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海軍穿第一島鏈次數增多 打破60年絞索

2021-01-14 網易軍事

核心提示:新華網9月21日報導,軍事專家李傑稱。隨著中國海上力量的不斷增強,維護海洋權益範圍擴大,中國海軍艦艇飛機穿越「第一島鏈」的次數日漸增多,特別是穿越宮古海峽和三巴海峽的次數遠比其他海峽水道的次數要多。中國海軍正在突破封鎖,走向深藍。

近年來,隨著中國海上力量的不斷增強,維護海洋權益的範圍擴大,中國海軍艦艇飛機穿越「第一島鏈」的次數日漸增多,特別是穿越宮古海峽和三巴海峽的次數遠比其他海峽水道的次數要多。

李傑

新華網9月21日報導,「第一島鏈」,在上世紀50年代是美國處心積慮設計的扼殺社會主義陣營的首道絞索,在新世紀則成為美軍加緊實施「重返亞太」和「亞洲再平衡」戰略的主要抓手。

近年來,美國進一步挑唆日本、菲律賓等亞太國家包圍中國,不斷加大了「第一島鏈」的封鎖和圍堵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島鏈上各個海峽水道的封鎖力度。

中國的海上力量,也正在加大穿越「第一島鏈」的力度,一步步走向深藍。

意在扼殺的絞索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有關部門就提出了對亞洲國家實施名為「東方弧線」的新月形包圍遏制戰略。

1950年1月12日,美國時任國務卿迪安艾奇遜正式對外宣布:「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禦圈是從阿留申群島,經日本、琉球到菲律賓。」

1951年1月4日,美國國務院顧問約翰福斯特杜勒斯說得更加具體直白:「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務範圍應是日本-琉球群島-臺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條近海島嶼鏈。」

1954年12月,美國和臺灣當局籤署了共同防禦條約(該條約於1979年廢除)。這項防禦條約闡述得非常露骨:臺灣島「構成了太平洋西部邊緣上所謂的 島嶼鎖鏈 中的重要環節」。

至此,「第一島鏈」的概念得到完善,它主要包括:西太平洋、靠近亞洲大陸沿岸的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等群島。

按照美國當年的戰略設想與前沿部署,「第一島鏈」是其扼殺社會主義陣營的首道絞索。

與中國關係密切的海峽水道

起初,「第一島鏈」最北邊從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至日本群島,主要是針對蘇聯的,防止戰後和冷戰時期蘇聯的太平洋艦隊東進、南下;而朝鮮半島的韓國、日本的九州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至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等,則主要針對中國。我國的臺灣島位於「第一島鏈」的中央,是該「島鏈」距中國大陸海岸線最近的一環。其戰略位置使得其可以有效地扼控東海與南海間的咽喉通道,掌控通往「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通向遠洋的便捷之路,因此它是整個「第一島鏈」的中間樞紐。

目前,普遍公認的「第一島鏈」,已除去最北端的阿留申群島和千島群島,共分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部分。

北部從日本九州島,經琉球群島,一直到與那國島西端的西崎,共有470多個島嶼,綿延1600餘千米。在東海海域,「第一島鏈」距我國大陸海岸線最遠處為700餘千米,而最近處不足400千米。

「第一島鏈」的中部則從與那國島的西崎至臺灣島東北端的三貂角,而後又從三貂角向西南,沿臺灣島東海岸至該島最南端的鵝鑾鼻,由此再向東南至菲律賓的亞米島東端。島鏈在這部分的長度為650千米,據中國大陸最遠處也不足500千米。

南部主要包括:菲律賓群島、加裡曼丹島,向西直至馬來半島的帕紐索普角。這部分長度約為3500千米,其內島弧距我國大陸海岸線最遠處達2200千米。

整個「第一島鏈」呈東北-西南走向,全長5700餘千米,共有大小島嶼2萬餘個。在整條島鏈及其附近海域,布有各種海峽水道無數,其中重要的海峽水道多達數十個。這些海峽水道不僅在地理位置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在軍事安全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極其顯著。

在「第一島鏈」諸多重要的海峽水道中,與我國關係最為密切,也頗為重要的海峽水道從南到北主要有:馬六甲海峽、卡裡馬塔海峽、巽他海峽、巴拉巴克海峽、民都洛海峽,三巴海峽、宮古海峽、大隅海峽、朝鮮海峽、津輕海峽和宗谷海峽等。

