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氣候科學家警告:如今海洋變得更穩定了,可後果卻更可怕!
最近的一周,海洋氣候專家們,紛紛在科學期刊上發出聲音,嘗試用科學的論文、最新的研究發現,發出犀利的警告!呼籲大眾警惕: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海洋生態、氣候和環境的造就了巨大的影響,其變化甚至遠遠超出你我的想像,
其實,在本周一的時候,國際氣候科學家們就最新的海洋研究論文的發表時,就已提出新的觀點:全球變暖,已讓海洋變得更加穩定,但卻增加了其表面溫度,開始大幅度地減少了它們原本可吸收的碳排放量。
因此,他們警告:這些發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具有「深遠、卻是令人不安的」更深層次的含義。
為何會如此?
國際氣候科學家團隊,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一份嚴謹的學術報告中,羅列出關鍵數據:從1960年到2018年,全球的海洋「分層」現象,已「實質」性地增加了5.3%。
什麼是海洋「分層」呢?
這種現象,是由於海洋中,不同溫度的海水形成各自溫度的生態帶,較高的溫度海水因不同因素的影響,從而減慢了變暖表面與下方較涼爽的富氧水之間的混合,出現不同溫度洋流的隔層。
舉個最簡單例子:我們都知道,把油和水混合,油會浮在水上。同樣在海洋中,這種分層現象,也叫做躍層(thermocline),常見的躍層包括溫躍層、鹽度躍層、密度躍層和聲躍層等。
地球的地表溫度的飆升,不僅導致大氣不穩定、加劇了暴風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的產生,如今也已有證據表明,它同樣加劇了這種海洋「分層」更加明顯化,似乎變得更頻繁穩定下來了……
研究人員表示:而這種海洋「分層」日趨明顯,也意味著更少的海洋深層的水,會向著富含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淺層表面上升;這種流動性減緩,也意味著海洋中吸收溶解、並掩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潛藏於海洋深處的能力會大大減少。
導致這一切,造就這種穩定,很大部分的作用是因為海洋的表面,溫度上升趨勢變明顯了!
熱脹冷縮、海冰融化……
這一過程,也意味著更多的淡水(比鹽水輕)也積聚在海洋表面。
該研究項目的核心研究人員之一,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氣候科學教授麥可·曼(Michael Mann)在《新聞周刊》上就擔憂點評道:「這些看似僅是科學上的研究發現,卻具有深遠而令人不安的影響。」
這樣的警告與擔憂並非毫無道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一下問題:
首先,伴隨著海洋表面變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引發更多的「強烈破壞性颶風」。
其次,佔地球表面75%的海洋,對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減少,這就意味著地球的碳汙染的累積速度,會遠快於人們的預期。
最後,複雜的氣候模型,常常低估了海洋分層對海洋生態所造就的影響。不僅是隨著溫暖的上層水所吸收的氧氣減少,對海洋生物也產生了極大影響。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海洋淺層表面的「熱浪」,已讓大量的珊瑚種類消失、珊瑚大量白化,珊瑚造礁能力的消散……這一切,都讓海洋生物學家們極度不安與擔憂!
所以,他們很悲觀地發出警惕:到本世紀末,按目前海洋生存質量衡量,以及考慮氣候變化趨勢,他們預估,如今將近五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會消失!
這個經大量數據演算推論,並用計算機科學模擬計算後,得出的結論觀點。其實,早在去年就已被科學家們,以論文形式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只不過,大家似乎依然不是太在意!如今,科學家們,再一次發出吶喊的聲音,海洋更穩定的「分層」,並非好消息,它的後果與原因,值得你我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