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出動F-16成功拍攝「遼寧」艦,暴露出解放軍海軍什麼問題?

2021-01-14 軍武次位面

昨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七十一周年紀念日。而人民海軍部隊獻給建軍節的最好禮物,當然是「訓練、訓練、繼續訓練」!根據央視軍事媒體發布的官方消息,海軍節當天,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戰鬥群在西太平洋的廣袤海面上,連續開展編隊戰術與艦機協同戰術訓練,充分錘鍊了編隊的實戰能力。

臺灣拍攝的「遼寧」號照片

當然了,俗話說得好,「空口無憑,有圖為證」。只不過,這次「有圖」,最先發布的並不是央視或中國海軍官方,也不是在四月初剛剛客串過「遼寧」艦「御用攝影師」的日本海自鹿屋基地第一航空群,很意外的是臺灣地區空軍。根據4月23日當天台灣防務部門所發布的官方消息,顯示22日晚間或23日凌晨,「遼寧」艦編隊由南海向太平洋實施航渡,從西向東,再度通過了巴士海峽。

臺灣防務部門發布的「遼寧」艦照片

為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臺灣地區防務部門還公布了一張據說是由臺灣地區空軍拍攝的、模糊不清的「遼寧」艦照片。相對於日本海自經常能拍攝到的「高清大圖」(可能是佳能加長焦頭拍出來的),大伊萬不得不說,臺灣方面拍的這張照片實在是有點不夠看:畫質很差,解析度也不行,畫面上還有幹涉條紋和噪點,看起來距離「遼寧」艦起碼離了八百丈遠。最關鍵的是,人家海自拍出來的照片都已經是彩色高清RAW格式無損原圖了,臺灣地區空軍拍出來的照片居然還是黑白照片,初看起來實在是磕磣得很。

日本海自攝影作品

一時間,「臺灣地區空軍拍攝到『遼寧』艦」反而成了軍迷們玩梗的平臺:有說「遼剋星頓出擊塞班島」的,有說「大黃蜂出擊中途島」的,也有說「蘇裡高海峽惡浪」的,還有些比較鬼畜的則用上了「坊之岬」這麼一個梗。但相當一部分軍迷倒是在「臺灣地區空軍用的相機是垃圾」上基本達成了一致:連彩色照片都拍不出來,求對岸空軍兄弟學學日本海自「御用攝影師」的敬業精神好不好。

臺灣是如何拍攝這張照片的?

實際上,臺灣地區空軍這回拍到的「遼寧」艦照片,雖然難看,但是咱們要細細想想、多想一層,很容易就會發現:難看才是具有實戰色彩、反而是極具威脅性的照片。

臺灣防務部門發布的「遼寧」艦照片

可能是偵察版F-16的「傑作」

很簡單,這張照片經過研判,並不是如日本海自的那幫宅男們一樣,是安然呆在海上巡邏機裡拿著佳能相機配長焦鏡頭拍下來的,大概率是臺灣地區空軍RF-16A型戰術偵察機所吊掛的TARS型偵察吊艙的傑作。

臺灣有媒體宣稱是RF-16

大家看,從臺灣地區防務部門公布的「遼寧」艦航位數據,參照先前由西方某商業衛星公司所公布的照片,21日正午時分,「遼寧」艦的航位大概在海南亞龍灣海軍基地西南方向、距離海南島300多海裡的洋面上,在三沙永興島與永暑島之間。以此航位推算,距離巴士海峽入口處大約有740海裡之遙,按照「遼寧」艦及一艘航空母艦正常的航渡速度,約18到20節,從21日正午時分的航位行駛到巴士海峽入口處,大約需要36到38小時左右。也就是說,臺灣地區空軍拍攝的「遼寧」艦照片,有較大概率是在光照條件較差、甚至可能是無自然光(夜間)的條件下拍攝的,時間大概率是22日23時到23日3時左右。這種拍攝條件如果用民用相機,必然糊成一片啥也看不見,因此它必然是用偵察或者前視紅外吊艙拍攝的。

夜間一片漆黑的情況下只能用紅外吊艙拍攝

事實上,以臺灣地區空軍在臺灣南部地區的兵力編制來看,起碼咱們可以確定,在臺東花蓮基地第五戰術混合聯隊,就駐有負責戰術偵察任務的第12中隊,裝備的則是F-16A/BBlock20型戰鬥機的戰術偵察型RF-16A。

