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援引氣候科學家28日發表的研究結果稱,全球變暖正使海洋變得更加「穩定」,減少海洋所能吸收的碳。報導警告說,這些發現具有「深遠和令人不安」的蘊意。
據法新社巴黎9月28日報導,人為的氣候變化已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從而造成大氣不穩定,並加劇了暴風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研究人員說,在海洋中,溫度升高會產生一種不同效應,會減緩變暖的水面與下層富含氧氣的較冷海水進行混合。
這種海洋「分層」意味著,海洋深處攜帶氧氣和營養升至海洋表層的海水減少,而海洋表層海水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減少(這些二氧化碳被吸收後,會被存儲於海洋深處)。
上述國際氣候科學家團隊在《自然·氣候變化》月刊刊登的一份報告中說,他們發現從1960年到2018年,全球這種分層現象增加了「顯著」的5.3%。
大部分分層現象出現在水面方向,這種現象主要被歸因於氣溫升高。他們說,海冰的融化也加劇了這一過程,這意味著更多淡水也會在海洋表面積聚。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氣候科學教授麥可·曼在發表於美國《新聞周刊》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說,這一「看起來極具技術性的發現有著深遠且令人不安的蘊意」。
這些蘊意包括,隨著洋面變暖,可能催生更多「強烈的破壞性颶風」。曼還指出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有所減少,可能意味著碳汙染在大氣中的積累速度會快於預期。
他警告說,複雜的氣候模型往往低估海洋分層,這些模型也可能正在低估這種現象的影響。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稱,通過吸收1/4的人為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所產生熱量的逾90%,海洋使人類得以生存——但卻付出了可怕代價。
海洋已經變得酸化,這可能會破壞它們削減二氧化碳的能力。洋面溫度升高增加了致命熱帶風暴的強度和範圍。海洋熱浪正在吞噬珊瑚礁,加速冰川和冰蓋融化,促使海平面上升。(編譯/杜源江)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