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報導,在新近於新加坡舉行的第4次「印度-新加坡對話」上,印度防長拉格納特·辛格和新加坡防長黃永宏就一系列問題展開了探討。雙方在會議上還交換了一份合作意向書,而這份意向書上提到了一個頗讓人眼前一亮的合作項目——印度將向新加坡開放其位於昌迪普爾的飛彈靶場,新加坡可以藉此來試射各種飛彈和飛行器。
印度最著名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飛彈測試基地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位於昌迪普爾的3號綜合測試場,一個是位於阿卜杜勒·卡拉姆島上的4號綜合測試場。它們都處在印度奧裡薩邦靠近孟加拉灣一側的海岸線附近,多年來為印度飛彈事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昌迪普爾靶場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印度是為了測試「烈火」系列彈道飛彈所以才萌生了這一念頭。不過僅憑昌迪普爾靶場的規模和基建,還是不能夠滿足快速發展的印度飛彈事業。所以印度政府從90年代中期開始又在奧裡薩邦的惠勒島上規劃了新的4號綜合測試場。
你能叫得出名字的、數得著號的,甚至是聽都沒聽說過的印度飛彈,昌迪普爾靶場和卡拉姆靶場基本上都打過。從烈火系列中遠程彈道飛彈,到「阿斯特拉」空空飛彈;從「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飛彈,到「大地」系列短程彈道飛彈,還有「阿卡什」中程防空飛彈、QRSAM近程防空飛彈、AAD反導飛彈,甚至是HSTDV高超音速驗證飛行器等等等等,這倆靶場全都打過。
不過打得多並不代表打得好、打得準、打得穩——除非你所理解的「打得穩」是消極意義上的,那昌迪普爾靶場和卡拉姆靶場的表現還真是挺穩的。從這兩處打出的印度飛彈,幾乎全都發生過「布朗運動」,即試射過程中因為失控而導致的無規律運動,最終不是凌空爆炸,就是掉到海裡不知所蹤。
烈火、大地和阿卡什都屬於高布朗運動率飛彈,其中阿卡什的布朗運動率在過去30年來一直都維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線上,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穩若磐石」。
至於為什麼要選擇昌迪普爾這處布朗運動福地作為自己的飛彈測試場呢?新加坡對此或許有著自己的考慮,早在10年以前,新印兩國就曾籤署過一項雙邊現役,後者允許前者在印度境內的炮兵靶場和空軍基地進行定期訓練。隨後雙方還將此項合作拓展到了海軍領域,新印兩國海軍不僅可以互訪對方基地,而且還可以請求對方為己方軍艦提供後勤補給。
既然陸空海都齊活了,而今再算上飛彈這一塊似乎沒什麼可奇怪的。新加坡屬彈丸之地,國小民寡,平時連許多空軍主力戰機都要借地部署在國外,哪兒有地方能騰出來做飛彈靶場?既然現在印度願意開這扇方便之門,送上的便宜不佔豈不是可惜了?
至於昌迪普爾靶場是不是受到了布朗運動之神的眷顧,這點並不重要,有得吃總比餓死強,管他做飯的廚子用的是左手還是右手。都說失敗乃是成功之母,新加坡權當是給成功找媽媽去了唄。