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颶風首次齊聚"發飆" 全球氣候變化惹的禍?
哈維是德克薩斯州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經歷的強度最大的颶風,對該地區造成極大破壞。科羅拉多大學研究學者菲利普發推特說,「同時可見三個時速超過90英裡的大西洋颶風,這是有記錄以來的第四次。」而美國國家氣象中心的颶風專家布萊克則指出,這是現代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三大颶風以最危險的方式在大西洋上「會面」。颶風頻繁是否與氣候變暖有關?
-
研究稱受氣候變化影響 颶風在登陸後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減弱
根據一項新研究,由於氣候變化,颶風在登陸後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減弱。該研究發現,結果是更強的風暴可能會對更遠的內陸社區造成嚴重破壞。這是最新的警告,即颶風可能會在一個變暖的世界中造成更多的破壞。颶風從海洋中獲取熱能。熱量越多,能量越大--颶風也會變得越強烈。有證據表明,最強的颶風已經變得更加普遍。但一旦颶風到達陸地,它就會被切斷能量來源,通常會開始迅速喪失強度。
-
美國2020年8月的極端天氣頻發,是氣候變化還是美國的厄運?
但是對於某些此類事件,例如強烈的颶風和更頻繁的野火,科學家早就警告說,氣候變化已經為災難了奠定基礎。《科學新聞》仔細研究了導致此類極端天氣事件的原因,以及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在每種情況中可能發揮的作用。他們的力量同樣是毀滅性的:八月的砍伐使數百萬公頃的農作物扁平化,造成很多連根拔起的樹木,受損的房屋,倒塌的卡車和數十萬人無電。8月10日,風暴掀開了玉米和大豆穀物儲藏室。從南達科他州到俄亥俄州,風暴風席捲了整個美國中西部1200公裡,破壞了房屋和農田,使數十萬人無電。
-
全球變暖引起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科學家已證實
而這樣的災難也不僅僅是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上演,而最新科學研究表明,近年來洪災、野火、颶風和熱帶風暴加劇與氣候變化有關,有足夠的數據報告可以證明全球變暖愈演愈烈,最終足以對人類生活造成毀滅性影響。而且,由於自然界中的動物難以適應如此快的氣候變化速度,比如像大山雀這樣的普通鳥類動物,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真的為時不遠了?
-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2019年就剩下2個月了,在逝去的一年裡,全球經歷了眾多的極端天氣事件。比如希臘和美國西北部的山火,最近澳洲也頻發的山火,洪水淹沒了美國東北部沿海城市,以及巨浪襲擊了日本日本二和英國。
-
煤炭燃燒造成了二疊紀大滅絕?科學家警告:與今天的氣候變化相似
科學家認為,那一次大滅絕是地球生態系統最徹底的一次「洗牌」,使得佔領海洋3億年之久的主要生物消失,為恐龍等爬行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使生物演化進程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折。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次物種大滅絕是由氣候突變、火山大規模爆發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科學家們還認為,二疊紀還發生過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地理環境嚴重變化重創了地球生態系統。
-
煤炭燃燒造成了二疊紀大滅絕?科學家警告:與今天的氣候變化相似
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次物種大滅絕是由氣候突變、火山大規模爆發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科學家們還認為,二疊紀還發生過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地理環境嚴重變化重創了地球生態系統。隨著海平面下降,海底的有機質被氧化,消耗了大量的氧氣的同時還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整個地球高溫缺氧,大部分物種隨之滅絕。
-
科學家警告:變暖的海洋更加「穩定」,這很糟糕……
外媒援引氣候科學家28日發表的研究結果稱,全球變暖正使海洋變得更加「穩定」,減少海洋所能吸收的碳。報導警告說,這些發現具有「深遠和令人不安」的蘊意。據法新社巴黎9月28日報導,人為的氣候變化已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從而造成大氣不穩定,並加劇了暴風雨等極端天氣事件。
-
氣候變暖將使颶風破壞性影響向內陸擴展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指出,由於海水溫度上升,北大西洋颶風在登陸後的減弱速度較過去有所放緩。這一研究結果表明,颶風的破壞性影響今後可能會進一步向更遠的內陸地區擴展。
-
五大原因使2012成為氣候變化關注年
2012年12月,獨立的非盈利性組織「氣候中心」發表報告指出:「基於我們對截至2012年12月10日以來的118年的溫度記錄的分析,2012年將是美國大陸48個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的可能性高達99.99999999%。」這並不是說溫度極低且寒風刺骨的天數變少了,而是這種天氣將不會那麼頻繁地出現。
-
氣候變化是否加劇了哈維颶風?