戰術偵察型RF-16A

該型飛機系臺灣地區空軍於本世紀初「鳳眼計劃」的產物,相比較老式的RF-5E型戰術偵察機,RF-16A型戰術偵察機在基本保留有F-16A/B全部空戰性能的基礎上,換裝了更加先進的TARS型偵察吊艙。該型吊艙最早基於F-14D型戰鬥機上的戰術空中偵察吊艙系統(TARPS)發展而來,吊艙內部裝備有技術相當先進的AN/AAD-5型紅外照相設備、KS-87B型前視詳查照相機、KA-99A型普查相機、內置戰術數據鏈等等。具備低空大範圍寬幅普查拍照、特定目標長時間跟蹤監視、夜間紅外成像攝影、目標圖像實時回傳戰術指揮所等功能,具備全天候偵察能力。早在2007年,就有臺灣地區媒體披露稱,新改裝完畢的RF-16A型戰術偵察機對南起福建東山島、北到舟山群島的我沿海廣大區域實施了照相偵察,經過測試,證明TARS型偵察吊艙性能優異,臺空軍非常滿意。

TARS型偵察吊艙

臺灣拍攝照片的威脅性

說了這麼多,這次臺灣防務部門拍到的「遼寧」艦圖像,有較大概率是這個臺東花蓮的第12戰術偵察中隊的RF-16A型飛機拍到的,而且根本不可能是如日本海自那樣,搞「抵近跟拍」。畢竟從TARS型吊艙的性能來看,其最大作用距離可以長達70千米,實測距離達40多千米,再加上拍出來的照片壓縮感很強,景深也相當大,同時在畫面上「遼寧」艦處於從右(西)往左(東)行駛的狀態,意味著拍照的飛機是在北方靠近臺灣島的位置上、可能是距離「遼寧」艦三十甚至四十公裡的距離上拍出來的,如果臺灣方面肯多放一點詳細信息的話,咱們甚至有把握在照片上看到具體的拍攝數據和拍攝參考線,那樣這次戰術偵察行動信息就更詳細了。

臺灣防務部門發布的「遼寧」艦照片(另外,用不起正版windows嗎?)

因此,既然搞清楚了這回臺灣地區空軍拍攝的這張「標準照」的背景和實際環境,咱們也就不難理解為啥這張照片顯得殺氣十足、威脅性相當大了:畢竟從作戰組織的角度考察,戰術偵察機這種東西,在實戰中一般都是跟負責實施攻擊的打擊機群混編、擔任隨隊偵察任務的,最典型的就是蘇聯空軍前線航空兵經常出現的,蘇-24M2和蘇-24MR的編隊組合,後者指示目標,前者實施穿透性攻擊。F-16A/B和RF-16也是一個道理,二者同時出動,後者負責為前者指示目標、提示威脅、對打擊效果實施實時評估與傳遞供決策者確定後續作戰目標。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臺灣地區空軍出動戰術偵察機去跟拍「遼寧」艦,這性質的確比日本海自拿著海上巡邏機跟拍要嚴重得多,完全可以被認為是帶有實戰背景的行動:有了目標指示,接下來就可以出動F-16A/B的4機或者8機編隊,帶上AGM-84D「魚叉」戰術反艦飛彈,對著「來犯」的「遼寧」艦丟一波了嘛。

中國航母如何防範被「盯梢」?

同時,估計很多讀者老爺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了:咱們的「遼寧」艦似乎跑到哪裡,都時刻享受著「明星」待遇,出港的時間被西方商業衛星拍攝,前出宮古海峽被日本海自給照相,跑到南海又被西方商業衛星拍到,從南海回穿宮古海峽,還被臺灣地區空軍的戰術偵察機給圍觀了一波。在平時也就算了,在戰時航空母艦老被這麼圍觀,這還得了?