美國等加大水下監聽力度

自2009年歐巴馬入主白宮以來,美軍加緊實施「重返亞太」和「亞洲再平衡」戰略,進一步挑唆日本、菲律賓等亞太國家包圍中國,不斷加大了「第一島鏈」的封鎖和圍堵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島鏈上各個海峽水道的封鎖力度。例如,日本在所有重要的海峽水道兩岸都設有雷達探測設備,水下則設置有水下監聽基陣,空中還隨時出動P-3C反潛巡邏機及各種反潛直升機。

一些國家的飛機和艦艇,只要駛近「第一島鏈」的海峽水道,立即就會進入日本、菲律賓等國的雷達監控探測範圍之內,並隨即派出飛機、直升機進行跟蹤監視。水下潛艇也是如此,如果從水下通過海峽水道,也會被水下監聽基陣監聽跟蹤。

美國這些年持續加大日本、菲律賓和中國臺灣地區島礁的水下監聽布設力度。潛艇無論從哪一條海峽水道通過,美國都可以隨時掌握上述有關國家地區偵察、搜尋到的情報信息並與自己原先存儲的信息數據進行比對,從而判別出是哪國潛艇,其性能如何,以及航向數據等。

符合國際法的正常穿越

近年來,隨著中國海上力量的不斷增強,維護海洋權益的範圍擴大,中國海軍艦艇飛機穿越「第一島鏈」的次數日漸增多,特別是穿越宮古海峽和三巴海峽的次數遠比其他海峽水道的次數要多。這兩個海峽一個是在臺灣島的東北方向,一個在臺灣島的南部方向。因此,日本、菲律賓乃至其盟主美國一直耿耿於懷。

事實上,世界海上通道中的大小海峽水道,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國際航行海峽,一類是領海海峽。國際航行海峽是指世界各國船舶均能通過的海峽,水面船舶及水下潛艇都可以自由通過,不受條約或規定限制。

宮古海峽就屬於國際航行海峽。三巴海峽共包括三個海峽,即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及巴布延海峽,其中,巴士海峽也屬於國際航行海峽,後兩者則屬於領海海峽。

一些國家的艦船之所以選擇穿越宮古海峽,首先在於這是一條國際航行海峽,不受任何限制,其次在於該海峽相當寬,約有135海裡,且水深條件好,一般都有100~500米,幾乎所有的大型艦艇、航母都可以從這裡通過。

再就是巴士海峽,它也不受限制,寬約51海裡,且水深條件比較好,航道最淺的地方大約深200米。

7月份,中俄海上聯合軍演結束後,中國海軍一支編隊穿越了宗谷海峽。它是「第一島鏈」北部的最大海峽,介於日本和俄羅斯之間。它雖然屬於國際航行海峽,但實際上靠近日本北海道的一側還有3海裡的領海限制,而俄羅斯一側沒有限制。宗谷海峽寬23~40海裡,鑑於這條海峽過於偏北,過去中國海軍走得比較少,而今天,在符合國際法的前提下,它們正在正常化地穿越。

這也預示著一種趨勢:未來,中國的海上力量會按照國際慣例、按照海洋法國際公約,進一步加大穿越「第一島鏈」的力度,越來越多地走向深藍。(作者系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

