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颶風的分級標準是什麼
颶風「卡特裡娜」日前襲擊美國。氣象專家預計「卡特裡娜」會造成100萬居民流離失所。專家把此次颶風定為四級。
颶風的分級標準是什麼,颶風與颱風有何區別,今年的颶風是不是歷史上強度最大的,颶風會不會增多或增強呢?
美國把颶風分五級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資料顯示,颶風與颱風只是同一種氣候現象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稱呼。熱帶氣旋按其中心附近的風速分級,風速在17米/秒以下的熱帶氣旋稱為熱帶低壓,17米/秒—33米/秒的稱為熱帶風暴。達到33米/秒以上時,這種天氣現象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字:太平洋東部和大西洋稱為颶風,太平洋西部稱為颱風,印度洋稱為旋風。
根據颶風中心每小時推進距離,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將颶風分為五級:一級颶風119公裡—153公裡;二級颶風154公裡—177公裡;三級颶風178公裡—209公裡;四級颶風210公裡—249公裡;五級颶風249公裡以上。
破壞力之最
歷史上有記錄的最強熱帶氣旋是1979年10月12日發生在太平洋西北的颱風「提普」,估計中心持續風力為85米/秒。熱帶氣旋造成的最大降雨發生在1966年1月7日—8日。熱帶氣旋「丹尼斯」在12小時之內降雨1144毫米。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熱帶氣旋是發生在1970年的孟加拉氣旋,至少有30萬人死於與此相關的風浪。造成最嚴重破壞的熱帶氣旋是1992年的颶風「安德魯」,它襲擊了巴哈馬群島、美國的佛羅裡達等地,造成的財產損失高達265億美元。
大西洋颶風次數增多
從全球的情況看,熱帶氣旋在過去幾年裡並沒有變得越來越頻繁,但1995年以來,發生在大西洋的颶風次數增加了。分析發現,近60年的數據記錄中,颶風的出現存在著一個周期性模式。據美國《科學》雜誌報導,上一次的颶風高活動期是從1926年到1970年,曾重創美國東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區。從1970年到1994年颶風轉入低活動期。1995年,新一輪的颶風高活動期開始。研究者說,美國因此將面臨新一階段劇烈颶風的威脅。
也有專家預測,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颱風或颶風的強度在增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過去30年間,熱帶海洋表面溫度上升了0.5攝氏度。北大西洋颶風的潛在破壞力在該時期幾乎翻了一番,而太平洋西北部颱風的潛在破壞力增大了75%。
(責任編輯:房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