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的哪部分威力最具破壞性?風眼有破壞性嗎?

2020-11-17 科學新視野

在太平洋西部,中心的持續風速達17.2米/秒的熱帶氣旋,就可以稱為颱風,北大西洋又稱為「颶風」,北印度洋則叫做「熱帶氣旋」,通常的颶風又叫做超強颱風。


颱風在全球都有分布,尤以西太平洋最多,特別是中國的東部沿海,在一年的七八九月份出現,特別是八月份最為多見。


颱風單從中心和邊緣看,肯定是邊緣威力要大一些,但颱風威力最大的並不是邊緣,而是圍繞風眼的風(暴)牆。

颱風的基本結構從裡向外依次是:風眼、風牆和螺旋雨帶區。


其中颱風的中心就是風眼,一般颱風都有風眼,較弱的颱風可能不會出現或者不明顯,威力越巨大,風眼越大,可達數百公裡,通常為幾十公裡。

風眼是強烈的熱帶氣旋環流中心的下沉氣流形成的,眼內通常平靜無風無雲,這裡的最低處(海面)氣壓最低,這是離心力造就的結果。而風牆通常狂風呼嘯,風暴不止,大雨如注,天氣最為惡劣。向外輻射的就是螺旋輻射的雨帶,這裡會有正雨,也有大風天氣。

