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開刺網反圍剿,躲過拖網再出發:鮁魚的洄遊之旅!

2021-01-12 八鮮過海

在海鮮明鑑大本營所在的青島,女婿們在穀雨前後的仲春時節都得給嶽父大人(當地叫老丈人)送一對新鮮的鮁(bà)魚,俗稱「鮁魚禮」。鮁魚越大顯得女婿對丈人越尊敬,因此衍生出了「鮁魚跳,丈人笑」這樣的民俗佳話。

你也許不知道藍點馬鮫,但一定聽說過鮁魚水餃

喜提大鮁魚的丈人多半會召喚丈母娘(嶽母大人)把它們或紅燒,或家常,或香煎,更大的可能是剁餡包成皮薄肚大的水餃。對鮮香糯彈的鮁魚水餃的執念並非青島人獨有,整個膠東地區,乃至嘗過這道美味的全國甚至全球的吃貨,往往一生都會欲「鮁」不能。

鮁魚水餃 攝影:李玉強

藍點馬鮫 手繪圖:李玉強QMCS

鮁魚的中文學名是藍點馬鮫。它還有很多地方俗名。在浙江寧波,它們被稱為「川烏」,並被尊為開春第一鮮;在東海彼岸的日本,它們被叫做鰆(サワラchūn),有春天之魚的美好寓意。藍點馬鮫在春季生得最為鮮美豐腴,誰能不愛。

我太傻了嗎

藍點馬鮫的學名為Scomberomorus niphonius,是鯖科馬鮫屬的一位成員。Scomberomorus這個拉丁名詞原意是「愚蠢的鯖魚」;而頗為巧合的是,在青島方言裡,傻乎乎,缺心眼兒的人被戲稱為「潮鮁」。不知東西方的上古先賢們是不是從肌肉發達的外表來斷定馬鮫魚類必然頭腦簡單。

「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魚是沒有鰾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遊啊遊啊,遊累了就在洋流裡面睡覺...」 「昂,它就是個潮鮁」。— 潮鮁正傳

暢輕無阻,唯快不破,這個殺手惜時又惜命

與同科的遠房大堂兄藍鰭金槍魚一樣,藍點馬鮫也有線條健美的軀體和動力十足的新月型尾鰭。藍點馬鮫的體色低調但不乏素雅,背部呈略帶金屬質感的藍黑色,體側有數列黑色圓形斑點,腹部銀灰色。因體型在盛產肌肉棒子的鯖科魚類中算是偏細長側扁的,藍點馬鮫在日本又被稱為「狹腹」。

因為鱗片很小常被誤以為是無鱗魚 攝影:周驍

藍點馬鮫的胸鰭、背鰭、腹鰭、臀鰭都生得短小,肌間刺極少,鱗片小到幾乎不可見(所以幾乎全身都好吃,真乃恨刮鱗、怕魚刺的吃貨們之福音),連多數硬骨魚類引以為傲的魚鰾都省去了。藍點馬鮫這種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簡約主義追求,是保證自身隨時高速穿越水層的一種進化選擇。相比無鰾魚,有鰾魚需要更長的時間適應水壓變動,任何快速的上浮或下沉活動都會產生外部水環境和身體壓力差的劇烈變化,導致充滿氣體的魚鰾急劇膨脹或縮小,造成臟器損傷,甚至丟掉性命。但放棄魚鰾的藍點馬鮫同時也失去了魚鰾帶來的上浮功能,它只能依靠肌肉的運動永不停息地在水中遊弋,才能保證自己不會下沉海底。與它同科的金槍魚和很多鯊魚也是如此。

