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一道雷射,探測5百米水下美軍潛艇?為反潛,我國找到奇招

2020-11-23 騰訊網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我國正在開發一種具有強大雷射的衛星用於反潛戰,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在海面500米下的海洋中找到目標。這是該國不斷擴大的深海監視計劃的最新組成部分,除了針對潛艇之外,它還可以用來收集世界海洋的數據。該項目名稱為「觀瀾」,於5月在山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正式啟動。

據該實驗室網站稱,它旨在加強中國在世界海洋的監視活動。科學家們正在設計研究雷射探測衛星,其關鍵部件正在由全國20多個研究機構和大學開發。參與該項目的研究員宋曉泉表示,如果成功這一技術將使海洋的上層水域變得「更加透明」,甚至發生顛覆性變革。

光在水中的變暗速度比在空氣中快1000倍,太陽光最多穿透海面以下不超過200米,但強大的人造雷射束可以比太陽亮10億倍,可以穿透更深的海面。半個多世紀以來,各國海軍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使用雷射雷達的技術,來探測潛艇。從理論上講,當雷射束撞擊潛艇時,一些脈衝會反彈回來。然後通過傳感器拾取,並通過計算機分析,就能確定目標的位置,速度和三維形狀。

但挑戰依然存在,雷射雷達技術會受到雷射設備功率限制以及雲霧甚至海洋動物的影響。除此之外,雷射束在從一個水體傳播到另一個水體時會發生偏轉和散射,這使得精確計算變得更具挑戰性。根據公開提供的信息,美國和前蘇聯進行的這類實驗,最大探測深度不到100米。最高紀錄由DARPA開發的雷射裝置實現,安裝在間諜飛機上,在200米的深度上探測到水下目標。

但有人懷疑500米的探測目標能否實現。「五百米是'不可能的任務',」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雷射雷達科學家說,「他們無法突破大自然保護的黑暗,除非他們有原理性的突破,」然而,政府已經同意為這項研究提供資金,部分原因是該團隊提出了一種以前沒有嘗試過的創新方法,

設計中的雷射衛星,可以產生不同顏色或頻率的高功率雷射束脈衝,使敏感接收器能夠從不同深度獲取更多信息。這些雷射束可以掃描寬達100公裡的區域,或者集中在一個寬1公裡的地方。它將與安裝在衛星上的微波雷達一起使用,以更好地識別目標。雖然雷達不能穿透水,但它能夠以極高的精度測量表面移動。當移動的潛艇在水面上產生小的幹擾時,雷達將告訴衛星在哪裡投射雷射束。

參與該項目的另一位研究人員張廷祿表示,該衛星投射雷射的主要目標是溫躍層。儘管他拒絕詳細說明衛星在反潛戰中的作用,但溫躍層對潛艇的重要意義已經是公開的事實,因為它可以反射主動聲納和其他聲學信號。然而雷射可以在這一深度探測潛艇。而「觀瀾」項目的目標,是使用所有可用的傳感方法來實現最大可能的探測深度。張研究員表示,有時可能沒有足夠的光線達到500米並且返回,但可以嘗試通過在較淺的深度進行間接測量,來定位水下目標。

我國一直在大力投資軍事硬體,特別是反潛技術,以針對美國等核潛艇大國的水下軍事威脅。美軍目前核潛艇就有72艘,按照70%力量投送亞太,那麼我國就至少面臨50艘核潛艇的威脅,因此反潛壓力相當大。高新6號反潛機已經開始服役,包括反潛機、聲吶基陣在內的海空天監測技術體系正在形成。目前我國正在修建巨大的水下觀測網絡,包括水下攝像機,傳感器和雷達,提供"全天候、實時和高解析度的立體綜合觀測"。

2017年,中國科學家聲稱已經在磁檢測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其設備可以監測由潛艇等金屬物體引起的地球磁場中的微小幹擾。研究人員還在研究使用尖端量子技術的傳感器,以追蹤潛艇在大量水體中產生的引力異常。外點稱我國在關島和南海美國海軍基地附近的海底也安裝了強大的聽力裝置,其中一些可以「聽到」超過1000公裡以外的低頻聲音。我國還在開發水下滑翔機和高速水下無人機,以便在全球水域大規模收集信息。

