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的破壞力到底有多強,它的形成需經歷哪三個階段?

2020-12-04 悟空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自然氣象#系列徵文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在地球上的各類自然災害之中,颶風算得上是破壞力極強的一種,因為它的出現往往都不是最低級別,總會給被波及到的區域帶來一些災難性、甚至是毀滅性的破壞。因為颶風的發生地原因,我們很多人對它的認識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為什麼5級被定義為颶風最具破壞性的等級,而超強颱風卻被定義為最大風速大於或等於16級。然而,颶風、颱風,甚至是旋風,事實上其本質都是熱帶氣旋,儘管它們被賦予了不同的等級分類定義。那麼,颶風到底有多強,它的形成過程需要經歷哪些階段?

颶風到底有多強

就本質而言,颶風其實就是一種熱帶氣旋風暴,只是這個旋轉風暴系統可長達數百英裡。在對颶風規模的等級分類中,五級颶風就是一種沒有上限、最低風速可達到每小時251公裡的級別。從理論上來講,足夠強大的颶風足以從海水中吹走一部分水,這也是為什麼颶風只有熱量和水這兩種成分的原因。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們的海洋也可能會隨之而變得更加溫暖,颶風要獲得強度,溫水這種燃料便能決定風速可以達到多快,這也是科學家們預測以後遇到的風暴會比之前更加強烈的理論依據。儘管在我們的物理學中,科學家們根據地球目前的海洋和大氣條件,給出了颶風預估最大潛力的限制值為每小時305公裡,但這個所謂的上限卻並不意味著絕對有效。

颶風的潛在最大強度,可能會隨著全球變暖而上升,科學家們通過一組數字在來體現氣候對颶風帶來的影響,當我們的熱帶海洋溫度每增加1攝氏度,那麼颶風的最大風速就會相應增加大約5%的樣子。或許,有人會感到困惑,為什麼有的颶風可以達到比5級更高的風速,卻沒有被命名為6級、甚至是更高級別的颶風?科學家表示,颶風的風速一旦達到5級狀態,那麼它將帶來的破壞性無意是巨大的,更大數字的定級並沒有實際意義。或許很多人有所不知,在財產破壞和生命損失方面,水比風具有的破壞力更大。並且,劃分颶風等級的意義在於測量風力可能造成的傷害程度,當風速超過每小時251公裡的時候,它所帶來的傷害是大致相同的,因此,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它所帶來的影響。

颶風的運作原理

首先,我們可以先從颶風的形成條件開始了解,比如,水溫至少達到26.6攝氏度、持續性的蒸發和冷凝循環,以及表面和高海拔之間的氣壓差異等。事實上,熱帶氣旋可以在世界各地形成,只是因為形成位置的不同被給予了不同的名字,颶風一般形成於東太平洋或大西洋,颱風形成於北太平洋西部,旋風形成於印度洋和南太平洋。而颶風往往是從熱帶海洋水域的雷暴群開始,然後通過數小時到數天的組織,而逐步形成颶風狀態。大西洋的颶風季是每年的6月到11月,東太平洋颶風季的時間相對更長了一些,可以從每年的5月中旬持續到11月。颶風的中心處是被稱為風眼的低氣壓區域,雨帶從風眼位置向外螺旋,海水受到颶風的橫掃會產生危險的風暴潮。足以將溫暖的海洋空氣能量,轉化為強大的風和波浪的颶風,就像是一個龐大的熱力發動機,位於其周圍的空氣遠沒有它們的中心更加溫暖。

當然,從風暴到成為颶風,也會經歷一些主要階段。它的第一個階段被稱為熱帶幹擾,表現形式主要為一系列較強的雷暴和陣雨;它的第二個階段是成為熱帶低氣壓,這種組織性更強的形式可達到每小時40到60公裡的風速;當其被歸類為熱帶風暴的時候,說明風速值已經達到了每小時63到117公裡;最後,當它的風速達到每小時119公裡之時,就會被正式歸類為颶風,然後根據Saffir-Simpson量表來定義它的級別。簡而言之,颶風的形成離不開溫暖的海水這種「燃料」,也離不開靠近表面的風模式,隨著空氣向內旋轉,暴風中心的暖空氣上升,風眼便在具有低壓特性的中心區域產生,相對平靜的它寬度一般保持在32到48公裡左右,越小的風眼往往意味著更大的破壞力,而被吸入表面的空氣,則會隨著中心壓力的降低而增多。