總結一下,颱風的威力危害風眼裡最小,風牆最大,從風牆向外隨距離遞減,邊緣較小。

歡迎關注擋不住的熵增,聽有趣真實的科普,有其他問題請留言評論,謝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加州的野火在秋季最具破壞性?
    整個社區都被1991年奧克蘭山大火夷為平地,這是加州有史以來最具破壞性的一次野火。颶風季節可能會逐漸結束,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也是如此雖然現在進行冬季大風暴還為時過早,但加州的秋季卻有著毀滅性的名聲。在最具破壞性的20起火災中,有16起發生在9月到11月的秋季。
  • 今年第四個五級颱風!颱風潭美威力驚人,巨大風眼令人生畏
    9月25日上午,超強颱風潭美繼續在臺灣以東洋面上活動。在24日,颱風潭美再度迅猛增強,最大風力連升3級,從一個14級的強颱風搖身一變成了風力17級的超強颱風。巨大渾圓的風眼讓人望而生畏。即便是到了25日,從衛星雲圖上看它似乎依然沒有減弱,渾圓清晰的風眼嵌在規整的核心雲團中央,儼然一副超強颱風的模樣。
  • 中國史上最強颱風是哪一次
    颱風是一種不容小覷的自然災害,隨後還會引發各種災害。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中國史上最強颱風是哪一次,歡迎閱讀!8颱風約翰颱風約翰,是持續最久、波及範圍最廣的熱帶氣旋,形成於厄爾尼諾現象猛烈的1991到1994年間,威力最強時相當於5級颶風。約翰活動期間,從東太平洋到西太平席捲了13280千米,然後返回中部太平洋地區,共持續31天。因為同時活躍於東西太平洋兩個地區,因此約翰既是颶風,也被稱為颱風。由於大部分時間它都停留于洋面,因此對夏威夷島造成的損害不大。
  • 世界上第一恐怖颱風是哪個 世界上最恐怖的颱風排行榜
    >第一名:颱風美莎克(2015年)美莎可在世界上最恐怖的颱風排名中被推舉為第一,他可以說是自建國以來最強勁,威力最大的颱風,風速高達17級。第三名:颱風海燕(2013年)2013年的超強颱風「海燕」在菲律賓登陸的風速為170海裡/小時(約91、8米/秒),是人類有記錄以來登陸最強的颱風,因而被世界氣象組織除名。
  • 最具破壞性風暴即將登陸阿德萊德!雷暴冰雹來襲!浪高8米!恐發山洪!
    別看今天早上還是陽光明媚,但是從下午開始,破壞性大風、雷暴、冰雹和巨浪要來了!而且氣象局說,這是到目前為止,最具破壞性的冬季天氣!到目前為止最具破壞性的冬季天氣將於今天下午晚些時候襲擊南澳大片地區,帶來破壞性大風、巨浪和潛在的洪水可能。
  • 印尼火山又躁動不安,更具破壞性災難可能來臨
    令人不安的是,四月份以來印尼的喀拉喀託火山(Anak Krakatau)表現出明顯躁動的跡象,NASA火山學家警告稱:未來可能表現出更具破壞性的活動,如爆發甚至引發海嘯。前有病毒,後有火山,這對印尼人民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巽他海峽(Sunda Strait)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一條狹長水域,喀拉喀託火山正位於該海峽的一座島嶼上。
  • 「印度颱風」法尼已登上印度,仍有16級!接下來我國也得小心
    這兩天,在北印度洋孟加拉灣興風作浪的「印度颱風」——氣旋風暴法尼成為天氣舞臺備受關注的主角之一。在經過多日的發展後,它一度發展至17級風力,相當於我國標準的超強颱風。5月3日中午,根據當地的雷達監測判斷,法尼的風眼已於午間11:30前後在印度東部布裡西南方一處洩湖附近上岸,登陸時仍有55米/秒,相當於我國的16級超強颱風。這也是近年來登陸印度的最強熱帶氣旋。之所以稱其為「印度颱風」,是因為氣旋風暴這個陌生的名字本質上和我們熟知的颱風沒什麼區別,相當於西紅柿和番茄之間的關係,都是熱帶氣旋這一天氣現象的不同名稱。
  • "米塔"颱風逼近 臺灣東北角小心破壞性強風
    吳德榮說,在最新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仿真顯示,今日至明日上半天、因「颱風外圍」及其「環流」接連影響,迎風面雨勢增大,尤其北部山區及東北部的「大量降雨」,超過土石所能承,易導致塌方、落石、土石流;低洼地區則要注意防範淹水。    離「米塔」中心最近的北部、東北部,則要注意強風的威脅,東北角附近更要注意「米塔」中心附近的「破壞性」強風。
  • 颶風的破壞力到底有多強,它的形成需經歷哪三個階段?
    因為颶風的發生地原因,我們很多人對它的認識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為什麼5級被定義為颶風最具破壞性的等級,而超強颱風卻被定義為最大風速大於或等於16級。然而,颶風、颱風,甚至是旋風,事實上其本質都是熱帶氣旋,儘管它們被賦予了不同的等級分類定義。那麼,颶風到底有多強,它的形成過程需要經歷哪些階段?
  • 3.4.5 完整性檢測——各種法規的要求以及破壞性檢測和非破壞性檢測的簡介(1)
    常用的方法有起泡點試驗、擴散流試驗或壓力保持試驗。(四)過濾除菌工藝應當經過驗證,驗證中應當確定過濾一定量藥液所需時間及過濾器二側的壓力。任何明顯偏離正常時間或壓力的情況應當有記錄並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當歸入批記錄。」2.
  • 遇到超強颱風,風眼位置最安全?颱風為什麼被除名?
