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狼群」,千島稱霸——翻江倒海的「刺鮁」號潛艇傳奇

2020-12-05 和風漫談

前情提要:「刺鮁」號是一艘小鯊魚級潛艇,1942年2月下水後便緊急奔向太平洋戰場,創造了輝煌戰績。前三次戰鬥巡邏中,它經歷了兩手空空的第一輪;首開戰果的第二輪;也經歷了一時失策飽受爭議的第三輪。如今它更加成熟自信,像一條蛟龍般刺向侵略者,讓日本法西斯膽戰心驚。七出大洋!打遍日艦無敵手,一時失策惹爭議——刺鮁號潛艇傳奇

「刺鮁」號(SS-238)

四、黃海「狼群」(接上篇序號)

1943年2月23日,「刺鮁」號開始第四次巡邏。它在中途島稍作停留後前往巡邏區,目的地是黃海東北端、鴨綠江和大連海域附近。

日寇已經在這裡猖獗很久了,貨船大搖大擺的往來航行,仿佛沒人能傷害他們。以前盟軍潛艇從未到過這裡,一是能力不夠,二是這裡海水很淺,平均水深只有37米,潛艇很容易暴露。所以「刺鮁」號途中進行了潛水、消防和水面作戰演習,為後繼者積累經驗。

正所謂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其實日軍也沒想到盟軍敢來這裡,所以反潛力量薄弱,整個航程中「刺鮁」號沒有遇到任何反潛飛機,大部分時間都在水面上航行。

零式水上偵察機

3月19日「刺鮁」號的好運來了,它在長崎周邊海域用1枚魚雷將一艘1000多噸的「增源丸」號貨船擊成兩段。船尾立即下沉,船頭在水面上掙扎了幾分鐘也不甘心的沒入水中,只留下一串漩渦和氣泡在不斷翻騰,吞噬了所有倖存者。

4小時後,又發現另一艘「裕山丸」號貨輪。「刺鮁」號發射2枚魚雷,第1枚將前桅杆下方船舷撕開一個大洞,第2枚擊中未爆。「刺鮁」號又補了2枚,但這艘大難不死的貨船歪著身子逃開了。

4天後,「刺鮁」號在朝鮮半島以南海域又逮到一艘2000多噸的大魚,應該是大東商社的「保山丸」號。莫頓艇長送上3枚魚雷,前2枚打飛了,第3枚正中貨船舯部將其擊沉。33名倖存者抓著各種木板、碎片漂在海面上。

這片海域的敵船實在多,就像海釣遇到了大魚群,一下鉤就魚咬。不一會兒,另一艘2100多噸的「日通丸」號也出現在潛望鏡裡。莫頓艇長照例送上3發大禮——2枚擊中艦橋下方,1枚擊中主桅杆下方,這船也沒救了。

「日通丸」號被擊沉瞬間

4名日本落水船員倒是硬氣,拒絕所有營救向天皇盡忠去了。「刺鮁」號從海面殘骸中收集了一些紀念品,浮出水面向渤海海峽北部的老鐵山水道進發。

第二天,「刺鮁」號到達老鐵山水道時發現自己被目標包圍了,到處都是運輸船,簡直如惡狼闖進羊群一般幸福。

早上十點先幹掉一艘中型運煤船,中午又發現一艘裝滿燃油的「高山丸」號大油輪。「刺鮁」號悄悄跟上去發射魚雷……但是,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操旦的MK-14魚雷。

這玩意兒堪稱二戰美軍的一大敗筆,因為戰前各部門扯皮導致性能極差,直到後來修正後才有所改觀。它的毛病一大堆:

1926年實驗中MK-10魚雷從靶船下方穿過

1、定深不準。你定7米它敢從10米下跑過去,因為壓力感應儀有問題,這還怎麼炸龍骨?