相關焦點

  • 潛艇戰將被顛覆!新型反潛雷達大量採用黑科技,空中定位水下目標
    一直以來,反潛都是世界性難題,因此核潛艇就成為了少數幾種能夠對美軍發起非對稱作戰的利器。然而隨著一種新型雷達的出現,未來這種局面很可能將被顛覆。據大眾機械網站11月19日報導,美軍近期正在研發一款項目代號為AN/APS-15「先進機載傳感器」(AAS)的機載雷達,它能夠在空中發現水下核潛艇產生的尾跡,從而取代傳統的聲吶和磁異常探測器。
  • 量子技術水下探測實力不俗,中國反潛力量或將遙遙領先,專家:載機平臺也很重要
    近些年來,我國特別注重在量子技術領域的研究,在我國科學家公布的消息來看,使用量子糾纏進行通訊,這種方式擁有著極高的效率,同時有現有通訊水平無法滿足的保密安全性能,這也被視為了下一代軍用通訊的利器,所謂量子概念就是物理量最小不可分割單位,儘管這一概念早在19世紀後期就已經被提出,但是關於量子的大量利用和研究,直到本世紀才開始興起。
  • 英媒:中國科學家完成了美軍無法完成的任務,這是北約潛艇的災難
    這是中國首款國產固定翼反艦巡邏機,一改此前航空反潛裝備主要依賴直-8、直-9的尷尬局面,讓中國的反潛能力得到幾何級的提升。運-8Q裝備有最先進的反潛設備,最為獨特的是,尾部裝有一根7米長左右的吊杆,被指是磁異常探測器,這是一個不同於傳統聲吶反潛的新技術。分析稱,在磁異常探測器的探測之下,即使潛艇再怎麼靜音也無從匿形。
  • 海帶纏潛艇都不算啥,美軍準備用石斑魚反潛,並沒有聽上去簡單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公布的一項軍事科研項目顯示,美軍目前正在研究利用海洋生物的「應激反應」,通過發出叫聲從而偵測潛艇的行蹤。在美軍的計劃中,就包括了石斑魚。眾所周知,自潛艇用於海戰以來,反潛作戰也就應運而生。目前來說,反潛作戰模式基本還是分為海上反潛、空中反潛和水下反潛三類。
  • 美媒稱中國利用量子雷達反潛,靠譜嗎?
    我國藍綠雷射反潛技術早就已經獲得了成功,何必再搞量子雷達反潛浪費資源呢?再說,量子通信技術用於反潛可行嗎?量子通信是雙向發射和接收光量子,而探測的目標是不可能給你發射量子信號的,只會反射量子信號,這樣跟量子雷達不就是一個意思嗎?
  • 外媒稱中國用最強探測技術打造反潛「水下長城」
    磁力儀自二戰以來就被用於探測潛艇。它們之所以有這種能力,是因為能夠測量地球磁場的異常——比如一塊巨大的金屬所導致的磁場異常。但是,當今的裝置只能探測到距離相當近的潛艇,因此往往是在潛艇被聲吶系統發現後,才用這種裝置進行追蹤。
  • 光纖水聽器:反潛偵聽的「水下長城」
    光纖水聽器:反潛偵聽的「水下長城」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璦敏工作室 策劃:白璐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在今年5月初舉辦的中國國際國防電子展上,我國研究人員公開展示了光纖水聽器岸基陣列的實物圖片。
  • 航空反潛——一場「水漲船高」的隔空較量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4月中旬,美海軍一架P-8A反潛巡邏機針對俄軍位於敘利亞的赫梅米姆空軍基地等目標進行了偵察飛行。而在此之前,美軍曾出動5架P-8A反潛巡邏機在大西洋上空展開飛行訓練。另據美《國會山報》報導,前不久,俄軍的兩架伊爾-38N反潛巡邏機,飛到了距離阿拉斯加海岸80多千米的地方。
  • 中國常規潛艇性能如何?安裝國產AIP系統,測試美日反潛實力
    除了航母本身以外,美國海軍還專門為前期配備了多艘護航艦艇,可以去執行防空、反潛和反艦任務。據軍事專家介紹,美國海軍可以以航母為中心建立起一道700米作戰半徑的防禦網絡,能夠有效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但是即使是這樣的嚴密的體系,依然存在致命的缺陷——潛艇的攻擊。從美國海軍發布的報告可以發現,對航母威脅最大的依然是潛艇。
  • 中國耗資20億建海底反潛聲吶網,美國核潛艇將無所遁形
    這套系統屬於海底長期科學觀測設施,能實現海底及水下環境的實時、動態和高解析度立體監測,探索海底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的各種過程,深網、深潛、深鑽合在一起,同時服務於海洋應用領域的綜合需求。我國建立這種觀測網,將會有助於我國掌握南海地區的海底資源,據探明東海和南海水下地區蘊藏著巨大的石油資源,這個網路的建設將會讓我國能夠更好地利用海洋地區的自然資源。
