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氣候科學家發出警告:海洋變得更穩定了,可後果卻更可怕了

2020-10-01 地球小講堂

國際氣候科學家警告:如今海洋變得更穩定了,可後果卻更可怕!

最近的一周,海洋氣候專家們,紛紛在科學期刊上發出聲音,嘗試用科學的論文、最新的研究發現,發出犀利的警告!呼籲大眾警惕: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海洋生態、氣候和環境的造就了巨大的影響,其變化甚至遠遠超出你我的想像,

其實,在本周一的時候,國際氣候科學家們就最新的海洋研究論文的發表時,就已提出新的觀點:全球變暖,已讓海洋變得更加穩定,但卻增加了其表面溫度,開始大幅度地減少了它們原本可吸收的碳排放量。

因此,他們警告:這些發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具有「深遠、卻是令人不安的」更深層次的含義。

為何會如此?

國際氣候科學家團隊,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一份嚴謹的學術報告中,羅列出關鍵數據:從1960年到2018年,全球的海洋「分層」現象,已「實質」性地增加了5.3%。

什麼是海洋「分層」呢?

這種現象,是由於海洋中,不同溫度的海水形成各自溫度的生態帶,較高的溫度海水因不同因素的影響,從而減慢了變暖表面與下方較涼爽的富氧水之間的混合,出現不同溫度洋流的隔層。

舉個最簡單例子:我們都知道,把油和水混合,油會浮在水上。同樣在海洋中,這種分層現象,也叫做躍層(thermocline),常見的躍層包括溫躍層、鹽度躍層、密度躍層和聲躍層等。

地球的地表溫度的飆升,不僅導致大氣不穩定、加劇了暴風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的產生,如今也已有證據表明,它同樣加劇了這種海洋「分層」更加明顯化,似乎變得更頻繁穩定下來了……

研究人員表示:而這種海洋「分層」日趨明顯,也意味著更少的海洋深層的水,會向著富含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淺層表面上升;這種流動性減緩,也意味著海洋中吸收溶解、並掩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潛藏於海洋深處的能力會大大減少。

導致這一切,造就這種穩定,很大部分的作用是因為海洋的表面,溫度上升趨勢變明顯了!

熱脹冷縮、海冰融化……

這一過程,也意味著更多的淡水(比鹽水輕)也積聚在海洋表面。

該研究項目的核心研究人員之一,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氣候科學教授麥可·曼(Michael Mann)在《新聞周刊》上就擔憂點評道:「這些看似僅是科學上的研究發現,卻具有深遠而令人不安的影響。」

這樣的警告與擔憂並非毫無道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一下問題:

首先,伴隨著海洋表面變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引發更多的「強烈破壞性颶風」。

其次,佔地球表面75%的海洋,對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減少,這就意味著地球的碳汙染的累積速度,會遠快於人們的預期。

最後,複雜的氣候模型,常常低估了海洋分層對海洋生態所造就的影響。不僅是隨著溫暖的上層水所吸收的氧氣減少,對海洋生物也產生了極大影響。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海洋淺層表面的「熱浪」,已讓大量的珊瑚種類消失、珊瑚大量白化,珊瑚造礁能力的消散……這一切,都讓海洋生物學家們極度不安與擔憂!

所以,他們很悲觀地發出警惕:到本世紀末,按目前海洋生存質量衡量,以及考慮氣候變化趨勢,他們預估,如今將近五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會消失!

這個經大量數據演算推論,並用計算機科學模擬計算後,得出的結論觀點。其實,早在去年就已被科學家們,以論文形式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只不過,大家似乎依然不是太在意!如今,科學家們,再一次發出吶喊的聲音,海洋更穩定的「分層」,並非好消息,它的後果與原因,值得你我高度重視!

