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越來越接近溫室地球臨界點:天氣暴熱

2020-11-30 驅動之家

2300年,極端的氣象事件變得越來越常見,掃平建築物的颶風、長達數年的乾旱和連綿不絕的野火都已經不再成為新聞頭條。在熱得冒煙的赤道附近,最後一批居民開始收拾行李,向如今已經人口十分密集的兩極遷移。

這就是所謂的「溫室地球」,全球溫度將比工業化前的溫度高4至5攝氏度,海平面將比目前高出10到60米。根據8月6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新觀點文章,地球其實很容易陷入這種難以想像的困境。

在文章中,科學家認為存在一個閾值溫度,當氣溫高於這一溫度時,目前保持地球涼爽的自然反饋系統便會失控。屆時,一連串的氣候事件將把地球推向「溫室」狀態。儘管科學家並不確切知道這個閾值溫度究竟是多少,但他們推測可能會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大約2攝氏度。

聽起來似乎有點耳熟?2攝氏度的標值在2016年由179個國家籤署的巴黎協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17年,美國宣布將退出巴黎協定,不再參與這項旨在通過減少碳排放來對抗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在巴黎協定中,各國同意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即努力在本世紀內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低於2攝氏度之內,最好是在1.5攝氏度以下。論文作者之一、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水系統和全球可持續發展教授約翰·羅克斯特倫說:「這篇論文提供了非常強有力的科學支持……我們應該避免過於接近甚至達到2攝氏度的升溫。」

地球節律的改變

過去一百萬年裡,地球每10萬年左右就會自然地進入或結束一段冰河期。大約12000年前,地球結束了最近一次的冰河期,目前正處於全新世的間冰期。在這個循環中,即使在較為溫暖的間冰期,地球也有能幫助保持涼爽的自然系統。

然而,許多科學家指出,由於人類對氣候和環境的巨大影響,當前的地質年代應該稱為「人類世」。羅克斯特倫稱,目前的地球氣溫幾乎和間冰期的歷史最高溫度一樣高。如果碳排放繼續有增無減,地球可能就會脫離冰期-間冰期的循環,進入新的「溫室地球」時代。

羅克斯特倫稱,目前人類每年通過燃燒化石燃料排放400億噸二氧化碳,其中大約一半被海洋、樹木和土壤吸收並儲存。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我們正在將自然調節系統推到極限——砍伐過多的樹木、使過多的土壤退化、截取過多的淡水,以及將過多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氣。

科學家擔心,如果我們達到一定的溫度閾值,這些自然過程中有些可能會逆轉,而地球也「將變成一臺自加熱器」。這意味著,森林、土壤和水體將釋放出儲存的碳。「當地球和我們人類都變成溫室氣體排放源時,你可以想像,一切會朝著錯誤的方向加速前進,」羅克斯特倫說道。

眾多臨界點

在新觀點論文中,羅克斯特倫及其研究團隊分析了眾多關於自然反饋過程的現有文獻,得出結論稱,其中許多過程可以作為「引爆因素」。當一個因素引爆時,其他因素的爆發就會接踵而至。大自然擁有許多反饋機制,比如熱帶雨林能創造自身的溼度和雨水,使生態系統保持平衡。如果熱帶雨林受到不斷升溫和森林砍伐的威脅,這種機制就會慢慢變弱。

「當臨界點被突破時,反饋機制就會改變方向,」羅克斯特倫說道。熱帶雨林會從溼氣發動機變成自乾燥器。最終,熱帶雨林會逐漸變成稀樹草原,並在這一過程中釋放出碳。這一過程反過來還可能成為影響世界其他過程——比如海洋環流和厄爾尼諾現象——發生連鎖反應的一部分。諸如此類的臨界點還包括永久凍土層的融化、北極夏季海冰的消失以及珊瑚礁的退化。