資料:「第一島鏈」的國際航行海峽和領海海峽

總體而言,「第一島鏈」由北向南的海峽類型各異。

宗谷海峽、津輕海峽、韓國和日本之間的對馬海峽,以及日本南邊的大隅海峽,都屬於國際航行海峽。

再往南的宮古海峽屬於國際航行海峽。三巴海峽中的巴士海峽屬於國際航行海峽,巴林塘海峽、巴布延海峽屬於領海海峽。屬於菲律賓的民都洛海峽及巴拉巴克海峽均為領海海峽。

「第一島鏈」最南端的是巽他海峽和卡拉馬塔海峽。其中,卡拉馬塔海峽屬於領海海峽,是印尼群島之間的海峽,而巽他海峽則為國際航行海峽。

(原標題:我軍穿越第一島鏈次數日漸增多 打破60年絞索)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中國艦隊穿宗谷海峽 「第一島鏈」被撕得支離破碎
    「第一島鏈」被撕得支離破碎在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的構想中,由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等組成的「第一島鏈」能夠有力阻止中國海軍向遠洋發展。但是在中國常態化衝破巴士海峽、宮古海峽、衝繩海峽赴西太平洋訓練後,連接島鏈的節點僅剩下位於扼守日本海的宗谷海峽。
  • 我國海軍核潛艇現狀如何?真的不能突破第一島鏈嗎?096型或將改變...
    根據國家海洋局等單位的專家觀測,在中國的四大海區中,南部海域的海水透明度是最高的,這也就意味著潛艇從這裡出發被衛星發現的機率是最高的。因此,當核潛艇從榆林基地出海的時候海水還不是太深,如果正好有遙感衛星過頂,那麼則完全有可能發現我國核潛艇的蹤影。
  • 西太平洋上的鎖鏈——美國打造的第一島鏈
    但是,就實際戰略價值而言,太平洋上的「三大島鏈」對我們有著最大的威脅,尤其是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和大巽他群島組成的第一島鏈。其地理位置距離我們最近,第一島鏈主要位於中國海域與太平洋的分界線。 東海區域的島鏈從臺灣島的西側延伸至日本列島。南海區域則包括菲律賓西部和越南東部的大多數島嶼,上述島嶼構成了第一島鏈。實際上造成了中國近70%的南海的航行面積。
  • 美國構建第一島鏈,為何說臺灣島是關鍵,看我國如何突圍!
    美國構建第一島鏈對我國重重包圍,我國該怎麼突破?為什麼我國臺灣省是第一島鏈的關鍵?博採眾議地球議,大家好我是小議。今天小議就和大家聊聊美國處心積慮構建的第一島鏈,到底有沒有用?要說美國在全球最喜歡做的事情,那就是挑釁其他國家了。
  • 遼寧艦突破所謂「第一島鏈」,進軍太平洋,需要面對多大的壓力?
    中國軍事力量在亞洲排第一以前很多人可能認為中國軍隊徒有人多優勢,可如今我們已經把人海戰術轉化為高科技戰略。去年,我國的工業產值已經超過了美日德三國的總和,可以招募的士兵人數超過了兩億,就單單從軍隊數量上就已經掃平了亞洲大陸。
  • 圍堵中國,美國精心劃出5條島鏈封鎖,第一島鏈名存實亡?
    美國部署的五大島鏈有什麼不同?第一島鏈名存實亡是真是假?第一島鏈指東亞海岸線向東延伸的廣袤狹長的海域,北起千島群島,南經日本本土,向南依次為琉球群島、菲律賓、大巽他群島,最南端至印度尼西亞的加裡曼丹島,相當於沿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完全隔絕亞洲大陸和外部海洋。
  • 中日海軍實力哪家強?美媒:中國海軍超過日本但日本後臺更硬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日兩國的海軍實力到底孰優孰劣呢?對此,美國媒體給出了一個答案。據環球時報消息稱,美國福布斯新聞引述了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發布的一份戰略報告,這份報告指出,中國海軍規模現已超過日本海上自衛隊。但是,在艦艇的平均噸位上,日本海上自衛隊仍然保持著優勢,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事,日本海上自衛隊能得到美國的大力幫助。
  • 附三大島鏈知識點
    日本防衛省的年度報告書說,從2008年開始,中國海軍的艦隊多次演練如何突破「日本島鏈」這一課題。但是,最讓日本感到震驚的是,08年4月,中國四艘大型軍艦組成的一支艦隊,居然從日本本島與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穿過,實現了「日本島鏈」的中間突破,而且還圍繞日本列島兜了一圈。
  • 海軍總醫院60年:專訪神經內科主任戚曉昆
    海軍總醫院60年:專訪神經內科主任戚曉昆 原標題: 主持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自1954年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
  • 中國海軍出海口受美日鉗制 能常用的僅3至4條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海軍人士說,日本之所以如此大驚小怪,只能說明中國軍艦出海次數少,日本應該適應中國軍艦更多更頻繁地走出去。然而,中國海軍出海的每一步都不是那麼容易,不僅是出海水道的地理限制,而且美日更是部署重兵圍堵中國海軍駛入大洋。
