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原型的《風眼》,處處都是上海出版人熟悉的日常

2021-01-22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8月8日報導:上世紀90年代,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將編輯群體置於聚光燈下。如今,《風眼》的出版,將出版人作為文學作品的主體呈現給廣大讀者。在今天舉行的新書《風眼》與出版改革研討會上,作者孫顒說:「這本書是向我的前輩,我的同代人,出版界、文化屆的朋友們致敬的作品。書出版以後,很多的記者問這裡面故事的原型是誰?(我)一個也不敢用真的原型。」

  有上海出版人熟悉的日常

  「一開頭社長對著一棵樹,如果我們在這些老房子裡工作過,馬上就拉近了心理的距離,我們可能都會沉浸在某一個陽臺上,對著花園裡,這種親近感讀起來非常的親切,非常的有現場感。」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偉說:「如果沒有長期呆在出版界,是不可能寫出這本書的。」中國中福會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長兼總編輯餘嵐也深有同感:「一上來出版社的門口的一棵廣玉蘭的大樹,非常的有感而發,包括很多的出版術語,從幾百萬到幾千萬的飛躍,唐社長怎麼樣去規劃出版。」她清楚地記得在書中第241頁,60多歲、50多歲、40多歲的三代出版人坐在一起,他們的人生經歷截然不同,但是為了共同熱愛的事業在奮鬥。

  在上海譯文出版社總編輯史領空看來,作者不僅寫出來了出版社的日常,也寫出了出版社裡人的精神狀況。「我們在讀這部作品的時候,一方面覺得這部書有比較明顯的歷史的氣息在裡面,因為寫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情,但是同時我們也不會覺得有隔膜,和現在非常的接近。比如這本書裡面寫的性格迥異的幾位領導,在現在的出版社裡面也完全可以找到這樣人,他們就是我們的同事。現在在出版社裡面,我們也經常會對一些選題進行討論,也經常會面臨一些選擇,這和書裡描寫的很多情景非常相似。」

  以文學的筆法呈現出版改革

  座談會上,資深出版人吳士餘認為,在《風眼》這本小說中,文學性和出版改革得到了完美的統一。小說的主線非常明確,第一條主線就是出版社作為文化產品的生產者、推動者,其文化擔當應該是和主流意識形態保持協調,但是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出版人就面臨著多元文化的思想衝擊,價值觀的衝突,這種情況下,出版人首先要有堅守,要有智慧,要直面現實,一下子又把出版人的群體納入到了整個的時代改革的風眼中。「從行政單位轉為事業經營單位,出版人要兼任經營者的雙重的角色,有一些出版人是主動的,有一些被動的。我們在座的出版人,實際上都可以在這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這是它成功的地方,文學性和出版的主題,改革的主題互相結合,這麼成熟作品並不多。」吳士餘說。

  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陳徵表示,《風眼》不僅呈現了出版領域在改革開放以來的風雲變化和性格各異的出版人,它的文學價值更多的是重申了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口味。「當代小說創作如何面對複雜鮮活的當代生活,如何回應歷史生活?《風眼》提供了一個示範性的文本,《風眼》回望歷史,特別是和中國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相關的過往生活,同時保持當下也容易被讀者理解的方式講述出版故事,塑造豐滿的出版人形象,表現編輯複雜而細微的內心世界,傳達了小說家的情懷和所思所想,完美地呈現了孫顒十年來的心歷。」

  很多嘉賓也表示,這部小說也留下了思考。吳士餘說:「出版界新的業態,它的要素是什麼?究竟是專業,品牌,創造力還是市場優先?傳統文化人要追求完美的意識,這些要不要繼承,還是隨著市場化拋棄?」陳徵則表示,「《風眼》也是對出版人的一次鞭策。移動網際網路的全面深入,閱讀生態的全新調整,作家結構的重新更新,都是出版人需要面對的挑戰,《風眼》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堅守初心,提升出版本領,勇敢地面對挑戰。」


