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要排便,喝水要排尿,吸了太多空氣就要放屁,好像理所當然。人們會很正常的以為,放屁就是吸收了太多空氣。確實,人在吃飯時,咀嚼速度過快,或者邊吃飯邊說話邊玩手機等不專心的吃飯方式,都可能吸入大量的空氣,過多的氣體在身體中並非是好事,它會隨著血液流動到全身,難免會影響到身體內的其他功能。不建議人們憋屁,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只要吃飯時專心一點,就不至於吸入太多氣體,放屁次數也就會少了許多,保持在一天十個以內。
放屁放出來的是一種氣體,可能是吸入了太多空氣所致,也可能是身體內產出了過多氣體。有很多的食物在被腸道菌群消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出大量氣體,比較典型的就是土豆、紅薯、饅頭、麵包、山藥、蓮藕等含有大量澱粉的食物。也有些食物在胃裡面停留時,就會被胃酸分解出含硫氣體,放屁次數增多的同時屁味還很濃重,比較典型的則是韭菜、蒜、洋蔥等。還有就是會產生二氧化碳的飲品,比如碳酸飲料以及一些果汁類飲品。在飲食上稍有注意,就不至於放這麼多屁。
放屁增多也可能是消化方面的問題,大部分的食物中都含有澱粉,少量的澱粉能夠被身體快速吸收並轉化成能量。消化功能減弱時,食物的吸收速度減慢,就留給了細菌更多的作用機會,放出的氣體便會增多。這方面的問題可能是腸道內的菌群紊亂了,也可能是長時間的便秘,沒有得到調理,還有可能是脾胃過於虛寒。
歸納起來就是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飲食習慣,第二是體內有疾患,和身體是否在排毒並沒有直接關係。在調理時,也可以針對這兩種原因進行糾正。
單純的飲食所致,身體不會有腹脹腹痛以及其他方面的不適感,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習慣恢復正常,比如吃飯時咀嚼時間長一點,吃飯速度放緩一點,在食材選擇上減少碳水化合物以及能夠產氣的食物攝入。飯後的半小時可以多散散步帶動腸胃消化,避免食物大量累積,也可通過按揉腹部的方式,提高食物運化效率。
如果存在腸道菌群紊亂等問題,可以吃點山楂酸奶加速腸道蠕動,改善腸道環境。如果長期便秘,可多吃燕麥、糙米、大白菜、捲心菜等通便食材,也可嘗試按壓大拇指橈側指甲旁的穴位快速通便。如果是脾胃虛寒,平時要注意腹部保暖,也可用溫性食材幫助調理體質,可吃香菇、山藥、牛肉、糯米等食材。
放屁次數多不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也許是飲食所致,也許是體內有疾,只要每天放屁次數超過20次,就屬於放屁頻繁,需針對存在的原因進行調理。特別要提醒喜歡憋屁的人,有屁就要放,憋著也是會傷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