  • 【深度】胡波:全球海上多極格局與中國海軍的崛起(下)
    考慮到海洋防禦沒有前後方之分,是動態的,加上中國近海的地緣不利環境,中國海軍必須有必要的外線,否則將失去存在的價值。  然而,中國海軍在該區域的戰略布局或有針對性的活動起步甚晚,約在2008年至2010年前後。這之前,中國海軍在第一島鏈的廣闊外線海域僅有些零星的外交和訓練活動。
  • 中國海軍聲東擊西先取印度洋 殺回馬槍戰美軍
    核心提示:今年中國大陸解放軍的潛艇和水面艦隊不斷地多次穿越第一島鏈,相繼出現在了陌生海域,遠航的範圍覆蓋了印度洋、波斯灣、地中海,而今年中國大陸與伊朗的海軍首次在波斯灣展開聯合演習,解放軍的核動力潛艇,柴油動力潛艇先後駛入了印度洋。
  • 放屁次數增多,可能是3個原因在「作怪」,得放在心上
    正常人每天的放屁次數為6到20次,如果超出這個範圍,放屁次數異常增多,那就警惕疾病找上門了。當人的腸胃道功能出現紊亂之後,可能一天中就會多次放屁。如果每天放屁次數在6到20次,而且排出的氣體在500毫升到1500毫升,則屬於正常的情況。哪些原因會導致人們放屁次數增多?
  • 紐西蘭和加拿大緊忙配合,專家:討好美國
    紐西蘭和加拿大緊忙配合,專家:討好美國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澳大利亞是一個南半球島國,本來以為這麼小的國家沒有多大的野心。實際上,澳大利亞不斷發展自己的軍事科技,而且還具備了強大的軍事力量。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很是囂張,對外政策十分強勢,學足了美國這個老大哥霸道的風格。
  • 日本自稱亞洲第一海軍,俄專家:若面對中國,能抗一小時就不錯了
    在多次修改憲法之後,日本自不量力,號稱自己建立起了一支亞洲第一的海軍,但俄羅斯專家不給面子直接戳破日本吹的牛皮,表示:如果對手是中國,日本能抗住一小時就算不錯了。    海軍一向是日本軍隊的優勢軍種,經過戰後數十年的發展,日本的海上自衛隊力量也發展得不容小覷了。
  • 90年,人民軍隊的90個「第一」
    」坦克(1945年自原關東軍坦克修理廠搜集)  24、繳獲的第一架飛機  「列寧號」(1930年繳獲的國民黨軍隊飛機)  25、裝備的第一種大口徑火炮  54式122榴彈炮(1954年生產)  26、第一艘航母  遼寧艦(2012年正式交付海軍)  27、第一代國產主戰坦克  59式主戰坦克
  • 我海軍第一支核潛艇部隊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圖]
    這就是中國海軍「殺手鐧」部隊——海軍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毛澤東主席在1959年10月,發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號召,開啟了核潛艇事業艱苦卓絕的建設發展歷程。  1970年12月,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這是繼「兩彈一星」之後的又一國之重器。  42年來,以該基地為代表的海軍核潛艇部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託舉起了威懾強敵、反對霸權的海上核盾牌。
  • 空天飛機成功著陸,控制中心一片歡呼,專家:已經打破美國壟斷地位
    我國在9月4日使用長徵2F運載火箭實施了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這是長徵2F運載火箭在4年之後的再次出徵,長徵2F運載火箭長期擔負我國的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其餘還實現了天宮系列空間站的發射任務。長徵5B運載火箭發射根據權威機構發布的消息,我國首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9月6日已經實現了成功著陸,這個標誌著我國空天飛機項目的一個巨大的成就,控制中心是一片歡呼,眾多專家就表示
  • 臺灣出動F-16成功拍攝「遼寧」艦,暴露出解放軍海軍什麼問題?
    只不過,這次「有圖」,最先發布的並不是央視或中國海軍官方,也不是在四月初剛剛客串過「遼寧」艦「御用攝影師」的日本海自鹿屋基地第一航空群,很意外的是臺灣地區空軍。根據4月23日當天台灣防務部門所發布的官方消息,顯示22日晚間或23日凌晨,「遼寧」艦編隊由南海向太平洋實施航渡,從西向東,再度通過了巴士海峽。
  • 放屁就是排毒,但放屁次數增多,是腸道病的「真香」警告?
    那放屁增多就是好現象?絕對錯誤!放屁增多,是腸道病的「真香」警告。放屁增多,可能是腫瘤在腸道內「佔位」了,看看排便行為就知道了。這類患者的排便次數增加,大便一般呈細條狀、扁條狀,若便中帶血,可能是大便在蠕動過程中與腫瘤摩擦,腫瘤表面潰破出血使然。成年人每天大便的次數保持在2次內是最健康的,萬一一天內增加了3-4次,且長期如此,當心腸道發生病變。腸癌患者也有腹瀉表現,因癌細胞對腸道黏膜造成刺激,腹瀉便是腸易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