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颶風已達10場,40年來美國颶風怎麼越來越多、越來越猛?

2020-12-03 騰訊網

每年美國東海岸地區都要經歷長達半年的颶風季,從六月份開始不知不覺已經有10次颶風形成,平均每月兩個。

儘管往年也有強烈颶風肆虐,今年從新聞上感覺卻要頻繁許多,颶風威力也更甚以往,每月的新颶風讓人都快對此類新聞無感。

美國氣象學家也很困惑,為什麼近幾十年颶風越來越多、越來越猛了?

名字都不夠用的颶風季

美國東海岸每年遭受的颶風的時期名為大西洋颶風季,覆蓋夏、秋兩季。

常見的熱帶氣旋有強弱之分,熱帶風暴稍弱,風速每秒17米以上才能稱為熱帶風暴;根據監測從今年五月份開始已經形成了26個。

大破壞力的颶風則是指風速超過每秒33米的情況,大西洋颶風季從每年6月1日開始,一直到11月末才結束;不過往往5月就開始預熱了,比如今年的熱帶風暴「阿瑟」就在五月中旬形成。

大西洋熱帶氣旋經常在大西洋靠近非洲的區域形成,並向西運動不斷加強。進入墨西哥灣或者從佛羅裡達州向北運動。

大西洋颶風形成後,每次受災最重的就是美國,美國颶風中心做過統計,40%的美國人經歷過颶風天。一旦達到3級以上,都意味著破壞力驚人,大量公共設施損壞,交通受阻,港口機場關停。

颶風過境

儘管墨西哥和一些大西洋小國也是受害者,但世界氣象組織還是直接把責任全交給了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全權負責監察大西洋颶風並提供預警。同時名字也是交由他們命名,和其他國家沒什麼關係。

大西洋颶風今年格外的暴躁,九月之前形成了13次熱帶風暴。然後9月份單月內共生成10個熱帶風暴,創下有記錄以來單月最多熱帶風暴生成數量。

截止今天總共達到了26個,其中10次颶風,4次三級以上大型颶風,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64億美元,146人遇難身亡。

颶風過境情況

前些天鴿子就看見有人在好奇準備的熱帶風暴名字到底夠不夠用了?

答案是確實不夠,本來美國颶風中心在今年春天準備了21個名字,結果風暴數量遠遠超出意料,九月就將名字全部用完,只好用希臘字母來命名。

比如最近的德爾塔和艾普塞朗,造成了和以往颶風重名。

颶風越來越猛、越來越頻繁已經讓人切實感受到,美國氣象學家發現從1982年以來確實如此!

四級颶風

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近日夏威夷大學氣象專家在《環境研究快報》發表題為「自1982年以來全球熱帶氣旋移動速度的增加趨勢及其物理原因」的論文。

通過統計數據發現,在過去四十年間,北大西洋地區颶風頻率穩步上升,並且這樣的風暴越來越多地向大西洋北極方向移動。

不只是大西洋颶風,夏威夷也經常遭遇颶風天氣,颶風數量同樣增加,移動速度也在加快,對沿海地區直接構成威脅,應急管理的準備時間更加緊迫,一旦有所疏忽便會造成巨大損失。

四十年的大西洋颶風路徑圖

之所以從1982年開始統計,是因為從那年開始才有可靠的氣象衛星雲圖,才能精準的確認氣旋形成的頻率,形成的位置,以及它們的運動速度和在全球範圍內的演變。

在過去人們只能在沿岸遭遇颶風時才知道,運氣好點在大洋上的島嶼和艦船監測到。其實都是後知後覺,只看見大的,不知道小的。

通過衛星數據發現,在過去近40年裡,熱帶氣旋的移動速度每10年增加約0.31KM/H。風暴越來越多地從赤道向兩極移動,那些傳統上不容易遭受颶風襲擊的地區也開始受到颶風天氣的關顧。

大西洋濤動現象

氣象學家認為一方面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濤動現象影響,兩個大洋的氣候會發生周期性變化。比如太平洋的氣候變換周期通常20到30年。「暖相位」(或「正相位」)期間西太平洋偏冷而東太平洋偏暖,在「冷相位」(或「負相位」)期間西太平洋偏暖而東太平洋偏冷。

同時全球變暖會導致風暴發生極度偏移,向兩極移動,目前的趨勢是兩大原因的共同作用結果;颶風數量依然會每年遞增,更加猛烈。(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相關焦點