2、提前爆炸。因為磁性引信不行還沒等靠近敵船就炸了,活活把人氣死。

3、撞擊引信邪門,最有效的垂直撞擊往往不爆,歪著斜著撞擊反倒能爆。

4、導航系統稀爛,經常不按設定路線跑,轉著圈瞎繞,甚至回過頭來打中母船。

所以「刺鮁」號發射的魚雷中2枚提前爆炸,1枚擊中沒炸,後補的第4枚直接消失的無影無蹤。

MK-14魚雷

人家「高山丸」號也不是萌新小白,船上有炮!架起來就向「刺鮁」號開火了。潛艇立馬下潛,經過14分鐘急速潛行後搶佔有利陣地,然後又發射3枚魚雷。謝天謝地!終於有1枚擊中「高山丸」號的輪機艙。它在4分鐘後沉沒。

第二天早上,「刺鮁」號逮到「五月丸」號貨輪,結果2枚魚雷提前爆炸了……被氣瘋的莫頓艇長直接上浮,逼近貨輪用100毫米甲板炮射出90發炮彈,又用20毫米機關炮突突了好一陣子,打得目標渾身冒火,燃燒了1個小時後才沉沒。

沒等多久,莫頓又用甲板炮擊沉了一艘小型貨船。此船一度向潛艇發起「萬歲」衝鋒,但被巧妙地躲開。它也被打得全身是洞,悲慘的死在水中。艇員們通過潛望鏡興奮的欣賞戰果。

打炮上癮了,連小舢板也難逃毒手。當天晚上,「刺鮁」號將一艘百十來噸的日本拖船打成篩子。當機關炮卡殼時,「刺鮁」號駛向拖船,艇員們用中途島海軍陸戰隊贈送的「禮物」(自製燃燒瓶)扔向拖船,將它燒的亂七八糟。

3月28日,「刺鮁」號又炮擊2艘日軍摩託艇。幸虧它們跑得快,才沒被打沉。29日,用艇艉2枚魚雷擊沉「大和丸」號貨船。

20毫米厄利孔機炮

在第四次巡邏中「刺鮁」號滿載而歸,一共擊沉9艘,重傷3艘日本艦船,把日軍大後方擾得天翻地覆、人人自危——這裡再也不是安全水域,再也不是天堂,這裡是血債血償的修羅場!

「刺鮁」號創造了美軍一次巡邏中擊沉敵艦最多的歷史紀錄,讓日軍一度認為黃海有一群盟軍「狼群」在活動,嚇得所有航運都停滯下來。

4月6日「刺鮁」號抵達中途島,開始整修。

歸來,桅杆上綁著代表勝利的「掃帚」

五、千島群島稱雄

隨著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不斷反攻,1943年5月美軍發起了奪回阿圖島的行動。日軍打算派艦隊支援,美軍則派出他的頂級刺客——「刺鮁」號到千島群島附近攔截。

「刺鮁」號在飛機護送下從中途島前往巡邏區,它一路上觀察海況、偵察地形、拍攝敵人設施,忙個不停。

5月4日,「刺鮁」號到達擇捉島東北端,莫頓艇長調整航向朝東南方前進,偶遇了6863噸的「神川丸」號特設水上飛機母艦。「刺鮁」號潛入水中發射3枚魚雷,1枚擊中船舷。

「神川丸」號傾斜著身子,調轉航向以11節航速逃離現場。「刺鮁」號沒有追上,只能嘆了口氣浮出水面繼續巡邏。

「神川丸」號特設水上飛機母艦

三天後,又發現1船1艦沿著海岸線緩慢航行。莫頓先向貨船發射2枚魚雷,緊跟著又朝護航艦發射4枚魚雷。魚雷呼嘯著折斷了5340噸的「第五多聞丸」號貨輪的龍骨。護衛艦卻幸運地躲過4枚魚雷,獨自逃跑了。

