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颱風到底是怎樣形成的?首先要明白熱帶氣旋是怎麼回事

2020-12-04 小穎科學知識分享

颱風飛燕與她輕盈可愛的名字比起來它所帶來的破壞力不得不說是震驚了。在日本登陸之後所過之處可以說是一派災難片的景象,被吹翻的各種車輛、掀翻的神像、刮掉的屋頂砸到電線,在造成暴曬巨型摩天輪也被吹成了風車,甚至關西機場和外界唯一的聯絡橋也被油輪撞擊而造成部分損壞。

它誕生於8月28號生成於馬紹爾群島附近,在緩慢地向西北移動的過程中它是積聚了異常充沛的能量。登陸前它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度是達到過17級,最高風速達到了每一秒65米。可以說是一枚十足的超強颱風,再考慮到我所生活的上海哎僅僅憑藉著佔全國總長只有0.9%。海安縣竟然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迎來了三個一首颱風的正面精準登陸,也是成為了我國有氣象記錄以來首個30天內有三個颱風正面登陸的城市。又想到2018的颱風季其實尚未結束,所以今天咱們說說這颱風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由於臺灣島的位於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颱風北上的路徑要衝很多,颱風其實都是穿過臺灣海峽進入大陸的所以便被稱之為颱風。當然關於颱風這個名詞的來歷還有一種說法是轉音速,其中又包含了多種觀點。一種說是由廣東話的大風演變而來再出口轉內銷之後就一城的颱風,還有說是源自閩南話豐臺還有一種說法是:荷蘭人佔領臺灣的時候他們用的是希臘神話當中大地之母蓋亞的孩子鳳來給這種風暴系統命名,在神話當中這個傢伙是一頭長有100個龍頭的魔物。

傳說他的孩子也就是可怕的大風了,甚至還有說颱風一詞源於日語的。總之就是說法很多但是很難有定論,較之於颱風你或許還聽到過另一個同樣可怕的名詞那就是颶風。還有一天這又是什麼?本質上這兩者其實都是一種自然現象都屬於強熱帶氣旋,只是因為它們產生在不同的地點叫法上才有了不同簡單的來說,就是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到格林尼治子午線的海洋洋面上生成的。

氣旋都可以叫做是:颶風,而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海面上生成的熱帶氣旋則統稱為:颱風颶風。hurricane這個詞的詞源有說是源自於加勒比海當地語言的惡魔,也有說法是源自瑪雅神話創世眾神的其中一位雷暴與旋風之神。總之大體上的就是來自於美洲本土的一些文化,當然如果硬要說企業颱風和颶風的漢語稱呼。在歷史上的這兩者倒還真的有點傻傻分不清楚的意思,自古以來都是颱風的重災區像是在嶺南異物、志嶺南雜記、嶺南路南樂至等等的古蹟當中,其實都出現過聚合臺這樣的字樣這個就是颶風而談的是風字旁加上一個颱風的臺氣象出版社社長王純中的曾經在颱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一文當中指出在古代人們把颱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使用颱風這一叫法。

按照如今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也就是每秒32.7米或以上這才進入了颱風的門檻往下則是強熱帶風暴。熱帶風暴熱帶低壓而在颱風之上還有強颱風、超強颱風一共有六檔,當一個熱帶氣旋達到了颱風級也就是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通常來說刮六級風的時候你基本上撐傘就已經非常困難了,而七級風的你迎風走的時候就會覺得步履維艱。當風力達到十級的時候很多樹木就有可能被連根拔起,因此也不難想像12級甚至十67級的風會有多麼大的破壞力。明白了颱風與颶風颱風與熱帶氣旋的關係之後,現在應該已經意識到了要弄懂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其實就要搞明白熱帶氣旋他是怎麼一回事,簡單的來說在熱帶氣旋的發源地熱帶海面那裡的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

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了一個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這是最後發育成為熱帶風暴。甚至颱風超強颱風你也懂的通常說簡單來說就意味著其實這一段話每一點知識儲備的人基本是聽不懂的,那我們就具體點往大了說颱風也好熱帶氣氛。那都是太陽的力量在地球上展示的結果在孕育颱風和颶風的溫床廣闊的熱帶海洋地區,來自太陽的熱量將海水溫度升高換句話說源自太陽的能量就被海水給儲存了起來,進而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大家知道溫度高的空氣密度小相對。比較輕於是這一部分熱空氣上升到高空其中的水蒸氣遇冷會凝結便會形成降雨雲,而此時下方海面附近的空氣。由於熱空氣的上升氣壓就變得比較低,於是附近海域的空氣就會向氣壓低的這片海域流動這就起風了。

