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中國本土企業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力量。
正解局出品
2005年8月底,卡特裡娜颶風襲擊美國,造成了1836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最慘的是紐奧良市,近50萬人受災,城市的80%淹沒水下。
面對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美國政府表現出驚人的低效與無能。
當美國政府手忙腳亂的時候,沃爾瑪橫空出世,成為最後的救世英雄。
沃爾瑪是如何做到的?
又為當下的中國疫情防控帶來什麼啟示?
1. 令人大跌眼鏡的美國政府救援
在颶風襲擊紐奧良前的48小時,美國政府各有關部門就收到國家颶風中心的強烈警告。
但在颶風登陸後5小時,聯邦緊急救援局才要求派遣1000名救援人員「在兩天內」趕赴災區。
救援反應何其遲鈍。
缺乏援災準備的美國政府還面臨以下問題:災民都流散在哪些地方,物資該送到什麼地方,物資通過什麼方式送到,在運送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障礙,災民最迫切需要的物資是什麼?
(卡特裡娜颶風中逃難的災民)
在以上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必定會亂了手腳。這也是導致救援行動執行不力的原因,有災民沒等到救援來就喪生了。
據路易斯安那州傑斐遜堂區負責人阿龍·布魯薩爾親口敘述:
『卡特裡娜』颶風8月29日登陸後,一名老婦就被困在洪水包圍的屋子中。她每天都會給公寓負責人、她的兒子打電話求救。但得到的答案總是:『媽媽,有人去救你了』『媽媽,他們會在周二去救你』『他們會在周三去救你』『他們會在周四……周五去救你』。但救援人員始終沒有出現,老人周五晚上被淹死。
基礎物資、藥物需求、電力、信號等都成了問題,一些社會救助人士還被攔在門外。
密西西比地區一家高水平流動醫院的100名外科醫師和護理人員,驅車30個小時在9月4日趕到紐奧良,準備為抗災貢獻力量。
但剛到避難所,一盆冷水讓他們的心涼了半截,他們被一條紅膠帶攔在避難所外。
(災難發生兩周以後的城市,積水仍然難以退去)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普雷斯頓·裡奇醫生回憶道:
密西西比災民避難所3日出現一次疫情,20名災民患痢疾,可能是因為飲用了受汙染的水,但災區救援部門運轉不靈,不能給我們登記,我們也無法立即加入救援行列,只能等在災區外。
「卡特裡娜」颶風給受災區域帶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救援不力更令災區雪上加霜。
(美國民眾上街遊行示威)
「卡特裡娜」颶風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之大,美國政府現場救援之遲鈍、能力之孱弱、災區社會秩序之混亂、公職人員職業素質之差,都讓全球民眾瞠目。
德國南部巴登-符騰堡州的教育部長甚至稱時任美國總統布希「應該被槍斃」。
2. 「救世英雄」橫空出世
當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還在被指責撤離受害者時「拖拖拉拉」,對提供藥品、通信設備和其他急需物品的捐助建議也不加理睬時,一支民間救援力量浩浩蕩蕩進入災區,並在此次救災行動中成為當之無愧的「救世英雄」。
美國零售企業沃爾瑪派出約1200輛載有水、食品和其他應急物品的卡車前往災區,補充商店供應和災民救助。
沃爾瑪還立即在受災地區設立沃爾瑪臨時便利店,以卡車、帳篷和其他建築形式設立「迷你沃爾瑪」商店,免費發放飲用水、衣物、尿布、食物、牙刷和被褥等,並向災民提供白條服務。
在籌備援災救濟款的層面上,沃爾瑪也積極行動。在颶風過後立即捐出了200萬美元現金幫助救災。此後,又投入1500萬美元在全美掀起了一項救助「卡特裡娜」颶風受災者的運動。
(髒亂差的所謂"避難所")
因為災區電力、通訊等基建設施受損,災民流離失所,沃爾瑪還在短時間內建立了一個失蹤人員信息在線查詢系統,該系統頭兩天就收到了超過2000條信息和20萬次訪問。
沃爾瑪的卡車還為災區救護車保駕護航,在救護車運送傷員的過程中,沒有汽油就將卡車備用油供給救護車使用。
