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2020-12-06 騰訊網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二戰中的日本海軍實力?

由於日本自身的島國屬性,讓他們總是以歐洲的英國作為發展海軍的主要參考。不僅全套照搬了訓練和管理制度,也在軍官飲食與精氣神層面也儘量向對方靠攏。然而,只需要看看二戰日軍對於護航航母的使用方式,就能明白他們與英國老師的差距到底有多麼遙遠。

日軍的驅逐艦 也主要服務於艦隊決戰需要

最初的護航航母,起源於1941年的英國。皇家海軍為了應付沉重的商運護航任務,發展出這種適合低強度作戰的海上航空戰武器。而彼時的日軍卻根本不需要考慮這些事情。他們正日以繼夜的推演艦隊決戰,並磨練自己的夜間突襲技巧。由於將戰爭模式認定為短促的對決,日軍根本不考慮如何處理長期的逆風局面,更不會為本國商船的護航花費多少心思。

戰爭初期 日軍完成處於攻勢狀態

1942年,太平洋戰局迅速發展,又讓日本原先的作戰計劃顯得不合時宜。由於掌握著的戰場制空權與絕對制海權,帝國很輕鬆的將整個南洋地區都收入囊中。相應的,無論是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石油,還是英屬馬來亞的橡膠,都必須靠船隻進行海運。於是,個別巡弋近海的美國潛艇便屢屢下手,擾的航線不得安寧。但日軍的目光依然集中於正面戰場,並期望佔領中途島、夏威夷與澳大利亞,從而將整體防線繼續往東推進。結果,自然是聯通整個東南亞的水面力量,居然無法保護本國的戰略運輸。

日本帝國的生命線 同樣需要依賴本國商船隊伍

當然,這並不是日軍不知道使用護航航母。事實上,早在1941年後,日軍就陸續下水服役了3艘用商船改造的母艦。但她們的任務居然不以保護船隻為主,而是要不斷擔負起飛機運輸任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為飛行員訓練提供模擬場所。因此,當英美兩國不斷為護航編隊提供航空支援能力的同時,日本的護航母艦卻完全淪為海軍航空兵的搬運工。

長期被當做飛機運輸機使用的 大鷹號

限制日本發展強大護航力量的原因,還在於自身的資源與人口匱乏。不用說後來開足馬力擴軍的美國,就是看上去步入衰敗的英軍都依然是家大業大。由於可以從整個大英國協世界號召作戰人員,皇家海軍始終擁有更大基數的兵源規模。大西洋兩岸的互通有無,也讓自身可以隨時按需要改變武裝力量結構。所需的艦船也能以最快速度完成趕工。日本則不具備以上的任何優勢。軸心國陣營無法為其提供更多軍艦,陸軍的不斷擴編也等於是在壓縮海軍發展規模。因此,日本海軍實際上更看中自身的軍艦損耗,生怕因損失而立刻陷入兵力不足。

日軍真正的護航母艦 神鷹號

但鑑於英美兩國的成功案例,日軍也不得不在42-44年之間進行妥協。尤其是在可怕的中途島戰役後,海軍立刻將購買的1艘德國商船進行改造,強行升級為護航航母。這就是二戰日本海軍的唯一護航航母--神鷹號。由於排水量超過17000噸,讓其足以攜帶27架作戰飛機。放在漫長的南洋航線上,足以威懾所有心懷不軌的美國潛艇。但等到改裝工作完成,已經是日軍全面轉入守勢的1944年中。日軍甚至有考慮將其直接納入決戰部隊的範疇,卻還是因巨大壓力而聽之任之。

正式服役後的神鷹號護航母艦

1944年7月,神鷹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首次本職行動。由於帝國海軍在馬裡亞納海戰中遭到重創,支撐中太平洋防線的塞班島也落入美軍之手。日軍被迫加強菲律賓的駐軍實力,應對隨時到來的全面反攻。為此,海軍組織了Hi-69船隊,向南洋戰場輸送寶貴的作戰飛機。神鷹號就成為護航編隊的空中支援平臺,而主要掩護對象是更早服役的2艘護航母艦--大鷹號與海鷹號。當編隊抵達新加坡後,又負責將運輸南洋本地物資的Hi-70船隊護送會本土卸貨。