相關焦點

  • 國際氣候科學家發出警告:海洋變得更穩定了,可後果卻更可怕了
    國際氣候科學家警告:如今海洋變得更穩定了,可後果卻更可怕!最近的一周,海洋氣候專家們,紛紛在科學期刊上發出聲音,嘗試用科學的論文、最新的研究發現,發出犀利的警告!呼籲大眾警惕: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海洋生態、氣候和環境的造就了巨大的影響,其變化甚至遠遠超出你我的想像,其實,在本周一的時候,國際氣候科學家們就最新的海洋研究論文的發表時,就已提出新的觀點:全球變暖,已讓海洋變得更加穩定,但卻增加了其表面溫度,開始大幅度地減少了它們原本可吸收的碳排放量。
  • 科學家警告:變暖的海洋更加「穩定」,這很糟糕……
    外媒援引氣候科學家28日發表的研究結果稱,全球變暖正使海洋變得更加「穩定」,減少海洋所能吸收的碳。報導警告說,這些發現具有「深遠和令人不安」的蘊意。據法新社巴黎9月28日報導,人為的氣候變化已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從而造成大氣不穩定,並加劇了暴風雨等極端天氣事件。
  • 現在連大洋深處也變暖了,科學家再也坐不住了發出警告
    佔據地球表面積75%以上的海洋,也昭示出物種生態所受到的波及,大量海洋生命在突然變暖的水環境中,表現出不適,甚至導致在一定範圍內,大規模地出現海洋生物群體性喪命的事件。而海洋的二氧化碳的更隨著氣候變暖,溶解吸收和儲存的能力也變得越來越低。從某種意義上講,已陷入了一種惡性的循環。
  • 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 全球變暖的4大原因 全球變暖會有什麼後果
    2019年11月5日,全球超過1.1萬名科學家在《生物科學》(BioScience)雜誌上發出警告稱,整個世界正面臨氣候危機,若不作出深刻且持續的改變,世界將面臨「數不清的人類苦難」。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我們必須要了解全球變暖會導致什麼後果,一起到下文中看看吧!
  • 科學家發出警告,高溫和暖冬至少持續5年,預計2022年後恢復
    氣候的變化越來越嚴峻,而我們對全球降溫的措施也是各有各的看法,但是始終沒有一個能夠完全讓人滿意的方法,根據氣象學家們最新的《自然通訊》雜誌報告稱,我們的地球氣候又會進行一個新的時期,科學家們發出警告,在未來的五年將創紀錄炎熱氣候(異常炎熱和暖冬)都將會主宰我們的地球,也就是說我們的地球要進入到一個
  • 11,000名科學家發出警告:氣候危急!人類或將承受巨大痛苦
    全球超過11000位科學家在BioScience雜誌上發出警告稱,整個世界正面臨氣候危機,若不做出深刻且持續的改變,世界將面臨「數不清的人類苦難」。超過11000位科學家發出氣候危機警告。據介紹,科學家們提供了一系列數據作為佐證,這些數據顯示了「過去40年間氣候變化的圖形化生命特徵」。這些指標包括人類和動物數量的增長、人均肉類產量、全球森林覆蓋率變化、化石燃料消耗等。而這些指標的變化都直接導致氣候危機更為嚴重,各國政府也未能很好地應對這場危機。
  • 人類祖先滅絕都因氣候不調節,科學家:雷鳴般的警告
    最近科學家發現,大西洋溫度已創下2900年來最高溫,雖然地球平均氣溫自15世紀最低溫度以來就穩定上升,而且變暖速度和幅度是前所未有的,而最近十年是過去三千年來最熱的時期。先前科學家就發現,海洋吸收超過93%的溫室氣體,而過去50年溫室氣體主要來自燃燒化石燃料。此外,北極海冰的面積也在九月測得自衛星記錄開始以來的第二低水平。今年早些時候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今天要大幅度減少排放量,深海也會在2050年之前迅速變暖。變暖恐怕是人類逃不掉的浩劫。
  • 科學家警告: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或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後果!
    科學家在一份「對人類的警告」的研究中表示,地球上面臨滅絕的100萬種動植物物種中,有一半是昆蟲,它們的消失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過度開發——超過2000種昆蟲是人類飲食的一部分——以及氣候變化也致使昆蟲滅絕。蝴蝶、甲蟲、螞蟻、蜜蜂、黃蜂、蒼蠅、蟋蟀和蜻蜓數量的減少,其後果遠遠超出了它們自身的死亡。「隨著昆蟲的滅絕,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物種。」卡多索說。「許多昆蟲物種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服務提供者,包括授粉、營養循環和蟲害控制。」
  • 氣候變化衝擊!科學家警告:海平面上升80%的預測是錯誤的
    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預測大大低估了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對全球海平面上升80%的影響。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影響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9到63英寸。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擔心,這些影響將在未來200年變得明顯。
  • 數百名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再不控制就晚了
