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於本周二稱,亞馬遜熱帶雨林正在逼近一個臨界點,一旦越過這個臨界點,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將在半個世紀內變成乾旱的大草原。
科學家們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稱,另一個主要的生態系統——加勒比海珊瑚礁——如果越過了自己的「不歸路」,可能僅在15年內就會滅絕。
他們警告說,每一次所謂的「系統更迭」都會給人類和其他與我們共享棲息地的物種帶來可怕的後果。
在這兩種情況下,不可逆轉變化的臨界點都是由全球變暖和環境破壞造成的——亞馬遜雨林的森林砍伐,以及珊瑚的汙染和酸化。
聯合國氣候科學顧問小組(IPCC)表示,如果大氣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上升1.5攝氏度,全球90%的淺水珊瑚將面臨滅絕性的命運。氣溫上升2攝氏度將意味著它們幾乎完全消失。
而如今,地球表面已經升溫超過1攝氏度。
亞馬遜河的溫度臨界點還不太清楚,但科學家估計,如果亞馬遜河表面的溫度升高35%,亞馬遜河最終就會消失。
亞馬遜盆地的雨林橫跨7個國家,面積超過500萬平方公裡(200萬平方英裡)。自1970年以來,大約20%的雨林已經消失,主要用於木材、大豆、棕櫚油、生物燃料和牛肉的生產。
「人類需要比預期更早地為變化做好準備。」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班戈大學自然科學學院的西蒙•威爾科克教授說。
他補充說,前不久在亞馬遜和澳大利亞發生的失控的火災——由於氣候變化而更有可能發生,也更嚴重——表明許多生態系統「站在懸崖邊搖搖欲墜」。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認可這一研究的方法,並對它給出的結論發出警告。
「這項研究對亞馬遜的影響是可怕的。」亞歷山大•安東內利說,他是倫敦皇家植物園的科學主任。
「除非現在就採取緊急行動,否則我們可能會失去世界上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熱帶雨林,它至少已經進化了5800萬年,維持著數千萬人的生活。」
威爾科克和他的同事們報告說,亞馬遜的生態系統可能最早在明年就會走上「不歸路」。
上周發表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全球熱帶森林正迅速喪失吸收化石燃料燃燒排放而導致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的能力,而亞馬遜正處於從二氧化碳「庫」轉變為「源」的過程中。
全球森林——尤其是熱帶地區——吸收了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25%到30%的二氧化碳。海洋佔另外20%到25%。
亞馬遜茂密的熱帶雨林——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也儲存了大量的碳,大約相當於每年排放到大氣中的碳量的10倍。
「新的發現進一步提醒我們,這個生態系統……是否在不超過幾十年的時間尺度內面臨風險。」倫敦大學學院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教授喬治娜•梅斯評論道。
人們早就知道,生態系統在壓力下會發生變化,有時變化很快。
研究人員分析了40多種陸地和水中的自然環境的這種變化,範圍從小池塘到黑海。其中之一——非洲的薩赫勒地區——雖然經歷了更長的時間跨度,卻從森林景觀變成了沙漠。
「大系統崩潰的速度比你想像的要快得多。」研究報告的合著者、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教授約翰•迪林說。
他解釋說,大型生態系統的模塊化結構最初提供了應對全球變暖或森林破壞等變化的彈性。
但是,一旦越過某個閾值,相同的模塊性就會導致系統崩潰的速度加快。
原文來源:https://www.sciencealert.com/study-warns-amazon-rainforest-could-collapse-within-the-next-50-years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