  • 美國正式進入颶風季!科學家預警:2020年很反常,極端活躍期或來臨
    6月7日,美國正式進入2020年度大西洋颶風季,但今年的颶風季似乎特別反常。早在一個月前,熱帶風暴「亞瑟」的提前出現就受到了多方關注,此時此刻熱帶風暴克裡斯託瓦爾(Cristobal Cristobal)正在無情地攪動墨西哥灣海水,遠超往年的氣旋活動頻率可能成為美國東南沿岸面臨的新常態。
  •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大西洋颶風季已正式開始
    據外媒The Verge消息,大西洋的颶風季將於6月1日正式開始,這將是個大麻煩。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推特上稱颶風季已正式開始了,並預測本周在墨西哥灣坎佩切區域上空形成熱帶低壓的概率為80%。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上周預測,這個颶風季將比正常情況更糟糕的可能性有60%。這看起來可能會有多達19個被命名的風暴,包括多達6個大颶風。一個平均的颶風季節通常由大約12個命名的風暴組成,其中有三個大型颶風。當然,2020年的情況更加特殊。
  • 美國佛州遭遇80年最強颶風
    颶風「麥可」10日以四級颶風強度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北部沿海地區登陸,所到之處狂風大作,吹倒樹木,摧毀房屋,暴雨如注。受颶風影響,當地大約40萬用戶停電。美國氣象部門說,這是佛州超過80年來遭遇的最強颶風,同時是有記錄以來美國大陸遭遇的第三大颶風。
  • 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最新颶風「伊塔」已形成 將影響中美洲地區
    世界氣象組織在9月中旬用完了其字母表上的名字,而當時距離2020年的颶風季還剩下兩個多月。這迫使該機構不得不轉向使用希臘字母作為風暴名稱,這在其歷史上只是第二次。
  • 美國氣象機構預測今年大西洋颶風季「極度活躍」
    美國氣象機構預測今年大西洋颶風季「極度活躍」 孫丁 徐劍梅/新華社 2020-08-07 14:49
  • 2020年的大西洋颶風名字用完了,還未出現一個5級颶風
    大西洋颶風季節起始於每年的6月30日,結束於11月30日,而且幾乎每年大西洋都會出現5級颶風,比如2019年9月出現了5級超級颶風「多裡安」和「洛倫佐」,但是今年真的很特殊,說了你可能不信,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用完了所有的名字,並且第二次開始用希臘字母來命名這個季節剩下的命名風暴
  • 全球有10場風暴「作亂」兩大洋,2019年颶風季節全面生效
    2019年颶風季節已經全面生效,在上周達到高峰之後,預計在本季度餘下的時間裡還會有更多的風暴。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區,2019年颶風季出現了26個熱帶低氣壓,23個風暴和9個颶風。這些風暴中最嚴重的是颶風多裡安,它襲擊了巴哈馬北部的阿巴科和大巴哈馬群島,造成50人遇難,數百人仍然下落不明。
  • 美國颶風的分級標準是什麼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颶風的分級標準是什麼  颶風「卡特裡娜」日前襲擊美國。氣象專家預計「卡特裡娜」會造成100萬居民流離失所。專家把此次颶風定為四級。颶風的分級標準是什麼,颶風與颱風有何區別,今年的颶風是不是歷史上強度最大的,颶風會不會增多或增強呢?  美國把颶風分五級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資料顯示,颶風與颱風只是同一種氣候現象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稱呼。熱帶氣旋按其中心附近的風速分級,風速在17米/秒以下的熱帶氣旋稱為熱帶低壓,17米/秒—33米/秒的稱為熱帶風暴。
  • 美氣象部門:大西洋地區2017年或形成5至9場颶風
    中新網5月26日電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25日宣布,該局預測2017年颶風季節大西洋海盆異常活躍,可能形成5場到9場颶風。據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預報,今年,包括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在內這一地區可能形成11場到17場命名的熱帶風暴。颶風季節從6月1日開始,持續到11月30日。
  • 颶風「蘿拉」襲美!4級颶風帶來時速240公裡大風,「水牆」高6米
    至此,兩大洋的「雙風暴」還有大西洋一個,兩個風暴此消彼長,颶風「蘿拉」已經發展為4級颶風,並且也於27日早些時候登陸美國,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稱颶風蘿拉是「無法躲避的風暴潮」,當地居民被敦促離開該地區,那麼這個颶風現在發展如何呢?颶風「蘿拉」已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卡梅隆附近登陸,為四級風暴。
