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圖上顯示的近期齊聚大西洋上空的三大颶風 (圖源:視覺中國)
據外媒報導,颶風「厄瑪」橫掃加勒比後直衝佛羅裡達,「何塞」和「凱蒂亞」仿佛也不甘示弱。過去這幾天,三股颶風在大西洋一起發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颶風「哈維」剛剛施威兩星期之後。哈維是德克薩斯州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經歷的強度最大的颶風,對該地區造成極大破壞。
科羅拉多大學研究學者菲利普發推特說,「同時可見三個時速超過90英裡的大西洋颶風,這是有記錄以來的第四次。」而美國國家氣象中心的颶風專家布萊克則指出,這是現代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三大颶風以最危險的方式在大西洋上「會面」。
颶風頻繁是否與氣候變暖有關?
面對颶風「哈維」和「厄瑪」在北美造成巨大損失,世界氣象組織在一份聲明中說,全球變暖可能導致強颶風出現更頻繁,像「哈維」這樣破壞力極強的四級颶風本世紀會越來越多。
隨著全球氣溫不斷觸及紀錄新高,大西洋盆地颶風強度和潛在衝擊力度的不斷增強,引發了氣候專家的擔憂。有專業人士指出,全球變暖不一定是颶風形成的原因,但無疑會加大颶風的強度和破壞力。因為颶風需要從熱帶海洋上空溫暖、潮溼的空氣中獲取能量,才能維持強度。颶風起於熱帶風暴,當來自不同方向的風聚集在一起時就會形成熱帶風暴。風暴中心附近的暖空氣上升遇冷,然後水汽凝結,形成雲和雨。遇冷凝結會釋放出潛在熱量,而這正是颶風的能量來源。因此,如果海面的暖水層沒有200英尺深,熱帶風暴就會在形成颶風前消散。
另外,颶風的破壞力也會因氣候變暖而變得更大。因為更高的氣溫意味著,空氣可以保持更大的溼度,也因此颶風可以產生更多降雨,導致更嚴重的洪災。海平面上升也會引發更大的風暴潮。
美國密西根大學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專家理察·魯德教授稱,大氣溫度、海洋溫度和海洋熱含量都在升高,所有已形成的風暴都處於這個變化、變暖的氣候當中,因此很難想像變暖對這些風暴沒有影響。
他指出,科學家們正越來越多認同「全球變暖正讓今天的颶風不同於50年前的颶風」的觀點,其不同之處可能在於降雨多出大約10%,從而使其影響超出我們可能已經準備好應對的範疇。2017年風暴帶來的極端降水和巨大的地理影響範圍與氣候變暖的影響是相一致的。毫無疑問,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放大了風和風暴潮對沿海地區的影響。
那麼,在氣候變化迅速的時代,人為因素在颶風的加強中貢獻了多少?
據《大西洋月刊》報導,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資深科學家凱文·坦伯特估計,對於「哈維」而言,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可能貢獻了30%的總降水量。一個1000毫米降水的颶風已經很可怕了,但是1000毫米和1500毫米的區別,也許就是某些防線能不能守住的區別。另據氣象學家埃裡克·霍爾瑟斯說,自從2015年春天以來,休斯敦已經發生了四起「百年一遇」的洪水。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這個城市的暴雨多了167%。
採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至關重要
據德國媒體報導,德國波茨坦氣候後果研究所所長舍恩胡伯9月7日在柏林表示:「我可以向您保證,學術界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颶風風力越來越強,與氣候變化有關。」他警告說,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如果我們不落實巴黎協定,這樣的事件會成為新常態。」
在巴黎舉行的2015年聯合國氣候會議制定的目標,要將全球變暖幅度限制在1.5-2攝氏度以內,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不過,此次遭受颶風侵襲受災最為嚴重的美國,其總統似乎並不這麼看。川普政府上臺以來,在氣候政策上開歷史倒車,不僅不承認氣候變化的科學性,而且退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著名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批評稱,美國總統川普退出氣候問題《巴黎協定》的決定,可能將導致不可逆轉的氣候變化,警告稱此舉或將讓地球變成一個金星一樣的溫室星球。
美國密西根大學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專家理察·魯德教授同樣表示,川普的氣候政策「短視,而且是毀滅性的」。(綜編/海外網 劉思悅)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劉思悅
31111566,.三大颶風首次齊聚"發飆" 全球氣候變化惹的禍?,.2017-09-11 15:24:07,.204285,.劉思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