其實,大伊萬覺得吧,如果咱們放寬心,航空母艦這種大型戰鬥兵器,本來就是容易被人圍觀的嘛,不僅是咱們的「遼寧」艦,美國海軍的多艘航空母艦的待遇不也一樣,咱們不也有天基的偵察衛星、陸基和海基的偵察監視系統時刻盯防著嘛。但是在平時是一碼事,而到了戰時,航母戰鬥群完全可以綜合運用多種對抗手段,比如威懾性攻擊、電子欺騙、艦載機部署方向佯動等模式,成功躲避對手的偵察窗口,只要騙過一個偵察窗口,那麼對手後續的偵察工作會難以組織得多,航空母艦可爭取到相當長的時間窗口。

而如果從悲觀的角度來講,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海軍航空母艦在部署和行動上面臨的地緣環境與地理態勢,可能是主要海軍強國裡相當差的沒有之一了。畢竟從地緣格局上,根據斯皮克曼的講法,中國的海陸格局更類似於一個「被諸多群島包圍的、從舊大陸伸向太平洋的巨型半島」,零星散布在中國大陸以東的群島就是所謂「島鏈」的組成範圍,且比較悲劇的是,島鏈上都沒有我方的據點存在。在戰時,這些島嶼很容易成為對手部署偵察監視系統的支撐點,除非我方能夠提前動作,在航母前出之前採用攻勢防禦把這些支撐點全部打掉,同時組織一定規模的空中戰役遮斷對手的岸基偵察監視系統對海偵察,否則航母前出遭對手的預報是肯定的。

這兩條「島鏈」對海軍的限制很大

畢竟,從最北方的日本列島,到最南端的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中國海軍的前出路線被限制得相當死,北方是僅有40多公裡寬的對馬海峽,而後是大隅海峽,土噶喇海峽,奄美海峽,宮古海峽和與那國水道,均是大陸架末端的狹窄海峽。過了臺灣海峽後則是巴士海峽,而後是民都洛海峽和巴拉巴克海峽,以及位於保和島及棉蘭老島之間的蘇裡高海峽與保和海。最南方隱蔽在印尼群島之間的,則是狹窄的望加錫海峽、巽他海峽和龍目海峽。在這些海峽裡寬的不過上百公裡,窄的甚至只有數十公裡。

中國海軍的前出路線(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故而,在平時乃至戰時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不管從哪個水道向外線機動,都必然從上面這些狹窄水道前出,在和平時期,被人跟拍簡直太正常了。在戰時,咱們的從內線向外線的作戰,其難度也無疑會大大增加,更關鍵的是,這些海峽與水道的存在,對中國海軍在未來十到十五年的時間裡發展遠洋勤務、保衛海上生命線的安全,堪稱是致命的阻礙,並不僅僅單純是「航母前出容易被圍觀」這麼簡單,而要打破這一局面,唯一的選擇只有一個:收回臺灣島。