看上去好像敵軍很弱,其實也不是一帆風順。5月8日「刺鮁」號在神戶海岸附近遇到一支由2艘護衛艦和1艘大型補給船組成的艦隊。本來這樣的目標不適合招惹,但誰讓莫頓是賭徒呢。他鬥膽發射了3枚魚雷,2枚提前爆炸,1枚擊中沒炸。然後「刺鮁」號被護航艦隊圍毆,夾著尾巴逃跑了。

9日晚,「刺鮁」號沿著氣仙沼灣航行,雷達上出現兩個目標:一艘大型油輪和一艘貨船。夜晚行船顯然是缺乏護航,只能偷偷跑,於是「刺鮁」號毫不客氣的將它們送到龍王那裡去坐客。

「刺鮁」號在水面航行

12日它又攻擊2艘貨船,但是魚雷問題不斷,4枚只擊中1枚。莫頓射出最後2枚庫存後,除了聽到一聲撞在船上的沉悶「砰」聲外,什麼也沒有聽到。

前幾次巡邏魚雷就故障頻出,但是戰果掩蓋了問題。第五次巡邏「刺鮁」號運氣和發揮都很出色,但10枚魚雷攻擊8個目標,卻因為故障原因丟掉了一半戰果。

到嘴的鴨子又飛走了,莫頓再也不想忍受,回到基地後立刻向上級抱怨MK-14魚雷的糟糕表現。

5月22日,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親自為「刺鮁」號頒獎。隨後潛艇回出生地馬爾島海軍造船廠檢修,7月20日中隊司令小約翰·格裡格斯上校又頒發了更多獎項。

威廉·尼米茲上將

六、日本海,我來了!

8月6日「刺鮁」號開始第六次巡邏,從鄂霍次克海繞到日本海,直逼日寇家門口。

13日發現3艘中型貨船,發射1枚魚雷沒有擊中,一路尾隨了2天。15日,又發現另一艘更大的貨船向北航行。

莫頓這傢伙挺花心,馬上就拋棄舊愛追逐新歡。「刺鮁」號潛入水中接近貨船,發射4枚魚雷都出現問題。攻擊引來了日軍魚雷艇,莫頓不得不放棄尋歡,鬱悶了一整個晚上。

16日,又發現一艘南行貨船、一艘北行貨船,魚雷依然不好。「刺鮁」號4天內攻擊了9艘貨船都沒有成功,魚雷問題到了必須要解決的時候了,否則冒著巨大風險卻徒勞無功,所以司令部下令「刺鮁」號返回。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返航途中,「刺鮁」號順手幹掉了3艘小舢板。一艘是漁船,潛艇向船頭開炮示警,它卻不肯停下來,所以很快被打成廢墟。6名日本漁民投降後被當作戰俘帶上船。

另外2艘小舢板也不肯停航,船員跳海後拒絕援救。「刺鮁」號第六次巡邏就拎著這麼點兒戰果回家了。

最下方:美國MK-18魚雷

莫頓因為魚雷而備感痛苦,強烈要求重返日本海大幹一場。這次他一枚MK-14也不要,全部換成新到的MK-18型電動魚雷。

七、英魂永在!

「刺鮁」號從珍珠港出發,9月13日在中途島補充燃料,前往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之間的拉佩魯茲海峽,計劃與「鋸鰩」號潛艇會合。

它通過千島群島時還發回了無線電報,此後就再也沒消息傳回。在殘酷的戰場上這意味著什麼,大家心裡都明白。

原來「刺鮁」號在黃海、日本海上翻江倒海,已經讓日本軍部抓狂。尤其是9月25日在日本海擊沉「太子丸」號貨船後,10月5日「刺鮁」號又在衝之島東北10海裡處擊沉了8100噸的「崑崙丸」號聯絡船。造成544人死亡,其中2名是國會眾議院議員,在世界上引起軒然大波。此後又擊沉三艘貨船,總噸位5300多噸。

「崑崙丸」號聯絡船

「崑崙丸」號的沉沒讓日軍極為惱怒,海軍立下誓言:必須要殲滅敵潛艇!

