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漁期之前,青島又一次捕獲「超級大鮁魚」,重達203斤,日前被五四廣場附近某魚莊收購。
中華馬鮫
上圖就是那條鮁魚,體長比一般小夥子略有過之,壯碩程度完勝。青島市面上常見的鮁魚多是藍點馬鮫/Scomberomorus niphonius,而這傢伙卻是中華馬鮫/S. sinensis。如此氣勢恢宏的大魚,冠之以「中華」二字一點也不枉。順便說一句,藍點馬鮫的種加詞「niphonius」實為「日本」二字日語發音的拉丁化,和中華馬鮫之「sinensis」恰好針鋒相對。
各種馬鮫對比
論個頭,中華馬鮫在鯖科馬鮫屬中是當之無愧的No. 1,最大個體250釐米,藍點馬鮫最多到100釐米多,所以只要在青島近海捕獲2米左右的「巨無鮁」,必然是中華馬鮫。此魚體側灰綠色,腹部銀白色,成魚體側上方具10-12條不規則黑色橫帶,斑紋比較模糊,不如藍點馬鮫的更清晰醒目。該種的側線非常別致,有一個陡然下降的段落,其它馬鮫魚的側線較為平緩。
康氏馬鮫
馬鮫屬老二要算是康氏馬鮫/Scomberomorus commerson,測量過最重的是200釐米70千克,比中華馬鮫尚有不如。該種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南方海域,山東南部沿海也能捕獲到,但北方市面上罕見,至少本磚家從未見過。和其它馬鮫魚相比,康氏馬鮫的斑紋從背部到腹部呈縱向條狀,特徵明顯,一眼即可分辨。據說這是最好吃的馬鮫魚之一,想必比粗糲的藍點馬鮫更細嫩,有機會到南方且不可錯過。
藍點馬鮫
藍點馬鮫
然後就輪到我們最親愛的藍點馬鮫/S. niphonius了,它是整個北方最常見的馬鮫魚,為鮁魚之正朔。此魚體背側藍黑色,腹部銀灰色,沿體側中央具數列黑色圓形斑點,其斑點非常清晰醒目。它的分布海域包括中國渤海、黃海和東海,總體上比前述二種更靠北,青島市面上的鮁魚大多數都是它。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說,黃海鮁魚多是中華馬鮫,誤矣。
朝鮮馬鮫
但是,在眾多的藍點馬鮫中,還可能混雜著一些外貌相似的「異類」,比如朝鮮馬鮫/Scomberomorus koreanus,過去曾被叫做「蘇聯鮁」。此魚和藍點馬鮫外觀近似,體長可達150釐米,但腹部較寬,看上去偏短胖。和藍點馬鮫的顯著區別就在體型上:藍點馬鮫的頭長大於體高,而該種的體高則明顯超過頭長。還有一個體長80釐米左右的小兄弟斑點馬鮫,特點是尾部斑點較少,北方沒有,故略去不計。
總之,在青島的水產品市場上,能見到的「鮁魚」就這三種:藍點馬鮫、朝鮮馬鮫和中華馬鮫。藍點馬鮫最廣泛,體型最標準;朝鮮馬鮫常在本地鮁魚出現之前「魚目混珠」,體型臃腫,氣質明顯不同;中華馬鮫偶爾能見到,基本上都是超大個頭。哪種最好吃呢?青島人民認為,還是洄遊至黃海的藍點馬鮫最佳,其餘的都差點兒。這可能出於某種地方情懷,也可能是由於新鮮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