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它多發於夏秋季節。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受颱風影響嚴重的國家之一。本期MAIGOO小編為大家講解下有關颱風的相關知識,颱風的是怎麼形成的、颱風給我們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颱風來臨我們應該做好哪些防禦措施。
颱風的形成
形成條件
1、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熱帶洋面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颱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面上。
2、要有一個原始渦旋。這樣在颱風形成初期不致因四周氣流直接流入低渦中心,使之迅速填塞而消失。還有,在颱風生成區高低空風向風速差別要小,這就是20°緯度以上不易生成颱風的主要原因。
3、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保存在颱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颱風暖中心結構。
4、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颱風結構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颱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面上。
形成原因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
颱風等級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個類別。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實施熱帶氣旋等級國家標準」GBT 19201-2006 的通知,熱帶氣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風速劃分為超強颱風、強颱風、颱風、強熱帶風暴、熱帶風暴、熱帶低壓六個等級。
1、熱帶低壓(Tropical depression)屬於熱帶氣旋強度最弱的級別,其最大風力為每小時62公裡或以下,熱帶低壓是颱風形成最重要的起源也是到最後消失的結尾。
2、熱帶風暴(Tropical storm)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8~9級(17.2~24.4米/秒)的熱帶氣旋,熱帶風暴的產生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熱帶低壓)。
3、強熱帶風暴(Severe tropical storm)強熱帶風暴的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24.5~32.6m/s,底層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0~11級,熱帶氣旋近中心最大風力為10~11級(24.5~32.6米/秒)時,熱帶風暴加強上去時,就稱為強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繼續加強,就會形成颱風。
4、颱風(Typhoon)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稱為颱風(typhoon)或颶風(hurricane),颶風的名稱使用在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使用的近義字是颱風,當颱風繼續加強上去時就稱為強颱風。
5、強颱風(Severe typhoon)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15級(41.5~50.9米/秒)的熱帶氣旋。當強颱風繼續加強,會成為超強颱風,如果強颱風的強度減弱,會成為颱風,強颱風發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嘯,發生時,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員傷亡,強颱風是世界上嚴重的自然災害。
6、超強颱風(Super Typhoon)是熱帶氣旋中最強級別。當風速大於51.0米/秒時就稱為超強颱風、風最高時速可達300公裡以上,所到之處,摧枯拉朽,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給人類造成災難,這種風力,陸地少見,極具破壞力。在海上,海浪為逾14米或以上的極巨浪,漫天白沫,能見度極低的情況。故超強颱風的風力明顯更甚,其具有嚴重災害性的破壞,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颱風預警信號等級劃分
颱風和颶風什麼區別
颶風和颱風沒有區別,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颱風和颶風都屬於北半球的熱帶氣旋,只不過是因為它們產生在不同的海域,被不同國家的人用了不同的稱謂。颶風和颱風都是指風速達到33米/秒以上的熱帶氣旋,只是因發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稱。
生成於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的強烈熱帶氣旋被稱為颱風;
生成於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東部的則稱颶風;
而生成於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灣的則稱為旋風。
颱風是怎麼取名的
每一個颱風的千奇百怪的名字又是從哪兒來的呢?
