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可能引發古代印度洋厄爾尼諾式氣候模式,到2100年將在全球造成毀滅性的洪水、風暴和乾旱。
厄爾尼諾現象是目前熱帶太平洋地區反覆出現的一種氣候現象,這種現象每2到7年不規則地來回移動,並引發溫度、風和降水的中斷。但是在印度洋上的一個新的可能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計算機模擬顯示,這種現象可能在2100年出現,但如果氣候變暖趨勢繼續下去,最早可能在2050年出現,科學家們也發出了這一嚴厲警告。氣候模型模擬了如果人類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下半個世紀的氣候變化將是什麼樣子。
在加入全球變暖趨勢後,分析顯示印度洋表面溫度出現了巨大的波動——與20000年前的情況類似。
這項由奧斯汀德克薩斯大學進行的研究,建立在2019年之前的研究基礎上,該研究發現了過去印度洋厄爾尼諾現象隱藏在被稱為forams的微觀海洋生物外殼中的證據,forams生活在21000年前,那是上一個冰河時期地球溫度更低的高峰期。
德克薩斯大學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佩德羅·迪尼齊奧說:&34;。
在最近的研究中,Dinezio和他的團隊利用氣候模擬來確定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印度洋是否會發生厄爾尼諾現象。
這項研究建立在2019年之前的研究基礎上,該研究發現了過去印度洋厄爾尼諾現象隱藏在被稱為&34;的微觀海洋生物外殼中的證據,這種生物生活在21000年前,那是上一次冰河時代的頂峰,當時地球要冷得多。
在將全球變暖趨勢加入模擬之後,研究小組發現,如果人類繼續忽視氣候變化,印度洋厄爾尼諾現象將在2100年和2050年出現。迪尼齊奧說,溫室效應正在創造一個完全不同於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或我們在20世紀所知道的地球。
最新的發現補充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印度洋有可能比今天更強烈地推動氣候變化。共同作者Kaustubh Thirumalai領導的這項研究發現了冰期印度洋厄爾尼諾現象的證據,他說,過去冰川條件影響印度洋風和洋流的方式與模擬中全球變暖影響它們的方式相似。
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助理教授蒂魯馬萊(Thirumalai)說,這意味著現在的印度洋事實上可能不同尋常。
然而,模擬結果表明,全球變暖可能會逆轉風的流動方式,風會破壞海洋的穩定,造成氣候變暖和降溫,這與在太平洋觀察到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天氣模式相似。
氣候變化可能在印度洋引發一場古老的厄爾尼諾現象,從而在全球範圍內造成洪水、風暴和乾旱等極端天氣模式。氣候變化已經在孟買等世界某些地區引發洪水。
這一現象還將擾亂東非和亞洲的季風,這將對生活在該地區依賴每年定期降雨進行農業生產的人們造成破壞。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物理海洋學家麥可麥克帕登(Michael McPhaden)指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可能對脆弱人群造成最嚴重的破壞。
麥克帕登說,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保持目前的趨勢,到本世紀末,極端氣候事件將以越來越強烈的強度襲擊印度洋周邊國家,如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東非。&34;
正當人類與冠狀病毒抗爭時,幾乎忽略了氣候變化引來的人類生存危機,尤其是在不足百年的時間裡,地球將面臨最為嚴峻的考驗,也許現在著手應對還不算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