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每個人都會放屁,而且一天不放屁是不正常的,但是頻繁放屁卻也不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屁的形成,來源於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通過腸胃消化與吸收後,受腸道內菌群影響,起分解作用,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體。這些氣體隨腸道蠕動向下運動到排出,即形成了屁。
其實放屁可直接反映人目前的身體狀況,放屁的作用,便是將人體腸道內的廢氣排出體外,以減輕腸道壓力,它是腸道消化功能正常的象徵。
放屁雖然在多人眼裡是不雅的行為,但對人體卻好處多多!不只是促進腸道蠕動,還能保護結腸,改善腹脹,降低心臟病與中風風險等。
那放屁增多就是好現象?
絕對錯誤!放屁增多,是腸道病的「真香」警告。放屁增多,可能是腫瘤在腸道內「佔位」了,看看排便行為就知道了。
以健康的成年人為例,排便應當順暢,但若是出現了腫瘤,就會佔據儲存大便的空間,腸道中的「屁」更受擠壓,便不斷排放。這類患者的排便次數增加,大便一般呈細條狀、扁條狀,若便中帶血,可能是大便在蠕動過程中與腫瘤摩擦,腫瘤表面潰破出血使然。
成年人每天大便的次數保持在2次內是最健康的,萬一一天內增加了3-4次,且長期如此,當心腸道發生病變。腸癌患者也有腹瀉表現,因癌細胞對腸道黏膜造成刺激,腹瀉便是腸易激的表現。
總之,頻繁放屁,不會是健康的信號!不過也不要一口咬定就是得了腸癌(或息肉),還有可能是這些情況導致:
1.單純的消化不良:多見於暴飲暴食的人群,食物沒有得到充分咀嚼,使得腸道消化負擔加重,食物滯留時間長,產生的氣體也絲毫不減,因而發現自己有腹脹的情況,多是消化不良了。
2.腸胃炎症: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亦可能是腸胃炎所致,人體吃入的食物無法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引發頻繁放屁、腹痛、腹瀉、便秘的情況,所幸的是,通過調理後這些症狀可消除。
3.飲食原因:若長期大量食用土豆、紅薯、豆類、豆製品、蛋類和肉類,這些食物易在體內發酵,產生大量氣體,俗稱為「屁」。另外,邊吃飯邊聊天的人,應攝入大量空氣,進入腹腔,使體內的氣體增多之後容易出現然後打嗝或者頻繁放屁的現象。
其實,若想分辨自己是不是得了腸癌,建議您重視2痛!
1.腹痛:因腸癌患者腸道梗阻,腫塊逐漸增大壓迫腸道,致使腹脹、腹痛(中下腹痛)出現,按壓腹部可見腫塊。若痛感持續,可能是腸癌久拖不治的後果,癌細胞侵蝕腸道造成潰爛,造成感染,腹部有持續性痛感。
2.肛痛:如果腫瘤生長在肛門附近,患者上廁所的時候會出現肛門疼痛(需與痔瘡區別),腫塊增大,破潰後肛門部位墜脹,有隱痛感,大便習慣改變。
需要大家警惕的是,腸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若長期有腹部不適,需注意,若最近大便習慣出現變化,還是建議大家及時檢查,平時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勿讓腸胃有過大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