被迅速釣起的深海魚類往往被迅速膨脹的鰾擠出胃囊,死狀可怖 攝影:王松林

雖然背負著「蠢和傻」的諢名,藍點馬鮫極其廣泛的分布範圍卻已證明它們是成功的生存者。它們若有魚生信條,那一定是「唯快不破」。藍點馬鮫的衝刺時速可以達到40-50公裡/小時。它們不僅遊動迅速,生長速度也同樣迅猛。藍點馬鮫在出生的第一年就能長到叉長42釐米,體重500克以上;2齡魚叉長可達55釐米,體重超過1千克。它們終生都在生長,但是2齡後生長速度會顯著放緩。7-8齡的藍點馬鮫叉長達可達70釐米-1米左右,體重在3-4千克之間。絕大多數藍點馬鮫在1-2歲就達到性成熟,但在動物界早熟的代價往往就是壽命偏短。藍點馬鮫的自然壽命不會超過十幾歲,有限的壽命也決定了它們的最大體長也就在1米掛零,體重很少超過10公斤。

魚類測量術語

藍點馬鮫是貪婪的掠食性魚類。憑藉表現俱佳的耐力和速度,外加敏銳的視力和一口利齒,藍點馬鮫把凡是可以入口的魚、蝦、魷魚、烏賊等統統視為獵物,甚至較小的同類也不放過。但是不大不小的身型決定了它們在食物鏈中只能佔據中上層的位置。它們從小到大都得時刻逃避金槍魚、旗魚、劍魚、鯊魚等等大型肉食性魚類和齒鯨類等海洋哺乳動物們的捕殺。當然,就算遇上這些更大、更快、更狠的大佬,藍點馬鮫也不會束手就擒,它們常常會成千上萬地聚集在一起,動作整齊劃一,形成一個的球形「魚捲風」,讓捕食者目眩神迷,難以鎖定目標。如果這大招還不行,那它就乾脆扭腰甩尾,四散逃命。

繞開刺網反圍剿,躲過拖船再出發

藍點馬鮫屬於海水中上層洄遊性魚類,也是我國近海資源衰退背景下少數能維持高產的大型魚類。每年初春(3月中旬),海域水溫升高,促進了藍點馬鮫性腺的加速發育,它們游離越冬場向北進行生殖洄遊。4~6月,到達產卵場的藍點馬鮫開始繁衍後代。每條雌性藍點馬鮫都是極為高產的母親,平均每條在每次繁殖季可以產下60多萬顆卵。產卵之後,親魚和幼魚均在產卵場附近海域分散索餌。至8月下旬,隨著近岸水溫下降,魚群陸續向較深水域進行適溫洄遊,繼續攝食,生長育肥,並於12月中下旬陸續回到各個越冬場。這是屬於藍點馬鮫的四季節律。

藍點馬鮫洄遊路線示意圖(參考黃渤海藍點馬鮫種群變動與海表面溫度的關係[J])

在這種生殖洄遊的習性下,也相應產生了藍點馬鮫的春汛和秋汛。春汛時,大大小小的漁船布下一張張天羅地網,守候在成年藍點馬鮫產卵的「必經之路」上,藍點馬鮫只有突破重重包圍才能到達 「產房」。到了秋汛,還未成年的小馬鮫和它的父母又要再次突破漁船的層層圍剿,才能回到南黃海到東海中部的「安樂窩」度過冬季。

鮁魚漂流單片刺網示意圖 來源:《黃渤海區漁具通論》

藍點馬鮫的年產量雖然較為穩定,但隨著捕撈網具的網目不斷縮小和捕撈強度的增加,其種群發生了許多變化,比如個體小型化、群體低齡化,幼魚生長速度加快,平均性成熟年齡提前,親魚產卵期延長等。邱盛堯等學者的研究顯示:在上世紀70年代前,多數在黃渤海繁殖的雌性藍點馬鮫會在2齡後(體重達到1千克左右)達到性成熟。而從90年代至今,絕大多數雌性藍點馬鮫在1齡(體重僅500克左右)即達到性成熟。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很可能是高強度捕撈導致的 「人工選擇」讓性早熟且生育能力強的小個體馬鮫魚得到了更大的存活機率,因為它們能夠趕在被捕撈之前把自己的基因傳給後代。但遺憾的是,早熟小個體父母產生的後代通常成年個體也更小,不但經濟價值更低,也讓苦心尋覓大鮁魚的青島女婿們徒增焦慮。

