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6歲女白領,有段時間不管吃什麼,每天都會放屁數十次,同時還伴有腹瀉、腹痛等症狀。
即使在對飲食做了一些調整後,放屁次數依舊有增無減。
因此就到醫院做了檢查,結果被告知是腸癌Ⅲ期!
放屁次數多了,竟是腸癌徵兆?「屁」大點兒事,這麼嚇人嗎?
關於「屁」的那些事,闢謠君給你說道說道。
放屁是一種正常生理活動,規律性的排氣有利於人體健康。
但如果一個人不放屁,或者整天放個不停,很可能就是出現了某些健康問題,需要就醫檢查,進行相應的幹預治療。
比如,一段時間內放屁的次數明顯多於往常時,可能是因為有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就是頻繁放屁。
但並不能說放屁次數變多了就一定意味著患有腸癌。除了放屁多這一症狀,腸癌患者往往還會出現放屁很臭、腹痛、明顯消瘦、排便不規律等其他症狀。
因此,不要因為屁多就恐慌,但如果屁多且伴有以上這些現象時,就應該及時就醫。
「響屁不臭,臭屁不響」的老話兒大家肯定都聽過。
無論是「響屁」還是「臭屁」,在人群中哪一個都會讓人倍感尷尬。
相信很多人和闢謠君一樣都有過因為怕尷尬,拼盡全力也要把這股「呼之欲出」的氣體憋回去的經歷。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能成功化解這種危機。
可時間久了,往往會產生一個疑問,憋了那麼多次的屁它到底去哪兒了呢?
其實,大多數被人憋回去的屁都會經歷兩件事兒,要麼被身體吸收,要麼就一路跑到肺部,然後從嘴巴裡排出來。
這麼看來,「嘴巴會放屁」居然是真的!
暫時憋屁,看起來沒什麼害處,但長期憋屁是必然會傷身的。
至於為什麼傷身就要從屁的成分說起。
簡單來說,屁就是人體通過消化道排出的氣體。
這些氣體通常有兩種來源,一部分是來自於我們日常講話或者吃飯過程時從鼻子、嘴巴進入體內的空氣,還有一部分來自於消化道裡的細菌發酵分解食物時產生的氣體。
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每天都會放5-20次屁,總排氣量約為400-2400毫升。
看到這兒,一定會有人說,這也太誇張了吧,我並沒有每天放這麼多屁啊。
其實,這是因為有些屁你壓根兒是感受不到的。比如,睡覺的時候,你的身體就在放屁,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為什麼說長期憋屁對身體不好?
這是因為,屁所含的氮、二氧化碳、氫、甲烷等成分都是有害物質,憋屁時這些有毒氣體排不出,就可能被腸道黏膜重複吸收,增加身體負擔,從而引起胸悶、脹氣、腹痛、燒心、腸道功能紊亂等。
另外,經常憋屁,還有可能引起機體慢性中毒,使人出現精神不振、消化不良、頭暈目眩等症狀。
所以,聽闢謠君一句勸,放屁,人之常情,當放則放,沒必要尷尬和委屈自己,但切記一定要注意場合。
屁的到來就如人生中一切不可控的事情一樣,總是突如其來,令人防不勝防。隨心所欲的放屁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幾乎不太可能做到的事。
那麼是否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屁的產生?或者,能讓屁不那麼臭?
可以!
是的,你沒看錯,真的可以!
導致屁有臭味的最大元兇就是其中的「硫化氫」。因此,想要減少臭味就要從源頭上進行幹預,即少吃富含硫的食物。
常見的富含硫的食物有圓白菜家族(西蘭花、甘藍、小白菜等)以及紅肉(牛肉、豬肉)等,還有大蒜、洋蔥等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
平時少吃這些食物,就能少放臭屁了。
若想要減少放屁的次數其實也不難,只要少吃產氣的食物就行。比如蛋清、豆製品等含蛋白較多的食物,以及土豆、紅薯等含澱粉較多的食物就要少吃,碳酸飲料也要少喝。
此外,吃東西時狼吞虎咽的習慣會讓人吸入大量的氣體,在吃東西時細嚼慢咽不僅可以使進入體內的食物更易吸收,還能減少氣體吸入。
正常成年人每天會放5-20次屁。放屁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表現。規律性排氣有助於人體健康。
不放屁或者屁太多,都可能意味著胃腸道出現了一些問題,要留心觀察,並及時就醫檢查。
憋屁久了會傷身,引起脹氣、腹痛、燒心、腸道功能紊亂等問題,甚至還有可能出現機體慢性中毒的情況。
少吃富含硫的食物,少喝碳酸飲料,少吃產氣的食物,吃東西時細嚼慢咽,能減少放屁數量。
參考文獻:
[1]《憋住不放的屁都去哪了?關於屁你可能想知道的5個冷知識》, 人民網.
[2]《警惕!「屁大點事」別不當回事兒!這幾種屁,可能是疾病信號…》, 北京晚報.
[3]《26歲妹子每天放屁50多次,送醫後發現竟是癌症》, 科普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