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風眼》與出版改革研討會8月8日在上海市政協舉行。研討會由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和上海市出版協會主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長青文化專項基金協辦,中國作協原黨組書記金炳華出席會議。
本文圖片均為金松 攝
《風眼》由著名作家孫顒創作,今年5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這部小說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上海一家大型出版社因出版一套《市場經濟常識叢書》而遭遇風波、砥礪前行的故事,呈現出時代轉型中的眾聲喧譁,勾畫了一代出版人的求索與堅守。孫顒曾擔任市新聞出版局和市作協領導職務,親歷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出版歷程,他在《風眼》中以細膩的文字描摹出出版人的心境與生態。
「寫好這樣的一本書,需要長期積累。」市政協學習委副主任、市作協黨組書記王偉說,這部作品為當今現實題材的創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示。上海新匯文化娛樂集團原副總裁臧彥彬則認為這部作品把上海出版界在改革開放中起的作用和分量充分展現出來。
移動網際網路的全面深入,閱讀生態的全新調整,作家結構的重新更新,都是出版人需要勇敢面對的挑戰,如何繼承並順應挑戰,是出版人面臨的共同問題。「《風眼》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堅守初心,提升出版本領,勇敢的面對挑戰,做上海新時代文化事業的攀登者。」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陳徵說。市政協委員、《收穫》副總編鐘紅明說:「每一次的技術的進步,都意味著一次新的挑戰。傳播載體日新月異,做更優秀的內容是出版人永恆的追求,這也是我們的使命。」
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馬建勳表示,文史作品不僅要寫歷史人物、大人物,更要把目光聚焦到身邊的人。市政協委員將繼續為營造良好的上海新聞出版工作環境建言獻策,推動產生更多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歷史巨變的文化精品,努力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