颶風的結構和類別

在颶風的結構組成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部分被成為風眼,但事實上還存在著另外兩部分,它們分別是雨帶和眼壁。以南半球的順時針方向或北半球的逆時針方向,空氣朝著中心螺旋,而在相反方向,則是從頂部向外旋轉。位於風眼周圍的眼壁,是一圈高聳的雷暴,而彎曲的雷暴和雲帶則以螺旋的方式遠離眼壁,這些雨帶會產生大量的降水和強風,它所帶來的破壞力可覆蓋242公裡的範圍。事實上,風並不是這種熱帶氣旋的唯一危害,激增的風力會將海水推向岸邊,水位的增長會導致洪水的發生。從過往的歷史數據來看,在熱帶氣旋期間所造成的死亡中,大部分都是因為洪水所帶來的災難性破壞。

在科學家們對颶風進行的分類中,5級類別是破壞性最強的颶風,可導致停電持續數周乃至數月,大部分框架結構的房屋都會被摧毀,成為了同一時期不適合居住的地帶;而1級類別則是傷害性最小的颶風,只會發生一些樹枝的折斷、樹木的倒塌,以及屋頂的一些滲漏等小問題;2級颶風算得上是一種中等級別的類型,樹木可能被連根拔起,可能會造成屋頂和側板的損壞;而3級和4級颶風所帶來的破壞則是災難性的,該區域停電的時間將會延長,房屋的屋頂和外牆都會被摧毀,可導致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無法居住。儘管有一部分科學家反對以風速作為衡量颶風嚴重程度和潛在損害的指標,但若要實際測量風暴潮等指標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如,海地地形的局部差異都可以對風暴潮的高度造成影響。

