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據新民晚報報導,位於菲律賓西部近海的熱帶低壓已加強為今年第11號颱風,取名「紅霞」。預計「紅霞」18日經海南島以南海面趨向越南中部沿海,強度繼續加強預計最大強度可達颱風級,並於18日傍晚前後在越南中部沿海登陸,以後逐漸減弱。
家長怎麼引入颱風呢?
薔薇、美莎克、鸚鵡、森拉克、天鵝……這裡的每個名字,念起來是那麼的好聽,但它們卻是颱風的名字。
超強颱風「海神」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今年第11號颱風「紅霞」又已生成。
有著好聽的名字,但實際上一個個都是不折不扣的暴力分子。
颱風到底是什麼?它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家長這樣講解颱風的形成過程
颱風的實質是熱帶氣旋,生成於熱帶太平洋的海面上。
氣旋是空氣受熱而形成的天氣系統。
受熱的空氣體積膨脹密度變小,會向上運動。這時氣壓會變低,那麼周圍的空氣就會補充過來,使得這種上升運動會持續下去。地球的自轉,讓空氣一邊上升一邊旋轉,這就是氣旋。在熱帶,由於溫度很高,空氣受熱極為強烈,旋轉上升的速度會非常快,氣旋中心的氣壓也就特別低。
如果發生在海上,那麼熱帶氣旋就會攜帶大量水汽,上升的水汽遇冷凝結,就為暴雨做好了準備。
讀到這裡的大可愛們,你們棒棒噠!可以給小可愛輕鬆解釋氣旋的形成過程了呢!下面更精彩哦!不要閉眼~~~
家長這樣描述颱風的移動過程
熱帶氣旋積攢了大量雨水,在西太平洋形成了強大的勢力。它從源地出發,一路上大搖大擺、洋洋灑灑地將暴雨、大風帶給它經過的每個角落。在颱風的中心位置,是一個晴朗的空心區,叫颱風眼。
颱風眼周圍,則是又厚又高的颱風雲牆,這裡是風力最大、降水最多的地帶。
當颱風經過時,雲層增厚風力加大,緊接著暴雨帶來了災難。如果暴雨過後,你發現天氣放晴了,這時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你此時是處於颱風眼的位置,也意味著新一輪暴雨馬上到來。當颱風眼離開你這裡後,另一側的雲牆來了,繼續開啟新一輪狂風暴雨的破壞模式。讀到這裡的大可愛,你能耐心地讀完颱風的移動過程,簡直太讓人敬佩了,請收下我的膝蓋~~~
家長這樣描述我國颱風多發地
颱風在登陸以後,由於受地面的摩擦,再加上一路上水汽的消耗,它的力量會越來越小,最終消失。
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每年的夏秋季節是颱風的多發季節。
臺灣、廣東、福建、海南這四個省緯度很低,靠近颱風發源地,他們位於抵抗颱風入侵的最前沿陣地上,發生颱風災害的次數非常多。
如果颱風的力量很大,那麼就有可能走得很遠,遠處高緯度的省份也會受到影響。
家長這樣講颱風和颶風
除了颱風,熱帶氣旋的形式還有颶風,它和颱風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只是颱風發源地是西太平洋,颶風發源地則是大西洋。
颶風經常影響美國東海岸和加勒比地區,也會造成同樣的危害。
這真是一種可怕的氣象災害!
關注我,給你不一樣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