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大西洋颶風季結束 12年來最平靜

2020-12-03 中國天氣

2009大西洋颶風季結束 12年來最平靜

2009-12-03 10:30:05 來源:中國天氣網
字體
大中小

2009年大西洋颶風季從6月1日開始,11月30日結束。在此期間,大西洋西部共生成2個熱帶低壓、9個命名熱帶風暴,其中3個達颶風級別,2個為強颶風級別。2009 颶風季是1997年以來最為平靜的颶風季。1997年共生成7個命名的熱帶風暴,其中3個達颶風級別。

5月28日,大西洋上第一個熱帶低壓生成,但在接下來的6月、7月大西洋非常平靜,無熱帶風暴生成。直至8月12日,本季第一個熱帶風暴「安娜」在維德角群島附近生成。這也是1992年以來颶風季裡生成時間最晚的第一個熱帶風暴。8月16日,熱帶風暴「克勞戴特」生成,17日登陸美國佛羅裡達州,成為本季第一個登陸美國的熱帶風暴。 「比爾」是第一個達颶風級別的熱帶風暴,並一度加強為四級颶風。颶風「弗雷德」是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有數據記錄以來,大西洋盆地東南方向上最強的颶風,也是西經35度以東第三強颶風。9月大西洋盆地熱帶風暴數量依然偏少,僅生成「埃麗卡」和「弗雷德」兩個熱帶風暴。本季最後一個熱帶風暴「艾達」登陸阿拉巴馬州,是第6個在11月登陸美國的風暴。

熱帶風暴「格雷斯」生成於大西洋東北部,這也是有記錄來位置最靠北的熱帶風暴。今年大西洋命名的熱帶風暴,除了「克勞戴特」生成位置離陸地較近之外,其餘都在大西洋遠洋生成,而且只有「安娜」和「埃麗卡」進入加勒比海東北部之外。在11個熱帶氣旋中,8個熱帶氣旋的存在時間都不超過4天,只有「安娜」和「比爾」持續存在超過5天。「比爾」為今年「最長壽」颶風,共存在9天。無論從熱帶風暴的移動路徑還是持續時間來看,2009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確是非常平靜的。


2009大西洋颶風季熱帶風暴路徑圖

美國天氣網近日發表文章稱,2009大西洋颶風季異常平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大西洋中緯度西風帶要比正常位置偏南,這導致加勒比海灣和大西洋的三條高空風帶向南移。正如下圖所示的三條高空風帶,只有一條有利於熱帶風暴的生成,但是相比通常熱帶風暴經過的路徑位置還是偏南。


通常情況下夏、秋季大西洋熱帶和副熱帶地區高空天氣形勢。黑色:西風帶;黃色:副熱帶高壓脊;紅色:熱帶地區對流層高空槽(TUTT);綠色:亞赤道高壓脊。


2009年夏、秋季大西洋熱帶和副熱帶地區高空天氣形勢。

熱帶地區對流層高空槽(TUTTTropicalUpperTroposphericTrough)產生風切變;另外,通常風切變很小的副熱帶高壓脊區域也出現了下沉氣流。以上所有環流條件都不利於熱帶風暴的生成發展。

其次,厄爾尼諾現象顯現,在春夏季逐漸佔據主導地位。受此影響,加勒比海和熱帶大西洋西南部上空西風切變增加,這些海域出現反常的下沉氣流,不利於熱帶風暴發展。

受上述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今年熱帶風暴的持續時間普遍較短,並且影響了高峰期熱帶氣風暴的生成。

 

相關閱讀:2008大西洋颶風季大盤點

                  厄爾尼諾或導致全球熱帶風暴能量較常年偏低

 

 

 

 