這意味著成千上萬的人,正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在氣候變化迅速的時代,人為引發的全球變暖在颶風的加強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專門從事地球系統整體研究的氣候科學家通常不願將具體的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聯繫起來。不過,他們說「哈維」颶風的情況以及全球最近熱帶氣旋的演變表明,全球變暖正在惡化。
-
NASA警告亞馬遜火災季條件成熟 專家稱毀滅性大火或將出現
7月10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周四宣布,到2020年到目前為止,熱帶北大西洋海表溫度高於平均水平,為活躍的颶風季節奠定了基礎,並增加了亞馬遜南部火災的風險。大火持續時間長,燃燒面積大,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破壞較大;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氣溶膠,對當地乃至全球的氣候都產生較大影響。對此,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生物圈科學實驗室的DougMorton幫助建立了一個亞馬遜火季預測工具,其中包括對亞馬遜各地區火災風險的預測。
-
NASA警告亞馬遜火災季條件成熟 專家稱毀滅性大火或將出現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7月10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周四宣布,到2020年到目前為止,熱帶北大西洋海表溫度高於平均水平,為活躍的颶風季節奠定了基礎,並增加了亞馬遜南部火災的風險。今年的預測是在2019年亞馬遜雨林發生破壞性火災後發生的。
-
地球氣候抵達臨界點?科學家:出現9大標誌,或導致人類文明停滯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早在十年前,氣候科學家就發現地球氣候存在一些潛在的臨界點,遺憾的是並未能夠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隨著越來越多的學者認定地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近年來劇烈的氣候變化大大加快了氣候抵達臨界點的步伐。氣象學家警告稱,如今的地球可能已經出現了9大「臨界點」標誌,這將造成災難性的結果,甚至導致人類從地球上消失。
-
毀滅性證據已出現!數百名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再不控制就晚了
氣候變化的問題在這些年裡已經越來越受到全球各國的重視,其中能夠體現氣候變化最明顯的地區就是北極,於是由德國領導的近20個國家派出了科學家們對北極進行了探索,這次的活動被稱之為「馬賽克」探險計劃。據環球網報導,如今這一活動已經結束,大量毀滅性證據已經出現,參與這一活動的數百名科學家發出嚴厲警告,稱北極正在面臨著「夏季無冰」的風險,如果人類再不對這一情況加以控制就晚了。
-
全球變暖若再不受控,2030年後地球將迎毀滅性氣候
原標題:全球變暖若再不受控,地球只有11年「好日子」了……作者:陳爽2018年10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甩出一記重磅警告:若不把全球升溫幅度需控制在1.5℃以內,2030年之後,地球會迎來毀滅性氣候。
-
科學家們認為氣候變化將導致未來流行病肆虐
氣候變化的影響是複雜的。耶魯大學氣候聯繫社的氣象學家馬斯特斯說,病毒耐寒不耐熱,但空調房裡呆久了,也一樣加速傳播。他說,今年夏天佛羅裡達一些地區迎來創紀錄的炎熱,但疫情依舊肆虐。一些科學家確實相信,氣候變暖將加重對未來的疫情的影響。
-
科學家:黑脈金斑蝶是颶風的另一「受害者」
【環球網綜合報導】墨西哥當地時間9月14日,一級颶風"馬科斯"襲擊該國太平洋海岸。雖然威力不如最近幾周肆虐的颶風,但「馬科斯」的風速也達到每小時130公裡,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17日報導,有研究顯示,猛烈的風暴和颶風也對黑脈金斑蝶(又稱「王蝶」)種群造成了嚴重打擊。美國和墨西哥科學家研究指出,當地黑脈金斑蝶的最大威脅可能是該地區越來越頻繁的強風暴和颶風。
-
專家警告:一旦阿拉斯加凍土解凍,或將引發毀滅性海嘯
專家發現:凍土若解凍大海嘯將來伴隨著全球變暖,氣候變得越來越難以琢磨。許多地球物理專家認為,一旦南北極冰層融化,海平面將大幅上漲,各國沿海發達的城市都有可能被淹沒。那麼,如果凍土解凍的話,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據《衛報》報導稱,有科學家聲稱,阿拉斯加的永久凍土解凍可能會引發毀滅性的海嘯。
-
全球變暖引發古印度洋厄爾尼諾現象,百年內造成全球毀滅性災難
全球變暖可能引發古代印度洋厄爾尼諾式氣候模式,到2100年將在全球造成毀滅性的洪水、風暴和乾旱。但是在印度洋上的一個新的可能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計算機模擬顯示,這種現象可能在2100年出現,但如果氣候變暖趨勢繼續下去,最早可能在2050年出現,科學家們也發出了這一嚴厲警告。氣候模型模擬了如果人類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下半個世紀的氣候變化將是什麼樣子。在加入全球變暖趨勢後,分析顯示印度洋表面溫度出現了巨大的波動——與20000年前的情況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