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而媒體10月7日報導,在前兩天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印度近海惠勒島上成功試射了一枚其自重研發的新型超音速反潛飛彈。這款飛彈並不是驅逐艦和潛艇上完成的發射,而是通過一輛經過改裝的卡車作為發射載具。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表示,新型超音速反潛飛彈的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都是按照預期設定的程序來執行,並且反潛飛彈在抵達預定區域之後減速釋放魚雷的步驟非常順利,這也從側面證實這次試射非常成功。
其實早在2016年的時候,印度就開始了超音速反潛飛彈的研發計劃,旨在利用超音速飛彈的高速飛行特點,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敵方的潛艇和其他水下作戰目標進行攻擊,以達到實時攻擊的效果。據了解,這次印度試射的超音速遠程反艦飛彈的最大射程為650公裡,最大飛行速度超過了3馬赫,有專家指出,這款超音速反潛飛彈上安裝的噴氣式衝壓發動機技術來源於與俄羅斯聯合研發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潛飛彈,通過對飛彈彈體的重新設計和調整,讓飛彈擁有更大的射程。
同時,飛彈戰鬥部位搭載的反潛魚雷名為「Shana」,是一款印度自主研發的新型魚雷,通過對敵方潛艇的水聲信號進行搜索和跟蹤,然後通過內部搭載的機載計算器進行系統匹配後,最終採用自動攻擊的方式來擊沉敵方水下的潛艇。該魚雷最大航速達到了33節,最大作戰半徑達到了16公裡。反潛飛彈並非是什麼新型飛彈武器,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叫作火箭助推魚雷,就是將反潛魚雷安裝在飛彈上,而飛彈的戰鬥部位也變成了反潛魚雷。與傳統的艦載反潛魚雷不同的是,反潛飛彈擁有速度和射程上的優勢。
當己方的軍艦聲吶系統或者直升機反潛聲吶系統成功搜索和定位到敵方水下潛艇部隊之後,軍艦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發射反潛飛彈,利用飛彈高速飛行的能力將反潛飛彈送至目標區域上空,然後反潛飛彈再進入水中,通過機載主動聲吶去鎖定敵方的潛艇部隊,最後展開攻擊。
目前,全球最知名的反潛飛彈應該是美國裝備的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其可以同標準-2防空飛彈和戰斧巡航飛彈一同裝填進MK-41垂直發射系統中,使用非常靈活。但即使是最先進的阿斯洛克反潛飛彈也只擁有22公裡的極限射程,這也讓不少人好奇,為什麼美國伯克級驅逐艦裝備的標準-3防空飛彈都擁有超過300公裡的極限射程,怎麼阿斯洛克反潛飛彈才30公裡不到的射程?
這其實與反潛魚雷的作戰性能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反潛飛彈的射程都不會太大,這主要的原因是如果想使用反潛飛彈對敵方潛艇部隊進行攻擊,那麼就需要聲吶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跟蹤。而現役的艦載拖曳聲吶和反潛直升機安裝的主動聲吶系統均只有數十公裡的探測距離,再遠的話就根本聽不到什麼了,就像艦載雷達一樣,即使飛彈擁有數百公裡的射程和數十公裡的射高,但是缺乏火控雷達的引導,同樣也讓其無法發揮出全部戰力。在印度這款超音速遠程反潛飛彈試射之前,射程最遠的應該是我國研發的第一款反潛飛彈——魚-8。
其第一次裝備是在054A型飛彈護衛艦上,與海紅旗-16中程防空飛彈共架發射,其射程為50公裡。而這款反潛飛彈之所以擁有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兩倍以上的射程,主要還是歸功於其採用了遠程的巡航段平飛技術,最大限度的提升反潛飛彈的射程。雖然在射程和速度上魚-8反潛飛彈和印度研發的超音速遠程反潛飛彈擁有較大的差距,但是實際作戰效果顯然不會是因為射程和速度來進行改變。在沒有任何可靠探測性能的前提下,反潛飛彈即使是擁有超音速的射速和650公裡的射程,攻擊敵方的潛艇也無疑是海底撈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