相關焦點

  • 從小說《風眼》看當代出版人擔當作為,上海市政協召開研討會
    小說《風眼》與出版改革研討會8月8日在上海市政協舉行。研討會由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和上海市出版協會主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長青文化專項基金協辦,中國作協原黨組書記金炳華出席會議。本文圖片均為金松 攝《風眼》由著名作家孫顒創作,今年5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 揭秘出版業幕後風雲往事 小說《風眼》引起熱議
    圖說:《風眼》書影 官方圖自揭秘出版業臺前幕後風雲往事的小說《風眼》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後,引起討論熱浪不斷。在昨天舉行的新書《風眼》與出版改革研討會上,作家、出版人孫顒說自己多年寫作,曾經「小心翼翼避開了自己最熟悉的專業」,可「這塊我不寫的話,感覺對不起自己。」
  • 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舉行《風眼》與出版改革研討會
    在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陳徵看來,《風眼》不僅呈現了出版領域在改革開放以來的風雲變化和性格各異的出版人,它的文學價值更多的是重申了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口味,當代小說創作如何面對複雜鮮活的當代生活,如何回應歷史生活,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小的難題。
  • 王安憶贊小說《風眼》把上海灘的能人寫活了
    如果說每個作家都有一部命中注定、非寫不可的作品,新近出版的15萬字小說《風眼》,就是作家、出版人孫顒聽從創作使命召喚所結出的果。不過,這個過程遠非外界想得那麼瓜熟蒂落。許多老熟人勸他:放一放吧,吃力不討好的辛苦活兒;孫顒自己也有種「近鄉情怯」的謹慎——他此前寫了幾百萬字小說,其中描寫知識分子生涯的故事不少,唯獨沒涉及出版編輯領域,甚至可以說是小心翼翼避開了自己最熟悉的專業。「素材只會多到需要取捨,但之所以沒有輕易使用這方面的素材,說明我的珍惜。」最終,放不下佔了上風。「我的思緒,漸漸如波濤洶湧,很難平靜下來。
  • 作家孫顒攜新書《風眼》來寧舉辦分享會:平靜卻扣人心弦
    蔡震/懾(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蔡震)在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出版界,那些鮮為人知的出版故事背後,關乎著人心抉擇和思想考驗,其中真正的探索和堅守,宛如暴風中的「風眼」,平靜卻扣人心弦。流年如水之中,一個「風眼」故事,被上海作家孫顒敏銳捕捉到了。10月12日晚,孫顒攜長篇新作《風眼》來到南京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和詩人黃梵、評論家何同彬,暢聊《風眼》的寫作動因,以及創作過程。
  • 坐在「風眼」上,當過出版社長局長的他說,所謂擔當就是壓力面前不...
    此後,他先後擔任過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黨組書記,上海作家協會黨組書記,用孫顒自己的話來說,「就像騎上了飛奔的駿馬,身不由己,想下來也難了」。雖然工作忙碌,但孫顒一直是位勤勉有為的寫作者,從《雪廬》到《縹緲的峰》,一以貫之地將筆觸聚焦於知識分子。然而,他一直沒有涉及出版編輯領域,乃至可以說是小心翼翼避開了自己最為熟悉的專業。
  • 時代的「風眼」埋伏在人性的對決上
    回望來路,他的寫作譜系裡,並不缺他熟悉的人和事,比如知青生活,比如知識分子。但唯獨這個沉溺最久、最深的界域,他似乎總在小心翼翼地迴避著。是因為近鄉情怯嗎?用他在後記裡的話來說,是因為珍惜。  孫顒是一位堪為思想者的小說家。小說於他而言,是安放他所思所想的容器——他用小說來為思想賦形,用思想來豐富小說的質地。可以想見,在孫顒長達數十年的編輯出版生涯中,會在思想上經歷多少次的輾轉反側。
  • 丁景唐百年誕辰:他的精神一直在出版人心裡留下影子
    12月2日,上海文藝出版社聯合上海韜奮紀念館,在上海舉行了「紀念丁景唐先生100周年誕辰暨《丁景唐傳:播種者的足跡》新書發布會」。會議由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畢勝主持。12月2日,上海文藝出版社聯合上海韜奮紀念館,在上海舉行了「紀念丁景唐先生100周年誕辰暨《丁景唐傳:播種者的足跡》新書發布會」。主辦方供圖《丁景唐傳:播種者的足跡》由丁景唐的女兒丁言昭書寫。
  • 17號颱風塔巴開出巨大風眼,能裝下整個上海!我國華東已狂風大作