他們將第15號、43號反潛艇、第23號掃雷艇、第17號掃雷特務艇組成反潛艦隊。派出大批水上飛機瘋狂搜索,連庫頁島上陸軍第38戰隊的偵察機也加入進來。

經過多天搜索,10月11日終於在拉佩魯茲海峽附近發現「刺鮁」號蹤跡。水上飛機召喚反潛艦隊蜂擁而至,另外5架飛機也趕來支援,這架勢哪裡是圍剿一艘潛艇,分明是一場艦隊對決!

從早晨9點多一直到晚上,日軍用一整天時間從空中、海上投下無數炸彈和深水炸彈,炸得海面波濤翻滾,魚蝦死傷無數。「刺鮁」號不是神仙,當然沒有倖免,否則真就是奇蹟了。

海面上漂著3海裡長、60米寬的浮油帶……頑強的「刺鮁」號沉沒了,莫頓艇長和80名艇員也英勇犧牲。

整個服役過程中,「刺鮁」 號共擊沉18艘日本艦船,如果不是魚雷掉鏈子,這個數字還要大幅上升。它因此榮獲了6枚戰役銅星紀念章,本來應該還有榮譽勳章的,但因為第三次巡邏時的事情而錯失。

海底的「刺鮁」號

二戰後人們也沒有忘記這艘英雄潛艇,一直在尋找它。2005年一個由美、日、澳、俄組成的國際小組發現了「刺鮁」號,它靜靜地躺在拉佩魯茲海峽約65米深的海底,仿佛還在戰鬥中。