相關焦點

  • 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最新颶風「伊塔」已形成 將影響中美洲地區
    2020大西洋颶風季的第28個被命名的風暴與周日形成,並在周一以颶風「伊塔」(Eta)的「身份」向中美洲進發。這追平了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創下的單個颶風季獲得命名的最多風暴紀錄。這也是本颶風季形成的第12個颶風,根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大氣科學系的研究科學家 Phil Klotzbach,的說法,這在之前只發生過三次。
  • 23號颱風「夏浪」強勢回歸,大西洋11月仍是颶風季節
    2019年颶風季節臨近尾聲,就當我們認為今年的颶風季即將結束時,阿拉伯海和太平洋又給我們開了一個玩笑,阿拉伯海的新風暴「馬哈」持續增強,可能以16級超級颱風登陸印度。而在太平洋,自從10月25日21號超級颱風「博羅依」消散以來,僅過了8天時間,23號颱風「夏浪」正式形成了。
  • 美國氣象機構預測今年大西洋颶風季「極度活躍」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8月6日說,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極度活躍」。該氣象機構當天更新的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展望顯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會出現19到25個持續風速達每小時39英裡或以上(1英裡約合1.6公裡)的命名風暴,其中的7到11個可能演化為持續風速達每小時74英裡或以上的颶風,包括3到6個持續風速達每小時111英裡或以上的強颶風。
  • 【2020】年大西洋颶風命名即將用盡,或將再現【2005】年颶風命名法
    眾所周知,時至9月的大西洋颶風季還遠遠沒有結束,然而,今年9月份的大西洋颶風生成率頗高,並出現「六颶共舞」的畫面;目前,大西洋已經命名了20個,由於世界氣象組織總共給大西洋颶風分配了21個颶風名稱,所以,命名表中只剩下「威爾弗雷德」。
  • 距離颶風季結束還有兩個半月 命名清單僅剩一個名字
    央視網消息(記者 徐也晴)2020年的大西洋颶風季節非常活躍,以至於幾乎用盡了常規的熱帶風暴名稱。當地時間9月14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發布了大西洋盆地上空的5個熱帶氣旋的警報,這與1971年9月的記錄持平。
  • 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將極為活躍 被命名風暴或達往年2倍
    中新網8月7日電 綜合報導,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6日在其更新的預報中表示,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將極為活躍,被命名的風暴數量幾乎是往年的兩倍。該機構預計,在6月1日開始的颶風季中,將有19至25個被命名的風暴。
  • 美氣象機構預測今年大西洋颶風季「極度活躍」
    新華社華盛頓8月6日電(記者孫丁 徐劍梅)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6日說,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極度活躍」。該氣象機構當天更新的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展望顯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會出現19到25個持續風速達每小時39英裡或以上(1英裡約合1.6公裡)的命名風暴,其中的7到11個可能演化為持續風速達每小時74英裡或以上的颶風,包括3到6個持續風速達每小時111英裡或以上的強颶風。
  • 大西洋颶風季再臨 可能出現4次大型颶風
    新華社華盛頓5月24日電(記者孫丁 周舟)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24日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颶風季,大西洋上空可能形成4次大型颶風。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將從6月1日持續至11月30日。據預測,即將到來的颶風季強於正常水平的概率有35%,相當於正常水平的概率為40%,低於正常水平的概率為25%。該中心預測,今年颶風季有70%的概率形成10到16次命名風暴,其中5到9次可能演化為颶風,包括1到4次持續風速超過每小時111英裡(1英裡約合1.6公裡)的三級或以上級別颶風。
  •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大西洋颶風季已正式開始
