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採訪時間網站12月24日報導,印度國防研究開發局(DRDO)12月23日在奧裡薩邦昌迪普爾綜合測試場進行的中程地空飛彈(MR-SAM)準確命中了靶彈,試驗取得成功。
不過飛彈試射總有一定的失敗機率,為避免飛彈陷入無規則布朗運動誤傷無辜群眾,DRDO臨時疏散了發射臺附件2.5公裡半徑內的5個村莊約6000人,包括他們的家畜也被轉移到了當地的營地和學校裡面。好在飛彈測試期間這些生活和工作受到影響的人們會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助,具體金額為老年人每人300盧比,兒童每人150盧比,牛飼料補助為每個家庭100盧比。(300盧比大約等於30元人民幣)
印度雖然號稱是「世界第三強國」,而且叫囂著要同時打贏兩場戰爭,但實際上其國土防空作戰長期以來嚴重依賴俄羅斯的薩姆-5和薩姆-6防空飛彈,這些飛彈在進入21世紀後已不適應現代化戰爭。為積極發展國產中程防空飛彈,印度在2007年1月與以色列籤訂了共同開發海基版「巴拉克-8」防空飛彈的合同。
「巴拉克-8」防空飛彈採用垂直發射,裝有主動雷達導引頭,使用雙脈衝固態火箭推進器,彈長約4.5米、直徑0.25米、重275千克、戰鬥部為60千克、射程為70至100km、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可對付來襲戰機、飛彈等目標。再加上搭配的是以色列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雙向數據鏈,使得該飛彈具備較強的多目標接戰和抗幹擾能力。
海基版「巴拉克-8」防空飛彈2009年7月首次由以色列成功試射,隨後交由印度方面進行整合。2015年12月29日,印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首次試射「巴拉克-8」防空飛彈。此後又經過多次試射,「巴拉克-8」防空飛彈如今已初步具備作戰能力。陸基版本的「巴拉克-8」防空飛彈於2016年7月在進行了3次測試,成功1次。
印度好不容易要研發國產中程防空飛彈了,作為自己人當然要捧場了。印度空軍早在2009年就籤署了採購1個團16輛陸基版防空飛彈發射車和450枚防空飛彈的合同,總價值為20億美元。好貨不怕沒人要,該飛彈在2017年4月又得到了印度陸軍20億美元的採購合同。經過多年改進後再次進行測試,也足夠說明印度發展國產中程防空飛彈的決心。可以預見的是,印度在以色列幫助下「掌握」海基「巴拉克-8」防空飛彈技術之後會繼續推動該飛彈的通用化,滿足印度空軍和陸軍的防空需求。
為了提高「巴拉克-8」防空飛彈的產量,印度巴拉特公司還特地建造了新的生產線, 預計這款飛彈年產量將達到100枚,如果能夠大批量生產則可大幅提高印度的防空作戰能力。而且有消息稱,印度還計劃在「巴拉克-8」防空飛彈基礎上研製出具備中段反導的攔截彈,不過這就是後話了。
那麼印度真的能夠通過研製「巴拉克-8」防空飛彈得到自己想要的技術嗎?很明顯這種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巴拉克-8」防空飛彈雖然是印度跟以色列聯合研製的,可大部分研發工作由以色列負責,印度主要的任務是出錢和鼓掌。因此,通過這一項目能否讓印度擁有中程防空飛彈研發能力值得懷疑,印度還要經過多久才能掌握相關技術也是個未解之謎,就好像不知道打出去的飛彈會飛向哪裡一樣深不可測。
客觀公正、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的武器知識科普小站,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火器營營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