2007年7月8日,陣亡者家屬和海軍來這裡舉行了紀念儀式。英雄們用生命讓世界重歸美好,願他們永遠安息,並祈禱世界永遠和平……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打遍日艦無敵手,一時失策惹爭議——刺鮁號潛艇傳奇
    提到二戰,總會想起大西洋上橫行的德國「狼群」和驚心動魄的盟軍反潛。然而太平洋戰場上除了激烈的航母對決,盟軍潛艇部隊也同樣創造出輝煌戰績,沉重打擊了日本運輸船和補給線。這其中就有一艘小鯊魚級潛艇——「刺鮁」號(SS-238 Wahoo)。
  • 穿越對馬海峽突入日本海,二戰美軍潛艇的一次大冒險
    兩年前的1943年10 月,「刺鮁」號潛艇在日本海上巡航時被日軍反潛部隊擊沉,艦上人員全體陣亡。這其中就包括該艦的指揮官——美國海軍的傳奇人物戴德利·W. 「馬什」·莫頓。「刺鮁」號的損失讓美軍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的指揮官查爾斯·A.洛克伍德海軍中將崩潰,「這是我們遭到的最嚴重的打擊」,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的心都碎了,願上帝懲罰日本人」。
  • 「妖婦」大鬧日本海:美軍潛艇狼群襲擊,擊沉日軍艦船27艘!
    文/滅霸他爸二戰時期,德國海軍U艇部隊憑藉「狼群」戰術,幾乎切斷英國的海上運輸線,給同盟國造成巨大損失,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照貓畫虎,也對日本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狼群」襲擊,取得了不俗的戰績。鑑於此,美國海軍潛艇部隊決定派出「海德曼妖婦」中隊,前往日本海域,效仿德國「狼群」戰術,襲擊日本船隻。5月27日開始,美軍9艘潛艇分三批從關島基地出發,前往日本海匯合,並統一展開襲擊。
  • 刀鮁、黃金鮁和鮁魚,完全不是一回事
    圖二 沙氏刺鮁  鯖科馬鮫屬的種類都可以叫「鮁魚」,但該科有一個名字中有「鮁」字的沙氏刺鮁/Acanthocybium solandri沙氏刺鮁只在南方海域出現,青島未見。  剛掛掉的鯕鰍身上會有金黃色的遺蹟,但它不是「黃金鮁」,更不是鮁魚,膠東這邊可能更習慣稱之為「刀鮁」。
  • 二戰中,德國海軍潛艇的狼群戰術究竟高明在哪裡?
    不過到了1941年初,德軍又重新恢復了海上攻擊,而且這一次德國海軍潛艇又採用了一套全新的戰術打法,即大名鼎鼎的——狼群戰術。「狼群戰術」是由德國海軍名將鄧尼茨所發明出來的一種戰術,其作戰方式大致是這樣:當一支艦隊的位置被發現後,德軍潛艇總部就通知與該艦隊距離最近的一艘潛艇前往並在不被發現的安全距離內保持跟蹤。
  • 二戰蘇聯潛艇大戰德國「提爾皮茨」號戰艦傳奇
    提起二戰潛艇,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國「狼群」。它們如幽靈一般在海上遊蕩,讓盟軍商船聞之色變,唯恐避之不及。為了消滅這些嗜血的惡狼,保護至關重要的海上交通線,盟軍每次運輸都派出一大群艦艇護航,與德軍潛艇廝殺一番。
  • 鄧尼茨的狼群,德國U型潛艇一覽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潛艇戰,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德國海軍的狼群。德國人依靠極高的工業效率在短短幾年內建造了超過1100艘正規潛艇,且不說其成效如何,僅這個數字就是前無古人的。那麼鄧尼茨手中到底有多少種潛艇可玩呢?恐怕知道的人就比較少了。
  • 希特勒的「狼群」,二戰德國潛艇艦隊的重建之路
    然而如果面對的是一大群德國潛艇(即「狼群」)的話,其護航艦艇組成的防禦圈將很容易被德國潛艇滲透突破後遭受攻擊,從而造成巨大的損失。鄧尼茨還進行了許多課題的研究,其中就包括盟軍ASDIC系統的有效性。鄧尼茨認為,如果想在大戰期間完全切斷英國人的海上供應線,將需要至少300艘遠洋潛艇。這一目標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然而鄧尼茨很快也發現潛艇的建造並非德軍最高指揮部的優先發展方向。
  • 納粹德國潛伏於大洋之下的狼群,U型潛艇部隊是如何建立的?
    可相比於水面艦隊,德國的U型潛艇部隊就不一樣了,甚至可以稱其為德國海軍的「海下狼群」,在德國海軍的破交戰略裡,這些U型潛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幾乎左右了早期的海上戰爭。那麼德國海軍的U型潛艇部隊,到底是如何被德國人發展出來的呢? 一、艱難重建的潛艇部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潛艇部隊曾經有過輝煌戰績,一度差點把英國人逼得發瘋。
  • 瑞典打造隱形潛艇執行秘密任務(圖)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為阻止美國援助歐洲的行動,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潛艇戰,但在這次封鎖戰中,一名德軍將領提出了一種更具革命性的潛艇戰法,即「狼群戰術」。圖為二戰期間,盟軍的大型護航船隊在大西洋上航行。  圖為納粹德國海軍「海狼」潛艇部隊司令,同時也是「狼群戰術」的發明者,卡爾·鄧尼茨(1891—1980)。