相關焦點

  • 世界颶風「艾瑪」將重創美國東南沿海 它到底有多強?
    目前大西洋上有三個颶風共存,分別是四級颶風Irma(最高曾到達五級颶風),三級颶風Jose和一級颶風Katia。
  • 巖漿的破壞力有多強?所到之地寸草不生,就是這速度限制想像!
    巖漿的破壞力有多強?所到之地寸草不生,就是這速度限制想像!網羅天下奇聞怪事,根本停不下來,歡迎收看本期內容。相信大家都通過一些視頻看到過火山噴發的場景,巖漿,順著火山口噴湧而出,場面非常壯觀。巖漿其實就是地殼深處形成熔漿流體,從火山口噴發而出的巖漿,像是剛剛燒紅的那種鋼水,火紅而且炙熱。火山噴發那一刻,令人瑟瑟發抖,很難想像要是碰到會有多麼痛苦。那麼巖漿的破壞力到底有多強呢?可以說是巖漿所到之地,寸草不生,但是它的速度卻限制了人們的想像力。夏威夷曾經出現過火山噴發事件,巖漿順著火山口溢出,順著地勢,淹沒了附近。
  • 巖漿的破壞力有多強?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就是這速度限制想像!
    巖漿的破壞力有多強?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就是這速度限制想像!生活如此多嬌,只因你最閃耀,歡迎收看本期內容,火山噴發是一種非常危險,又嚴重的自然災害,當火山底下的地殼出現頻繁活動,或是火山因為某種氣體產生一定刺激的時候,就會引起火山劇烈抖動,從而產生火山爆發。
  • 破壞力有多強?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破壞力有多強?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颱風屬於自然災害的一種,也是不可抗力,在風力等級表上,最大級數是17級,那麼,17級颱風是什麼概念?破壞力有多強?首先,小編來說一下17級颱風的概念,它的風速為每秒五十六到六十一米,也就是每小時202-220公裡,這樣的速度,已經接近高鐵的行駛速度,所以高鐵上邊的門窗全部是封死的,萬一被打開,行駛過程中帶起來的風足以將乘客從車內吸出去,造成生命危險。接下來,說說它的破壞力。
  • 冷知識:颱風,颶風和龍捲風到底有什麼區別?
    今天的話題是:颱風,颶風和龍捲風到底有什麼區別?高鐵和動車的速度差不多,車票價格卻有差別,到底有什麼區別?說起風,大家都太熟悉了,要是微風,給人的感覺還是不錯,要是上了點級別,那可能就人心惶惶了,特別是聽到颱風,颶風,龍捲風這些,只要是它們的所到之處,必定引起很大的恐慌,也會造成巨大的破壞,但是這種自然災害又是沒有辦法避免的。
  • 雞的破壞力到底有多強?
    摘要:雞的破壞力有多強?山林地放養土雞,為何雞活動的地方光禿禿的?看完心裡有數了!今年年底的時候回老家山裡祭祖的時候,發現自家原來的山林子被人承包了,做了個養雞場,我父親告訴我說是我家二叔辦的,以前山那邊的,儘管這樣,我也並不是很熟悉。
  • 內蒙古出現罕見龍捲風,狂暴風柱連接天地,破壞力有多大?
    確實龍捲風看上去非常壯觀,但它十分危險,和這種級別的龍捲風遭遇,輕則掀翻汽車,重則丟掉性命!龍捲風和熱帶氣旋,颱風是一回事嗎?其實熱帶氣旋和熱帶風暴以及颱風都是級別不同的一個東西而已,它們和龍捲風這個些氣象現象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屬於氣旋,颱風是西北太平洋上的國家對最高級別的熱帶氣旋的稱呼,在美國則叫颶風,分級和稱呼都有些差別,但性質上並無不同!
  • 颶風到底有多可怕?人間殺器「核彈」都不能阻止它
    周圍大氣中的空氣在壓力差的驅動下,向低氣壓中心定向移動時,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而發生偏轉,從而形成旋轉的氣流;然後在北半球沿著逆時針方向運動,而在南半球則沿著順時針方向運動,由於受到旋轉的作用,低氣壓中心得以長時間保持。
  • 2019年大西洋下一個颶風將形成,巴哈馬群島「雪上加霜」
    在2019年大西洋颶風季節,有8個熱帶低氣壓,7個風暴,2個颶風,其中一個是造成50多人遇難的主要颶風。巴哈馬群島和美國東南海岸仍在從上周多裡安颶風造成的嚴重破壞中恢復,但現在另一場風暴正向該地區直吹,但是熱帶風暴亨伯託到達美國後會變成颶風嗎?上星期,颶風多裡安連續兩天襲擊了巴哈馬北部的阿巴科島和大巴哈馬島,造成7萬人無家可歸,沒有生活必需品。
  • [視頻]新聞連結:5級颶風破壞力巨大
    進入[360度]>>     CCTV.com消息(360度):風速在每小時120公裡以上的熱帶氣旋被稱為颶風,風速超過每小時248公裡就成為破壞力最強的5級颶風,這時大部分建築物都難逃被損壞的厄運,人們的生命財產面臨巨大威脅。
  • 地球上的颱風到底是怎樣形成的?首先要明白熱帶氣旋是怎麼回事
    海安縣竟然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迎來了三個一首颱風的正面精準登陸,也是成為了我國有氣象記錄以來首個30天內有三個颱風正面登陸的城市。又想到2018的颱風季其實尚未結束,所以今天咱們說說這颱風到底是怎樣煉成的。由於臺灣島的位於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颱風北上的路徑要衝很多,颱風其實都是穿過臺灣海峽進入大陸的所以便被稱之為颱風。
  • 海賊王:如果龍的能力坐實,自然系風風果實,到底有多強?