數據來源:《中國漁業統計年鑑》

針對上述情況,我國各級政府漁業管理部門也制訂了相關的保護措施,如產卵親體保護、伏季休漁、縮短可捕期等多項管理法規,以保護藍點馬鮫漁業資源。雖然這些管理法規延長了當年幼魚的年內生長期,增加了藍點馬鮫資源的利用效率,但仍有不足之處。例如,研究表明藍點馬鮫初次性成熟最小叉長約為410mm左右,而《渤海區漁業資源繁殖保護規定》中藍點馬鮫的可捕標準為叉長380mm以上,這說明有一大部分未成年的幼魚被合法捕撈,嚴重破壞了資源的補充群體,使藍點馬鮫群體更加趨於小型化、低齡化。同時,對捕撈鯷魚等小型魚種所制定的最小網目尺寸極小,這會兼捕藍點馬鮫的仔魚和幼魚,雖然尚未對藍點馬鮫資源造成毀滅性打擊,但依舊會造成大量高價值漁業資源的損耗,令人痛惜。

明鑑建議大家,如果在市場看到380mm以下的「鮁魚羔仔」,或在休漁期看到新鮮鮁魚,不要購買,不要購買,不要購買!因為這些漁獲都屬違法捕撈。只有管理部門和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徹底杜絕這種違法行為!

變暖是遠慮,缺糧為近憂

藍點馬鮫大部分時間棲息在海域中上層,對低溫尤其敏感,其資源分布、洄遊移動、棲息分布等都直接或間接受到水溫影響。研究表明,10°C的水溫已成為藍點馬鮫洄遊魚群是否進入漁場的閾值。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海洋溫度整體上升,強ENSO(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的合稱)事件頻繁發生,直接或間接地制約魚類洄遊的路線和方向,對藍點馬鮫資源和漁場的位置產生嚴重影響。資料顯示,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日本海近岸的藍點馬鮫漁獲量大幅增加,這主要是因為氣候變化引起的日本海沿岸水溫升高,導致馬鮫洄遊路線改變。

左:日本海藍點馬鮫漁獲量變動;右:藍點馬鮫分布區域擴大到日本海(西川哲也,2011)

每年春汛藍點馬鮫北上洄遊的目的不僅僅是到達北方的產卵場,它們還在沿途一路追捕著一種叫做日本鯷魚的小型魚類(北方俗稱「鮁魚食」)。日本鯷魚是黃渤海到東海北部的藍點馬鮫種群全年的主要獵物。與藍點馬鮫一樣,這種小型魚類也是年復一年地進行著南北向的季節性洄遊,並且它的分布也與水溫關係密切,溫度過高會使得鯷魚幼魚孵化率降低,從而致使藍點馬鮫幼魚食物緊缺。

讓藍點馬鮫的食堂雪上加霜的是,長期高強度的捕撈已經造成我國鯷魚資源日益衰退。在黃、渤、東海海域,為了滿足水產和禽畜養殖業對飼料的需求,從上世紀90年代起,鯷魚從先前的低值雜魚一躍成為重點捕撈對象,平均每年捕撈量高達近百萬噸(多數被加工成魚粉、魚油作為飼料工業的原料,也有部分被直接作為冰鮮飼料投餵給養殖的魚類和蝦蟹等)。就所屬海域的生態功能而言,日本鯷魚是無可爭議的基石物種(keystone species),它們的存在與否,會影響到數十種相關物種的存活(為了方便吃貨們了解基石物種,想想非洲大草原上的角馬)。若鯷魚種群得不到有效的保育,高度依賴它們為生的藍點馬鮫、帶魚、太平洋褶柔魚(真魷)等中到大型肉食性種類資源養護的就無從談起。

為什麼被吃的總是我——鯷魚是眾多肉食性魚類

重要的食物來源 手繪圖:李玉強QMCS

1974-75年,在膠州三裡河文化遺址發掘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成堆的鮁魚骨。看來我們與藍點馬鮫的緣分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3900多年前。「馬藺開花,鮁魚來家」,「好魚馬鮫鯧,好菜芥藍薳」,「春事剛臨社日,楊花飛送鮫魚。」……諸多宜俗宜雅的民謠詩句已經讓藍點馬鮫升華成為沿海漁家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圖騰。