  • 親吻狼群的傳奇老者:茹毛飲血與狼共舞
    在德國,有一位傳奇的老者,他能夠得到狼群的親吻和信任,他就是79歲的狼類研究專家Werner Freund。Werner Freund曾在部隊任傘兵,退役後開始研究狼群的生活習性,並成為一個佔地25畝的狼群保護區的發起人。
  • 青島又捕獲「巨無鮁」了,鮁魚的事兒還得嘮一嘮
    各種馬鮫對比論個頭,中華馬鮫在鯖科馬鮫屬中是當之無愧的No. 1,最大個體250釐米,藍點馬鮫最多到100釐米多,所以只要在青島近海捕獲2米左右的「巨無鮁」它的分布海域包括中國渤海、黃海和東海,總體上比前述二種更靠北,青島市面上的鮁魚大多數都是它。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說,黃海鮁魚多是中華馬鮫,誤矣。
  • 揭秘中國反航母三大利器:擁有亞洲最大潛艇部隊
    一周多時間後,在中國的多次抗議下,美韓最終確定「華盛頓」號只是到日本海演習而非此前韓國媒體盛傳的黃海。入夏以來,隨著美韓要聯合演習震懾朝鮮、觸碰中國戰略底線,以及中國軍方少有地做出接連強硬反應,人們開始日益關注一個話題:若美航母到中國近海遂行「不法行動」,中國在軍事上有何應對手段?
  • 美國傳奇潛艇鸚鵡螺號戰記:給擊沉艦艇拍照,運送八路軍式突擊隊
    鸚鵡螺在中途島號大戰後,利用自己的遠洋優勢直接到日本近海攻擊日軍船隻,擊沉數艘商船後還偷襲擊沉了日本白露級驅逐艦「山風」號,在確定命中魚雷後上浮給山風號拍照,這張照片送回國內後成為戰爭債券的宣傳素材,也成為了美軍潛艇部隊的象徵。
  • 美國傳奇潛艇鸚鵡螺號戰記:中途島海戰拖住日本艦隊立下大功
    美國海軍在二戰中水面艦艇名艦無數,但水下艦隊也同樣戰功赫赫,接下來介紹美國在二戰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獨角鯨級大型遠洋潛艇SS168鸚鵡螺號,該艇是美國在戰前專為廣闊的太平洋作戰設計,水下排水量高達4000噸,在大量潛艇排水量低於1000噸的當時這個噸位是驚人的,巨大的噸位賦予了他強大的戰鬥力和多任務用途
  • 勇敢號航母:二戰德國潛艇首個大戰果 極大鼓勵了德國研究潛艇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在航母方面德國一直都是一個大短板,但是在潛艇方面,卻將其作戰功能發揮到出神入化。更是發展出了狼群戰術,在整個二戰期間的大西洋戰場上,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給盟國的艦隻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
  • 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到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拉開帷幕,這時德國海軍潛艇才剛剛發展了短短四年,總共才只有57艘潛艇,其中適合遠洋作戰的潛艇才區區22艘,可以說,在潛艇方面,德國海軍還沒有擁有應付戰爭的足夠力量,正如鄧尼茲在1945年6月接受審判時所承認的,「早在戰爭爆發時,我們就已經被打敗了,因為德國並沒有在海上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這麼點潛艇,只夠刺一下英國人!」
  • 青島又逮到「巨無鮁」了,關於馬鮫魚還得再談談
    圖二論個頭,中華馬鮫在鯖科馬鮫屬中是當之無愧的No. 1,最大個體250釐米,藍點馬鮫頂多也就100釐米出頭,只要在青島近海捕獲2米左右的「巨無鮁」,必然「大號是中華」。分布海域包括渤海、黃海和東海,總體上比前述二種更靠北,青島市面上的鮁魚大多數都是它。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說,黃海鮁魚多是中華馬鮫,誤矣。
  • 「深海狼群」哪家強?美俄中位列前三,潛艇數量傲視全球
    潛艇在一戰和二戰時期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在二戰時期,那時候潛艇發揮的作用已經深入人心,更別說一部分的核潛艇還搭載了洲際飛彈。潛艇則被譽為「深海狼群」,因此到了現在,各個國家都沒有忘記潛艇在海上作戰時所發揮的作用,有實力的國家都在忙著研發屬於自己的潛艇。
  • 《戰艦世界》海軍傳奇:重溫潛艇 USS鱈魚號_遊俠網 Ali213.net
    而設計師們在關注戰鬥體驗的同時,也著力於深挖各系艦船的傳奇故事,並將其傳達給大家,讓您能更好的了解她們在歷史上的風採。  今天要介紹的主角與以往不同,是潛艇「USS鱈魚號」,如今其永久的停泊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並在那裡成為了一艘博物館艦,其歸屬於二戰中美國設立的著名潛艇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