相關焦點

  • 解放軍或南海閱兵 蔡英文同期出海閱艦 臺媒:武統了解下
    馬英九2014年檢閱臺灣海軍臺灣聯合新聞網4月7日稱解放軍將舉行海上閱艦式,包括遼寧艦在內的的40餘艘大小艦艇將在演習結束後參加分列式。臺灣國安單位也決定,同一時間在東部外海舉辦海空操演,蔡英文將首度登艦出海校閱艦隊,臺空軍也將派出F-16戰機支援。為配合這場操演,臺灣漁業署已於4月3日發布射擊通報,在宜蘭外海劃定海空演習區域,南北長40海裡,東西寬30海裡,船舶與航空器不得進入。依據臺軍演習慣例推斷,先前的日期是預演,正式應在4月10日或12日下午舉行。
  • 剛剛,美雙艦穿行臺灣海峽,可啟動解放軍海峽兩端軍演等三策應對
    12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田軍裡空軍大校表示,美軍麥凱恩號驅逐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當天擅自衝闖我南沙島礁鄰近海域,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對其予以警告驅離。10月9日,美軍「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闖入中國西沙領海。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其跟蹤監視、查證識別,並予以警告驅離。
  • 遼寧艦出動為何總有鯊魚跟行?已查到根本原因,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毫無疑問,遼寧艦作為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對海軍而言具備了不一樣的意義,同時也讓我國成功成為航母國家之一,不過自從遼寧艦航母服役給海軍之後,艦上工作人員就會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每當遼寧艦航母出動執行任務時,身後總會出現一大群鯊魚跟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遼寧艦穿臺灣海峽 時值蔡英文參加尼加拉瓜總統就職大典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衍龍】臺灣「國防部」1月11日發布消息稱,臺北時間11日上午7點,中國大陸遼寧艦號進入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通過臺灣海峽。而同一時間,蔡英文正在出席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的就職大典。
  • 臺飛彈艇裝16枚大型反艦飛彈 目標遼寧艦
    前不久臺灣地區新聞媒體報導,臺灣地區新一代大型飛彈快艇正式被命名為「沱江」號。該艦可攜帶8枚超音速飛彈,8枚亞音速飛彈對大型目標進行複合攻擊,號稱是「航母殺手」,很明顯目標直指解放軍遼寧艦和兩棲艦隊。
  • 1974年的今天,人民海軍為馳援西沙,第一次穿越臺灣海峽
    深度摘要:中國海軍雖然在1974年西沙海戰中取得了勝利,但也暴露出南海艦隊缺少大型水面艦艇的短板,因此中央急調東海艦隊3艘護衛艦直接穿越臺灣海峽,南下馳援。這也是人民海軍第一次穿越臺灣海峽,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
  • 075型兩棲艦下水只是開始 中國兩棲艦隊還缺高性能直升機
    解放軍在071型艦上摸索了直-8和直-10著艦與整備的經驗,075型的直升機整備保障相較071隻是放大了規模,運行方式差距反而不大。但在2年內摸索出大量直升機上艦的新戰法,解放軍海軍依然面臨壓力。從美國海軍各種公開信息看,本次出動的軍艦至少在5艘以上,除了「美國」和「邦克山」外,在南海至少還部署了「前進部署」在新加坡的兩艘瀕海戰鬥艦「加布裡埃爾·吉福茲」(LCS-10)和「蒙哥馬利」號(LCS-8),以及前幾天高調通過臺灣海峽的「巴裡」號驅逐艦(DDG-52)。當然這些並非是全部兵力。
  • 美國海軍驅逐艦過臺灣海峽 此前曾赴南海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美國海軍「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剛剛在南海刷過存在感,「巴裡」號驅逐艦4月23日又過臺灣海峽。 -52)4月23日通過臺灣海峽。 「巴裡」號驅逐艦隸屬於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前進部署在橫須賀海軍基地,不是「羅斯福」號航母所屬的第9航母打擊大隊麾下的驅逐艦。該艦於今年4月10日從臺灣海峽南下南海地區,但美方並未通報。隨後,4月18日,「巴裡」號驅逐艦曾赴南海區域,與「邦克山」號巡洋艦有過合照。
  • 兩艘美艦再穿臺灣海峽,國防部強硬表態,解放軍時刻戒備隨時出擊
    文/南風據報導,31日清晨美國的兩艘驅逐艦再次出現在臺灣海峽,這是繼「馬斯廷」號18日行駛經過臺灣海峽之後,是美艦本月第二次穿過臺海,也是今年的第13次,是相隔一年半之後再次派兩艘美艦穿過臺海。對此我國的國防部立即回應稱解放軍時刻戒備準備隨時出擊。
  • 解放軍主力戰艦齊聚南海大演習 美軍雙艦通過臺灣海峽想幹什麼?
    解放軍南海大演習之際 美軍雙艦通過臺灣海峽想幹什麼?臺媒報導,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今早主動公布,伯克級神盾飛彈驅逐艦麥肯號(USS John S.McCain DDG-56)與柯蒂斯魏柏號(USS CurtisWilbur DDG-54)於今日通過臺灣海峽,並強調通過臺海證明了美國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承諾;臺灣「國防部」也隨後證實,美國驅逐艦2艘上午由南海航經臺灣海峽後,續向北航行。