    氣候變化的問題在這些年裡已經越來越受到全球各國的重視,其中能夠體現氣候變化最明顯的地區就是北極,於是由德國領導的近20個國家派出了科學家們對北極進行了探索,這次的活動被稱之為「馬賽克」探險計劃。據環球網報導,如今這一活動已經結束,大量毀滅性證據已經出現,參與這一活動的數百名科學家發出嚴厲警告,稱北極正在面臨著「夏季無冰」的風險,如果人類再不對這一情況加以控制就晚了。
  • 2020年或比2019年更熱!預測又是前五,科學家:地球氣候可能崩潰
    2020年已經來了,2019年的整體氣候變化可以說已經結束了,而根據英國科學報指出,隨著2019年氣候的不斷加劇,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極端氣候的出現,例如高溫,乾旱等氣候現象明顯。而對於2019年整體的氣溫請問情況,也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熱的兩三年。
  • 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再不反省行為,2050年或面臨更大災難!
    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再不反省行為,2050年或面臨更大災難!如今的地球承受的太多了,早已千瘡百孔。海洋汙染、全球氣候變暖、資源匱乏等問題日益嚴重,就算這些問題再怎麼嚴重,人類也視而不見,這是讓人最心痛的。
  • 氣候變化臨界點來了?科學家警告:世界第二大冰蓋開始走向不歸路
    研究人員警告稱:格陵蘭冰蓋可能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正在走向不可逆轉的完全消失的道路上。科學家們回顧了過去40年格陵蘭冰蓋演變的衛星圖像,共統計出超過200座大型冰川的消失。令人感到震驚的是,流入海洋的冰雪量遠遠超過了格陵蘭島上剩餘的冰蓋體積。預估到3000年,格陵蘭冰蓋完全融化後可能使海平面上升7米。
  • 南極裂縫將可能導致不穩定冰架崩潰並帶來可怕後果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研究警告稱,南極冰架上的巨大裂縫可能會導致超一半不穩定的結構消失,這是氣候變化不穩定的最新潛在後果。儘管北極和南極冰層的融化一直是氣溫上升的已知問題,但冰川可能出現更劇烈的變化為應對全球變暖增加了新的緊迫因素。
  • 聯合國強調全球氣候變化比新冠肺炎疫情更可怕
    原標題:聯合國強調全球氣候變化比新冠肺炎疫情更可怕 來源:駐厄瓜多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據厄瓜多《宇宙報》3月16日報導,聯合國官方網站近日刊發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題為「全球氣候變化比新冠肺炎疫情更可怕」。
  • 氣候變暖惹的禍?科學家擔憂:遍布全球的藻華正變得更強烈和頻繁
    當來自草坪和農業等來源的養分(主要是磷和氮)流入海灣、河流和海洋,並以「過量餵養」的速率積累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一些HAB的出現是自然現象的後果,例如水循環不暢,水溫異常高以及極端天氣事件,例如颶風、洪水和乾旱。儘管所有沿海地區都經歷過HAB,但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域造成不同的困惑。其他因素如海岸的結構、徑流、海洋學和水中的其他生物也會改變HAB影響的範圍和嚴重性。
  • 科學家預言:4年內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
    【科技訊】11月10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英國科學家預言地球將在4年內進入迷你冰河期,隨著太陽表面活動的變化,地震、火山噴發和全球氣溫跳躍式變化將變得更常見。科學家稱,需要經歷長達15年時間太陽活動才會恢復正常,而極端氣候和冰凍氣溫將持續到2035年。
  • 科學家警告:亞馬遜熱帶雨林正逼近「臨界點」,50年內或變成乾旱的...
    科學家們於本周二稱,亞馬遜熱帶雨林正在逼近一個臨界點,一旦越過這個臨界點,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將在半個世紀內變成乾旱的大草原科學家們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稱,另一個主要的生態系統——加勒比海珊瑚礁——如果越過了自己的「不歸路」,可能僅在15年內就會滅絕。他們警告說,每一次所謂的「系統更迭」都會給人類和其他與我們共享棲息地的物種帶來可怕的後果。在這兩種情況下,不可逆轉變化的臨界點都是由全球變暖和環境破壞造成的——亞馬遜雨林的森林砍伐,以及珊瑚的汙染和酸化。
  • 北極大火轉入地下,殭屍火無法撲滅,科學家警告:遠古病毒或釋放
    而且因為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海水反射率更小,加上被歐亞大陸、美洲大陸包圍,吸收的熱量不易交換出去,就會出現出現圖雷斯基教授發出警告,「真正的壞消息是,因為凍土層和泥炭地的存在,北極大火可以穿透地表,深入數千上萬年前的舊碳層。這些原本被封印起來的碳被重新釋放出來,這才真正可怕。」
  • 北極大火轉入地下,殭屍火無法撲滅,科學家警告:遠古病毒或釋放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殭屍火引發野火,野火釋放出二氧化碳和易燃氣體甲烷;甲烷加劇了北極地區的火勢,釋放了更多溫室氣體到大氣中,最終引發更嚴重的氣候變暖和永凍土融化,更多的泥炭土會解凍,會引發更多的野火,釋放出大量的碳以及易燃氣體甲烷,而這些野火會轉入地下,變成殭屍火,開始新一輪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