得知醫院電力系統被毀,沃爾瑪又向醫院提供小型發電機、柴油等能源物資,車隊還為藥物生產商代送災區救援藥物。
沃爾瑪簡直無所不能,被譽為災區的生命線、救生索。
3. 「無所不能」的沃爾瑪
沃爾瑪在「卡特裡娜」颶風中的救災表現,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家普通超市的能力。
沃爾瑪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是未雨綢繆的執行能力。
在「卡特裡娜」颶風抵達佛羅裡達州之前,沃爾瑪緊急救援指揮中心已經有50個經理和支持人員處在備戰狀態。
沃爾瑪從全國氣象服務的氣象信息和店裡的銷售紀錄中分析,在颶風來臨前後,哪些商品的銷售會較佳,以預先做好庫存準備。其倉庫提前增加了發電機、乾冰、飲用水、乾糧等災難緊急用品的庫存。
(颶風卡特裡娜路徑)
在救災行動中,這些物資儲備全都派上用場。
其次是發達的信息收發系統。
颶風過境,災區的電話、電臺、電視臺幾乎全部被衝毀。受災民眾也就很難收到政府的援救信息,政府也無法獲知當地的受災情況。
沃爾瑪的貨車隊和分店都有衛星電話,這就方便及時聯繫物資缺口和災民所在地。據說,在24小時內,沃爾瑪已經掌握到美國政府完全不知道的受災信息。
(沃爾瑪的貨車)
沃爾瑪車隊首批送達的是水、嬰兒奶粉、基本藥物藥品、餅乾,還有一些救生工具。這些都是收集災民需求數據後,精準下達的援救物資。
最後是強大的物流系統。
就像沃爾瑪相關負責人說的,「強大的物流體系是快速反應的保證。」
在沃爾瑪通過氣象監測,提前得知「卡特裡娜」颶風會呈扇面形向紐奧良推進後,立刻採取行動,緊急把包括飲用水、燃料在內的很多商品向該地區5個比較大的配送中心轉移,以保證讓它們在當天就能到達最需要的地方。
臨近這個扇形區域,靠近墨西哥灣的佛羅裡達州,也有沃爾瑪的配送中心和很多家商店,這保證了沃爾瑪可以實現迅速配送。
(沃爾瑪物流配送中心圖解)
這裡不得不提及沃爾瑪救援指揮中心,在此次行動中,它發揮了統籌布局的重要作用,讓救援行動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
沃爾瑪通過設在本頓維爾的緊急反應中心來協調其救災措施。
例如,貨車隊進入災區後,被要求在24小時內分別到達指定分店,公司的GPS衛星系統可以實時追蹤救援卡車的行蹤。
貨車司機必須把道路情況、難民移動方向和情況報告給沃爾瑪的災害指揮中心,各分店也要向中心報告所處環境和災民的情況,然後由指揮中心統籌部署,下達援救具體行動。
沃爾瑪應對災情反應迅速而行動成熟,充分利用發達的物流系統和信息收集能力,及時為災區供給物資,解決了災民的燃眉之急。
4. 企業,救災的重要力量
在沃爾瑪這一系列的援災行動中,我們看到一個優秀企業的硬核實力。
沃爾瑪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企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也是國家救災的重要力量。
救災的關鍵在於順暢調集社會資源,合理分配救災物資。在過去,這些全靠體制解決,而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市場力量也值得依靠。
這是因為,諸如阿里巴巴、順豐、滴滴等中國企業,已經在承擔基礎設施的功能。
例如,阿里巴巴依託菜鳥智能物流體系,聯合多家國內外物流企業搭建捐贈物資免費運輸綠色通道。滴滴在武漢組建「醫務人員應急車隊」 ,為本地醫務工作者提供出行服務。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作為衝擊範圍廣大的公共安全事件,新型肺炎是對國家力量的一次嚴峻測試。
企業無疑是國家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短短十天時間,武漢先後建起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極致速度的背後,是無數家不分晝夜的中國企業。
在救災中,我們應該感謝這股力量;在災後重建中,我們應該珍惜這股力量。
正解局呼籲關注疫情中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因為,這事關我們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