呼喚全球行動

羅克斯特倫表示,第一個重要目標應該是到2050年時完全停止碳排放。不過他補充道,這還不夠。為了遠離這些臨界點,「全世界需要啟動一個重大項目,實現所有領域的可持續性。」

毫無疑問,這將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一項任務,因為世界各國正變得越來越民族主義。羅克斯特倫稱,世界各國應該集體努力減少碳排放,而不是只關注國家目標。舉例來說,發達國家可以通過建立投資基金來支持貧窮國家,後者沒有像富裕國家那樣減少碳排放的能力。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從科學角度來說,像美國這樣的國家退出巴黎協定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因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世界各個國家團結起來,減少碳排放……以確保我們擁有一個穩定的地球,」羅克斯特倫說道。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氣象學教授麥可·曼恩表示,這篇文章是一篇觀點性的論文,只是對現有文獻進行了梳理,並不涉及新的研究成果。他說:「在我看來,作者確實提出了一種可信的情況,即如果在短時間內沒有採取減少碳排放的措施,我們可能就會在幾十年內面臨真正危險和不可逆轉的氣候變化。」

相關焦點

  • ...臨界點,丁一匯,溫室效應,冰蓋,消融,升溫,上海,增暖,疊加,碳...
    反常的天氣讓人不知如何穿衣,也擔心接下來是否會有更多高溫和病蟲害。不過,隨著冷空氣南下,上海明天就將快速回歸陰冷潮溼的典型冬天。  儘管在氣象學家眼中,一兩天的反常天氣並不能與中長期的氣候變化趨勢掛鈎,但這些細小的變化似乎也預示著某些端倪的出現:地球氣候系統已呈現出從「緩慢的」量變向「激烈快速的」質變轉變的跡象。
  • 太空垃圾正接近臨界點
    原標題:【媒體速覽】太空垃圾正接近臨界點 太空垃圾正接近臨界點 2011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預計,這一情況正在達到臨界點。   對此,美國有義務預防、減輕「太空墜落和破壞」帶來的後果。貿易保護主義、微薄的報酬,巴西人買不到國外物美價廉的產品,卻只能花高價買本國產品,這樣使得經濟情況越來越惡化。   過度的管制很難放鬆。但如果到了2020年勞動力人口總量出現下滑的時候,巴西不得不面臨生產力的問題。如果在那之前,巴西還不能進行改革,巴西經濟還會繼續睡下去。
  • 15個氣候臨界點已被激活過半,地球面臨緊急狀態?我們能做什麼
    地球的氣候在近一萬年以來都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但隨著人類的快速發展,我們對環境的破壞也在加劇,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地球的生態也在不斷地惡化。地球或將進入「氣候緊急狀態」2020年11月底,第12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行動力》在京發布,它指出了目前地球正面臨著「氣候緊急狀態」,全球氣候的變化不斷加劇對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氣候風險越來越大,很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從而導致對地球生態系統、社會發展和人類構成嚴重的威脅。
  • 地球溫室效應已達臨界點,再忽視將不可逆轉
    氣候變化是當今時代首要且又最易忽視的問題,地球正處於一個決定性的時刻。氣候變化將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史無前例的重大影響。這些改變將直接嚴重地影響糧食收益,同時海平面快速上升所造成的災難性洪災也在與日俱增。
  • 為什麼我們應該擔心氣候臨界點
    科學家們認為,對某些生態系統來說,我們可能在十多年後就會越過臨界點。森林的死亡會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而冰的融化會降低地球的反射率,這兩種情況都會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並增加引爆更多臨界點的風險。大多數情況下,研究人員認為,這些事件發生的機率很低,但如果發生,後果將是毀滅性的。
  • 科學家警告:全球溫度危及「臨界點」地球可能會成為「溫室地獄」