    超強颱風是指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51.0米/秒,也即16級或以上,如果從水平方向把颱風切開,可以看到有明顯不同的三個區域,從中心向外依次為:颱風眼區、雲牆區、螺旋雨帶區一般來說,颱風風眼位置相對颱風周圍是相對安全的地方,但是颱風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所以颱風風眼位置其實也是在一直變化的,風眼在一個地方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一般就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所以,遇到颱風時, 遠離颱風侵襲範圍和經過的路徑才是最安全的。
  • 颱風"米塔"逼近島內 臺氣象專家:東北小心破壞性強風
    華夏經緯網9月30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颱風「米塔」來勢洶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表示,「中央氣象局」最新「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米塔」沿著的太平洋高壓邊緣前進,今天日上午在臺灣東側轉向偏北北西,中心經臺灣東北角近海,今晚至明天清晨為距臺灣最近的一段時間,都將維持中臺強度。明日上午進入東海、偏北漸轉北北東;周四則侵襲韓國。
  • 颱風博羅依犀利風眼開出,可吞沒整個美國塞班島
    10月21日下午,西太平洋上繼續著雙颱風共舞,20號颱風浣熊的雲系正籠罩日本,它即將轉化為溫帶氣旋,而位於西太平洋深處的21號颱風博羅依則迅猛發展。10月21日下午,颱風博羅依已經發展出了深邃犀利的龐大風眼,這表明它已經具有了比較強的威力。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颱風形成原因
    近日我國還有鄰國韓國、日本都頻繁的遭受颱風的襲擊,給各個國家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不僅是生活還有出行方便,那麼威力這麼強大的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颱風形成的原因吧。
  • 有沒有破壞性?
    人們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說剛剛是不是地震啦?我感覺在晃呢!其實,多數情況下,這種地震都是有感地震。 在地震科學中,有一種按振動大小和破壞程度的分類,把地震分為:微震、有感地震、破壞性地震、嚴重破壞性地震、造成特大損失的嚴重破壞性地震。有感地震是其中的一種,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 颱風「黑格比」來襲!已發展出五邊形風眼……
    颱風「黑格比」大踏步向我們走來↓↓↓舟山市氣象臺8月3日18時發布沿海颱風緊急警報今年第4號颱風「黑格比」已於今天下午加強為颱風級,今天18時中心已達定海偏南方向大約390公裡的海面,即北緯26.5度,東經121.9度,中心氣壓970
  • 「利奇馬」打開巨大風眼強度飆升,超強颱風「羅莎」生成
    9號颱風「利奇馬」  9號颱風利奇馬正打開巨大風眼,強度或將飆升  8月6日下午,隨著西太平洋上10號颱風羅莎的生產,西太平洋多颱風混戰情況再升級,西太平洋形成了  而在這當中,9號颱風利奇馬的目前是西太平洋颱風舞臺的主角,8月6日下午,無論是從可見光衛星雲圖上還是紅外雲圖上看,9號颱風利奇馬的對流匯聚到中心,發展成為了密集的核心雲區,而在核心雲區中央似乎有塌陷的痕跡,這似乎是颱風利奇馬正在構造風眼結構。
  • 小心,颱風來襲·會旋轉的風-龍捲風--中國數字科技館
    颱風發生的規律及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1. 有季節性。破壞性嚴重。對不堅固的建築物、架空的各種線路、樹木、海上船隻、海上網箱養魚、海邊農作物等破壞性很大。5. 強颱風發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嘯。一旦發生颱風,隨著水蒸氣的不斷湧入,將會很快壯大。颱風中最平靜的區域是它的中心,稱為「風眼」。最強的風位於「風眼牆」,也就是在風眼周圍,風力最大。
  • 破壞性最大的十大颱風
    ,也是給日本造成了很大傷害的一場颱風,它的颱風編號為1115,它的持續時間非常的長,這場颱風使得日本的許多交通幹線都陷入了混亂,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南施的一分鐘最高平均風速為170節,是全球有紀錄以來第12強熱帶氣旋。南施也是1959年伊勢灣颱風以來吹襲日本最強的颱風。由於南施為日本帶來嚴重破壞,故日本氣象廳為它命名為第二室戶颱風,是為日本氣象廳10個命名颱風之一。
  • 14號颱風燦鴻生成,300公裡巨大「風眼」出現!它已是超強颱風?
    今天早晨8點,此前日本以南的洋面的颱風胚胎進一步發展,核心對流增強、系統結構進一步完善,因此日本氣象廳正式升格其為熱帶風暴,宣告著今年第14號颱風燦鴻生成。對於西太平洋來說,這個新颱風的出現宣告著目前的颱風季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