起草和編纂一直在路上的四十年,我國民事立法在體系、制度、概念和理念等方面都有重大創新。他還根據民事立法的基本經驗,提出新時代我國要制定出一部立足中國國情、面向21世紀的科學的民法典。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原校長何勤華對外國法制史在過去四十年的發展與演變進行了梳理。何勤華認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一批教材、專著、論文開始出版與發表深化了外法史的學術研究,通過外國專著的譯介和探究,彰顯了外法史研究的魅力與價值。此外,外法史高端人才的培養依舊任務艱巨,外法史學科地位亟需被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