    9月21日上午,我國東部沿海的浙江上海多地吹起強風,這是颱風塔巴開始影響我國的特徵。而從下午的衛星雲圖上看,颱風塔巴的樣子十分嚇人——不僅環流廣闊,而且和之前相比已經明顯增強,也不像昨天那般鬆散,而且看上去中心已經打開了一個巨大的風眼!
  • 東北老公與重慶媳婦的幽默日常走紅抖音 網友:柴米油鹽中處處是溫情
    東北老公與重慶媳婦的幽默日常走紅抖音 網友:柴米油鹽中處處是溫情 時間:2019-10-23 14:13:40 作者:王佳 來源:今日頭條
  • 山竹原裝風眼突然復活!巨大風眼成型!廣東面臨「雙風眼」威脅
    而且它另一個趨勢也令人擔憂——它正發展出風眼!從高清衛星雲圖上看,位於珠三角以南的颱風山竹正在發展出雙風眼結構——在它核心區內,有一個小而緊實的內層風眼正在發展,配合巨大而鬆散的外層風眼,呈現「大眼套小眼」狀態。這個內層風眼實際上就是颱風山竹的「原裝風眼」,即登陸菲律賓時的那個強大風眼,雖然遭遇菲律賓高山嚴重削弱,但是這個內層風眼並未完全消散。
  • 風暴島風眼刷新時間地點攻略
    風眼刷新時間是多久?下面來看看9k9k小編帶來的風暴島風眼刷新時間地點攻略。 有風眼刷新時間,樹的時間,修理進度判斷壞人作案時間,燒石頭,砍樹,盯岸邊,掏可疑,跟可疑砍樹,等等,太多事做了 路人玩家表示當人就只會砍樹看桅杆和船槳,當狼就會坑隊友,十分難玩 多玩玩經典,速度快,簡單,新人都這樣,都可以理解 現在哪有人修桅杆,全新手,說也不聽,當倖存時候純靠樹搗亂和查驗找機會,當迷失就是一打六,我兩局隊友都全程搗亂
  • 你們也遇上了忽然生成的風眼
    「附近沒有風眼,走!」 白風出現的一剎那,若艾低呼一聲立刻竄出了坑洞,而揚萬則緊隨其後,兩人眨眼間便消失在周越的視線之外,向著下一個商量好的坑洞飛去。 安全起見,周越一行人會計算好距離,留下大概一半的時間用於隨機應變,這樣就算遇到風眼需要繞道也不至於沒時間躲入坑洞。 雖然這樣一來走走停停移動速度很慢,但勝在安全,既然此處的狂風還沒有達到令四人無法恢復真氣的狀態,自然要靠這種穩妥的方法一路『蹭』過去。
  • 已發展出五邊形風眼……
    已發展出五邊形風眼…… 2020-08-03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龍捲風的風眼能進人嗎?科學家說出的答案讓人很意外
    龍捲風的危害大家應該都知道,可是龍捲風最神秘的一處是龍捲風的風眼,也是最厲害的地方。龍捲風風眼就是一個龍捲風的正中心,有人說龍捲風的風眼是靜止不動的,可是人能進去嗎要知道因為安全問題,是不會有人進入龍捲風風眼,但是就算真的有人無意間被捲入龍捲風風眼之中也是不可能活下來的,所以是不會有人告訴你待在風眼裡的感受的。
  • 引進加繆、波伏娃的女性:出版人如何重塑時代的閱讀?
    布蘭奇顯然是女性出版人的先驅,而從她的職業生涯便可看到一個出版人如何重塑一個時代的閱讀需求和品味。1出版社的創立:不幸的婚姻與共同的理想在布蘭奇所工作的時期,男性依舊佔著主導地位。克瑙夫出版社由兩人合作創辦,但人們永遠只將她形容為「出版人的妻子」。在1965年,作為將加繆、託馬斯·曼、米沃什等人引入美國的出版人,她仍然未能加入「出版人午餐俱樂部」。
  • 原創散文:瑣碎日常,都有靈光
    瑣碎日常,都有靈光文/香襲書卷我們只有撲捉到萬物的靈光,才能感知到當下生活的樂趣。繁瑣的日常,處處都有美麗的光芒在流動。大自然的萬物中,蘊含著無窮的趣味。雨後,去看望一隻路邊的蝸牛。春天來時摘一枝桃花去訪友,冬日的爐火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夏日的荷塘裡,蹦出來一群可愛的小青蛙,我們牽著手走在秋天的月光裡。
  • 風眼有破壞性嗎?
    颱風在全球都有分布颱風的基本結構從裡向外依次是:風眼、風牆和螺旋雨帶區。其中颱風的中心就是風眼,一般颱風都有風眼,較弱的颱風可能不會出現或者不明顯,威力越巨大,風眼越大,可達數百公裡,通常為幾十公裡。
  • 14號颱風燦鴻生成,300公裡巨大「風眼」出現!它已是超強颱風?
    從今天下午的下午的衛星雲圖上看,生成不久後的14號颱風燦鴻環流比較廣闊,中心附近有一個明顯的凹陷結構,咋一看以為已經打開了一個巨大的「風眼」,粗略估計一下這個巨大「風眼」的直徑達到300千米左右,光是這個巨大「風眼」都能將長江口杭州灣全部放進去!因此,也有的網友擔心「這是不是颱風燦鴻已經猛烈爆發了?」
  • 處處很冷,很多人第一次和處處接觸,應該都會覺得處處像一座冰山
    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就別放縱善變的情緒。請記住:脾氣永遠不要大於本事。3,其實處處一點都不傻,看透不說透就是我們的真實寫照,好多事在心裡早有結論,無須你的虛情假意,該走該留,我們心中有數。不要以為我們優柔寡斷,我們往往比任何人都極端。處處其實理性的可怕,再大的事也影響不了我們純正快樂的心。4,有一天,處女座再也不理你了,變得冷漠不近人情,那很可能是因為你真的讓他涼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