    科學家警告:全球溫度危及「臨界點」地球可能會成為「溫室地獄」今年的夏天,比往年都要熱的厲害,網絡上都被科學家們對溫室效應的警告帖子刷屏了,可是我們又能怎麼辦呢?據紐約郵報8月8日報導:高級科學家繼續發出警告,全球將有可能陷入地獄般的「溫室」狀態,這一切我們人類似乎無法逆轉。
  • 全球9個臨界點超一半被激發,下一場全球氣候災害離我們還有多遠
    眾所周知,由於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及各種工業廢氣的無節制的排放,大量溫室氣體不斷累積,使得整個地球被厚厚的一層溫室氣體所包圍。從全球範圍來看,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在不斷加劇,各種極端天氣在全球不斷上演。那麼,下一場全球性的氣候災難離我們有多遠呢? 臨界點,即閾值。
  • 2020年極端現象頻發,專家:地球氣候臨界點或已到來?
    這還不算,北極殭屍野火也在肆虐,西伯利亞永凍土開始融化,就連崑崙山的冰山雪峰都開始變綠了……在氣象學家的眼中,在老百姓的眼中,2020,地球似乎正變得越來越怪異我們來聽一聽科學家們的說法。科學家們經過多年觀測發現,2020,代表地球氣候變化的15個臨界點已經被激活9個,也就是說,再有6個臨界點再被激活,地球氣候就會徹底紊亂而無法再被逆轉。而造成這些臨界點被激活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全球變暖所致。而全球變暖又是因為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發揮了溫室效應。
  • 地球磁極翻轉可能性越來越大,人類遭遇哪些毀滅性打擊?
    它的外觀和地球相似,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但是,溫室效應讓氣溫上升,水分終於全部蒸發。最後,金星的表面只變成乾燥的荒漠景觀。可想而知,如果地球溫室效應失控,人類根本無法居住。左邊是金            星,右邊則為地球劍橋大學教授史蒂芬‧霍金75歲生日接受BBC獨家專訪時表示,他說地球是人類生存的最大希望,但是,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決定會讓我們賴以維生的地球,默默承受被大自然力量反撲或攻擊的危險。因為,川普的行為將導致不可能再恢復的天氣轉變,這會讓地球變成像是最熱的行星「金星」一樣,充滿失控的溫室效應。
  • 為什麼天氣熱的越來越早了?2018或再創高溫紀錄
    我們常說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可是近年來我們很少會有體驗春秋二季,有的地方脫了棉襖就穿體恤,體恤直接就換上棉襖了,有的地方的氣溫還在四五月就能高達40度左右。大家都能感覺得到,現在的高溫天氣一年比一年來得早,以前說七月八月是最炎熱的時候,很多學校都會放暑假,可是現在五六月沒有風扇空調就已經熱的人受不了,為什麼天氣熱的越來越早了呢?我國有十分之一的城市在5月就迎來了平均35度以上的氣溫,比以前提前了近一個月,高溫提前了!
  • 溫室效應給我們地球帶來的危害
    原來是溫室效應。說起溫室效應,大家應該都並不陌生,隨著人類高科技發展進程越來越快,科學隨之產生的副作用。那嗎?天氣炎熱的時候,很多人在家裡想著。空調帶來的涼爽,但可曾想過空調帶來的負面影響,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的空調的排放的氣體中含有多種化學氣體,大量的甲碗。氟利昂等。輸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導致全變暖的氣體。同時,空調會浪費掉許多。
  • 你知道嗎|全球變暖下,溫室效應會使地球溫度升多高?
    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越來越受到重視。 未來,人類活動影響下,地球溫度會升高多少? 本期特邀中國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翟盤茂,對其進行解讀。 什麼是溫室效應?
  • 全球氣候難民越來越多?根本是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報告稱:「全球氣候變暖被壓縮到在一個世紀的時間內發生,它所代表的是對人類和生物調節能力的嚴重挑戰,突如其來的氣候變化將把地球已然脆弱的生態系統推過環境所能承受的臨界點,進入到人人自危的局面。」    ■已經不再是科幻    這種人人自危的局面早已不只是人們的幻想。
  • 溫室地球:世界正面臨氣候變化的臨界點,基督徒該如何應對?