在南洋地區執行護航任務的日軍驅逐艦

這年9月,隨著菲律賓戰事的臨近,神鷹號再次率領護航編隊南下新加坡。雖然日本海軍努力複製英美兩國的護航制度,但始終擔心遭到實力大增的美軍艦隊攻擊,所以不敢輕易深入關鍵性區域。等到戰役開始後的11月,才迫於形勢而冒險直抵呂宋。

美軍登陸菲律賓後 迫使日本加大對南洋的增援力度

這次行動不僅要為當地守軍提供飛機增援,還需要1艘油輪和7艘運兵船護航。足有1個師團的陸軍部隊,需要以這種方式加入發生在菲律賓的鏖戰。然而,美軍也對日方的增援有所準備。編隊離開本土港口不久,就在東海遭遇白鱘號潛艇的伏擊。不僅有油輪在被魚雷擊中後受損,還有2艘運兵船因襲擊而沉沒。

單艦伏擊整個日軍編隊的 美國白鱘號潛艇

至於脆弱的日本護航編隊本身,也在美軍潛艇的連續攻擊下被徹底擊潰。在一次夜間的突襲中,作為中流砥柱的神鷹就被4枚魚雷擊中,帶著1000多名船員沉入大海。雖然編隊裡的驅逐艦將白鱘號成功趕走,但後者給他們造成的損失已難以估量。

白鱘號在1年內就擊沉了80000噸日本艦船

在神鷹號沉沒的同時,日本海軍還在努力嘗試發展更多的護航母艦隊伍。然而,由於戰事吃緊而物質匱乏,先後下水的兩級母艦都淪為了擺設。除了在本土港口不斷遭到美軍攻擊,再也無法以其他方式參與戰爭。