    而關於其能力的說法也是多種多樣,但是呢這裡有一種能力是海米圈內,比較公認的比較靠譜的一種說法,資深海米應該都知道,那就是龍的果實能力可能是風風果實!那麼如果坐實了龍是風風果實能力者,那麼,這個能力到底又會多恐怖呢?這讓作為資深老海米的我們真的不由得來好好有理有據的猜猜一把了!首先看一下這個能力是什麼系的呢?
  • 三大颶風首次齊聚"發飆" 全球氣候變化惹的禍?
    哈維是德克薩斯州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經歷的強度最大的颶風,對該地區造成極大破壞。科羅拉多大學研究學者菲利普發推特說,「同時可見三個時速超過90英裡的大西洋颶風,這是有記錄以來的第四次。」而美國國家氣象中心的颶風專家布萊克則指出,這是現代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三大颶風以最危險的方式在大西洋上「會面」。颶風頻繁是否與氣候變暖有關?
  • 【科普閱讀】颱風、颶風、龍捲風有何區別?
    據科學美國人網站消息:如果你從來沒有在亞洲生活過,你可能會想知道遇到颱風是怎樣的感覺。  風速達到至少每小時74英裡(119公裡每小時)的風暴,才能被認為是颶風、颱風或龍捲風。如果颶風的風速達到每小時111英裡(179公裡每小時),它就成了「強烈的颶風」。如果颱風的速度的達到了時速150英裡(241公裡每小時)——好比颱風天兔——那麼它就成了「超級颱風」。
  • 今年颶風已達10場,40年來美國颶風怎麼越來越多、越來越猛?
    每年美國東海岸地區都要經歷長達半年的颶風季,從六月份開始不知不覺已經有10次颶風形成,平均每月兩個。 美國氣象學家也很困惑,為什麼近幾十年颶風越來越多、越來越猛了? 名字都不夠用的颶風季 美國東海岸每年遭受的颶風的時期名為大西洋颶風季,覆蓋夏、秋兩季。
  • 東大西洋史上頭號颶風形成!大規模暴風雨即將來襲,原因令人唏噓
    科學的眼光觀世界 富有的思維察明理近來的哈維、艾瑪、瑪利亞等超強風暴的報導鋪天蓋地,似乎讓人們習以為常的認為颶風是美國的「特產」,這些「怪物」從西非形成,大都撞向北美洲沿岸。目前,大西洋上又一處颶風已然成型,在過去一周裡經歷了非常奇怪的發展後,打破紀錄成為東大西洋史上最強颶風…奧菲利亞(Ophelia),當它還只是一個熱帶低氣壓時,並未引起科學家的太多關注。不過,這團氣旋的發展趨勢遠遠超出了氣象學家的預測,早在上周六躍就升為3級颶風。。 其奇特之處在於,奧菲利亞將在一個不尋常的地方登陸——愛爾蘭,這也是第一個跑的這麼遠的強颶風。
  • 高考地理小專題——熱帶氣旋(颱風、颶風)
    颱風形成于洋面溫度超過26 ℃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洋面上。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颱風發生的頻率很高,一般發生在6~11月,因為這裡有廣闊的暖洋面,海水通過蒸發,能向大氣提供充足的水汽,還有下熱上冷的不穩定大氣層結構,促使空氣上升,水汽凝結致雨。颱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歷發展、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下圖表示西北太平洋(局部)熱帶氣旋路徑頻率(1949—2000年)。
  • 它是太歲草,因破壞力強遭嫌棄,見到就除,殊不知賣60一斤
    但是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跟太歲一詞有關係的植物。那就是太歲草,太歲草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植物,它的本名叫做瓦松,是一種生長在瓦片上的植物。屬於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或許它還能夠生長的更加高也不一定,太歲草主要的生長範圍就是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算得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植物,而之所以會有太歲草這個名字,其實還要從它的生命力來說了。了解這種植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它的生命力絕對不是一般的頑強。不然怎能在環境惡劣的房頂都可以茂密生長呢?
  • 破壞力太強「山竹」被逐出颱風家族,下一個是「榴槤」
    經歷過颱風的都知道它的厲害,暴風驟雨,拔樹倒屋,聲勢浩大,人類損失慘重,它讓我們看到大自然的偉大和自身的渺小。不過我們也不是全無「還手」之力。怎麼還手呢?答案是:除名!颱風委員會有14個國家或地區的成員,各提供10個名字,中國是「神話控」,如悟空、風神、電母等,日本是「星座控」,摩羯、天秤等。如果颱風破壞力強,受害國提出申請,名字會從表格中剔除,永不錄用,避免今後提到時混淆。有一種幹了錯事,被學校除名的感覺!目前,被拉進黑名單的名字有38個,代表的是它最後一次跟隨的颱風,比如「海馬」、「龍王」、「海燕」等。
  • 北海颶風警報!今天將有時速152公裡的颶風和龍捲風襲擊北海
    颶風和龍捲風預計將襲擊北海海岸線,風速高達每小時150公裡,橫掃法國、比利時、荷蘭和德國,在數十萬度假者中引發混亂。遊客和當地人正在為兩天的強風、暴雨和風暴做準備。這場強烈的風暴目前正在法國北部地區形成,看來一夜之間就會變成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