    因為熱浪正毫無忌憚肆虐。在英國,我們面臨著五年來最長的熱浪,氣溫常常高達到攝氏33度,水務公司發出缺水警告,敦促人們節約用水。隨著加州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野火,相繼是希臘和葡萄牙的野火,以及日本的致命高溫,這將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不尋常夏天。難道它只是夏季中一個偶然出現異常天氣嗎?
  • 新的「溫室地球」時代可能到來
    在此背景下,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發布報告說,全球有進入「溫室」狀態的危險。在這個所謂的「溫室地球」裡,全球平均氣溫將比工業化前升高4—5攝氏度,海平面將升高10至60米,可能會給人類帶來極大災難。  為降低風險,人類應攜手合作,對待地球的態度應從「開採到管理」,多管齊下,以獲得一個穩定且持續的地球。
  • 通古斯爆炸以來最大事件,西伯利亞恐千次爆炸,生態臨界點來臨
    也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我們燒飯做菜都少不了它!但它另一個身份大名鼎鼎的超強溫室效果的氣體,而且它的溫室效果是二氧化碳的72倍!而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的加劇,這個最壞的情況還可能變得更壞!生態臨界點正在快速來臨全球變暖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省的事件,它由一些看起來孤立的事件綜合而來,比如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以及PM2.5顆粒等,還有科學家發現洋流更深入北極,海洋珊瑚生態惡化,南極東部冰蓋遠超預估速度融化,全球極端氣候增加等等!
  • 通古斯爆炸以來最大事件,西伯利亞恐千次爆炸,生態臨界點來臨!
    也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我們燒飯做菜都少不了它!但它另一個身份大名鼎鼎的超強溫室效果的氣體,而且它的溫室效果是二氧化碳的72倍!而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的加劇,這個最壞的情況還可能變得更壞!生態臨界點正在快速來臨全球變暖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省的事件,它由一些看起來孤立的事件綜合而來,比如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以及PM2.5顆粒等,還有科學家發現洋流更深入北極,海洋珊瑚生態惡化,南極東部冰蓋遠超預估速度融化,全球極端氣候增加等等!
  • 全球氣候危機最新研究:地球升溫可能已經越過不可逆的「臨界點」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 編譯 據英國衛報報導,近日,英國眾多科學家發出的嚴厲警告稱,地球可能已經越過了一系列氣候的臨界點他們表示,這種風險將是對人類文明的生存威脅,我們正處於全球緊急狀態。 當全球變暖的特定影響變得不可阻擋時,例如冰蓋或森林的不斷消失,就會達到臨界點。在過去,地球升溫5攝氏度被認為是越過臨界點的必要條件,但最新證據表明,這可能發生在1攝氏度至2攝氏度之間。
  • 到2050年,我們的森林將面臨一個關鍵的氣候臨界點
    研究人員警告說,如果不把這一點考慮在內,就會導致「嚴重高估」地球植被在減緩全球變暖方面可能發揮的作用。陸地生物圈的溫度臨界點不是在本世紀末或以後,而是在未來20到30年內。 理解這種情況發生的關鍵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間的差異,這兩個化學過程對植物生命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們對氣溫上升的反應是不同的。
  • 人類第一生存要義 就是擺脫「溫室地球」的命運
    他們指出,在全球變暖的過程中,地球系統存在不少的臨界點,如果超過這些臨界點,會容易引起「多米諾」骨牌式的正反饋過程,突破一個個臨界點,會使得地球氣候系統脫離冰期-間冰期的循環,最終導致「溫室地球」(Hothouse Earth)時代的到來。在「溫室地球」狀況下,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前高4-5度,這將超過數百萬年間冰期的最高溫,甚至比中新世時期溫度還高,海平面比今天高10-6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