現在,每一個颱風的名字是按照命名表來排排坐的。
這個辦法始於1997年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的決定,而從2000年開始實行。亞太地區的14個WMO成員國和地區各提供10個名字,按一定順序排列成140個名字的命名表,循環使用。
14個WTO成員國和地區包括:柬埔寨、中國、朝鮮、香港、日本、寮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及越南。
颱風的實際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氣象廳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混亂,中國中央氣象臺和香港天文臺、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臺經協商,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
中國大陸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木蘭、海棠。
中國香港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啟德(已被除名)、珊珊、萬宜、玲玲、鳳凰、白海豚、彩雲、獅子山、馬鞍、榕樹。
中國澳門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三巴、貝碧嘉、蝴蝶、琵琶、黃蜂、蓮花、煙花、瑪瑙、梅花、珊瑚。
颱風有哪些影響
颱風的好處
1、帶來雨水
颱風給中國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東南亞和美國東南部帶來大量的雨水,約佔這些地區總降水量的1/4以上,對改善這些地區的淡水供應和生態環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驅散熱量
靠近赤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受日照時間最長,乾熱難忍,如果沒有颱風來驅散這些地區的熱量,那裡將會更熱,地表沙荒將更加嚴重。同時寒帶將會更冷,溫帶將會消失。我國將沒有昆明這樣的春城,也沒有四季長青的廣州,「北大倉」、內蒙古草原亦將不復存在。
3、保持地球熱平衡
颱風最高時速可達200公裡以上,所到之處,摧枯拉朽。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給人類造成災難,但也全憑著這巨大的能量流動使地球保持著熱平衡,使人類安居樂業,生生不息。
4、增加捕魚產量
颱風還能增加捕魚產量。每當颱風吹襲時翻江倒海,將江海底部的營養物質卷上來,魚餌增多,吸引魚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漁獲量自然提高。
5、釋放地層能量
根據《自然》雜誌刊登論文,颱風的氣壓會引發「慢地震」,使地層的能量逐漸釋放,避免產生大型的地震。
颱風的危害
1、狂風
颱風風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據測,當風力達到12級時,垂直於風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風壓可達230公斤。因此颱風大風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萬噸巨輪拋向半空攔腰折斷,也可把巨輪推入內陸;也足以損壞甚至摧毀陸地上的建築、橋梁、車輛等。特別是在建築物沒有被加固的地區,造成破壞更大。大風也可以把雜物吹到半空,使戶外環境變得非常危險。
2、暴雨
颱風的到來會造成較強的降水,有時候會持續幾天的極強降水,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甚至500-800毫米的大暴雨。颱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是最具危險性的災害。連續的強降雨還會造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3、風暴潮
當颱風移向陸地時,由於颱風的強風和低氣壓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強力堆積,潮位猛漲,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壓去。強颱風的風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產生高頻率的潮位,導致潮水漫溢,海堤潰決,衝毀房屋和各類建築設施,淹沒城鎮和農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颱風的防禦措施
1、要注意收聽、收看媒體報導或諮詢氣象局及相關網站了解颱風的最新情況和動向;一旦氣象臺發出颱風警報後,就不要到颱風經過的地區旅遊或到海灘遊泳,在外有可能受影響的人則應儘快回家。
2、颱風來臨前企事業單位要對戶外廣告牌、霓虹燈、棚架、吊機等懸空、高空設施進行加固以防被颱風吹倒造成二次損害。
3、對於個人家庭颱風來臨前則取下房屋內外懸掛的各種物品並將窗臺或陽臺上的花盆搬至室內以防砸落;同時也要儘早關閉門窗防雨,如有必要需對門窗捆緊拴牢,必要時加釘木板。
4、颱風來臨時儘量不要靠近窗戶,以免被強風將窗玻璃吹破而造成人身傷害。
5、在颱風到訪前要清理露天陽臺和平臺上的雜物保持排水管道暢通,以免颱風暴雨引起積水不暢而倒灌室內。
6、在颱風來臨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準備電筒、蠟燭等照明工具;儲備好飲用水,食物、藥品以及有關的生活必需品等,以避免斷電停水後的外出搶購。
7、颱風到訪後會令到交通路面出現積水、溼滑等現象,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開車時要注意路況信息,避開積水和交通不暢地區,減速慢行,騎車的則建議選擇步行、乘坐公交車代步。
8、由於颱風的風力強勁難免造成戶外大型廣告牌掉落、樹木被颳倒、電線桿倒地的事情,因此颱風來臨前後要避免外出;即使颱風過後要外出,當發現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斷折,為避免意外引發觸電,切勿接近,更不要用手去觸摸。
9、颱風期間雷電頻繁,要儘量關閉電器等易引雷擊的設施;發現危房,要及時與所在地房管部門取得聯繫,如需轉移則要服從有關部門安全轉移指揮。
10、颱風時因特殊情況非要外出行走時,則要穿上防水的鞋子,將衣服穿好扣緊,以減少受風面積;行走時要避開地勢低洼的易積水區,同時也要避開臨時建築物、戶外廣告牌、高壓鐵塔、大樹等;在臨近建築工地的街道行走時,要注意高空落物或飛來物,以免砸傷。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