  • 目標:大國新潛艇?美軍招標新型聲吶,欲在整個海洋密布竊聽器?
    海軍對其最新一代固定式反潛監視系統的確切範圍和規模守口如瓶,但該部門多年來一直在擴大和提高其能力,以跟上潛艇設計和其他技術的進步。 MSS指的是艦載拖曳被動和主動聲吶陣列,也稱為監視拖曳陣列傳感器系統(SURTASS),為戰術武器平臺或其他感興趣的船隻提供敵方潛艇的遠程探測
  • 潛艇「剋星」來了!美國這招真毒,在民用船隻上安裝「反潛聲吶」
    在冷戰期間,蘇聯海軍的核潛艇給美國以及其他北約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在大部分時候,這些潛艇在水下航行是無法被抓到的,海洋面積很大,就算是美國也不可能讓自己的潛艇能夠遍布蘇聯潛艇的每一條航道。這種情況下,北約想出了很多辦法來遏制蘇聯潛艇,例如在北歐國家集中部署反潛巡邏機,或者乾脆是派遣軍事間諜探查對手的軍事情報。但是,這些辦法都沒能夠有效地遏制蘇聯潛艇,畢竟潛艇在離開港口後便很難尋找,很多時候其實連蘇聯海軍內部的高層人員都不知道自己潛艇的詳細位置,只知道潛艇大概所處那片海域在哪。
  • 印度試射超音速反潛飛彈,速度是魚-8飛彈10倍,650公裡擊沉潛艇
    同時,飛彈戰鬥部位搭載的反潛魚雷名為「Shana」,是一款印度自主研發的新型魚雷,通過對敵方潛艇的水聲信號進行搜索和跟蹤,然後通過內部搭載的機載計算器進行系統匹配後,最終採用自動攻擊的方式來擊沉敵方水下的潛艇。該魚雷最大航速達到了33節,最大作戰半徑達到了16公裡。
  • 反潛直升機為何可以逼迫潛艇上浮,不上浮會有什麼後果
    反潛直升機為何可以逼迫潛艇上浮,不上浮會有什麼後果反潛機過去幹啥,是去監視的,至於潛艇為啥會上浮呢?1,潛艇的優勢就是隱蔽,既然對方已經發現你了,繼續呆在水下實在沒意思,而且還會被持續地監聽水下噪音,導致戰時更容易被定位和攻擊,所以要上浮。
  • 反潛!固定翼反潛機有什麼作用?除了反潛還能幹什麼
    答案只有一個,和他的名字一樣那就是只能反潛。從一戰時潛艇就是一種可怕的水下武器,無數條生命死在了潛艇的魚雷之下,比起那些華而不實的巨艦大炮潛艇反到好用一點。最早的反潛方式就是深水炸彈,那麼反潛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達到了相當複雜精密的程度。也出現了反潛機這一特殊的機型,各個型號的固定翼反潛機都配備了先進的探測設備。
  • 深海巨網,潛艇剋星——美國SOSUS遠洋反潛網的前生今世!
    1950年初,美國海軍與國家科學院水下作戰委員會共同成立「哈特維爾」委員會,開展反潛作戰研究。委員會由麻省理工學院主導,海軍研究辦公室聯絡,向國內頂尖機構廣發英雄帖,希望找到監視蘇聯潛艇的辦法。第五次研討會時,哈佛大學水下聲音實驗室前負責人弗雷德裡克·亨特博士提議用尤因發現的「深海水聲通道」監視潛艇,引起廣泛興趣。
  • 美用八大聲納系統「鎖住」中國潛艇?專家稱我們還有一招
    潛艇作為潛伏於水下的殺手,它來無影去無蹤,在敵人酣睡之時發射魚雷擊沉敵人絕塵而去,留下一片功與名的爆炸。潛艇的天敵就是各種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一旦被聲吶發現潛艇便無處藏身。但是無論主動聲吶還是被動聲吶都無法發現靜音巡航或者直接坐沉海底溫躍層的安靜型潛艇。
  • 潛艇是最佳反潛武器嗎?潛艇與潛艇間是如何作戰的?
    一二戰時期,潛艇的主要工作是攻擊敵方商船,破壞海上交通,很少在水下潛航,也沒有成熟的反潛設備,所以潛艇間並不打架。反潛是護航驅逐艦、護衛艦和反潛飛機的事兒。二戰後,隨著通氣管大量應用,潛艇變成真正能在水下潛航的幽靈,反潛也成了潛艇自身要承擔的重要工作。
  • 能觀六路 可聽八方,潛艇水下「順風耳」——聲吶系統面面觀
    或許受此影響,一個多月後英國工程師劉易斯尼克森向專利局申請了世界上第一種聲吶探測儀專利,用於探測海中冰山。第一次世界大戰潛艇登上戰爭舞臺,人們對搜尋水下潛艇產生了迫切需求,聲吶也成了搜索潛艇和潛艇探測目標的最佳工具。1920年英國研製出首臺112型艦載聲吶,1922年正式生產。
  • 日本當年的山雲級反潛驅逐艦,關鍵技術全來自美國,專門獵殺潛艇
    二、反潛為使命作為日本海軍反潛艦艇的先行者,「山雲」級在動力、武備等端諸多方面都突出體現了「反潛至上」的思路。首先,在艦艇動力系統選擇上,「山雲」級並沒採用當時作為艦艇動力主流的大功率蒸汽輪機,而是選用了6合臺三菱公司的柴油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