  • 解放軍南海軍演後 蔡英文將首次登艦校閱臺軍艦隊
    【文 觀察者網/於寶辰】上個月,以「遼寧」號航母為首的解放軍龐大艦隊現身南海,向外媒展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畫面」。3月30日,海南海事局又發布了「南海軍事訓練臨時禁航」通知,宣布在南海海南東部一處海域將於4月5日到11日間實行禁航。
  • 為何解放軍一再停留臺灣西南海域?
    近年從1月開始逐漸增加軍演次數與參演兵力,9月份達到了高潮,例如9月18日3架轟-6K、8架殲-16、4架殲-11B、4架殲-10C在海峽中線活動,以及次日9月19日12架殲-16、2架殲-10C、2架殲-11B、2架轟-6K、1架運-8抵達同地點操演。 有意思的是,自此的大部分時間,解放軍軍機集中在臺灣西南海域,而且以運8(高新六號)為主。
  • 解放軍在東海及福建南部海域軍演,綠媒緊盯:分別在臺灣南北兩端,有...
    【環球網報導 記者尹豔輝】臺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1月12日報導稱,臺軍方高層官員今天(12日)說,解放軍近日分別在臺灣北部的東海海域實施多艘軍艦實彈射擊與對抗演練,在臺灣西部的福建南部海域進行直升機大編隊跨海突擊、島礁佔領演練。
  • 面對遼寧艦「孤獨求敗」,美國海軍只能張羅「老將出馬」
    出海的「遼寧」艦航母編隊由於美國航母連續遭受新冠病毒的奇襲,竟然成為整個太平洋上唯一處於實戰狀態下的航母編隊這事兒,在當代世界軍事的發展中算是個頗有意思的事件。雖然咱們都清楚,這「遼寧艦稱雄太平洋」的情況除了咱們人民海軍這幾年發展給力之外,主要還是要仰仗美國人的襯託。不過在太平洋這張臺子上要是來上一出「論捧逗」,那美國人絕對是不會甘心站在臺子裡面的。
  • 山東艦編隊浩蕩通過臺灣海峽,臺媒緊張鬧出大錯:認不清是什麼船
    但此次山東艦航母編隊通過臺灣海峽一事,引發臺灣媒體的強烈關注,多家臺灣媒體卻將山東艦誤認成遼寧艦。山東艦和遼寧艦這兩艘航母,雖然均採用滑躍式起飛甲板,外觀上看似十分相似,但在細節上有很大區別,最明顯的區別的是山東艦舷號為17,遼寧艦舷號為16。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防務部門負責人以及部門高官連夜進駐防務指揮機構,企圖進行全面"監控"。
  • 2020最後一天,兩艘美艦穿航臺灣海峽丨北京觀察
    這是美國海軍艦本月第2次、本年度第13次航經臺灣海峽。今天上午9時許,中國國防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下午,中國外交亦回應強調,「中國人民解放軍時刻保持高度戒備,隨時應對一切威脅挑釁,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 美軍鼓吹「重返臺灣」,解放軍「武統」提上日程
    但他同時稱,臺灣終將是中國的「紅線」議題,「如果有必要的話,最終他們會使用武力來行使對臺主權宣示」,「所以美國不是要幫助臺灣在一場與中國(大陸)的全面衝突中獲勝,那是不可能的」。他提醒稱,「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棘手的問題。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不能過度挑釁,但也不能相反地因為沒有挑釁,而在下一個10年中的某個時刻引來中國在那裡的行動」。臺灣海軍準備好了?
  • 專家:致遠艦文物是真正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
    遼寧丹東東港發現致遠艦的消息,引發全國關注。  參與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專家陳悅,這艘戰艦能體現北洋海軍風貌的一艘戰艦。  「致遠艦上的文物也將是目前中國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  目前國家文物局已經確認,經遠艦沉沒在遼寧莊河黑島的老人石海域;日俄真正期間沉沒在旅順海域的有平遠艦和濟遠艦,其中濟遠艦已經打撈出水一大批文物;旅順曾是北洋海軍重要的基地也是甲午戰爭的重要戰場,同時遼東地區本身就是甲午陸戰的兩大戰場之一。
  • 解放軍「逼近」臺海?蔡英文宣布重要決定!
    山東艦傲視太平洋 日前,已有山東艦抵達海南某軍港的照片被放出,這是山東艦時隔356天後再次穿越臺灣海峽。對此海軍新聞發言人劉文勝海軍大校表示,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這次組織山東艦航母編隊跨區機動訓練,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訓練。如此看來,國產航母「山東」艦要在海軍三亞基地「過冬」了。 儘管只是例行的訓練任務,仍然引起不小的騷動。臺灣方面不僅公布「山東」艦航母的動向,還出動「各型艦船6艘、各型飛機8架次」進行監視。
  • 遼寧艦變成「幽靈船」?民進黨認慫?美國無視國際法挑釁中國
    編輯:堅果審稿:悠悠近日,大陸教育部宣布2020年暫停開放對臺灣留學、讀書的政策,今年民進黨選舉大勝,兩岸關係也隨之更加緊張,並且臺灣從2019年8月份就已經實施類似「幽靈船」通過臺灣海峽,民進黨當局認慫?前段時間莫健拜訪臺灣之後,民進黨當局就進入了警戒狀態,尤其是最近賴清德的行蹤被嚴格保密,民進黨當局更是採取異地辦公的方式,不僅僅是他們兩人,身處民進黨領導核心的那些人最近都很少同屏出現過,說是出於安全的考慮,似乎是在某些事情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