從新石器時代就在滋養著我們的藍點馬鮫種群現在正遭受過度捕撈、食物短缺、氣候變化三重威脅。加強科研監測,應用基於生態系統的理念和技術,繼續深化漁業改革,再加上廣大消費者們在打擊非法漁獲方面的全力配合,我們還是有機會讓藍點馬鮫繼續魚丁興旺,甚至而且更加壯碩健康。畢竟,不管哪裡的吃貨都愛鮁魚餃子,往後多少代的老丈人都得收鮁魚禮不是?

海鮮明鑑:

科學吃魚,才不會無魚可吃。每個人舌尖上的選擇,決定了海洋的現在與未來。為了培養新一代負責任的海鮮「吃貨」,海鮮明鑑將為中國消費者定製科學、有趣的可持續水產品消費指南。想要邊吃海鮮邊做環保?那就快快關注我們吧!

海鮮明鑑評級說明

感謝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李昂老師審閱並對本文提出寶貴修改意見。

轉載聲明

本文轉載自海鮮明鑑,如需轉載,請註明原文出處。

相關焦點

  • 頭茬春鮁魚都是外地貨 本地鮁魚再過20天上市
    「現在能吃的魚就那麼幾種,剛才看了一下,這些鮁魚還比較新鮮,也就不管是不是本地鮁魚了。」採訪中有市民這樣說。 「這兩天春鮁魚賣得特別火,主要是咱們青島人很認鮁魚,大多數人買鮁魚是送給老人吃的。」不少水產攤位業戶這樣說。中國烹飪大師、宋家美食城總經理宋峰介紹,鮁魚,學名藍點馬鮫,滋味鮮美,民間素有「山有鷓鵠獐,海裡馬鮫鯧」之說。
  • 青島頭茬鮁魚上市?別著急買…這份買鮁魚攻略速收藏
    「今年海水回溫快,很多外地的作業船早早地趕到漁場作業,一些外地收魚船想要搶佔青島的鮁魚市場,打了一個時間差,這才出現了春鮁魚提前一周上市的情況。」魯嶗漁60127的船長孫可芳介紹。記者了解到,沙子口本地大部分收魚船尚未出海,一些船老大說,因為現在海上作業船的產量不算高,再加上有風浪,預計下周陸續出海收魚。
  • 沙子口頭船鮁魚上岸 3500斤一小時就搶光(圖)
    價格    每斤比去年貴5元    歷年來頭船鮁魚的價格都要比其他船次的價格高一些,再加上今年休漁期提前,使得鮁魚季時間大大縮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鮁魚的價格。當天上岸的鮁魚個頭都不算小,最大重達13斤。    「給我來8條大鮁魚,要8斤的,小的不要。」
  • 刀鮁、黃金鮁和鮁魚,完全不是一回事
    現在則轉而用於指代魚類,通常指鯖科馬鮫屬的種類,以藍點馬鮫/Scomberomorus niphonius為「鮁魚」之正朔。詳見。  ,,俗稱馬友、午魚,並不被包含在日常語境的「鮁魚」之中。這又是一種正名中有「鮁」字卻不屬於「鮁魚」的魚,並非主要經濟魚類,各海域捕獲數量不多,青島近海更是少見。據說肉質細嫩鮮美,遇到即是有緣,不妨買來五臟廟內超度。
  • 青島本地鮁魚中旬上市,肉質細膩味道鮮美
    俗話說「鮁魚跳,丈人笑」。春季正是鮁魚大量上市的時候,青島的女婿們開始忙著給丈人送鮮鮁魚嘗鮮。鮁魚水餃、鮁魚丸子、紅燒鮁魚、香煎鮁魚……一條條新鮮的鮁魚在丈母娘的手裡變成一道道餐桌上的美食。  收到鮁魚後的長輩會在第一時間將鮁魚烹飪成美味的鮁魚菜,其中必有鮁魚丸子、鮁魚水餃、燉鮁魚等幾道菜,再配以茼蒿(諧音「同好」)、豆腐(諧音「都福」)等菜,寄託子孫同好、闔家幸福之意。