這種窘境的背後,也折射出日本帝國的戰爭潛力低下,根本不具備美英這類世界性強權的巨大實力。因此,太平洋戰爭的結局,雖有燦爛偶然但終究拗不過殘酷的必然。

相關焦點

  • 日本神鷹號護航航母:太平洋戰場上的小小「搬運工」
    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起飛,島國的屬性讓日本格外重視海軍建設。而日本發展海軍對照的目標,自然是同為島國的大英帝國。然而照貓畫虎,日本當時雖然在各方面都盡力向英國靠齊,但是許多方面都是學了個樣子罷了。比如二戰時發揮重要作用的護航航母,到了日本手裡就只能淪為「搬運工」。
  • 除了航空母艦和「航天母艦」,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母艦」們?
    在上海黃浦江楊樹浦江面回收江南造船廠的水上飛機 船身上塗有「大昌」字樣,將自己偽裝成商船 美國、日本在二戰中先後研製了一大批水上飛機母艦。 這並不是科幻中的故事,早在一戰時期就有德國潛艇艇長將自己的潛艇搭載上水上飛機去轟炸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種潛水航母。 在一戰和二戰之間的歲月中,美、英、法、德、義大利、日本等國都曾經研究建造過水下航空母艦,最大的是法國的「絮庫夫」號水下航母,既擁有一座雙聯裝203毫米巨炮,還有一個搭載水上飛機的機庫。
  • 碧海銀沙網:"南海神鷹"護航"神七"
    碧海銀沙網:"南海神鷹"護航"神七" [來源:碧海銀沙網]時間:2008-09-24 22:56:23  近日,為保障神七順利發射,B-7125直升機與救助船進行船機配合演練  碧海銀沙網訊(圖文/通訊員 隆英豪 李軍升 王 超 特約攝影師 李滿青 編輯/稜 楓)「神七」飛船發射已進入倒計時,交通運輸部救撈系統將在此次任務中首次獨立承擔海上應急救援保障工作
  • 二戰中日本強悍的夜間戰鬥機,KI-45戰鬥機
    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最著名的戰鬥機,毋庸置疑首先浮現在觀眾們腦海中的一定是日本的零式艦載戰鬥機,但是僅憑著一款戰鬥機,日本是不可能在二戰前期一直將太平洋戰場上的制空權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的,在零式戰鬥機之下,日本還是擁有著幾款非常優秀的戰鬥機的,就包括了兵哥今天要談到的KI-45
  • 二戰「石首魚」號潛艇奇襲日本本土戰記
    說起二戰中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到襲擊,大家都知道當屬1942年4月18日由杜立特中校率領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那次大膽的奇襲。但美軍第一次登上日本本土並發起地面攻擊就鮮為人知了,這批美軍來自SS220「石首魚」(Barb)號潛艇的艇員。
  • 日本新一代潛艇下水,取名大鯨!又是舊日本戰艦名,曾改裝成航母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最新型潛艇——大鯨級(Taigei Class)常規動力攻擊潛艇於14日亮相,這是繼日本親潮級潛艇和蒼龍級潛艇後的一型新型潛艇。首艦「大鯨」號將於2022年3月服役,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艦隊的第22艘潛艇。「大鯨」號潛艇,取自日語中的「大鯨魚」,於14日在日本本州島兵庫縣神戶船廠下水。
  • 二戰時日本人為何被美國潛艇搞得焦頭爛額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二戰時期世界主要工業強國之一。作為軸心國集團的二號巨頭,二戰時的日本頗有實力,特別是日本海軍世界名列前茅,是二戰時期世界三大海軍力量之一。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潛艇共擊沉日本各類艦船1560艘,總噸位高達530萬噸,日本大部分商船包括很多航母都是被美國潛艇擊沉的,美國潛艇部隊可以說是太平洋戰爭中僅次於航母的第二大功臣。囂張的美國潛艇到處襲擊日本船隻,美國潛艇連日本的航母都敢攻擊,美國潛艇甚至公然跑到日本內海活動,就跟去日本旅遊一樣。
  • 二戰時期的日佔區幽靈船:斯圖爾特號驅逐艦傳奇
    這級驅逐艦正是美國海軍在一戰後期開始建造的四煙囪平甲板驅逐艦之一,同級共建成156艘,顯示當時美國工業強大的造船潛力,為二戰海軍爆兵奠定了基礎。    亞洲艦隊的驅逐艦群  斯圖爾特號廢棄  2月22日,斯圖爾特號驅逐艦進入泗水的船塢進行維修,由於在船塢中的支撐杆不足,當船塢排水的時候,該艦在船塢中傾斜,損壞了螺旋槳軸,並進一步損壞了艦體
  • 二戰時日本海軍重巡洋艦「摩耶」號沉船被發現
    據日本NHK報導,在二戰太平洋戰爭時期被美軍擊沉的日本海軍重型巡洋艦「摩耶」號的船體在菲律賓海域的海底被發現。美國調查小組的無人探測器拍攝到的影像清晰地顯示了船體的樣子。「摩耶」號巡航艦是在菲律賓帕拉萬島前海1850米的海底被發現的。
  • 二戰太平洋戰場轉折點:中途島之戰(組圖)