其實還只有兩種方向的氣流一個是自下而上的上升熱空氣,一個是海面附近自外向內湧入的氣流。這好像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那種螺旋狀旋轉的大氣旋,那颱風這樣的系統它又是怎麼旋轉起來的解釋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一位法國物理學家科裡奧利了。他發現了一種有趣的在一個旋轉的體系中物體要沿直線運動,但是由於慣性的作用物體的運動方向會發生偏移。這個力就被稱之為:科裡奧利力。我們簡稱:科氏力。而由於地球就是一個旋轉系統,因此地球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也是科裡奧利力的一個分力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地轉偏向力。關於這個的我們也來看一看地理課本裡對它的定義地球在不停地自轉,這使得除赤道外的地球表面上水平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偏轉其偏轉規律。是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無偏轉,不過那有趣的事其實地轉偏向力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力就跟離心力一樣。

有一個施力者來施加這個力他們其實都只是一種慣性,這種慣性影響著地球表面物質水平方向運動的許多關鍵過程。比如說:大氣環流、大洋環流、季風河流地貌等自然過程以及炮彈和火箭的發射甚至火車行駛等人類活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由於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的抽水馬桶衝水的這個旋渦是逆時針方向的。而南半球則是順時針的還有說把水槽或者浴缸裡裝滿的水放光時在漏水口處形成的旋渦也總是按照北逆南順的方向來轉的,那麼實際情況究竟是不是這樣呢?我相信了不管你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甚至在赤道都有可能看到的順時針或者是逆時針旋轉的漩渦,這個地轉偏向力其實水的旋渦方向和地轉偏向力並沒有什麼關係。