  • 又來?颶風「納特」登陸美國墨西哥灣沿岸
    當地時間7日晚,一級颶風「納特」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東南角登陸。次日凌晨,它在密西西比州二次登陸。 「納特」的強度低於此前先後重創美國南部部分地區的颶風「哈維」和「艾爾瑪」,但它預計會給所到之處帶去強風和風暴潮,威脅美國沿墨西哥灣部分地區。
  • 2009大西洋颶風季結束 12年來最平靜
    2009大西洋颶風季結束 12年來最平靜 2009-12-03 10:30:05 來源:中國天氣網
  • 卡特裡娜颶風
    七座煉油廠和一座美國重要原油出口設施也不得不暫時停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價格8月29日開盤時每桶飆升4.67美元,達70.8美元。在亞特蘭大,加油站的價格更要高5美元/加侖。8月31日,布希政府同意動用戰略石油儲備,幫助嚴重破壞的原油加工廠恢復生產。國際能源機構9月2日宣布,所有26個成員國一致同意每天將戰略儲備的200萬桶原油投放市場,為期30天,以幫助解決因「卡特裡娜」颶風造成的市場緊張局面。
  • 為啥美國有颶風沒颱風,中國有颱風沒颶風?
    在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一帶的人稱為「旋風」,在菲律賓被叫作「碧瑤風」、在澳大利亞又叫「畏來風」或「威利威利(willy willy)」,在墨西哥則稱之為「鞭打」。美國颶風普遍比中國颱風的威力大。五級颶風可以令大部分建築物和獨立房屋的屋頂完全摧毀,吹走部分房屋,導致大範圍洪水災害,海岸附近所有建築物進水。2005年8月登陸美國的卡特裡娜颶風,強度就是五級。
  • 恐怖颶風 登陸美國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訊  據最新報導,颶風「伊萬」已於美國當地時間16日凌晨2時以215公裡的時速在阿拉巴馬州南部莫比爾市登陸。颶風掀起滔天巨浪,帶來強烈降雨,與颶風有關的惡劣天氣目前已造成至少12人死亡。專家說,雖然「伊萬」在登陸後風力有所減弱,但仍將造成重大破壞。
  • 美氣象機構預測今年大西洋颶風季「極度活躍」
    新華社華盛頓8月6日電(記者孫丁 徐劍梅)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6日說,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極度活躍」。該氣象機構當天更新的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展望顯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會出現19到25個持續風速達每小時39英裡或以上(1英裡約合1.6公裡)的命名風暴,其中的7到11個可能演化為持續風速達每小時74英裡或以上的颶風,包括3到6個持續風速達每小時111英裡或以上的強颶風。
  • 2020大西洋颶風季首個颶風將形成
    據「中央社」報導,美國國家颶風中心22日警告,一個熱帶風暴正朝加勒比海地區移動,預期將增強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一個颶風。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9月14日,美國,颶風「弗洛倫斯」登陸美國東南沿海,狂風暴雨致多地水位暴漲。
  • 「多裡安」逼近美國 五級颶風究竟有多可怕?
    中新網9月2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五級颶風「多裡安」1日在巴哈馬北部的阿巴科群島登陸,成為史上登陸威力最強的颶風之一,也是過去4年在大西洋生成的第五個五級風暴,預計未來兩天將逼近美國佛羅裡達州。  那麼,五級颶風到底有多嚴重?會給當地帶來怎樣的影響?當地時間9月1日下午,巴哈馬總理發表電視講話,請求低洼地區的居民緊急撤離。
  • 颶風「蘿拉」升級威脅美國油氣生產 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極度...
    報導稱,調研機構Enki災難模型預測師瓦特森表示,由於颶風「蘿拉」經過一帶剛好是美國能源業重鎮,根據目前的軌跡,「蘿拉」可能造成約200億至25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是繼15年前「卡特裡娜」颶風侵襲以來對美國油氣產能最大的威脅。此前,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克薩斯州嚴陣以待,超過50萬人被要求疏散。美國聯邦緊急措施署前署長克雷格·富蓋特說,如果「蘿拉」行進路線改變,更多人將被要求疏散。
  • 大西洋史詩級颶風「艾瑪」即將橫掃西印度群島和美國,華人同胞立即準備起來!
    從8月下旬起,沉寂了十餘年的大西洋突然發力,首先生出颶風「哈維」登陸德克薩斯並滯留一星期,給美國工業重鎮休斯頓倒水800-1600毫米,造成至少1900億美元損失(折合人民幣1.24萬億元),哈維已超過2005年的卡特裡娜,成為1851年以來美國經濟損失最大的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