    而沒有戰鬥機護航的轟炸機去攻擊防衛森嚴的航空母艦,恐怕只會落得個同剛才那些美國飛機同樣的下場。  到底怎麼辦呢?草鹿少將心想,如果馬上發動進攻,艦上的跑道被起飛的飛機佔用,那麼油箱空空的友永機群,就無法返回母艦,日本海軍就將白白損失幾十名最優秀的飛行員。他徵求淵田中佐的意見。淵田焦慮地望著友永的機群在母艦上空盤旋,許多飛機的油箱中只剩下最後幾滴燃料了,而那些飛行員許多都同他有私交。
  • 美國已經開始研發地球人的「UFO」—航天母艦
    我們經常可以在美國科幻大片中看到,外星人駕駛的「UFO」攻打地球,這些外星人駕駛的飛船往往類似於在天上飛行的航空母艦,敵人的士兵和戰機可以隨意行動、起飛或者降落停靠,是外星人指揮部所在。這種構想始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現在,這種只能在電影中看到的構想可能就要被實現。目前美國最大的動力公司和航天公司開始合作研發這一新型武器裝備,兩家公司目前已成功實現了對空中無人機的接收。按照構想,這種「航天母艦」可以在空中接收無人機的停靠,為他們加油、維修和補充彈藥。
  • 二戰美國血洗「日本珍珠港」:摧毀日本在南太平洋的心臟
    不過,1944年的2月16日,也就是中國農曆的臘月23,對於駐守在特魯克島的日本海陸軍而言,則開始了他們的噩夢。   特魯克島是特魯克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呈三角形,每邊長60多公裡,中間是一個直徑30至40海裡的礁湖,真可說是一個天然的艦船停泊港。所以,自從一戰時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取該島之後,就開始在該島修建各種基礎設施和船塢。
  • 單價超人民幣50億元,日本新一代潛水艇「大鯨」號首艦下水
    「大鯨」號潛水艇據日媒報導,10月14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型潛艇首艇的命名和下水儀式在三菱重工神戶造船所舉行。這是該造船廠舉行的戰後第29艘潛艇下水儀式。該潛艇被命名為「大鯨」。據日本海上幕僚監部宣傳室介紹,在漢字中,艦名「大鯨」是「大鯨魚」的意思。這一名稱來源於1934年戰前建造、並在1942年改裝成「龍鳳」號航母的潛水母艦「大鯨」號。報導稱,「大鯨」號是日本現役主力潛艇「蒼龍」級後繼型的1號艇,是最新的3000噸級潛艇。
  • 二戰傳奇拉菲號驅逐艦,遭到22架日本自殺機圍攻,血戰後成功返航
    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場上美日航母的第一次較量,結局以日本損失四艘艦隊航母而告終。隨著時間的推移,聯合艦隊無論是在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都面臨著全盤崩潰,到了1944、1945年,戰爭的最後階段,日薄西山的日本聯合艦隊開始上演最後的瘋狂,即神風敢死隊。這場戲的高潮就在45年的衝繩之戰中的日軍「菊水特攻」中,而我們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
  • 蘇聯的「TB-3」重型轟炸機,演化「空天母艦」,為何最終無法成功
    天空霸主「空天母艦」航母在現代軍事中佔據重要作用,是目前技術最複雜,威力最強大的武器之一,也成為國家實力的象徵。還有另一種更加強大的存在,在《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中震撼出場的空天母艦,想必給觀眾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不只是科幻電影中的設想,其實有很多先驅嘗試對製造空天母艦,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國都沒有停止過探索。在上個世界就曾出現過類似的武器裝備,它就是蘇聯「TB-3」重型轟炸機。
  • 二戰日本驅逐艦發展標杆,日本造艦鬼才的神作,吹雪級的發展事跡
    之前也簡單介紹過日系的驅逐艦,所以今天就繼續就「日系驅逐艦」這個話題往下嘮嗑,簡單了解一下二戰時期的日本驅逐艦吧。其實驅逐艦這個詞並不是中國翻譯發明的,這個詞語是一個舶來品,而且是從日本傳過來的,不過在二戰時期日本驅逐艦不是直接叫「驅逐艦」而是被叫做「雷擊艦」(日文中將魚雷一類的水中兵器寫作「水雷」)。
  • 孤勇無懼天塹深,企業號航空母艦的 傳奇人生
    並最終於13日天黑前後自沉,這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戰列艦。此時企業號仍然是美軍在太平洋上唯一的一艘可用航母,水兵們在機庫甲板上漆上的這樣的標語,企業號對抗日本(Enterprise VS Japan),14日企業號的艦載機又擊沉日本一艘重巡洋艦,直到11月16日它才返回美國修理。
  • 獨挑大梁:二戰前期的皇家海軍管鼻燕戰鬥機傳奇
    二戰爆發後加入現役的光輝級艦隊航母相比在太平洋地區堆砌艦載機數量的美國和日本,英國皇家海軍的航母總是顯得中規中矩。當英軍出動光輝號航母空襲義大利人的主要軍港塔蘭託,管鼻燕就第一次為老式的旗魚魚雷機護航。同一年裡,部署在皇家方舟號航母上的管鼻燕戰機,也參加了對維希法國控制區的兩大港口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