  • 青島本地當流鮁魚上市 比去年每斤要便宜三塊錢
    原標題:本地當流鮁魚上市啦本地鮁魚身材堅挺尾部帶藍色斑點,想吃儘早買吧又到一年鮁魚季。在東南季風吹送下,西太平洋暖流從我國南海沿著海岸線經過東海和黃海一直往北走,鮁魚在穀雨前後洄遊到黃海北部青島海域。於是青島的第一波漁汛本周隨之而來,鮁魚春汛將持續個把月左右,估計到5月下旬結束。今年本地當流鮁魚行情如何?怎樣區分本地當流鮁魚和南方鮁魚?市場行情今年價格比去年降兩成「本地當流的春鮁魚,趕緊送丈人啦! 」前天下午,記者在鎮江北路農貿市場看到,不少業戶都把春鮁魚重點推出,價格在每斤26到50元不等。
  • 青島又捕獲「巨無鮁」了,鮁魚的事兒還得嘮一嘮
    中華馬鮫上圖就是那條鮁魚,體長比一般小夥子略有過之,壯碩程度完勝。青島市面上常見的鮁魚多是藍點馬鮫/Scomberomorus niphonius,而這傢伙卻是中華馬鮫/S. sinensis。如此氣勢恢宏的大魚,冠之以「中華」二字一點也不枉。
  • 鮁魚與鮐鮁魚之爭,到底該如何區分?
    鮁魚與鮐魚,看上去比較相似,好多人都分不清。 有人說體型大的是鮁魚,體型小的是鮐魚。這是不嚴謹的,小鮁魚和鮐魚大小也差不多尺寸呢。 鮁魚和鮐魚,在西太平洋都有捕撈。由於兩者習性差不多,經常一網打上來,既有鮁魚也有鮐魚。 如果是沿海居民,一眼就能從花紋和體表特徵上區別開來。 最大的區別是體表花紋和體型。
  • 三層刺網、高壓電...這樣捕撈水產品涉嫌犯罪
    三層刺網、高壓電......這樣捕撈水產品涉嫌犯罪 2020-06-04 0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方人熟悉的鮁魚,為啥在浙江賣出「天價」?
    鮁魚,也就是馬鮫魚,在我國,這種出產範圍極廣的高價值海鮮,從渤海灣到海南島都可捕獲,基本實現了南北通吃。肉厚刺少的馬鮫魚,徵服了沿海地區的人們。雖然近幾年,海洋漁業資源日漸匱乏,大小黃魚等各類昔日的明星魚種不是枯竭,就是魚汛難覓,可鮁魚卻始終活躍在我們的餐桌上,在為我們提供優質的蛋白質的同時,卻也給南方人和北方人帶來了吵架的理由。這事兒還得從浙江寧波的一個小漁港說起。象山港,對全國人民來說是小漁港,可在寧波人民心中的分量卻是極重的。
  • 鮭魚洄遊|震驚自然界的未解之謎!
    提高免疫力、降血壓 、預防糖尿病、防治老年痴呆鮭魚出生在淡水中,成長於大海裡,4年達到成熟期,每年秋季啟程,成千上萬條鮭魚從海洋出發,經歷3000公裡長途跋涉,逆流而上,歷經千難萬險,最後僅剩千分之一的鮭魚,回到它們出生的地方,身體由銀白色,變成了美麗的紅色,在完成繁衍的使命後力竭而亡,這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程,「鮭魚洄遊」——世界上最悲壯的生態現象之一。
  • 【煙臺民意通】伏季休漁期市場仍見鮮魚 攤販公然出售新鮮鮁魚針良魚
    根據讀者反映的情況,近日記者調查了我市市區的幾處農貿市場,新鮮鮁魚、針良魚都有銷售,甚至帶魚、飛魚等稀罕物在市場上也能看到。「新鮮鮁魚,今早剛打的,18元一斤!」在黃務大集南邊的魚市上,好幾個攤販正在賣鮁魚,鮁魚身上還掛著海菜。休漁期哪來的新鮮鮁魚?會不會是攤販將冰凍的鮁魚解凍以後當新鮮魚賣?有人提出疑問,攤販勃然大怒:「你看看這個魚鰓,你看看這個魚皮!」