相關焦點

  • 背景資料:颱風、颶風與熱帶氣旋
    新華網北京9月14日電 目前「森拉克」颱風正迫近中國福建北部沿海和浙江溫州沿海,同時颶風「艾克」也在美國南部沿海地區肆虐,引起人們很大關注。那麼,颱風、颶風是一回事麼?它們與媒體經常提到的熱帶氣旋又是什麼關係呢?  熱帶氣旋是一個大家族,包括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以及颱風或颶風。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颱風形成原因
    近日我國還有鄰國韓國、日本都頻繁的遭受颱風的襲擊,給各個國家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不僅是生活還有出行方便,那麼威力這麼強大的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颱風形成的原因吧。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通過氣象衛星已經查明,在洋面上出現的大量熱帶渦旋中,大約只有百分之十能夠發展成颱風。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呢?一般說來,一個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平方釐米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
  • 地球上最大的颱風有多大?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這裡來告訴你!
    大家好,歡迎來到科學小能手阿遊,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地球上最大的颱風有多大?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這裡來告訴你!如果說你處在沿海地區,那麼你可能會今天到颱風,颱風是一種自然災害,極具有破壞力。其實颱風在世界的各地都有著不同的名字,在中國我們叫做颱風,但是在美國卻稱颱風為「颶風」,而且在菲律賓被稱作「碧瑤風」。在孟加拉灣地區被稱為「氣旋性風暴」,在印度半島稱為「熱帶氣旋」等。颱風多發生於熱帶海面,我們都知道颱風是由於風的產生,氣壓的不平衡,而且高的地方攜帶氣體補充低壓的地方。之後便產生了氣體流動,便形成了風。其實對於熱帶海面,因為氣溫比較高,最後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氣。
  • 熱帶氣旋"菲特"是怎麼升格為颱風的
    2013年9月27日,一個熱帶擾動在帛琉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凌晨,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5W。上午6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低壓區。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發展機率升級為「MEDIUM」。
  • 颱風知識:什麼是熱帶氣旋?
    颱風知識:什麼是熱帶氣旋?在北半球熱帶氣旋中的氣流繞中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相反。熱帶氣旋的生命史可分為生成、成熟和消亡三個階段。其生命期平均為一周左右,短的只有2-3天,最長可達一個月左右。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於高溫、高溼和其它氣象條件適宜的熱帶洋面。據統計,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 熱帶海洋上都有熱帶氣旋生成。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颱風的影響及防禦措施
    颱風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它多發於夏秋季節。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受颱風影響嚴重的國家之一。本期MAIGOO小編為大家講解下有關颱風的相關知識,颱風的是怎麼形成的、颱風給我們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颱風來臨我們應該做好哪些防禦措施。颱風的形成形成條件1、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
  • 熱帶氣旋分級
    人們經常會看到或聽到熱帶氣旋、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以及颶風方面的報導。到底這些概念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熱帶氣旋是一種低氣壓天氣系統,在熱帶地區離赤道平均3~5個緯度外的洋面(如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上形成,其移動主要受到地轉偏向力及其他大尺度天氣系統影響,最終在海洋上消散、轉化為溫帶氣旋或在登陸陸地後消散。  在美國,熱帶氣旋分為四個等級:熱帶擾動、熱帶低壓、熱帶風暴、颶風。  在日本,熱帶氣旋分為兩個等級:熱帶低壓和颱風。
  • 2號颱風鸚鵡來襲,那颱風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最新消息,「鸚鵡已於14日早上8時50分在廣東陽光的海陵島一帶登陸,登陸時最新風力9級,風速約23m/s)上圖為6月13日中午11時-13時第2號颱風「鸚鵡」的衛星雲圖(動圖)。這次「鸚鵡」來得比較急,它最早於6月11日在菲律賓東部形成熱帶低壓,到6月12日,其中心位於菲律賓呂宋島西部,中心風力達到7級,風速約15m/s。於當晚20時加強為熱帶風暴(即颱風)。
  • 高考地理小專題——熱帶氣旋(颱風、颶風)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的深厚的低氣壓旋渦。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颱風形成于洋面溫度超過26 ℃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洋面上。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颱風發生的頻率很高,一般發生在6~11月,因為這裡有廣闊的暖洋面,海水通過蒸發,能向大氣提供充足的水汽,還有下熱上冷的不穩定大氣層結構,促使空氣上升,水汽凝結致雨。颱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歷發展、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下圖表示西北太平洋(局部)熱帶氣旋路徑頻率(1949—2000年)。
  • 科普知識: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為什麼會是渦旋狀
    我們首先來說一下颱風的條件,人們對於颱風其實研究的還不是那麼清楚,但是人們大體上認同颱風的條件有兩個:一個就是要有大量的水汽,什麼地方大量水汽,就是海上。第二就是要有大量的熱量,那這就必須在夏季太陽光強烈照射的時候,才會發生颱風,具體怎麼回事?大概就是大海,在陽光強烈照射下的時候,海水就會變成水蒸氣,同時會上升。上升這就是第一個條件。就是陽光照射。
  • 2號颱風鸚鵡將登陸廣東沿岸,來看看颱風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上圖為中央氣象臺發布的第2號颱風「鸚鵡」的發展走勢和時間表,圖片顯示在14日登陸時,其風力約為9-10級,風速約23-28m/s。屬於熱帶風暴到強熱帶風暴級別,不算特別厲害。
  • 【每日科普】颱風的形成原因
    每年的7、8月份,我國沿海地區經常遭到颱風襲擊,造成當地經濟損失及嚴重的人員傷亡,那麼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颱風形成的原理是什麼呢?颱風形成的原因     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颱風的「胚胎」,因為颱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
  • 颱風為什麼都是在海洋裡形成?
    這意味著,在北回歸線處的海水,接受的單位面積的太陽輻射功率要比其它緯度的地方高。到冬至的時候,太陽會垂直照射南回歸線。這意味著,接受太陽光輻射功率最大的地方就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於是,這裡的海水的溫度就會比其它的地方高,同時也會蒸發出大量的海水。隨著裹挾著大量水蒸氣的熱空氣升高,周圍的冷空氣就會向這裡湧入,在中間形成一個熱帶低壓中心。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嚴格地說,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個類別,熱帶氣旋則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在我國2006年6月15日開始實行的《熱帶氣旋等級》國家標準中,熱帶氣旋按照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風力被劃分成6個等級:中心最大風力6-7級的叫熱帶低壓;中心最大風力8-9級的叫熱帶風暴;中心最大風力10-11級的叫強熱帶風暴;中心最大風力12-13級的才叫颱風;中心最大風力14-15級的叫強颱風;中心最大風力16級或以上的叫超強颱風。另外,颱風在北大西洋和東太平洋被稱之為颶風。
  • 颱風的形成與命名,名稱寓意美好的颱風,卻年年造成巨大損失
    颱風的形成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颱風的「胚胎」,因為颱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通過氣象衛星已經查明,在洋面上出現的大量熱帶渦旋中,大約只有百分之十能夠發展成颱風。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呢?
  • 中考地理知識點:熱帶氣旋結構
    地球海平面上所錄得最低的氣壓(870hPa)是在有紀錄以來最強的熱帶氣旋——颱風泰培(Tip)中心所錄得的 ▲暖心熱帶氣旋的暖溼空氣環繞著中心旋轉上升,過程中水汽凝結 釋放大量潛熱,熱能在中心附近垂直分布。熱帶氣旋內各高度(接近海面例外)的氣溫都比氣旋外為高。 ▲中心密集雲層區 圍繞熱帶氣旋中心旋轉的密集雲層區,通常是由雷暴產生的捲雲。
  • 【颱風科普十三】颱風為什麼產生在熱帶海洋上?
    【颱風科普十三】颱風為什麼產生在熱帶海洋上? 來源:SRC-575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08日10:39   熱帶的海洋是颱風的老家,颱風形成的條件主要有兩個:一是比較高的海洋溫度;二是充沛的水汽。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了解山竹颱風形成必要因素
    一般說來,一個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釐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   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
  • 11號颱風紅霞來了,颶風和颱風是一回事嗎?家長科普,孩子愛聽
    9月16日,據新民晚報報導,位於菲律賓西部近海的熱帶低壓已加強為今年第11號颱風,取名「紅霞」。預計「紅霞」18日經海南島以南海面趨向越南中部沿海,強度繼續加強預計最大強度可達颱風級,並於18日傍晚前後在越南中部沿海登陸,以後逐漸減弱。家長怎麼引入颱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