    據外媒The Verge消息,大西洋的颶風季將於6月1日正式開始,這將是個大麻煩。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推特上稱颶風季已正式開始了,並預測本周在墨西哥灣坎佩切區域上空形成熱帶低壓的概率為80%。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上周預測,這個颶風季將比正常情況更糟糕的可能性有60%。這看起來可能會有多達19個被命名的風暴,包括多達6個大颶風。一個平均的颶風季節通常由大約12個命名的風暴組成,其中有三個大型颶風。當然,2020年的情況更加特殊。
  • 2020大西洋颶風季首個颶風將形成
    據「中央社」報導,美國國家颶風中心22日警告,一個熱帶風暴正朝加勒比海地區移動,預期將增強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一個颶風。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9月14日,美國,颶風「弗洛倫斯」登陸美國東南沿海,狂風暴雨致多地水位暴漲。
  • 2020年的大西洋颶風名字用完了,還未出現一個5級颶風
    大西洋颶風季節起始於每年的6月30日,結束於11月30日,而且幾乎每年大西洋都會出現5級颶風,比如2019年9月出現了5級超級颶風「多裡安」和「洛倫佐」,但是今年真的很特殊,說了你可能不信,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用完了所有的名字,並且第二次開始用希臘字母來命名這個季節剩下的命名風暴
  • 大西洋颶風季走了一大半,氣象學家:謹防小高潮
    儘管你不願意相信,但大西洋颶風季節已經走了一大半,雖然沒有出現一個5級颶風,但是截至9月底,大西洋已經出現了23場颶風,颶風名單裡的名字已經被用完,而且還使用了兩個阿拉伯數字。但是,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其實不然,大西洋颶風的威脅在10月份仍然很高,就像美國東南部和墨西哥灣沿岸的居民近年來所經歷的那樣,那麼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 颶風「蘿拉」升級威脅美國油氣生產 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極度...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6日,墨西哥灣颶風「蘿拉」升級為4級颶風,繼續向美國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沿海一帶逼近。當地油氣企業紛紛關閉海上鑽井平臺、煉油廠和天然氣輸送終端,以減少損失。
  • 【饑荒海難】颶風季
    默認模式下,颶風季從遊戲的第21天開始,在第37天結束。,最好在和風季時屯好種子(其他鳥類會在這個季節絕跡,只有海鷗在海上和陸地橫行,老奶奶用於召喚鳥的魔法書在颶風季也無法生效)。
  • 今年颶風已達10場,40年來美國颶風怎麼越來越多、越來越猛?
    每年美國東海岸地區都要經歷長達半年的颶風季,從六月份開始不知不覺已經有10次颶風形成,平均每月兩個。 美國氣象學家也很困惑,為什麼近幾十年颶風越來越多、越來越猛了? 名字都不夠用的颶風季 美國東海岸每年遭受的颶風的時期名為大西洋颶風季,覆蓋夏、秋兩季。
  • 颶風來襲 美國能源市場難平靜
    大西洋颶風季現在已成為能源交易日曆上的常見問題,墨西哥灣的一場大風暴可能會令最佳布局的交易或對衝策略偏離軌道。這通常意味著,一旦風暴看起來有威脅,能源交易者就需要採取緩解措施。
  • 大西洋88年來第二個!11月份5級颶風「約塔」登陸尼加拉瓜
    颶風「約塔」(Iota)成為北大西洋有紀錄以來首次達到第30個風暴外,強度也相當驚人,其迅速增強為5級颶風,不但是今年首個5級颶風,也是88年來第二個11月份的5級颶風、史上最晚5級颶風,其已於當地時間16日傍晚登陸尼加拉瓜,恐對當地造成嚴重威脅。
  • 大西洋又來個超強颶風洛倫佐,這次英國要吃不消了
    正當東半球東亞這邊,不少人的關注點放在正在持續發展的18號颱風米娜上的時候,這兩天西半球其實也不太平靜,北大西洋正在有不少颶風正在活動,在這當中,位於非洲以西的颶風洛倫佐(Lorenzo)正在這兩天裡迅速增強,一度發展出清晰的風眼結構。
  • 大西洋颶風窩炸鍋!美國無奈:六風暴一起對準,名字已經不夠用
    今年大西洋颶風異常活躍,截至目前已有20個命名颶風生成,已超過2005年,高居18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同時,2020年颶風生成時間也是同期最早的;在這種情況下,瀕臨北大西洋的美國特別受傷,已經遭遇8個颶風登陸,這也是1851年以來歷史最多。北大西洋今年的颶風不僅活躍,而且最近更是颶風「扎堆」。
  • 大西洋88年來第二個!11月份5級颶風「約塔」登陸尼加拉瓜
    颶風「約塔」(Iota)成為北大西洋有記錄以來首次達到第30個風暴外,強度也相當驚人,其迅速增強為5級颶風,不但是今年首個5級颶風,也是88年來第二個11月份的5級颶風、史上最晚5級颶風,其已於當地時間16日傍晚登陸尼加拉瓜,恐對當地造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