  • AVG《出發!第一次日本之旅》限時免費
    今日(3月4日)Steam商城迎來喜加一,原價36元的冒險解謎遊戲《出發!第一次日本之旅(Go! Go! Nippon!~My First Trip to Japan)》開啟限時免費領取的福利活動,目前玩家好評率為87%!
  • 青島早市,鮁魚熱銷,市民紛紛做成鮁魚乾,掛滿街頭
    而最為熱鬧的是在海鮮市場了,小編在青島早市上看到,不少攤位上開始擺滿鮁魚,價格相當於春季鮁魚來說,便宜不少。兩斤左右的是12元一斤;七八斤一條的是22元一斤,而在春季,這些大鮁魚25元一斤就算是便宜的了,最貴的時候能賣到45元一斤,甚至是50元一斤。不過冬天吃鮁魚,人們不是吃新鮮的,而是吃鮁魚乾。
  • 保護大腦,鮁魚和腦黃金一個都不能少,紅燒鮁魚解饞又補腦
    2007年全家來到了浪漫之都——大連。大連是一個海濱城市,三面環水,可謂是山美,水美,人美。這裡的海產品特別豐富,作為內陸長大的我,就單拿魚來說,看到的魚無非就是鯉魚、草魚、鯽魚……來到大連後,我真是開了眼見,貴的三文魚、金槍魚……便宜一點秋刀魚,偏口魚,大黃花魚……最便宜的小黃花魚、鯧魚、鮁魚……那些只有在電影裡才能看到的魚,在大連大一些的市場上隨處可見。
  • 馬鮫魚還是鮁魚?
    彈殼在這裡明確的告訴大家,這是胡扯,彈殼在青島每年不知道要見到多少馬鮫魚,一千克以下的那是小魚,再過一段時間,到了四五月份進入吃這種魚的旺季,各大海鮮市場上將可以見到大量的馬鮫魚,其中個頭大的有一米多,重量有十幾斤甚至二十斤!
  • 實拍團島市場春鮁魚又肥又新鮮,價格都給你問好了(附鮁魚的20種吃法)
    ,再改小火燒3分鐘,關火,將鮁魚撈出晾涼即可。4.煮片刻,湯裡加少許鹽,再加點胡椒粉,出鍋時再淋點香油。撒上蔥花,鮮香的丸子湯煮好啦!茄汁鮁魚3.鍋置火上,放入蔥姜蒜片爆香,再倒入番茄塊、2勺醬油翻炒。4.放入煎好的鮁魚倒入適量清水。(水沒過魚身即可)5.加入番茄醬、鹽小火燜至1.5小時。最後轉大火收汁即可(魚做好,用魚湯泡一夜更入味)西紅柿燉鮁魚
  • 拖網捕魚對海床造成持久破壞
    為了研究這種方法的影響,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的Sarah Paradis和同事分析了從地中海西北部拖網漁場採集的沉積物,他們的研究時間分別是拖網季節(有密集的拖網作業)以及季節性的休漁期。作者將這些樣品與附近未拖網海域海床的沉積物進行了比較。相關論文發表於《地理物理研究快報》。 他們發現,拖網漁具與海床的連續接觸導致侵蝕和沉積物組成的變化。
  • 鮐魚、鮁魚、挪威青花魚:如何分辨哪些是網紅鯖魚?
    目前,中國市場上常見的鯖科魚類,主要有三種:鮐魚(學名日本鯖魚)、鮁魚(學名藍點馬鮫)、青花魚(大西洋鯖魚,俗稱挪威青花魚)。所謂鯖魚,是一類中型的中上層海水魚類的統稱,並不是某一種魚的專屬名稱。就如同鮭魚,是一類大型的洄遊性海水魚類的統稱,而不是特指大西洋鮭魚(三文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